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正「洞穿」調水漢江將「握手」渭河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西安1月16日電(記者儲國強)我國正在秦嶺山底開挖一條近百公裡長的地下輸水隧道,目前已完成60多公裡。這項被稱為「引漢濟渭」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將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調水到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每年可將15億立方米的漢江水調入關中,實現長江和黃河在秦嶺「握手」。

  陝西省引漢濟渭公司總經理杜小洲說,「引漢濟渭」工程將盤活陝西全省的水資源,從水資源豐富的陝南調水,不僅能解決水資源嚴重不足的關中平原用水,還能增加7億立方米以上的渭河幹流水量,通過水權置換爭取更多的黃河用水指標,推動陝北黃河引水工程建設,為陝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

  陝西是中國水資源最短缺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水資源分布極度不均。為改變這一現狀,陝西省決定從陝南漢江調水到渭河,啟動省內的「南水北調」工程,這也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一個重要補充。

  「引漢濟渭」工程包括調水工程和輸配水工程。一期調水工程計劃投資191億元,主要由98.3公裡的秦嶺輸水隧洞、黃金峽水利樞紐、三河口水利樞紐三大部分組成。

  「在秦嶺修建輸水隧洞,是人類第一次從底部橫穿世界十大主要山脈。隧洞最大埋深離地面達到2012米,需要攻克超長距離通風、湧水、突湧泥、巖爆、高溫地熱等世界性難題。」杜小洲說,「無論是工程量,還是技術難度,都是中國水利史上裡程碑式的工程。」

  記者在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了解到,隧洞已累計完成開挖、支護64.4公裡,佔隧洞全長的65.5%。目前正在開挖穿越秦嶺主脊段下最後的19.2公裡「攻堅」隧洞,施工方投入了兩臺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主攻這段「硬骨頭」。

  杜小洲說,按工程計劃,2019年秦嶺輸水隧洞將實現全線貫通,2020年西安市民就能喝上漢江水,2030年「引漢濟渭」工程完工後調水總量可達到15億立方米,將可滿足西安、鹹陽、渭南、楊凌等地及沿渭河兩岸其他地方的生活及工業用水,有效改變關中超採地下水、擠佔生態水的狀況。

