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觸目驚心!記者夜探漢江,「紅色藥丸」非法捕魚猖狂!這樣的高價「江鮮」,你敢吃嗎?
從今年1月1日開始,長達十年的長江「禁漁令」開始實施。然而在長江的部分流域,仍然有一些人鋌而走險,用各種手段非法捕魚,包括用電捕魚,也就是所謂的電打魚;用網眼密集、連小魚都無法逃脫的地籠網捕魚,甚至還有人乾脆用農藥來捕捉魚蝦。
這些違法行為嚴重威脅了長江的漁業資源和禁漁成果。 生態環境部調查人員近日接到舉報,稱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上存在大量違法捕魚行為
,記者與調查人員一起赴漢江進行現場調查。
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禁漁令下禁漁難
這是不久前在漢江某些江段拍攝到的畫面中顯示,一個男子不斷用抄子從江裡撈東西,一群海鷗盤旋在船的上方。
在這個江段,過去由於挖沙採石,形成了大量深坑,成為魚類繁殖產卵的集中區域,也因此成了電魚者聚集的地方。從今年1月1日十年禁漁開始後,當地政府要求漁船必須上岸,十年內不許下河捕魚,然而最近記者發現,這裡依然有很多漁船沒有上岸,而是停靠在江邊
。
6月25日凌晨4點,記者再次來到江邊,白天在這裡看到的停靠在江邊的漁船都不見了。
在知情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江邊的一個渡口。據介紹,這裡通常是打魚者交易的地方,由於聽說近幾天江面有無人機飛行,風聲一下變得特別緊,交易也變得隱蔽起來。
記者夜探漢江 非法捕撈船馬達轟鳴
第二天凌晨兩點多,記者又接到線索,稱在漢江的某個段落夜間又有大量電魚船出沒,記者決定立刻趕往現場。
為了不讓水面上非法捕撈的船隻發現,記者只是頭車開了微弱的燈光,其它車輛關掉所有燈光秘密前行。在兩位知情人的指引下,記者把車輛停在了距離江邊很遠的地方摸黑步行。
知情人和記者徒步走了一公裡才到達江邊,江面傳來由遠及近的馬達轟鳴聲。由於光線太弱,記者利用紅外熱成像儀在江面上尋找非法捕撈的船隻。
漁船沒有開燈,只是不時有幾束燈光在水面掃射。此時岸邊突然有汽車經過, 看到汽車燈光,船上發電機的聲音馬上停止了,江面上的星點燈光也立刻全都熄滅了
。
很快,電魚船的馬達聲又響了起來。 知情人表示,當天晚上大約有100條船。
按照《刑法》《漁業法》和《環境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像這種非法電魚,如果被抓住 輕則拘留、罰款,重則判刑
。可即便有如此嚴格的法律規定, 漢江上的非法捕魚行為依然猖獗
。
知情人說,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獲利高。據介紹,現在的江魚,一般情況下都能賣到幾十元一斤,貴的可以賣到一百多元一斤。非法捕獲的江魚,其中大的、名貴的直接運到外地;小的、最差的魚也可以賣到十幾元一斤。 由於電魚的成本很低,偷捕者一個晚上最少可以賺一千多元,多的可以賺三千多元。
此外,在禁漁期仍然出現瘋狂電魚行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主管部門的缺位
。知情人說, 他們一直向當地有關部門舉報電魚的情況,但一直沒有回應
。他向記者展示了手機上向當地執法部門反映情況的信息。
知情人屢次舉報 主管部門置若罔聞
雖然屢次舉報失敗,但知情人還是抱著希望將這兩天夜裡所看到的情況向當地漁政部門進行了舉報。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該知情人也沒接到任何當地漁政部門的反饋
。6月26日下午4點,記者又接到舉報說,有人大白天就在江裡電魚。由於江面太寬,記者只能用無人機進行查看。
記者使用無人機繼續在江面上搜索,又發現一艘更大功率的電魚船,船上坐著兩人,看到無人機飛過來,都低下頭甚至把臉捂了起來。
知情人老周立刻向當地漁政部門舉報,一直等到天黑,終於來了一位負責人。
當地漁政管理站負責人:
我們這邊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電魚的,也有,但是少。
禁漁令下 「江鮮」仍在高價交易
這些非法的「漁獲」最終會流向何處呢?為了找到這些「漁獲」的去向,記者決定前往漢江附近的一家早市水產攤位進行探訪,在這裡找到了這些非法「漁獲」的蛛絲馬跡。
記者發現,僅僅這一個市場上售賣非法「漁獲」的攤位就有15家。 這些攤主都是晚上電魚,白天到集市上售賣
。
除了電打魚,在當地一些江段,還有 使用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用地籠網捕魚
的情況。
由於網眼密,很小的魚苗一旦鑽進去都無法脫身,因此這種網也被稱為 「絕戶網」
,這對魚類資源的繁衍是種毀滅性的打擊。
調查期間,記者在這些地籠網中還發現了一種紅色藥丸。這種藥丸在當地的漁具店和農藥店隨處都可以買到。當地人表示,這是專門用來毒魚蝦的。
在地籠網裡放藥捕魚蝦在當地是一種常見現象,而像氟氰菊酯、憋蝦靈、龍蝦一掃光之類的藥物,實質上都屬於農藥範疇。這些藥被大量拋灑到水體裡, 可造成淺水區的蝦、蟹、河蚌、田螺等水生生物大面積暈厥,在一定劑量下會造成水生生物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
由於農藥都有殘留性,會對水生態環境造成汙染。而如果長期食用這類水生生物, 對人體也會有一定的危害
。當地賣魚的人正是因為知道這種危害,在售賣江魚時總是會強調,自己的魚是電打的,而不是網捕的。
禁漁令下難禁漁,這種情況不只是在漢江流域存在,在長江流域其它地方,恐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禁漁令下禁漁難,也是現實情況,那麼大的水域,要管起來確實不容易,但監管部門認真去管總比不管強。把禁漁令落到實處,既需要漁民們管住船守規矩,在政府幫助下謀好新的營生;也需要相關部門睜大眼不放水,更需要市場銷售環節把住門不放水,需要好這一口的食客們,從長江生態永續發展的高度,稍稍委屈一下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