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
除了填海造陸,其他幾種常見的造陸方式還包括圍湖造田、攔河圈地等。地球上海洋面積巨大(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可用於造陸的近海面積相當可觀,使得填海成為一種最主要的造陸方式。 在全球人口膨脹,工業、生活用地不足的背景下,很多國家將目光投向了海洋。
-
從精衛填海看圍海、填海造陸的差異
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的精神,於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衝進大海,把海水都攪黃了。於是,人們把東海北部發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當大海發覺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險時,趕緊採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邊,泥沙在岸邊沉澱下來,就形成了海塗。海塗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
美國衛星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
近些年我國來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加多的便利,也是不斷地基建,像我國高鐵的全面普及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可謂是越發重要,而我們也在積極實現填海造陸工程,就連美國衛星都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在眾多的城市當中,以上海這個城市填海造陸最為厲害,前不久美國NASA發表的一篇報告就充分地證明了這個事實。
-
這座中國城市,經濟發達,三分之二的面積靠填海造陸
陸地資源向來珍貴,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人類歷史上的諸多戰爭,其根源之一就是對土地的爭奪。進入和平時代後,擴大土地的方式變成了向海要地,比如荷蘭,荷蘭整個國家有6000平方千米,都是靠填海造陸得到的。為此還專門修築了一條圍海大堤。
-
傳說中的填海造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疏浚工程很多都是用在工業化發展上的,像日本,陸地面積非常小,沿海的城市很多土地都是靠疏浚、填海造陸而形成的。還有一些城市、國家的發展,都是依託填海造陸的工程來完成,像美國,像我們的香港、澳門,像新加坡,都是通過填海造陸來擴充他們的生存空間,來擴充它城市化的規模。疏浚與大眾生活有什麼關係?
-
美國學者:搞不懂中國人,他們填海造島的土是從哪裡弄來的?
像中國深圳、香港、澳門這樣沿海並且發達的城市,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人才湧入,對這些城市在人口的收納能力中形成了巨大的考驗,因此這些城市曾經都有過填海造島擴大陸地面積的計劃,很多外國人就搞不懂了,中國填海造島,這些土從哪來呢?
-
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呢?看完就明白了
中國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除了大陸以外,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同樣也是眾多遊客喜愛的購物天堂。澳門和香港都曾是殖民地,期間建造了許多異國風情的建築,澳門至今還有很多葡萄牙風格的建築,可供遊客拍照打卡,同時它還是中國唯一一個賭博合法的地方,博彩業是澳門的重要經濟支柱。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作為一個免稅港,許多女性遊客極其喜歡去香港購物。
-
把青藏高原剷平的工作量和成本,超乎你的想像,有膽猜一猜?
而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部分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橫斷山脈,橫跨31個經度,東西長約2945km;南自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迄崑崙山-祁連山北側,縱貫約13個緯度,南北寬達1532 km;所以怎麼才算剷平假設把砂石土方從青藏高原運到東海,填海造陸,並讓臺灣變成內陸省!
-
中國首例填海造陸項目,斥資6500萬造機場,每年接待千萬遊客
人們常常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滄海變遷,在自然環境中,這種變遷的周期都是以億年為單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填海造陸,成為解決許多地區土地問題的好辦法,尤其是中東石油豪國,經常開墾油田,我國在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填埋機場。
-
歐洲一小國填海造陸面積比中國還大,原因讓人費解
大家都知道,由於很多國家因為領土面積狹小,或者是自己的領土部分不適合人類居住,而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面積少之又少,因此都想方設法的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擴大領土面積,特別是沿海的一些國家,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使得領土面積不斷增長,中國的填海造陸面積在世界上能夠排到世界第三名,這個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國家更填海造陸更加的驚人
-
中國填海造陸,建全球最大廣場,比17個萬達廣場還大,有特殊意義
填海造陸是大工程,既耗財又費力,稍微不注意還容易破壞環境,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不會有國家這麼幹。世界上填海造陸最著名國家是荷蘭,該國具有全國四分之一土地低於海平面的隱患,和人口過於密集的迫切需求,所以只好向天要地,近百年硬生生造出一個省來。
-
接連挖空兩座山「填海造陸」,大手筆令西方國家驚嘆
隨著全球文化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進入到了高科技時代,現代化的城市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可是在巨大經濟提升的同時,世界各國都面臨同樣的一個難題,那就是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畢竟全球的海洋資源高達百分之七十多,而土地面積只有百分之三十多,所有的國家都被海洋所環繞。
-
填海造陸很不錯,還有其他建議嗎?
有人說填海造陸很不錯,那還有其他的建議嗎?當看向西歐地區時我們會發現有殘忍的三角貿易,他們的領土不僅被佔領,同時還要充當他人的奴隸,沒有人權的日子讓他們百般忍受,只為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恨。再翻開中國的歷史,同樣會發現中國土地曾被嚴重侵佔過,並且眾多土地如今仍未能回歸祖國的懷抱,相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
-
日本政府填海造陸 民眾雨中苦喊:別殺死大海
2018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開始向邊野古地區沿岸的預定區域投入沙土,填海造陸,推進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的建設工程。隨著海中沙土不斷累積,這片區域內本來碧藍色的海水變得渾濁骯髒,引起了許多民眾的強烈抗議。
-
國外討論:中國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的在南中國海填海造陸的?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就有了先見之明的規劃。在世紀之交,70%的中國挖泥船要麼已經過時,要麼很快就會被淘汰,但到2008年,中國的總挖泥能力達到了9億立方米,是2001年水平的3倍,從全球第五名變成了全球第一名。而這一切只花了10年時間(2000-2010年)。
-
我國填海造陸打造景區,引來90多國阻攔,聯合國:中國合理合法
01使用填海造陸技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外,國家佔地面積也大不相同,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領土面積大概960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也是前三,但由於中國的人口數量多,每年也都在持續增加,可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出現土地不夠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國也是想盡辦法去解決
-
全球最大海上機場:總投資約236億,填海造陸約3萬畝,這工程無敵
導讀:全球最大海上機場:總投資約236億,填海造陸約3萬畝,就位於大連我國海洋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裡,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一直都要優於內陸城市,如香港、廣州、上海都已成為世紀大都市。但是對於沿海城市,土地資源十分匱乏,填海造田成為多數沿海城市的發展之路。
-
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現狀,中國填海造陸真厲害,1年內造出南海3大島
南沙群島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由總計230多座島礁、沙洲、暗沙和暗灘組成,海域面積達88萬平方公裡,現劃歸海南三沙市南沙區管轄,因此南沙區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區。南沙群島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萬裡石塘,歷來是中國的地盤。
-
日本填海史:30年新增土地11.8億平方米,第二大湖直接填了種水稻
面對茫茫大海,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填海造陸,但現實情況是:日本周邊海水很深,而且海床坡度很大,大部分海域離岸10公裡就能達到100米以上的深度,普通規模的土石根本填不了。另外,日本處於板塊俯衝地帶,地震頻發,填充近海所產生的的陸地很可能會在一場大地震中沉入海底。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填內海、海灣或者是湖泊來製造陸地,像東京灣、伊勢灣,以及西北湖泊八郎瀉(舄)都曾發生過填海造陸工程。
-
浙江投資600億填海造陸,一期工程就達20萬畝
填海造陸這個詞大家應該都聽過了,它是指把原有的海域通過人工的手段轉變為陸地,對於一些沿海城市來講,填海造陸可以極大緩解城市的有限空間。提起浙江,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杭州這座城市,發達的旅遊業讓杭州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來說名氣都非常響亮。實際上,在浙江省除了杭州之外,也有一些城市的名氣不低,好比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