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最近距離僅有3.9公裡,白令海峽對美俄兩國有多重要,圍繞白令海峽的兩大計劃能實現嗎?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連接俄羅斯和美國的白令海峽。
在我們印象中,美國孤懸在美洲大陸,與我們距離遙遠,中國與美國隔著太平洋相望,而我國到美國本土約有1萬公裡的距離,但是我們的鄰居俄羅斯卻和美國十分接近,最近處僅有3.9公裡,為什麼小編會這麼說呢?
咱們來到北美洲的西北,將可以看到美國最大的海外領土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東與加拿大接壤,另外三面環繞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總面積達到了1717855平方公裡,佔全國總面積的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而我國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積為166萬平方公裡,阿拉斯加比我國的新疆要大一些,但是阿拉斯加緯度太高,氣候寒冷。
其實阿拉斯加曾經是俄國的土地後來賣給了美國,對領土索求無度的俄國為什麼會賣掉面積比新疆還大的阿拉斯加呢?這就要說到當時的背景了,阿拉斯加雖然面積大,但是人口少,如今只有約72萬人,當時俄國根本無力開發阿拉斯加,手裡的西伯利亞都難以利用,更不用說遙遠的阿拉斯加。
而在1853年俄國陷入了克裡米亞戰爭中,一方面為了防止阿拉斯加被英國搶走,另一方面也是俄國打這場仗弄得很缺錢,當時還不能賣石油來賺錢,於是俄國只能賣點領土了,於是不被重視的阿拉斯加就被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給買了回來,美國買來之後阿拉斯加就發現了金礦,而且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阿拉斯加的價值也不斷提高,這也形成了如今俄羅斯和美國隔著白令海峽為鄰的局面。
白令海峽同時也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在俄羅斯的楚科奇自治區和美國的阿拉斯加之間其實還有著兩個小島,大一點的是拉特曼諾夫,屬於俄羅斯管轄,它的面積為29平方公裡,而小一點的是迪奧梅德島,屬於美國,兩島之間的距離只有3.9公裡,所以說起來,其實美國我和俄羅斯最近的地方就是這裡了,有意思的是兩島之間正好是國際日期變更線,所以相隔僅有3.9公裡的兩個地方日期卻相差一天。
在拉特曼諾夫島上沒有常住人口,只有一個俄羅斯的氣象站,而屬於美國的迪奧梅德島上面積僅有5.1平方公裡,卻有一個村子,人口不到兩百人,以愛斯基摩人為主,從法律上來說他們算是美國人,但可能他們並不這麼認為,對於生活在迪奧梅德島上的原住民來說,自己在這裡生活上千年了,美國又算什麼?
和阿拉斯加對望的俄羅斯楚科奇半島就沒有同等的待遇了,阿拉斯加和楚科奇同樣屬於高緯度地區,而且資源豐富,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黃金儲量有14%在楚科奇自治區,但相比於更為人熟知的阿拉斯加來說,楚科奇自治區就顯得如此默默無聞,美國重視阿拉斯加,在過去時從經濟角度上來說,但如今從全球地緣的角度來說,美國越來越發揮阿拉斯加的戰略意義。
我們都知道美國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都駐紮有軍事基地,這些國際航道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但俄羅斯如果走北極航道,那將繞過美國設下的重重關隘,直接穿過北冰洋通往大西洋和太平洋,為此在蘇聯時期還提過兩個瘋狂的計劃。
第一個是白令海峽大壩計劃,這項提議是在白令海峽修建一道大壩,徹底阻隔北冰洋和太平洋,然後再將北冰洋的海水抽至太平洋,這樣大西洋的暖流能源源不斷地經由挪威海湧入北冰洋,繞行一圈之後再流出去,北冰洋的海水就逐漸被大西洋溫暖的海水取代,俄羅斯北部的沿海地區將成為永久不動港,這個計劃豈止是瘋狂,簡直是天方夜譚,拋開北冰洋的冰川融化對全球造成的影響不談,北冰洋能被一個國家給換水嗎?
而第二個計劃就是白令海峽隧道計劃,這個計劃聽起來還是比較正常的,在白令海峽修建一條貫通俄羅斯和美國的海底隧道,從而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阿巴斯加連接起來,在技術方面當然不是問題,白令海峽最窄處約為35千米,在冰河時期白令海峽就是一個海陸橋,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是通過白令海峽移居到北美洲的。
面對這個計劃,俄羅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且在技術上也能夠實現,但比技術原因更複雜的是地緣關係,白領海峽兩岸分別是美國和俄羅斯這對相互看不順眼的對手,要修建跨越白令海峽的隧道又談何容易,沒有美國點頭,俄羅斯就是有萬般熱情也休想把手伸到白領海峽以東,所以大家設想一下,假如阿拉斯加還在俄羅斯手中,那美國的態度又會是怎麼樣呢?
無論是北極航道還是白令海峽,在如今全球的局勢及不明朗之下是不可能有太多的進展的,北極航道雖然是連接亞歐美三大洲最短的航線,根據計算,使用北極航道比繞行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節省40%的航程,但是北極地區覆蓋著大片的海冰,尤其是核心地帶的凍層,可能有三百萬年沒有融化過了,而北極冰川融化應該會有許多人為得以開通北極航道而歡呼,而應該考慮全球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而如果北極航道未來能夠成功,那麼白領海峽將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你覺得白領海峽會成為美俄之間新的爭奪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