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建難度最大的海峽大橋即將合龍貫通

2020-12-05 觀察者網

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9月18日消息,福建平潭海峽。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一座鋼鐵巨龍凌空飛躍。

9月15日,從中國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世界在建難度最大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中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將於9月底合龍貫通。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

平潭大橋 本文圖片均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平潭大橋於2013年11月開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福州至平潭鐵路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16.34千米。大橋起於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從海門隧道出口下海,依次途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大小練島水道、北東口水道,在蘇澳鎮上平潭島。大橋大橋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裡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裡的雙線I級鐵路。

平潭大橋位於海壇海峽北口,毗鄰臺灣海峽,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加之臺灣島和武夷山脈夾峙形成獨特的狹管效應,使得海壇海峽與以惡劣風暴聞名於世的非洲南端好望角、北大西洋百慕達並稱為世界三大風口之一。

平潭大橋

「對比在內河、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上修建的相關橋梁,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條件具有風大、浪高、潮差大、水深、流急的特點,其建設條件更加惡劣、複雜,施工難度更大,安全風險更高。其中,施工難度最大的元洪航道橋N03橋墩,基礎孤石鑽孔難度大,施工兩年多。」中鐵大橋局集團副總工程師王東輝說。

鑑於惡劣的建設條件,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設計理念是:儘可能減少現場施工的工作量。「在航道橋斜拉橋的設計中,採用了兩節間大節段全焊、現場整體吊裝的設計思路。在簡支鋼桁梁的設計中,採用了整孔全焊、現場整孔吊裝的設計思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設計總體負責人、中鐵大橋院二院副院長段雪煒說。

「平潭大橋」的四個首創。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為我國首座跨海峽公鐵路兩用大橋;首次在橋梁基礎中採用4.9米超大直徑鑽孔樁基礎;首次在鋼桁梁斜拉橋中採用兩節間全焊接鋼桁梁結構;首次採用80米、88米跨整孔全焊接鋼桁組合梁結構。

平潭大橋

工程量大。線長,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中鐵大橋局施工標段共跨越三個航道、四個島嶼,全長11.15公裡;點多,全橋共169個橋墩,水中墩130個,現場以陸地、島嶼及海上基地為中心,多作業面同時施工;量大,平潭橋全橋用鋼量達85萬噸,相當於兩座港珠澳大橋、20個鳥巢的用鋼量,共用混凝土159萬方。

建設條件惡劣。大風環境—工程區域為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大風日數佔全年的80%左右。根據氣象部門統計,橋址去年平均出現過9級風的天數為58天,8級風的天數為115天,7級風的天數為210天,6級以上大風300多天;颱風頻繁—大橋建設過程中,在2014年~2018年期間共經歷29次颱風,其中2015年的13號超強颱風「蘇迪羅」在橋址處正面登陸風力達14級。與已建成的跨海橋梁對比,該橋受颱風影響次數多,強度大。

此外,建設者還克服了強浪湧、重度鹽霧腐蝕環境、地質複雜、海床巖面傾斜起伏較大等施工困難。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建設,成功解決了在惡劣複雜海洋環境條件下橋梁建設的難題,積累了設計、施工和建設管理經驗,形成了複雜海域公鐵兩用大橋建設成套技術,對於今後類似橋梁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自明說。

