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

2020-12-06 青年參考

  據韓國《中央日報》4月26日報導,韓國歷經19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在西岸修築的「新萬金」海堤宣布竣工。「新萬金」是目前全球最長的海堤,長達33.9公裡,號稱「海上長城」,超過了此前最長的荷蘭須德海堤。「新萬金」海堤圍出的面積達401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分之二個首爾。韓國總統李明博親自為海堤主持竣工儀式,並表示它「將成為韓國與東北亞以外的世界接軌的一條經濟高速公路」。

  「新萬金」工期漫長,與環保主義者的激烈反對分不開。與韓國上下的喜慶氣氛不同,眾多國際環保組織對如此大手筆的海堤工程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表示擔憂,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向大海要地只因地少

  填海造陸,顧名思義就是將原有的海域轉變為陸地。除了填海造陸,其他幾種常見的造陸方式還包括圍湖造田、攔河圈地等。地球上海洋面積巨大(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可用於造陸的近海面積相當可觀,使得填海成為一種最主要的造陸方式。

  在全球人口膨脹,工業、生活用地不足的背景下,很多國家將目光投向了海洋。但幾乎無窮無盡的水量、海潮的衝刷、複雜的海洋生物鏈,都使填海成為一項耗資巨大的複雜工程。

  填海造陸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10世紀之後,農業的發展使全球人口達到了一個高峰,一些沿海國家開始將目光投向海洋,兩個顯著的例子是日本和荷蘭。

  《南風窗》雜誌記者尹紅偉在2006年曾撰寫《日本填海的歷史教訓》一文,該文援引日本兵庫縣閉鎖性海域環境保護機構人員的話說:「日本早在11世紀就有填海造地的歷史記錄,當時一個名叫平清盛的將軍在神戶填海建了一個人工碼頭。到了17世紀,幕府將軍又在東京灣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荷蘭地處低地,處在與海洋爭地的不利境地,但荷蘭自13世紀起就大規模圍海填海,故有「上帝造海,荷蘭人造陸」之說。

  雖然困難重重,人類還是在一次次向海洋要地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進展。世界最高建築——杜拜的哈利法塔就位於一個用填海工程建造的人工島上;美國華盛頓部分、波士頓後灣、南非開普敦海灘、巴西裡約熱內盧大部,都是填海造陸的傑作;一些國家如日本、新加坡的填海面積,已可以與本土面積相提並論。

  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的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如東京、香港、澳門、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

  填海是個複雜工程

  中國神話中「精衛填海」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炎帝的女兒精衛填海的故事從一個側面描述了填海的艱難。即使有了現代大型機械裝置的幫助,填海也絕不是將一堆廢料扔進海裡便完事。它需要考慮地基沉降、海潮衝擊、海水滲透、生態影響等眾多複雜因素,部分用作特殊用途如機場則要求更高,整個工程龐大而複雜。

  一些國家熱衷於填海,不僅是因為用這種方式能有效增加用地,還因為它是一種理想的垃圾填埋方式。二戰後,特別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東京灣的填海工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進入了大生產、大消費的時代,生活垃圾大量產生,急需處理。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垃圾處理的成本很高,因此東京人開始考慮將垃圾和泥沙作為填海造地的主要材料。東京15年來用垃圾填出18個人工小島,既解決了垃圾問題,又取得了建廠造房的用地。

  新加坡首個垃圾人工島「實馬高」在2009年11月建成,新加坡政府計劃把這個島嶼開發成環境優美的度假勝地。

  據說,中國臺灣正就廢棄物人工島向日本取經。

  填海工程的挑戰性,主要體現在超長的海堤和大量的填海底料上。由於海潮衝擊力巨大,填海前需要長堤將洶湧的潮汐擋在外面,堤岸內部形成相對穩定的「鹹水湖」,這是填海工程最關鍵的一環。有了海堤的保護,剩下的工作就變得像圍湖造田一樣。但因近海水深動輒數十、上百米,所需土石立方數很大,一些國家不得不「挖地三尺」才能收集到足夠的底料。

