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小國填海造陸面積比中國還大,原因讓人費解

2021-01-08 略談秩事

大家都知道,由於很多國家因為領土面積狹小,或者是自己的領土部分不適合人類居住,而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面積少之又少,因此都想方設法的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擴大領土面積,特別是沿海的一些國家,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使得領土面積不斷增長,中國的填海造陸面積在世界上能夠排到世界第三名,這個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國家更填海造陸更加的驚人,這個國家就是荷蘭。

荷蘭起初領土面積非常狹小,對於小國家來說,國土面積小是一件很頭疼的問題,由於人口眾多,荷蘭的人口高達1700萬(2017年數據)為了解決巨大的人口壓力,荷蘭政府只能選擇填海造陸的方式來緩解,為此荷蘭政府花了近2萬億美元填出了一個省的面積,領土面積增長了20%,目前荷蘭的領土面積也有4萬多平方公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通過填海造陸完成的。

荷蘭曾經是一個非常強的的國家,由於中世紀盛行的殖民主義,加上荷蘭的國王非常熱衷於航海,因此荷蘭當時是一個殖民地面積很大的國家,就連我國的臺灣島也是荷蘭的殖民地之一,勢力範圍遍布全世界。荷蘭之所以侵佔如此多的殖民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土面積小到觸手可及,當時全國陸地總面積才3萬都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卻是1500多萬,實在找不到地方容納如此多的人,加上近代殖民地紛紛獨立,荷蘭的土地面積更加的吃緊,不得不選擇填海造陸。

當然,荷蘭填海造陸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荷蘭國土海拔非常低,作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國家,每年都在發生海水倒灌的情況,淹沒了大片的土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荷蘭的國土一點一點的被海洋吞噬,因此荷蘭人也預感到了危機,所在直接用填海造陸的方式直接填出18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從此誕生的荷蘭全新的一個省——弗列弗蘭省,荷蘭的領土也就由3萬平方公裡變成了現在的4萬平方公裡。