相關焦點

  • 橋梁大事:平潭海峽大橋完成阻尼器安裝 洪溪特大橋右幅合龍
    01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304套斜拉索外置阻尼器的安裝工作全部完成7月20日,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304套斜拉索外置阻尼器的安裝工作全部完成據介紹,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地處世界三大風暴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流急,一年中7級以上大風達200多天,這不論對橋梁的設計、施工還是將來的運行,都是巨大的挑戰。且強風或地震可能會造成橋梁大幅振動、損傷、甚至垮塌,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 「東方百慕達」,建在「禁區」裡的超級大橋,中國再次轟動世界
    而在我們國內也有一處海峽,被人們稱作是「東方百慕達」,但是我們國人卻在此地架起了一座超級大橋,受到世界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座超級大橋就是位於福建省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平潭又稱為海壇,地處福建東部,與臺灣地區隔著臺灣海峽相望,是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
  •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面進入精調 系世界在建難度最大橋
    【解說】位於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長16.34公裡,是中國首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也是福州至平潭鐵路控制性工程。目前,大橋正在進行精調施工作業,預計今年年底正式通車,屆時,福平鐵路也將正式開通運營。8月25日,記者走上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實地採訪。
  • 柳州白沙大橋主塔液壓吊裝完成合龍
    柳州白沙大橋主塔液壓吊裝完成合龍   2018年1月12日早上10點18分,柳州白沙大橋主塔液壓吊裝完成合龍。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先進的液壓移位施工技術參與了大橋關鍵節點的施工。作為本地企業,柳州歐維姆為秀美的「百裡柳江」再添風採。
  • 廣東最長跨海大橋汕頭南澳大橋預計月底貫通
    南澳大橋西側邊跨即主橋與西引橋於14日實現合龍   【中外玩具網7月17日訊】據媒體從南澳大橋建設相關單位獲悉,日前,南澳大橋西側邊跨(即主橋與西引橋)合龍段勝利實現合龍。東側、西側邊跨的接連合龍,標誌著南澳大橋主體結構的關鍵安全環節全部攻克。至此,離全橋貫通僅剩主橋中跨最後2米,預計本月底前全橋貫通。   南澳大橋是廣東省、汕頭市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橋長約11.08公裡,其中橋梁全長9341米,連接線全長1739米,全線採用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的二級公路標準。
  • 今天,世界最長大橋的海底隧道工程貫通了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8、29日攝)。
  • 大橋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全線貫通
    大公網5月26日訊 (記者方俊明珠海報導)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又有新突破。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與兩端的E29、E30沉管的焊接,歷經20個日夜終於合龍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6.7公裡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永久結構貫通;下一步,將進行剛接頭注漿施工,預計本月底完工。
  • 橋梁大事:滬通長江大橋432根阻尼器安裝完成 舞水灣灘特大橋合龍
    白沙長江大橋全長1378米,寬27.5米,主跨520米的雙塔獨柱中央平行索麵斜拉橋,是同類型橋梁世界第一跨徑,主橋雙塔為大橋重點控制性節點。截至目前,大橋南岸主墩已完成8根樁基澆築,力爭在長江洪水期到來前澆築剩餘11根樁基。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長龍臥碧波 麒麟添雙翼——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設紀實
    與平潭海峽大橋「誕生」的時代不同,平潭已經從偏居一隅的貧困海島一躍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橋頭堡」,綜合實驗區的新使命、新定位,讓這座盤踞在世界三大風口之一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呼之欲出。難度如此之大,任務如何完成?建設者們向創新要答案——在鼓嶼門水道橋主塔墩至元洪航道橋主塔墩區段搭建世界上最大的海中固定施工平臺,滿足600名作業人員常年在平臺上生活與工作。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
  • 泉州灣跨海大橋實現陸域水域全線貫通 明年上半年或通車
    昨日下午4時許,隨著泉州灣跨海大橋南岸陸地區(即石獅段)引橋最後一塊橋梁從半空中緩緩放下,成功吊裝完成,施工現場響起慶賀的掌聲。至此,泉州灣跨海大橋主橋和引橋12.45公裡上部結構全部完成,泉州灣跨海大橋實現陸域、水域的全線貫通。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福建風雲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航 臺灣海峽大橋還會遠嗎?
    號稱「造橋狂魔」的中國,從來不會讓世人失望,一次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讓世界上當初嘲笑我們的人,瞠目結舌。從1968年我國首座自主建造完成的「南京長江大橋」,到近年來的港珠澳大橋、平潭跨海公鐵大橋,是中國人五十多年的櫛風沐雨,幾代人的砥礪奮進才擁有的驚人成就。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鋼桁梁合龍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通訊員 曲磊磊 孫濤傑/文 記者 王錚/圖  5月19日10時16分,由河南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投資、中鐵大橋局承建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鋼桁梁順利合龍,標誌著鄭濟鐵路建設進入快車道,為實現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 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又一座難度巨大的跨海大橋火速完工,來看看
    原來為了加快平潭海峽兩用大橋的建成我國派出4萬名工人趕赴臺灣海峽,12月26日9時43分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兩岸雙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通車了。平潭跨海大橋全長雖然僅有16.34公裡,其施工條件遠不如已經完工的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惡劣,但卻是我國目前修建過難度最大的跨海通道。為了修建這座橋不僅要克服風大水深,高浪急流,海底裸露,巖面傾斜等難題,但還是被我國一一攻克了。
  • ...沉管隧道E3管節順利對接 廣西最大跨海大橋龍門大橋動工 錢塘江...
    (來源:珠海特區報)02蒼龍澗特大橋全橋順利合龍繼6月24日蒼龍澗特大橋主橋連續剛構段順利合龍後,經過施工單位再接再厲、日夜奮戰,8月30日18時30分,蒼龍澗特大橋左幅第20跨最後一片T梁架設完成,國道310南移項目首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T梁+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大橋實現全橋合龍。
  • 拉林鐵路藏木特大橋順利合龍
    人民網山南9月28日電 9月28日上午10點左右,伴隨著一首悠揚 「天路」,拉林鐵路藏木特大橋隔著雅魯藏布江勝利合龍由中國中鐵廣州局集團承建的藏木特大橋自2015年7月1日開工興建以來,歷經一千多個日夜,終於迎來了這一階段性的勝利,該大橋的建成也為拉林鐵路的順利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藏木特大橋位於西藏加查縣安饒鎮桑加峽谷內,是首座跨過雅魯藏布江的鐵路橋梁。
  • 中俄合建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橋合龍:可抵禦零下60攝氏度嚴寒
    5月31日,中俄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橋合龍。新華社 圖新華社哈爾濱6月4日電,近日,在中俄雙方建設者的合力下,中俄合建的黑河至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阿穆爾河)大橋(下稱黑龍江大橋)順利合龍。現場,中俄雙方建設者歡欣鼓舞,共同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