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湖水變健康!南京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建起「水中森林」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5月18日訊(通訊員 王永軍 見習記者 周敏)5月的南京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水清樹綠、生機盎然,但早在幾年前,中心湖還是水色泛綠的劣Ⅴ類水體,湖體總氮及總磷含量都很高。5月15日,記者從建鄴區水務局了解到,經過5年的治理和養護,如今,湖水之下建起了一座「水中森林」,水中植物發揮了排濁、淨化等重要功能,讓湖水變健康。

  河西生態公園中心湖位於河西南部低碳生態核心示範區內,公園北起江東南路,南至廬山路,總面積為21.7公頃,中心湖水域面積達6.5公頃,是周圍居民、上班族平日休閒的好去處。據建鄴區水務局工作人員透露,公園中心湖在治理前,水體較差、透明度低,水質被指標為劣Ⅴ類水體。

  2014年起,建鄴區對湖體實施了一套生態治理DBO模式,即設計施工養護一體化。治理階段,主要採取水生森林系統技術、水生去富營養化技術、水生草皮技術、水生溼地技術等技術,提高水體活性和透明度,增加水體含氧量,為沉水植物生長提供光合作用條件,吸納水體雜質及汙染物等,進一步提升湖體水質。

  據工作人員解釋,河湖受到汙染後,會造成水體內生態系統的缺失,很多水體都被硬化了,未被硬化的水體中則缺少水生植物,而水生植物正是水域生態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環節。「我們在水中增加沉水植物、碳纖維生態草等共同構建『水中森林』,可以大幅度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吸收水中的營養鹽,競爭養分和光照,抑制了藻類生長。同時為水生動物提供庇護所、食物和產卵環境,從而構建起一個生態鏈平衡系統」。

  湖體治理後,進入3年養護期,根據水質改善情況,不斷對沉水植被進行適應性種群優化,構建水生態系統。目前中心湖水質淨化效果顯著,水體透明度可達1.5m以上,湖體主要水質指標達標,甚至優於國家地表水Ⅲ類水標準。

