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水中森林,解決了一個世界級治理難題

2020-12-01 澎湃新聞

編者按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長江和黃河沿線考察調研,他指出:「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大江大河,寄託著總書記的責任與擔當,也承載著人民更加美好的未來。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指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11月17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開設「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欄目,以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為切入點,全媒體報導人民法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生動實踐和具體成果。

自今日起,刊出「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之三———重慶萬州站。敬請關注。

「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之三——重慶萬州站生態司法保護微視頻

剛剛立冬,重慶這片土地往日的熱情絲毫未曾褪去,乘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冬日的陽光灑滿整個江面,泛起星星點點的波瀾。兩岸山巒連綿,青峰滴翠,船隻來來往往,一片盎然生機。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濱江而立,大周鎮素有「桔鄉漁村」的美譽,上岸後,漫山遍野的古紅桔映入眼帘,紅綠相間,鬱鬱蔥蔥。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桔林。熊媛媛 攝

穿過日月廣場,來到長江邊上,這裡是長江三峽庫區消落帶。

消落帶是河流、湖泊、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冬季,長江水位上升至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間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帶。

長江三峽庫區消落帶資料圖。

在消落帶,耐旱植物在蓄水期無法存活,耐淹植物在枯水期無法存活。沒有植物,水土會隨著江水而去,汙染水體。因此,消落帶治理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為了治理三峽庫區消落帶難題,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法院從江蘇省林科所引進了一種喬木——中山杉。

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熊媛媛 攝

「中山杉耐鹽鹼、耐水溼、生長快、抗風性強、病蟲害少,是原產北美的落羽杉、池杉和墨西哥杉的雜交品種,長成熟後樹幹可以高達二三十米,樹根可以深入泥土中二三十米,對綠化長江、減少水土流失有重要作用,非常適合種在消落帶。」萬州區法院副院長馮綱介紹道。

春夏時節,水位退去,中山杉抽芽發綠,人們可在林中穿梭,感受陽光下的樹影婆娑;到了秋冬,水位上升,樹葉由黃變紅,人們可漫步十裡濱江長廊,細賞中山杉一半水下、一半水上的曼妙身姿。

圖為中山杉季節變化對比圖。

植樹造林本是林業部門的強項,人民法院為什麼要打造生態示範林?

萬州區法院副院長馮綱表示,用6個字概括司法示範林的意義就是「植樹,育人,脫貧」。

「從育人上講,一是示範林的栽種經費是由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人自願認捐及向社會各界人士眾籌所募集;二是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人(緩刑)定期到生態示範林進行義務勞動,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修復破壞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

截至2020年9月,共有456名環境違法人自願繳納生態修復費302餘萬元,栽種中山杉2萬餘棵,面積達250餘畝。

圖為萬州區法院在大周鎮鋪埡村種植中山杉。

此外,經萬州區法院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在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內,自願捐資30萬元,認種530餘棵中山杉,藉助公眾參與認養作用,營造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2018年以來,認養中山杉65棵,認養金額達1.3萬元。

「從脫貧上講,大周鎮鋪埡村原是萬州區級貧困村,而今中山杉成為長江邊上的網紅打卡處。截至今年4月,到大周鎮旅遊的人數已經突破10萬人次,鄉村旅遊的火爆讓貧困村的貧苦戶切切實實增收致富。而且,樹木長大成材後還有一定的經濟使用價值,給困難群眾帶來了持續增收的保障。」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華曉麗的中山杉認養牌。

中山杉的蔚然成林真正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願景。

「環境變好了,很多人願意來,鎮政府鼓勵我們辦民宿、辦農家樂,為家庭創收。」何女士是近年返鄉創業人員中的一名,現在在鎮上經營一家濱江民宿,為遊客提供餐飲和休息場所。