  對環境有消極影響

  與水壩一樣,填海造陸也經常因為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而遭受指責。事實上,這些指責是有道理的。填海最大的弊端是人為改變了海岸線的位置,而這些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在千百萬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種理想的平衡狀態,海岸線附近的溼地、近海生物等也受益於這種平衡。一旦人為地將海岸線前移,這種平衡便被打破了。

  從世界各國家和地區幾百年來的填海經驗看,不利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洋汙染加劇,填海工程附近往往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區域,大量工業、生活汙水的排入,加劇了海域汙染;二是溼地功能退化,濱海溼地、河口、海灣等都有重要的生態系統,也是圍填海活躍的地區,缺乏合理規劃的大規模圍填海活動使這些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三是海域自然淤積,橫空出世的新海岸改變了原來的水動力學條件,一些港灣航道水流明顯減慢,引起海域自然淤積。自然淤積會減小近海港口深度,影響船隻進港。

  以日本為例,因為過度填海,日本許多地方都沒有了自然的海岸線,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混凝土擋牆和大壩。工廠和城市長期排放汙染物,使硫酸鹽還原菌等細菌大量滋生,海底更是完全變了模樣,生物難以生存。日本正逐漸完善有關填海的立法規定,禁止無序填海。

  填海造陸最成功的範例當屬荷蘭,當初荷蘭設計攔海大壩的目的除了阻擋海水,還兼具保護這一帶海域水生動物的作用。目前荷蘭正在推行一項令人驚訝的計劃——將用巨資換來的填海造陸土地,恢復成原來的溼地。

  參考資料

  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填海造陸情況

  荷蘭:佔國土面積20%(約7000平方公裡)的陸地是通過填海造陸形成的;

  韓國:2006年的數據顯示,38%的沿海溼地(約590平方公裡)已經或正在被改造成陸地;

  中國香港:填海面積已達67平方公裡,佔香港總面積超過6%;

  中國澳門:通過填海造陸使面積增加到填海前的2.7倍;

  日本:在過去的100多年裡,填海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約佔日本國土面積的32%,日本沿海城市約有1/3的土地是通過填海獲取的;

  巴林:填海面積410平方公裡,是原有國土面積的76.3%。

  (::數據散見於各國和地區政府在網上公布的文件)

