「為了捍衛中國領土主權而生」這句話在眾多的家國前輩身上所體現,從古至今,中國的領土缺失無數,經過戰爭洗禮之後沒有一片土地十分「乾淨」,全部沾染中國人民的鮮血,香港曾經被割讓,但是在1997年便歸還給中國,中國對香港的主權再次回歸,那中國領土擴張還有餘地嗎?有人說填海造陸很不錯,那還有其他的建議嗎?
當看向西歐地區時我們會發現有殘忍的三角貿易,他們的領土不僅被佔領,同時還要充當他人的奴隸,沒有人權的日子讓他們百般忍受,只為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恨。再翻開中國的歷史,同樣會發現中國土地曾被嚴重侵佔過,並且眾多土地如今仍未能回歸祖國的懷抱,相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在二戰中曾囂張到在3個月內將中國佔領,但是中國人在國家領土主權面前不容挑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將日本阻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
其實說了這麼多都會發現領土擴張百變不離其中——戰爭,大多數擴張領土的辦法都是通過暴力戰爭取得。在傳統的國際法中有關擴張領土的幾大方法,其中就有十分暴力的戰爭。首先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先佔」。它是指國家有意識地取得其他國家沒有認定一個土地主權的佔有行為。可以最簡單地理解為「這塊土地我先發現,我就佔領,那就是我的領地」,當然這種是沒有主權認證的一個環節,單純的「野蠻」手段。
其次就是添附方法。它分為兩部分——自然以及人為。自然就是非人為的情況下增加的土地;就像如今中國的長江三角洲一樣,在過去三角洲沒有今天壯大,但是經過河流以及雨水衝擊流出三角口的時候會攜帶大量的泥沙,堆積在三角口附近,長此以往下去,那片堆積的土地會越來越大,像這種藉助自然力量形成的土地就是自然作用;那人為作用也十分簡單,「填海造陸」就是一種簡單的人為作用形成的陸地。
再者就是時效,除了佔領之外還和時間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國家在長時間佔領一塊土地之後沒有人反對,或者在中途有他國進行反抗,但是最終妥協,這時這塊土地就歸他所有,但是中途一直有他國進行搶佔的話,那這塊土地最終所有權很有可能會變更。「馬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英國和阿根廷搶奪的就是馬島,但是最終卻判給了阿根廷,其中緣由就是和「時效」有關。
接下來說到的就是徵服,這是一種武力行為。可以發動戰爭,並且獲得的土地不需要有條約進行約束,一旦搶奪某國領土成功之後就會成為自己的領土,強制性比較大。最後就是割讓。說到割讓中國在清王朝時期案例尤多。不管是鴉片戰爭還是英法聯軍戰爭又或是中日甲午戰爭等等,清王朝將中國的國土通過籤訂協約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割讓,不過好在英國將香港歸還。但是至今遺留在外的領土依舊有眾多,當初外蒙古也是中國土地的一份子,最終沒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不過現在的國際法中大多數擴張領土的方式都已經廢除,只有民族自決、公民投票以及收復失地被認同。如今世界各地都會面臨人口迅速增長的現象,土地資源告急,曾有人提出填海造陸的方法,這種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工程量也十分浩大,對環境也有所破壞。其實收復失地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是時間久遠這些失地還能收復回國嗎?機智的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