據大周鎮鎮長周建紅介紹,「萬州區法院在大周鎮開展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的建設工作,通過這幾年中山杉的種植,一方面提高了本地群眾和遊客的環境保護意識,另一方面為大周鎮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看點。目前,大周鎮已經聯合萬州區法院和林業局一起建設『生態修復+鄉村振興』司法實踐基地,從教育宣傳和鄉村旅遊等方面踐行『兩山』理念。」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熊媛媛 攝

重慶「大山區、大農村」的特點顯著,偏遠農村地區交通不便,經濟條件不佳,村民存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文化程度較低、法律意識淡薄,常常在「無知」的狀況下違法犯罪。

69歲的何某某是重慶市巫溪縣人,曾捕捉過2隻原雞,卻不知道原雞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審判過程中,何某某因家庭特別貧困,無法承擔經濟損失,願意以巡山護林的勞務方式替代履行野生動物資源損失賠償,承諾在巫溪縣白鹿鎮巡山護林588個工作時。

圖為何某某巡山護林。熊媛媛 攝

「本來讓我一個月巡山3天,我自願申請巡護6天,希望能將功折罪,守好這一片森林和裡面的野生動物。」何某某說。

據悉,何某某以前是林場的工人,有過20年護林經驗,對當地的野生動植物非常了解。經此一事後,他經常天一亮就帶著水和方便麵進到森林裡,在巡山護林過程中遇到非法捕獵和砍伐的,便主動以身說法,警示他人。

重慶市梁平區明達鎮福來村也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環保人」。

張某某是三峽移民,從小喜愛花草樹木,自移居到梁平後在自家後院建了個小花園,種了約30多種植物。

在不知違法的情況下,出於個人喜歡,他將兩棵野生紅豆杉移栽在自己家中。野生紅豆杉具有重要的科學、經濟和觀賞價值,且毀壞容易、再生難,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經法院審理,被告人張某某犯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二萬元。萬州區法院將後期管護撫育納入緩刑考驗期,由林業部門指導,安排張某某定期巡山撫育,並在一座廢棄的礦山上進行植樹造林,栽種90株黃桷樹。

圖為張某某巡山撫育。熊媛媛 攝

萬州區法院將典型案例審判作為生動的普法實踐,向廣大基層群眾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群眾宣傳環境保護基本常識、法律法規和違法後果,幫助群眾提升環保意識,自覺成為「綠水青山」的建設者和保護者。

在進行普法宣傳的同時,萬州區法院還積極為助力振興鄉村經濟提供司法保障。

萬州區法院環境資源與審判庭副庭長王翔說:「村民經濟條件改善了,便不會冒險非法獵捕和砍伐野生動植物,才會投入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的大局中來,才能真正地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淨好湖。」

當最後一抹餘暉從山頭落下,沿著九曲迴腸的盤山公路,身後的村莊開始漸漸模糊,大山裡的簌簌風響喚醒了每戶農家的點點燈火。黝然不語,閃萬千、星眼看人間,冬去又春還,幾番滄海桑田。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出品:倪壽明 趙翔 張守增