相關焦點

  • 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
    除了填海造陸,其他幾種常見的造陸方式還包括圍湖造田、攔河圈地等。地球上海洋面積巨大(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可用於造陸的近海面積相當可觀,使得填海成為一種最主要的造陸方式。  在全球人口膨脹,工業、生活用地不足的背景下,很多國家將目光投向了海洋。
  • 這座中國城市,經濟發達,三分之二的面積靠填海造陸
    進入和平時代後,擴大土地的方式變成了向海要地,比如荷蘭,荷蘭整個國家有6000平方千米,都是靠填海造陸得到的。為此還專門修築了一條圍海大堤。再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這些年來也通過填海造陸擴大了不少面積。我們國家也有一個城市,靠著填海造陸擴大了三分之二的土地,這座城市非常發達,2018年的人均GDP達到了8.6萬美元,比瑞士的8.2萬美元高出一截。這座城市就是澳門。
  • 中國填海造陸,建全球最大廣場,比17個萬達廣場還大,有特殊意義
    填海造陸是大工程,既耗財又費力,稍微不注意還容易破壞環境,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不會有國家這麼幹。世界上填海造陸最著名國家是荷蘭,該國具有全國四分之一土地低於海平面的隱患,和人口過於密集的迫切需求,所以只好向天要地,近百年硬生生造出一個省來。
  • 傳說中的填海造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滴水湖這是臨港新城的一個地方,像一滴美麗的湖水滴到了大海當中,叫做滴水湖。當然,疏浚工程很多都是用在工業化發展上的,像日本,陸地面積非常小,沿海的城市很多土地都是靠疏浚、填海造陸而形成的。還有一些城市、國家的發展,都是依託填海造陸的工程來完成,像美國,像我們的香港、澳門,像新加坡,都是通過填海造陸來擴充他們的生存空間,來擴充它城市化的規模。疏浚與大眾生活有什麼關係?
  • 從精衛填海看圍海、填海造陸的差異
    海塗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這個神話故事裡蘊含著地理學中的海岸地貌成因原理,即河流和海水侵蝕、搬運、沉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造陸。同時精衛鳥用自己的行動也告訴了我們:人工填海造陸的過程。       由於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在向海洋要地,通常的做法有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那麼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
  • 美國衛星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
    我國的發展速度是非常的快,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讓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我國刮目相看。近些年我國來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加多的便利,也是不斷地基建,像我國高鐵的全面普及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可謂是越發重要,而我們也在積極實現填海造陸工程,就連美國衛星都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
  • 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呢?看完就明白了
    中國地大物博,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名勝古蹟、名山大川、山河湖泊等更是遍布祖國各地。許多人都期許著,在假期拋開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與喧囂,走進自然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享受美好的自然風光,到各個地方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
  • 中國南海一項超級工程,填海造陸發生巨變,網友:打造海上城嗎?
    現在我們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強,基礎建設也是享譽世界的,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各方面的實力都比起一些發達國家絲毫不呈多讓,而且現在我們中國成為了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說在平常的時候,我們生活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 我國填海造陸打造景區,引來90多國阻攔,聯合國:中國合理合法
    01使用填海造陸技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外,國家佔地面積也大不相同,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領土面積大概960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也是前三,但由於中國的人口數量多,每年也都在持續增加,可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出現土地不夠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國也是想盡辦法去解決
  • 美國學者:摸不透中國人,明知填海造陸的危害卻又想造出一個新區
    世界在不斷的發展,人類得益於科技時代的到來,對大自然的開發又達到了一個高度,工業體系不斷的完善,就像是中國,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將中華大地開發到了一定的高度,這是從零到一的突破,中國的基建技術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著
  • 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現狀,中國填海造陸真厲害,1年內造出南海3大島
    南沙群島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由總計230多座島礁、沙洲、暗沙和暗灘組成,海域面積達88萬平方公裡,現劃歸海南三沙市南沙區管轄,因此南沙區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區。南沙群島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萬裡石塘,歷來是中國的地盤。
  • 接連挖空兩座山「填海造陸」,大手筆令西方國家驚嘆
    可是在巨大經濟提升的同時,世界各國都面臨同樣的一個難題,那就是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畢竟全球的海洋資源高達百分之七十多,而土地面積只有百分之三十多,所有的國家都被海洋所環繞。為了擴大國內的土地資源面積,各國都是將目標放在了海洋中,開始了一系列的填海造陸工程,目前來講向海洋發展已經成為了人類未來生存發展的主要方向,可是海洋之中所蘊含的豐富資源又讓人眼紅不已,我國近些年所進行的填海造陸工程也非常的多,其中的南海七連嶼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工程。
  • 中國填海造陸新工程,總投資145億,還被稱為海上日月!
    例如依靠填海工程建造的棕櫚島,一建成便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富商和遊客的目光。如此規模的人工填海工程從造型上看是獨樹一幟,但實際上我們海南也有類似的人工島,這就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的海南海上日月。被稱為「海上日月」的是海南日月灣斥資建造的兩個海上人工島嶼。其形狀為一個簡單的圓形,一個小巧的月亮形。由於離海岸很近,因此施工相對來說並不難。
  • 衝繩海邊發現儒艮屍體 日本前首相怒稱:被填海造陸害死的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對此憤怒表示「是被邊野古當地的填海造陸工程害死的」。儒艮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日本也被稱為「天然紀念物」。據衝繩當地漁業協會介紹,當地時間18日下午5點左右,在衝繩縣北部的漁港防潮堤附近,漁民發現了一具浮在海面上的海洋生物死屍。19日上午,當地水族館工作人員調查後,發現是一頭儒艮的屍體。
  • 我國填海造陸達新高度,面積相當於省區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是人口急劇增長的時代,特別是在國內,儘管我國領土遼闊,但面對日益增加的人口,土地面積也有點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開始進行填埋計劃。事實上,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填海造陸, 比如杜拜的棕櫚島,過去填海造陸只是夢想, 現在有技術支持,這也成了現實, 我國也成功地建立了島嶼,在這個島上成為世界第一。另一個世界第一?
  • 擴張領土適合中國嗎?填海造陸很不錯,還有其他建議嗎?
    有人說填海造陸很不錯,那還有其他的建議嗎?當看向西歐地區時我們會發現有殘忍的三角貿易,他們的領土不僅被佔領,同時還要充當他人的奴隸,沒有人權的日子讓他們百般忍受,只為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恨。再翻開中國的歷史,同樣會發現中國土地曾被嚴重侵佔過,並且眾多土地如今仍未能回歸祖國的懷抱,相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
  • 國外討論:中國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的在南中國海填海造陸的?
    案例1:2005年,中國決定對其金融體系進行全面改革,改革規模涉及到6200億美元,即GDP的28%。還記得2008年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嗎?中國把這事情搞定了。案例二:中國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並且只用了十年時間。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就有了先見之明的規劃。
  • 為何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成功,而越南卻屢屢受挫呢?關鍵在於它
    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填海造陸成為了很多海島國家大力推進的一個項目,希望以此來保障國家領土面積不會被縮小。而中國雖然並不需要為此擔心,但是為了我國南海海域更好的開發和守護,我國也在大力推進填海造陸技術發展,並且在南海海域試驗成功,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發展。
  • 中國首例填海造陸項目,斥資6500萬造機場,每年接待千萬遊客
    人們常常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滄海變遷,在自然環境中,這種變遷的周期都是以億年為單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填海造陸,成為解決許多地區土地問題的好辦法,尤其是中東石油豪國,經常開墾油田,我國在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填埋機場。
  • 日本政府填海造陸 民眾雨中苦喊:別殺死大海
    據日本琉球新報報導,日本政府向衝繩縣邊野古地區沿岸填海造陸已過去1個月時間。17日一早,當地民眾在邊野古營地的大門前繼續抗議。當時氣溫只有14度,還下著雨,是今年當地最冷的一個早上。2018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開始向邊野古地區沿岸的預定區域投入沙土,填海造陸,推進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的建設工程。隨著海中沙土不斷累積,這片區域內本來碧藍色的海水變得渾濁骯髒,引起了許多民眾的強烈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