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8-03-03 18:22 來源:
進入電子報東荊河水變色原因查明 潛江監利停水鄉鎮恢復供水
湖北採取果斷措施處置東荊河段水體色度變化
漢江三支流受不明汙染 潛江監利20萬居民飲水受影響
省人大代表雷聖祥與何正在:加強漢江汙染防治
啟用備用水追查汙染源 湖北緊急應對漢江汙染
圖為:昨日,漢江河道管理局田關閘分局工作人員在取樣觀察水質。吳燕軍朱麗華攝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王昱曄 劉長風)漢江支流的水體變紅到底是上流排汙還是雜物腐爛所致?昨日,省環保局發布調查結果:水體色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硅藻過量繁殖,使東荊河段呈現輕微硅藻水華現象。
連日來,漢江3條支流興隆河、田關河、東荊河水體變紅,水面有泡沫,沿線居民飲水受影響。接到報告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省環保局立即組織力量迅速排查汙染情況,查找分析汙染原因。
昨日,省環保局對發生變化的水體取樣檢測結果顯示,河水各項主要指標基本達標,沒有發現有毒有害物質,河水變色原因是水中小環藻暴發。
省環保局副局長何詩標介紹說,小環藻是硅藻的一種,與藍藻、綠藻不同,除顏色為褐紅色、略有腥味外,沒有毒性,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專家分析認為,導致小環藻暴發的主要原因是,前段時間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災,一些河流長期處於滯留、斷流的狀態,河水水位下降,流速較緩;近期冰雪融化後,氣溫驟然升高,導致部分水生生物殘骸經高溫發酵後腐爛變質,使水質營養處於超飽和狀態,再加上近年來漢江水質變差,致使藻類在滯水區大量繁殖。因此,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起因自然災害引起的小環藻暴發事件。
何詩標說,省環保局會同事發地點對當地所有生活汙水、工業廢水排放區域實行了拉網式排查,同時對漢江企業沿線連夜進行暗訪排查,目前沒有發現工業汙染跡象。
目前,水利部門採取從長湖開閘放水的方式進行補水,加快水體交換;增加丹江水庫下瀉流量,加大漢江的流量流速,消除硅藻的形成條件。
延伸閱讀
湖北採取果斷措施處置東荊河段水體色度變化
荊楚網消息(記者楊念明 通訊員李飛)2008年2月25日上午,潛江市和監利縣環保局相繼接到漁洋鎮和新溝鎮群眾反映東荊河水體色度發生變化的報告後,立即組織環境監測和環境執法人員沿東荊河勘察並採樣,同時要求沿線漁洋、熊口、總口、後湖、高石碑、新溝六個鄉鎮水廠停止從東荊河取水,改用應急水源。
據26日下午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分析,漢江荊門至天門段水質未超標,東荊河河段未檢出對飲水安全構成影響的有害物質。截至記者發稿時,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會同有關專家正在進一步對水體水樣檢測分析,以進一步查找水體色度改變的直接原因。此前停止供水的漁洋、熊口、總口、後湖、高石碑等5個自來水廠已開始恢復供水。【詳細報導】
啟用備用水追查汙染源 湖北緊急應對漢江汙染
新華網湖北頻道潛江2月26日電(記者皮曙初、魏夢佳)湖北省潛江、監利兩縣市因飲水河流懷疑受到汙染,部分自來水廠自24日以來停止取水供水,10多萬居民用水受到影響。目前環保部門初步認定,水源檢測部分指標超標,汙染可能是由漢江上遊來水引起,但是受到汙染的具體原因和地點尚待進一步調查。
目前,湖北省環保局已派4支隊伍對河邊、江邊,甚至幾公裡以外的所有可能排汙企業進行了排查,下一步還將對有關企業進行突擊檢查,以查清造成汙染的具體原因和地點。【詳細報導】
漢江三支流受不明汙染 潛江監利20萬居民飲水受影響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長風 特約記者錢村 通訊員王姝)連日來,漢江遭受嚴重汙染,漢江下遊3條支流沿線的潛江、監利兩縣市10餘鄉鎮、農場受到影響,20餘萬人無法正常用水。
這3條支流為興隆河、田關河、東荊河。興隆河通過田關河閘口排放至東荊河。據監利縣新溝鎮自來水廠廠長高啟進介紹,24日下午4時許,他們發現取水點水體顏色發紅,且有大量泡沫,水體的濁度與色度均不符合取水標準,遂決定停止取水、供水。
潛江市環保局一彭姓工作人員介紹,該市受汙染的有5個農場3個鄉鎮,近20萬居民。該局已要求被汙染的取水點停止取水,待環保部門監測結果出來後,確保對居民健康無礙才能恢復供水。
該工作人員還認為並不一定就是上遊排汙所致。他解釋說,前段時間嚴寒期長,近期又突然高溫,導致漢江中雜物腐爛;還有一種可能是昨日氣溫突降,天空顏色變化,致人們的感知出現假象,導致認為水色變深。【詳細報導】
省人大代表雷聖祥與何正在:加強漢江汙染防治
來自天門市的雷聖祥與何正在兩位省人大代表對漢江的汙染情況十分憂心。他們說,前年,天門多個鄉鎮曾5天不能取水,上遊部分縣市長期超標排汙,直接影響到中下遊天門、仙桃、武漢的飲水安全。>>詳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