策劃:趙剛 徐光明 張先明 劉吟秋 王珊珊

原標題:《這片水中森林,解決了一個世界級治理難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級難題被我國巧妙解決,美國:看不懂中國,僅千隻羊就解決?
    當今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人類發明了許多使生活更加方便的東西。於是,就產生了很多難題。事實並非如此。有一個世界級難題,美國根本想不到。再一次被我們國家巧妙解決的世界難題。美國:中國看不懂,一千隻羊也解決不了?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奧林帕斯懸紅: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詩與遠方
    在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上,華為是極為認真和有卓越追求的。 去年底,華為發布了針對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奧林帕斯懸紅,聚焦實現『自動駕駛的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和構建『每比特極致性價比的數據存儲』,鼓勵全球科研工作者攻克數據基礎設施難題。
  • 人與青山兩不負:探訪重慶「水中森林」岸上人家
    昨天(3日)我們總臺央視記者法綺在重慶萬州長江大周段探訪網上很火的「水中森林」,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看一下。 中山杉:夏抗旱冬耐淹 庫區消落帶治理良方 總臺央視記者 法綺:此刻我們的行船所至就是在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的長江大周段上,在這條沿線生長了一種特殊的兩棲生態植物,它就在我手邊,名字叫做「中山杉」。
  • 90後女科學家,四年完成清華大學碩博連讀,解決多個世界級難題
    因為這項工作難度極大,而且操作複雜,一不小心就會出錯,而且一個步驟出錯,後面的就很難再繼續下去。白蕊作為一個在讀研究生就能突破這項技術,這讓年紀輕輕的她在中國生物界名聲大噪,她的導師施一公更是器重她,不斷鼓勵她做各種不同的嘗試。
  • 世界級難題變寶藏要多久?
    原創 CNOOC 中國海油11月25日東方13-2氣田成功投產↓↓↓這個氣田的投產引全球行業矚目因為它所處的這片海可不一般在這裡勘探開發油氣,屬世界級難題。30多年來,中國海油持續強化科研攻關,不斷推進勘探實踐,2010、2012年先後發現東方13-1(開發階段稱東方1-1一期)、13-2兩個氣田。2015年東方1-1一期投產,如今氣藏規模、年高峰產量更大的東方13-2氣田再次成功投產,世界為之側目。
  • 南京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建起「水中森林」
    5月15日,記者從建鄴區水務局了解到,經過5年的治理和養護,如今,湖水之下建起了一座「水中森林」,水中植物發揮了排濁、淨化等重要功能,讓湖水變健康。  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位於河西南部低碳生態核心示範區內,公園北起江東南路,南至廬山路,總面積為21.7公頃,中心湖水域面積達6.5公頃,是周圍居民、上班族平日休閒的好去處。
  • 國防科大教授解決了世界級難題?但到現在沒人敢說對錯
    世界級難題等待一個結論如果是真的,姜新文教授相當於是下一個「圖靈獎」得主。NP=P?「NP=P?」也稱「NP≠P還是NP=P」,它的實質是P對NP關係問題,被稱為世界級數學難題之一。2000年初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選定了7個數學難題,每個難題的解決有百萬美元獎金,「NP=P?」正是新千年7大難題之首。1、NP=P?
  • 國防科大教授解決了世界級難題?但到現在沒人敢說對錯
    世界級難題等待一個結論8月2日,科學網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我國數學家證明NP=P》。超模君看到這個標題時,不敢相信啊!如果是真的,姜新文教授相當於是下一個「圖靈獎」得主。NP=P?「NP=P?」也稱「NP≠P還是NP=P」,它的實質是P對NP關係問題,被稱為世界級數學難題之一。
  • 90後科學家白蕊,4年取得清華碩博學位,解決多個世界級難題
    我們都在課本或電視劇的影響下,有著對科學家的刻板印象,但白蕊是一個例外。她還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決了科學領域當中多個世界級的難題。她到底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一、把興趣變成一生的熱愛1992年出生的她,是一個典型的90後女孩兒。高中之前,她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樣。但是,她在高中的時候聽了一節很有趣的生物課,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還記得,那位生物老師講解的內容是母代基因和子代基因。
  •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試圖用殺藻劑和其他一些方法治理有毒的藍藻,但都效果甚微,藻毒素不斷的釋放到水中,產生了更嚴重的汙染和健康問題。蔚綠水科技還大自然清澈水域來自以色列的蔚綠水科技公司(BlueGreen Water Technologies)創新性地研發出以環保的方式高效治理藍藻的產品湖衛氧TM 可以有效經濟的解決有害藻華的全球性難題。