相關焦點

  • 市環保局調查南山公園人工湖湖水變綠原因
    8月3日到湖邊晨練時,他在湖北岸附近又見到一條約一尺長的死魚。「早該報導了!看湖水綠成什麼樣了,真該有人管管了!」宋先生說。    「這個人工湖不僅是芝罘區的標誌性景點,也是咱煙臺的臉面,不能丟咱煙臺人的臉啊!」王宇是華僑中學的學生,中考過後經常和同學一起來湖邊遊玩,談起湖水變綠一事,他說,「去年來的時候,只有湖邊上有這些綠色的東西,今年來一看,湖裡全是綠色,連湖中心都變綠了。」
  • 廣東首次在水環境生態修復項目裡發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記者今天從肇慶市五色時空生態健康人居環境研究院獲悉,該公司負責的廣州南沙灣御苑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服務項目現場,近日發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這是在廣東全省水環境生態修復項目中的首次發現。 該項目從9月18日開始施工,採用原創於肇慶的「五色時空-水下森林氧吧」地表水汙染生態工程綜合技術實施技術服務。
  •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史前森林的遺蹟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政府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境內,最高海拔4159.1米,年平均氣溫5.4℃。該公園佔地總面積1313平方公裡,其中開發旅遊的面積僅為總面積的3‰。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於2007年6月21日正式開始接待遊客,是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 沸騰的湖:湖水水溫超過90°,湖中心沸騰,水位10米上下劇烈變化
    位於加勒比海島國多米尼加的比頓斯國家公園是一個火山活動區。位於公園邊界近7000公頃的土地上有五座火山,數十座溫泉和噴氣孔,以及一座非常大而著名的沸騰的湖泊,人稱沸騰湖。多米尼加的沸騰湖實際上是一個被淹沒的噴氣孔,它是地殼中的一個開口。這個湖湖水的溫度約為90°C,它充滿了冒泡的灰藍色水。水被熱蒸汽和從下面熔融熔巖中逸出的氣體加熱。湖面通常籠罩在一片蒸汽中。
  • 重慶渝北碧津湖美得像高原上的海子
    雖然已入深秋,但位於渝北兩路城區的碧津公園內,休閒鍛鍊的市民絡繹不絕。來之前,很多兩路城區的朋友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碧津湖的水很清澈,有點像高原上的海子。記者不信,但佇立湖邊,看著清澈的湖水映著遊湖市民的笑臉,水草在湖底搖曳,整個湖底的水草就像一片「水下森林」,「還真有瀘沽湖的感覺!」「要是天氣好,陽光射進湖底,還看得到小螺貝在水草上慢慢蠕動。」
  • 倒立生長的森林:藍綠湖水中的沉沒森林,倒著長在水裡卻不會腐爛
    大家見過的森林樹木應該很多,各種各樣的樹木,甚至生長在水中的樹木都見過,相比也不會對普通的森林產生好奇,但是在藍綠色湖水中倒著生長的森林你見過嗎?是不是很好奇?什麼樣的樹木能夠倒立生長在湖水中?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神奇景觀。
  • 青城公園湖區微囊藻毒素的形成
    記者昨日上午來到青城公園東湖,整個湖面呈黃綠色,有一大片綠色物質附著在湖中心,肉眼無法看清湖內情況。在東湖南側靠近荷花湖的位置,記者用手輕輕挑起岸邊的綠色附著物,該物質呈淺綠色,密度大,觸碰後會在手指間留下綠色印跡。與東湖相比,西湖的顏色更深,黃綠色物質遍布整個湖面。大部分市民以為水質泛綠是水草過多所致,不少市民還在兩側用網撈魚。
  • 南京莫愁湖荷塘湖水發綠 環境惡化令人憂
    原標題:南京莫愁湖荷塘湖水發綠 環境惡化令人憂   中國江蘇網4月15日訊 昨天南京市民朱先生陪客人去遊覽莫愁湖,剛進門往西走了沒多少步就感覺不對勁兒,原本清澈的荷塘湖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滿池的浮萍和發綠的湖水。
  • 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星湖公園啟動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
    原來,這是相關單位正在對該湖進行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星湖公園是封閉式,平均水深1.2—1.5米。之前,經過前期的汕頭市四溝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並通過一年多的維護管養,星湖公園的水質和景觀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水質指標達到了治理標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去處。
  • -浮萍 水質 西湖 滿江紅 浮水植物 紅湖 湖水...