相關焦點

  • 從精衛填海看圍海、填海造陸的差異
    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造陸。同時精衛鳥用自己的行動也告訴了我們:人工填海造陸的過程。       由於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在向海洋要地,通常的做法有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那麼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       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都是指通過人工的辦法,將原有的海域變成陸地,緩解地少人多帶來的諸多問題,那麼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帶您了解一下。
  • 外交部回應「在南海填海造陸」:與菲律賓無關
    問:第一,中方對越方公開的中方船隻撞沉越方漁船的有關視頻有何回應?第二,菲律賓方面近日稱中方正加緊在南海填海造陸,中方對此有何回應?答:關於第一個問題,越南的做法是企圖倒打一耙。我在昨天的記者會上已經向大家介紹,中方有關船隻是在中建南鑽井作業平臺附近執行護航安保任務,處於防守狀態,是越方船隻奔襲一百多海裡進入有關海域,企圖強行衝撞中方守衛船隻,嚴重危害中方船隻和人員安全。到底是誰在現場發起進攻,是誰處於防守一方,是誰在製造緊張,這是非常清楚的。
  • 這座中國城市,經濟發達,三分之二的面積靠填海造陸
    進入和平時代後,擴大土地的方式變成了向海要地,比如荷蘭,荷蘭整個國家有6000平方千米,都是靠填海造陸得到的。為此還專門修築了一條圍海大堤。再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這些年來也通過填海造陸擴大了不少面積。我們國家也有一個城市,靠著填海造陸擴大了三分之二的土地,這座城市非常發達,2018年的人均GDP達到了8.6萬美元,比瑞士的8.2萬美元高出一截。這座城市就是澳門。
  • 歐洲一小國填海造陸面積比中國還大,原因讓人費解
    大家都知道,由於很多國家因為領土面積狹小,或者是自己的領土部分不適合人類居住,而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面積少之又少,因此都想方設法的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擴大領土面積,特別是沿海的一些國家,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使得領土面積不斷增長,中國的填海造陸面積在世界上能夠排到世界第三名,這個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國家更填海造陸更加的驚人
  • 日本政府填海造陸 民眾雨中苦喊:別殺死大海
    據日本琉球新報報導,日本政府向衝繩縣邊野古地區沿岸填海造陸已過去1個月時間。17日一早,當地民眾在邊野古營地的大門前繼續抗議。當時氣溫只有14度,還下著雨,是今年當地最冷的一個早上。2018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開始向邊野古地區沿岸的預定區域投入沙土,填海造陸,推進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的建設工程。隨著海中沙土不斷累積,這片區域內本來碧藍色的海水變得渾濁骯髒,引起了許多民眾的強烈抗議。
  • 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呢?看完就明白了
    能不能填海造路呢?能不能修建一條跨海大橋,縮短臺灣與內地的距離呢?臺灣海峽的寬度,現有技術完全可以修建跨海大橋大陸距離臺灣海峽最近的地區應該是福建的福州,相距約有130千米左右。在中國現有技術條件下,修建這樣一條跨海大橋完全沒有困難,特別是在完成修建港珠澳大橋且正常運營之後,我國對於修建跨海大橋技術的掌握已是十分嫻熟了。
  • 傳說中的填海造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疏浚工程很多都是用在工業化發展上的,像日本,陸地面積非常小,沿海的城市很多土地都是靠疏浚、填海造陸而形成的。還有一些城市、國家的發展,都是依託填海造陸的工程來完成,像美國,像我們的香港、澳門,像新加坡,都是通過填海造陸來擴充他們的生存空間,來擴充它城市化的規模。疏浚與大眾生活有什麼關係?
  • 中國在黃巖島填海造陸被美國成功勸阻?中方回應
    (原標題:中國在黃巖島填海造陸被美國成功勸阻?問: 據報導,菲律賓防長洛倫扎納3月9日稱,中國原本打算在黃巖島填海造地
  • 衝繩海邊發現儒艮屍體 日本前首相怒稱:被填海造陸害死的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對此憤怒表示「是被邊野古當地的填海造陸工程害死的」。儒艮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日本也被稱為「天然紀念物」。據衝繩當地漁業協會介紹,當地時間18日下午5點左右,在衝繩縣北部的漁港防潮堤附近,漁民發現了一具浮在海面上的海洋生物死屍。19日上午,當地水族館工作人員調查後,發現是一頭儒艮的屍體。
  • 美國學者:摸不透中國人,明知填海造陸的危害卻又想造出一個新區
    ,但是就針對與填海造陸這一方面,其實在世界上有很大的爭議,就有美國學者表示:摸不透中國人,明知填海造陸的危害卻又想造出一個新區。我們要知道填海造陸有什麼弊端,其實最大的壞處可能就是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畢竟填海造陸就是對原有的海洋環境進行改造,以及各種各樣的汙染、海水倒灌甚至是地表沉降等系列問題。
  • 中國首例填海造陸項目,斥資6500萬造機場,每年接待千萬遊客
