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快報刊發了《南山公園人工湖的「臉」咋綠了》一文,在市民中引起很大反響,市環保局對此表示重視和關切。當天上午,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專門來到現場抽取了樣本並送檢,並特意到附近啤酒廠汙水處理站現場查看廢水處理流程。經過檢查,基本排除了啤酒廠不達標排汙的可能,具體的檢測報告下周能出。但達標不意味著無汙染,到底是什麼讓人工湖「變臉」呢?環保部門表示還要進行深入調查,同時呼籲各部門對此事進行重視,多方努力還湖水一片潔淨。
遊客聲音
「早該報導了,真該管管了」
經常到湖邊鍛鍊和遊玩的宋先生向記者反映,南山公園人工湖湖水變綠他半個月前就已經關注了,但也只有去湖邊玩時和同行人抱怨幾句,不知道向哪些部門反映。8月3日到湖邊晨練時,他在湖北岸附近又見到一條約一尺長的死魚。「早該報導了!看湖水綠成什麼樣了,真該有人管管了!」宋先生說。
「這個人工湖不僅是芝罘區的標誌性景點,也是咱煙臺的臉面,不能丟咱煙臺人的臉啊!」王宇是華僑中學的學生,中考過後經常和同學一起來湖邊遊玩,談起湖水變綠一事,他說,「去年來的時候,只有湖邊上有這些綠色的東西,今年來一看,湖裡全是綠色,連湖中心都變綠了。」
「以前還經常和同學一起來湖裡划船,現在看看這水就難受,總怕濺到身上,再也不想划船了。」與王宇同行的學生說,2日有個韓國人來問路,還問他們為什麼湖水成了這個樣子,她聽後感覺心裡很不是滋味。
市民感嘆
「水綠成這樣,頭一次見到」
「不要以為湖水變綠是一件正常的事,湖水水質沒問題的話,夏天也不會綠的。你看現在的湖水,跟岸上的草坪一個顏色,原來哪是這樣的啊。」記者在南山公園看到,一位七旬老人坐在人工湖東側岸邊的石凳上,不住地感嘆。據了解,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人跟人工湖是「老相識」了,他在南山公園附近生活了40年之久,眼看著人工湖從建成到一步步修繕、改造。與這面湖有著深厚感情的他看到湖水惡化,話語裡充滿了惋惜。
「大概是1993年、1994年那會兒,天氣一轉暖,湖的北岸全都是撈魚食的人,估計現在好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湖裡會長魚食了。」老人說,魚食是湖裡長的一種水生小蟲,很多人專門來湖邊打撈起來拿回家餵魚。
「那會撈魚食的網都是自己製作的,用一個大鐵圈,下面套一個漏鬥狀的網,還要接一個更細的紗布做的網用來做網底,這樣魚食才不容易漏下去。撈起一鬥魚食後,把網底解開,放進桶裡,拎回去餵魚。」老人津津有味地講起了與人工湖有關的趣事,說到如何製作撈魚食的網,還不停地用手比劃著。
這種蟲子對水質很敏感,只有在水十分清澈的時候才可能存活,不允許有一點汙染。老人嘆著氣感嘆道:「這些年連魚都很少見了,更別提魚食了。」
老人說,去年夏天雨水多的時候,從山上衝下來的水把湖水攪得很渾濁、有些發黃,但也不是今年這樣的綠色;湖水綠成這樣,他今年頭一次見到。「再不處理就不像樣了,我們百姓沒什麼辦法,只希望儘可能把意見反映一下。」說到這裡,老人又嘆氣起來。
專家觀點
湖水變綠,水質肯定有問題
「湖水暴發藍藻是水的富營養化引起的,也即水中氮、磷等營養濃度較高,說明水質現階段肯定出了問題。而水質優良的內陸湖,即使溫度達到了適合藍藻繁殖的條件,也沒有任何問題。」中科院藻類學專家楊敏說,如果建湖時水質本身不存在富營養化的問題,那麼肯定是受到了外源性汙染,而如果外源汙染得不到控制,藍藻的暴發將很難遏制。
據了解,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暴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如果在富營養化的湖泊上放養水葫蘆,吸收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既可以提高水體自淨能力,也可以控制其他藻類的生長。另外,藍藻等藻類是鰱魚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來治理藻類,防止藻類暴發。
吳濤是煙臺大學環保協會的會長,熱心於環保事業的他曾做過不少關於水質的調研活動。得知人工湖「變臉」一事後,他希望開學後能對此做一些宣傳活動,喚起人們對此的關注。「人工湖變綠,肯定意味著湖水的生態系統出了問題。」他說,「讓湖水少一絲綠意,讓社會多一份關注。」
問診湖水
市環保局出馬,調查排水口
8月3日,記者在湖的東南側看到一條2米多寬的渠道從山上通入湖中,臨近的水面上泛起一層厚厚的泡沫。據觀察,該水域的水質較其他水域更差,湖面上的綠色漂浮物也更多。南山公園清潔工和遊客猜測,這是附近啤酒廠刷酒瓶的水向人工湖進行排放。
這樣的猜測是否屬實呢?啤酒廠刷酒瓶的水真的會直接排入人工湖內嗎?3日上午,記者向市環保局反映了這一情況。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對此十分重視,立刻聯繫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落實此事。半個小時之後,工作人員冒雨趕到了人工湖東南角的排水口進行調查。
「泡沫多不一定是啤酒沫,也有可能是居民生活汙水造成的。」仔細觀察了水質以及排水口附近的相關情況後,市環保局監察支隊書記劉新民說,根據他的經驗,附近啤酒廠生產線一直管理得很好,應該不會存在廢水不達標排放的問題。「但要想弄清楚事實,還要實地看一下啤酒廠的汙水處理系統,並對湖水進行檢測。」
探訪酒廠
汙水處理流程,要分好幾步
「我們廠的廢水確實有一部分排到了南山公園人工湖內,但那都是經過淨化處理的中水,不可能把刷酒瓶的水直接排入。」南山公園附近啤酒廠設備部部長高軍說。在他的帶領下,記者隨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一行來到這家啤酒廠。
「洗瓶要經過多道工序,遠非用水衝洗瓶子這麼簡單。」高軍介紹道,「一個酒瓶要在洗瓶設備裡面待25分鐘。從上午8時到晚上12時,汙水在設備裡被循環利用。而過了晚上12時,所有的汙水都統一排入院內的池子裡,通過水泵輸送到汙水處理站。工廠所有的廢水都要經過汙水處理站才能排放,刷酒瓶的水不可能亂排放。」