    昨天,錢報好攝之友「邊走邊拍」發現,趙公堤路與楊公堤路交叉口,杭州金溪山莊邊上的西湖水變紅了。  記者趕到了趙公堤路與楊公堤路路口。眼前的西湖水面成了一片紅色,大面積的紅色浮萍將湖水染紅,在周邊綠色的映襯下,好像在水面上蓋了一床紅彤彤的地毯。  記者試著從湖中撈起了一把紅色的浮萍,個體很小,直徑約1釐米,有三角形、菱形、圓形的。
  • 河西四大板塊解讀,江心洲憑什麼是河西的未來?
    河西中:   河西新城2.0版 新區中心河西中是河西新城初期發展規劃、定位最高的微板塊,主要承擔商業辦公、文化體育和中高檔居住功能,形成新區中心、中高檔居住區、濱江休閒地與都市產業園。十運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幾經選址最終確定在規劃中的河西中興建。經過2年多的建設,時至今日仍是河西地標奧體中心仍然是河西中標誌性建築。環繞其周,16棟高層商務樓宇拔地而起。
  •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我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位於滇西北「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地帶,地處滇西北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植被帶,最高點在彌裡塘北部山頂,海拔4159米;最低點在碧塔海東部金子溝,海拔3200米,相對高差959米。普達措」為梵文音譯,意為「舟湖」,是「碧塔海」的藏語原名。
  • 普達措國家公園的兩個湖,一個沉魚落雁,一個閉月羞花
    普達措國家公園是香格裡拉的一個以自然風景為主的景區,裡面原始森林植被完好,野生動植物隨處可見,其中有兩個姊妹湖最為引人矚目。一個幽靜清澈如明珠,有沉魚落雁之姿,一個繁花似錦為閉月羞花之貌。猶如人間仙境般鑲嵌在香格裡拉這個世外桃源中。
  • 2020年度北京市優美河湖
    近年來,為持續推動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北京市河長制辦公室從2017年開始組織優美河湖評定,以「河長制」為抓手,持續推動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激發廣大市民參與河湖保護、監督河湖管理的熱情,本市大小河流水質不斷升級,水環境越變越好。
  • 這裡,南京真正的宇宙中心!
    河西南一直是南京樓市的高價地,也是很多南京買房人關注的焦點。 前段時間有一所學校正式掛牌河西南—「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鄴城路學校」,由於版塊內教育資源沒能跟上,這次這所名校的落地,給這個板塊帶來更多的關注度。
  • 南京有許多著名的湖泊,要說「絕」,前湖和燕雀湖不得不提
    圖文:走吧網吧鐵 夏群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裡有個湖叫前湖。前湖湖畔有一條烏桕堤,仿佛一彎月牙落在前湖碧波之中,小道兩側種植大量烏桕樹。每到深秋時節,前湖漸漸地變得絢爛奪目起來。聽說明天南京又要降溫下雨了,為了不想錯過前湖最美的秋景,今天上午乘公交車前往中山植物園內的前湖公園,就是想抓住秋天的小尾巴。轉眼已是11月下旬了,再過兩天就是小雪節氣,看著路旁大批樹葉落下,一路我還擔心前湖的烏桕樹是否落葉了,因為每年都是十月底前湖的秋景最美,那萬花都落盡,一片紅葉燒的感覺,確實令人朝思暮想。
  • 「夜讀」那山 那湖
    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區乘車前往10公裡外的柏樹山森林地質公園,一路上道路兩旁的樹木只剩下還未掉落的一些枯葉,唯獨穿插其間的柏樹依舊綠意盎然,在寒風中顯得越發挺拔。大約10多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了柏樹山森林地質公園,這座公園東起貢艾裡溝,西至雅沙圖,南臨巴音河,因山上生長著較多形狀奇特的古老柏樹而得名,境內擁有林地面積1519.1公頃。沿著山路繼續往前行駛,高聳的山尖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在山腰間的柏樹越發茂盛,山腳下我們見到了一個放牧的牧民。「自從這片地方被保護起來,山上的柏樹再沒人砍伐了,草也長得比以前茂盛了。」
  • 10年投入6個多億換來西雙湖國家級溼地公園物種多樣化
    「我每天在湖區轉。前幾年冬天,候鳥開始來我們這兒。去年冬天忽然多了,湖面一大片一大片的。」昨日,西雙湖景區管理處主任楊智介紹,西雙湖國家級溼地公園的物種越來越多樣化了,10年來「扔」進水裡的6個多億,有了不一樣的「響聲」。1958年,為解決百萬人口的吃水問題,東海縣完成了一場浩大的歷史性工程———人工開挖西雙湖。
  • 冬日攻堅外沙湖水生態修復
    轟隆的機械聲中,外沙湖湖底的淤泥不停被挖起,通過管道輸送到岸邊的處理廠處理。外沙湖、水果湖、楚河和東湖為連通水體,經多年治理,東湖水質現已達到Ⅲ類水標準,而臨近的外沙湖卻長期為劣Ⅴ類。2020年6月,武昌區啟動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力爭區域水質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如今,工程已進入攻堅階段,預計今年5月完成全部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