    人們常常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滄海變遷,在自然環境中,這種變遷的周期都是以億年為單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填海造陸,成為解決許多地區土地問題的好辦法,尤其是中東石油豪國,經常開墾油田,我國在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填埋機場。
  • 填海造陸很不錯,還有其他建議嗎?
    有人說填海造陸很不錯,那還有其他的建議嗎?當看向西歐地區時我們會發現有殘忍的三角貿易,他們的領土不僅被佔領,同時還要充當他人的奴隸,沒有人權的日子讓他們百般忍受,只為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恨。再翻開中國的歷史,同樣會發現中國土地曾被嚴重侵佔過,並且眾多土地如今仍未能回歸祖國的懷抱,相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
  • 接連挖空兩座山「填海造陸」,大手筆令西方國家驚嘆
    為了擴大國內的土地資源面積,各國都是將目標放在了海洋中,開始了一系列的填海造陸工程,目前來講向海洋發展已經成為了人類未來生存發展的主要方向,可是海洋之中所蘊含的豐富資源又讓人眼紅不已,我國近些年所進行的填海造陸工程也非常的多,其中的南海七連嶼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工程。
  • 美國衛星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
    近些年我國來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加多的便利,也是不斷地基建,像我國高鐵的全面普及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可謂是越發重要,而我們也在積極實現填海造陸工程,就連美國衛星都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在眾多的城市當中,以上海這個城市填海造陸最為厲害,前不久美國NASA發表的一篇報告就充分地證明了這個事實。
  • 中國填海造陸,建全球最大廣場,比17個萬達廣場還大,有特殊意義
    填海造陸是大工程,既耗財又費力,稍微不注意還容易破壞環境,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不會有國家這麼幹。世界上填海造陸最著名國家是荷蘭,該國具有全國四分之一土地低於海平面的隱患,和人口過於密集的迫切需求,所以只好向天要地,近百年硬生生造出一個省來。
  • 中國南海一項超級工程,填海造陸發生巨變,網友:打造海上城嗎?
    所以我們中國現在致力於填海造陸計劃,爭取增加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陸地面積,這樣才能夠讓人們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而中國近期在南海有一項超級工程,就是填海造陸計劃。因為在中國的南海有很多的群島,宣德群島就是其中的一個,宣德群島中有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這些島嶼有著西沙七連嶼,這幾個島嶼可以完全連起來填海造陸成陸地,讓我們中國人在陸地上生存。
  • 我國填海造陸打造景區,引來90多國阻攔,聯合國:中國合理合法
    01使用填海造陸技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外,國家佔地面積也大不相同,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領土面積大概960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也是前三,但由於中國的人口數量多,每年也都在持續增加,可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出現土地不夠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國也是想盡辦法去解決
  • 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現狀,中國填海造陸真厲害,1年內造出南海3大島
    第四大島是南威島,面積為0.15平方公裡,如今被越南佔領,越南不斷在島上填海造陸,擴大面積。中國現在在南海建造了三個人工島,分別是美濟島、渚碧島和永暑島。其中面積最大的是美濟島,2015年開始吹沙填海,僅用半年時間,就建造出5.66平方公裡的土地,成為南海最大的島嶼。同時渚碧島填海造陸4.3平方公裡,成為南海第二大島。
  • 國外討論:中國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的在南中國海填海造陸的?
    結果:中國在20個月裡填海造陸的成果,17倍於所有其他競爭國家(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在40年裡填海造陸增加的土地面積。Skelviper這是中國最偉大的天賦。大規模的項目(建設能力)。Michelle疏浚和吹砂填海。天鯨是亞洲最大的自航吸盤挖泥船。總長度127.5米,寬2200米,600米,設計速度12節,總裝機功率19200KW,最大挖泥深度-30m,泥漿最大傳輸距離6000m,掘進效率每小時4500立方米。
  • 中國填海造陸新工程,總投資145億,還被稱為海上日月!
    例如依靠填海工程建造的棕櫚島,一建成便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富商和遊客的目光。如此規模的人工填海工程從造型上看是獨樹一幟,但實際上我們海南也有類似的人工島,這就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的海南海上日月。被稱為「海上日月」的是海南日月灣斥資建造的兩個海上人工島嶼。其形狀為一個簡單的圓形,一個小巧的月亮形。由於離海岸很近,因此施工相對來說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