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16日電(記者儲國強)我國正在秦嶺山底開挖一條近百公裡長的地下輸水隧道,目前已完成60多公裡。這項被稱為「引漢濟渭」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將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調水到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每年可將15億立方米的漢江水調入關中,實現長江和黃河在秦嶺「握手」。
陝西省引漢濟渭公司總經理杜小洲說,「引漢濟渭」工程將盤活陝西全省的水資源,從水資源豐富的陝南調水,不僅能解決水資源嚴重不足的關中平原用水,還能增加7億立方米以上的渭河幹流水量,通過水權置換爭取更多的黃河用水指標,推動陝北黃河引水工程建設,為陝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
陝西是中國水資源最短缺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水資源分布極度不均。為改變這一現狀,陝西省決定從陝南漢江調水到渭河,啟動省內的「南水北調」工程,這也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一個重要補充。
「引漢濟渭」工程包括調水工程和輸配水工程。一期調水工程計劃投資191億元,主要由98.3公裡的秦嶺輸水隧洞、黃金峽水利樞紐、三河口水利樞紐三大部分組成。
「在秦嶺修建輸水隧洞,是人類第一次從底部橫穿世界十大主要山脈。隧洞最大埋深離地面達到2012米,需要攻克超長距離通風、湧水、突湧泥、巖爆、高溫地熱等世界性難題。」杜小洲說,「無論是工程量,還是技術難度,都是中國水利史上裡程碑式的工程。」
記者在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了解到,隧洞已累計完成開挖、支護64.4公裡,佔隧洞全長的65.5%。目前正在開挖穿越秦嶺主脊段下最後的19.2公裡「攻堅」隧洞,施工方投入了兩臺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主攻這段「硬骨頭」。
杜小洲說,按工程計劃,2019年秦嶺輸水隧洞將實現全線貫通,2020年西安市民就能喝上漢江水,2030年「引漢濟渭」工程完工後調水總量可達到15億立方米,將可滿足西安、鹹陽、渭南、楊凌等地及沿渭河兩岸其他地方的生活及工業用水,有效改變關中超採地下水、擠佔生態水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