記者來到位於山坡上的啤酒廠汙水處理站,全程參觀了其汙水處理流程。啤酒廠機動車間主任孫勇說,汙水首先要經過格篩篩掉水中較大的雜質,隨後再進入一旁的初沉池將水中的附著物進行沉澱,隨後進入第三道工序——曝氣池。在池中汙水要經過24小時的循環,隨後進入二沉池進行再次沉澱,最後再進入過濾池進行最後一次過濾。
「從汙水輸入到排出,要經過這5道淨化程序。」孫勇介紹,他們每天淨化水約500~600立方米,其中約300立方米用於啤酒廠鍋爐的水膜除塵,剩下的排入南山公園人工湖。
數據說話
水質檢驗報告,下周才能出
「就目前來看,啤酒廠的汙水排放不存在問題,但究竟如何,還是要用數據說話。」觀看完啤酒廠的汙水處理站後,劉新民及隨行工作人員取了三個礦泉水瓶,分別在南山公園人工湖排水口附近的水域、湖內遠離排水口的水域、啤酒廠汙水站自動監測站旁的水渠內取了三個樣品。劉新民說,這些樣品要送到實驗室就COD、氨氮、pH值三個指標進行檢測分析,檢測報告下周能夠出來。
「啤酒廠淨化後的水雖然是達標排放,但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會對湖水造成汙染。」劉新民說,「如果排放量巨大,也會帶來一定汙染。」
「雨季加上高溫,人工湖湖水就容易出現這種現象,特別是7、8兩月最為嚴重。」園林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稱,每年雨季一過他們便會採取相應措施,對藻類進行集中清理,而目前考慮到清理後藻類仍會再次繁殖,暫時還沒有採取具體的措施。
對此,有專家稱,一方面可以不斷地向湖內補充新鮮水,另一方面,把排汙口的廢水匯集到排水管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水質的惡化。劉新民說,「希望這一事件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讓南山公園的水能夠碧波蕩漾。」
湖水綠了讓誰臉紅?
近日,南山公園人工湖水變綠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記者在探訪時發現,該湖不僅「變了臉」,湖中還出現了死魚,並伴隨有臭味。有市民懷疑,南山公園的人工湖是遭到了汙染,與汙水排入有關。
南山公園人工湖到底是怎麼「變臉」的呢?誰又該為此臉紅,對此負責呢?這一切,都有待環保部門等權威機構作出檢測後,方才會有答案,筆者現在也不敢妄下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市民目測的水質確實不如以前了。與此同時,大家還看到了附近工廠在往裡面排水,那麼,不斷流進湖裡的水,到底對湖水水質有沒有影響,有多大影響?我們希望當事者能作出及時準確的回應,也希望有關部門能給公眾一個公開透明的解釋。
不管怎樣,南山公園人工湖「變臉」已成事實,當務之急除了要儘快查明湖水變綠的原因外,還要拿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否則,如果湖水質量繼續惡化下去,甚至變成死湖,那麼,不僅是相關當事者,我們整個城市都會感到臉紅。
在交通擁堵、空間侷促狹小、「水泥森林」遍布等「城市病」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市民非常熱愛、也極度需要優質的生態環境。而在生態環境這篇大文章前,我們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希望,芳草、綠樹、碧水等自然生態景觀離我們漸行漸遠,最終只存儲在市民的記憶裡。 周昆 張彬
推薦閱讀
根據濱海路大貨車運行特點,交警四大隊組織警力將凌晨1:00—4:00的時間段,作為濱海路大貨車違規通行管控的重點,專門成立機動夜查小組,採取定點檢查和全路段警車流動巡查。下一步,交警部門將不定期、不定時組織針對濱海路大貨車違規通行的專項整治,最大限度消...[詳細]
1月8日上午,煙臺市公安局福山分局在全區統一開展了「110宣傳日」現場集中宣傳活動。福山公安分局政委王長君、副局長馬紅軍親自深入主宣傳會場,與民警一起參加宣傳諮詢活動,面對面解答群眾諮詢。[詳細]
今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2018年煙臺市十大教育新聞正式對外公布。2018年,煙臺教育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補短板、提質量,優結構、強保障,各級各類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向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加快邁進。[詳細]
新年伊始,一個利好消息給長島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1月7日上午,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管委掛牌儀式在長島舉行。此舉標誌著長島的保護發展將正式按照綜試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推進。 長島的生態建設布局從去年就開始構建。2018年6月19日,...[詳細]
1月8日上午,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煙臺市消防管理若干規定》。記者從會上獲悉,《煙臺市消防管理若干規定》是煙臺第一部消防管理方面的政府規章,共28條,將於2019年2月1日施行。[詳細]
1月7日上午11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管委掛牌儀式在長島舉行。煙臺市有關領導,區工委、管委領導,縣人大、縣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及「法檢」兩長,縣委各部委、縣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開發管理處)主要負責人等參加儀式。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