  • 分享自治良方共解治理難題
    珠江時報訊(記者/林一峰)昨日,「新思維,新視角」獅山鎮2020年度市域社會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在獅山樹本產業家園舉行,為近百名獅山及周邊的社會工作者搭建一個多單位參與、多角色互動、多層次交流的平臺,共同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下的獅山鎮社會治理創新路徑。
  • 三體:進化196次沒破解的三體難題,為何被清理員一個光粒解決
    三體:進化196次都沒破解的三體難題,為何被清理員一個光粒解決三體「三體」問題是既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也是無解的一個數學難題,最早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戴維·希爾伯特提出,到現在為止人類也沒有破解,劉慈欣小說《三體》正是借鑑了這一概念。
  • 【南沙灣熙園】發現具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
    環資評公司首席科學家呂健博士高度重視,當日連夜查閱相關資料,並於10月24日一早與相關技術人員來到南沙灣熙園進行現場勘察,經採樣拍攝比對,確定該水母竟然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別稱「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降落傘魚」,生長於溫帶淡水中,其形狀如桃花,並多在桃花季節出現,故得名。
  • 倒立生長的森林:藍綠湖水中的沉沒森林,倒著長在水裡卻不會腐爛
    大家見過的森林樹木應該很多,各種各樣的樹木,甚至生長在水中的樹木都見過,相比也不會對普通的森林產生好奇,但是在藍綠色湖水中倒著生長的森林你見過嗎?是不是很好奇?什麼樣的樹木能夠倒立生長在湖水中?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神奇景觀。
  • 江蘇蘇北是龍捲風多發地區 預報是世界級難題(圖)
    原標題:江蘇蘇北地區是中國龍捲風多發地區 預報是世界級難題  圖為當日22時許,中新網記者趕赴救援現場——鹽城阿特斯協鑫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仍下著小雨,大批消防和警察在現場救援,門口拉著警戒線。
  • 藍藻生態治理解決方案
    一、藍藻爆發的原因及危害1.藍藻爆發的原因廢水汙水排入水體中,導致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多,在光照和溫度適宜的季節,水中藍藻等藻類大量繁殖並聚集,藍藻大量聚集的現象稱為水華或者赤潮。2.藍藻爆發的危害(1)藍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同時漂浮在水面上阻擋陽光投射到水下,水下其他藻類和水生植物無法生存,進一步降低了水中溶解氧,可導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死亡藻類、水生動物屍體腐敗使水富營養化,嚴重威脅水中生態系統。(2)死亡藍藻會釋放藻毒素,含一定濃度藻毒素的水體可使魚卵變異、魚類生長異常,藍藻水華爆發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健康。
  • 以世界級難題引領行業創新發展,華為2021年奧林帕斯懸紅正式發布
    我們希望通過對世界級難題的挑戰,實現雙向的能量交換和增益。今年八月在長沙應用數學與交叉科學年會上,華為發布了『後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其中『高效的糾刪碼問題』和『超大規模數據近似計算』正是在數據存儲領域,需要我們共同突破的數據存儲技術天花板。」
  • 從「千萬工程」到「螞蟻森林」 「綠色治理」中國方案得到世界認可
    孩子出生時,他恰好在手機上的螞蟻森林裡養成了一棵虛擬梭梭樹。  而在內蒙古阿拉善,一棵真實的梭梭樹也幾乎差不多時間被種在了這片沙漠化嚴重的地區。一個孩子的新生,和一棵樹的新生,就這樣跨越了2400多公裡,緊緊相連在一起。  因為孩子還小,蔣生決只能帶著孩子的照片去阿拉善看這棵與他命運相連的樹。他希望,等孩子懂事後,告訴他這棵樹的故事,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如何保護地球。
  • 26歲解決3個世界級難題,他的研究價值堪比2個諾貝爾獎
    1979年,剛剛上大二的胡文祥,通過在學校《無機化學》一門課程的學習,解決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他推算出宇宙中最多只有138個元素。當時,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發現對於科技界來說,具有多麼大的價值。然而,這個18歲少年的勤奮與早慧卻早已被鐫刻在人類科學史上。
  • 認出一個字獎10萬,破解這些難題,能讓你發家致富!
    只要破解一些難題,數十萬的獎金等著你......看到這裡,大家可能以為小編要打廣告了, too young,太膚淺了!這些難題都是困擾了人們很多年的」終極奧義「,你能開動聰明的腦瓜,去破解它們嗎?1、認出一個字獎勵10萬沒錯,一字十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