相關焦點

  • 陝西「引紅濟石」隧洞貫通 明年實現漢江水入渭河
    4月27日上午11時,陝西引紅濟石調水工程隧洞全線貫通,面對近十年的工程迎來最關鍵節點,陝西省石頭河水庫灌溉管理局黨委書記程哲感受頗深。記者了解到,「引紅濟石」調水工程隧洞全線貫通,標誌著引紅濟石工程建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預計2018年「國慶」前,漢江水將穿越秦嶺太白山脈流入渭河,通水後將有效緩解關中地區嚴重缺水局面,改善渭河生態環境。
  •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最難施工段貫通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TBM施工段嶺南工程第一掘進段實現3號洞與4號洞精準貫通李明 攝  中國水利網站12月4日訊(記者 劉豔芹)12月3日,歷時三年的引漢濟渭秦嶺隧洞TBM施工段嶺南工程第一掘進段實現3號洞與4號洞精準貫通,標誌著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取得關鍵性突破。
  • 世界級水利工程: 長江黃河在這裡握手
    橫穿秦嶺打通一條近百公裡的隧洞,將長江支流的漢江水引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讓長江、黃河在這裡實現真正的「握手」。這項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後,將可基本滿足西安、寶雞等5個大中城市、11個縣級城市,4個工業園區的用水需要,惠及數千萬群眾,同時可增加渭河生態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
  • 引漢濟渭工程「大動脈」秦嶺輸水隧洞貫通在即
    11月18日,陝西日報「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團一行來到安康市寧陝縣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作為引漢濟渭工程「大動脈」,秦嶺輸水隧洞是人類第一次從底部橫穿世界十大山脈之一的秦嶺。秦嶺是華北和華南兩個地塊拼到一起的地帶,秦嶺隧洞穿越這個地帶,隧洞周圍的地應力超過山體初始地應力的三到四倍,巖爆破壞能力極強。據陝西省引漢濟渭公司副總經理徐國鑫介紹,秦嶺輸水隧洞自開工以來,各類工程難題頻繁出現。近一年巖爆災害發生700餘次,嶺南TBM平均每掘進2米就遭遇1次巖爆。
  • 中國將鑿穿秦嶺等十大山脈,建全長98.3公裡隧洞,將水成功調取
    據悉,南水北調工程旨在解決我國建設的水資源分布不平衡問題,但這種人工創造的條件有限,難以完全解決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即使自然環境給的條件先天不足,我國也從未後退過,方法總是有的,一個是解決不了的,那麼將會建造另一個工程,所以又傳來了好消息。
  • 埋深1800米 第一視角看「引漢濟渭」輸水隧洞穿越秦嶺主脊
    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將漢江水引入渭河的「引漢濟渭」水利工程最近取得關鍵進展。目前,秦嶺輸水隧洞已完成95公裡,已掘進至埋深1800米處,即將穿越秦嶺主脊。引漢濟渭水利工程跨越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橫穿秦嶺。分為調水和輸配水兩大部分。
  • 颱風龍王給福建造成重大損失 渭河漢江發生秋汛
    9月24日以來,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上遊持續降雨,渭河發生頻率接近10年一遇的洪水,為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漢江發生頻率超過10年一遇的洪水,為1983年以來最大洪水。  10月2日15時,渭河主要水文站臨潼站洪峰水位358.58米,超過警戒水位1.58米,為1961年建站以來最高水位,相應流量5270立方米每秒;華縣水文站4日8時水位漲至342.31米,超過警戒水位1.51米,相應流量4800立方米每秒,已接近洪峰。渭河洪水位低於保證水位,局部河段漫灘,部分堤防偎水,渭河四條南山支流出現洪水倒灌。
  •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嶺北段全面貫通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齊中熙)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6日上午,由中鐵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承建的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嶺北段工程提前610天貫通,至此,秦嶺隧洞嶺北段全面貫通,標誌著引漢江水入渭河流域樞紐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 秦嶺山脈都被打穿了
    但遺憾的就是,由於我國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秦嶺作為南北地區的分界線,像一堵巨牆強行將南北兩地給平分,因此引漢濟渭工程想要順利的實施,那麼勢必要通過鑿山這一方案打穿秦嶺,從而將南北兩地連在一起,屆時利用大型水利樞紐來梯次開發,才能將漢江的水資源轉到渭河中,如此一來,南水北調引漢濟渭工程段才能全面實施。
  • 為什麼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
    狹義上的秦嶺,是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川,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至嘉陵江。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4條河流的分水嶺。之所以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因為以秦嶺為界 ,形成了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以南為
  • 中國最深的洞,長98千米養活上千萬人,老外直呼佩服
    大家好歡迎收看科技獸,黃河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母親河,千百年來無私的養育了兩岸的人民,但是在上世紀的1991年本應該是汛期的8月,泱泱大河竟然在山東斷流而此後黃河連年出現斷流情況作為黃河最大支流的渭河也面臨著同樣的命運,陝西本來業用水資源就匱,斷流的渭河更是加重了這種情況
  • 讓長江穿越秦嶺,讓漢江水滋潤陝北黃土高原
    讓長江水穿越秦嶺山,讓漢江滋潤陝北黃土高原,聽起來像在夢裡一樣,就像人類歷史上開通京杭大運河和鑄造萬裡長城一樣,是那麼的令人難以置信!但是正在建設的引漢濟渭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優化配置關中與陝北的水資源,讓黃土高原得到長江水的滋潤。想必,秦嶺的巍峨是大家所熟悉的,她橫亙祖國南北兩岸,把中國分為南方和北方。引漢濟渭工程就是在秦嶺山開闢一條輸水隧道,全長98.3公裡。這樣重大的國家水利項目並不多見,但它的意圖相當明確,就是要融會貫通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它的戰略性站位在我看來絕不亞於三峽工程。
  • 徒步大秦嶺 穿越野性天堂 領略中國史詩
    秦嶺之水,有黃河水、長江水,也有淮河水。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秦嶺是兩大母親河之間的一座山,也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秦嶺與黃河、長江,構建出「一山兩河」地帶。這裡是中華文明原生地,是中華民族的本部所在。秦嶺孕育了黃河支流渭河、洛河、洮河、大夏河,長江支流漢江、嘉陵江、岷江。漢江、嘉陵江是最靠近黃河流域的長江水,渭河、洮河是最靠近長江流域的黃河水。
  • 帶你走進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
    秦嶺,別稱南山,終南。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出口段貫通 2020年底全線貫通 將緩解西安用水...
    規劃綱要的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再傳喜訊,11月25日,隨著一聲炮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隧洞出口延伸段順利貫通,標誌著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施工進入新階段,為引漢濟渭工程早日通水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打通巍巍秦嶺,讓漢江水流進關中,無論工程量還是技術難度都是我國水利史上裡程碑式的工程,其秦嶺輸水隧洞全長98.3公裡,第一次從底部橫穿世界十大主要山脈秦嶺,這是人類首次嘗試。其中,出口延伸段全長3493米,是全線地質條件最為複雜、施工難度最大、不可預見因素最多的工程標段之一,施工採用鑽爆法單口獨頭掘進,無軌運輸出渣進料。
  • 中國又一次驚豔世界,挖深洞造福1400萬人,印度:我們也可以
    人類生活在地表,但是有時候也會產生疑問,就是關於地下究竟有什麼這樣的問題,不僅困擾著普通的大眾,這種科學專家們也曾致力於尋找,例如我國的科學家們就建造了一個大工程,這個工程裡誕生了中國史上最深的洞,似乎要挖到地心去一般,造福了1400萬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天下山川,以此為最」:秦嶺對中華文明意味著什麼?
    世間最柔莫過於水,至剛莫過於山,然滴水穿石,以柔克剛,如此多的各色地貌可謂以柔克剛、剛柔相濟、渾然天成、鬼斧神工之傑作。前已言及,秦嶺界分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亦是大江大河之水源地。長江四大支流有其二源自於秦嶺南麓,便是嘉陵江和漢江;作為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發端於北麓。
  • 八水繞長安,秦川曾經是「陸海」:渭河源頭的生態印跡
    渭河是一條含沙量較高的河流,呈羽狀分布,匯集著關中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河流。渭水兩岸極不對稱,其中南岸支流均發源於秦嶺山脈,由於秦嶺的抬升作用和驪山隆起的影響,地形上是東南高,而北邊較低。關於渭河的源頭,史書《尚書·禹貢》記載是在甘肅定西渭源縣的鳥鼠山那裡是中國最好的水土保持生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土豆和黨參之鄉由於定西地廣人稀,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因此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當我們來到渭源的時候,恰逢土豆花開綠田中泛出百花,美不勝收。沿途綠意盎然河流遍布。但是在鳥鼠山渭河源頭了解到的情況,卻讓我們感到沮喪。
  • 秦嶺山脈最高峰,風景秀美的太白山
    秦嶺山脈最高峰,風景秀美的太白山太白山,為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漢江水系分水嶺最高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