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繞長安,秦川曾經是「陸海」:渭河源頭的生態印跡

2020-12-04 百家號

渭河是一條含沙量較高的河流,呈羽狀分布,匯集著關中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河流。渭水兩岸極不對稱,其中南岸支流均發源於秦嶺山脈,由於秦嶺的抬升作用和驪山隆起的影響,地形上是東南高,而北邊較低。

關於渭河的源頭,史書《尚書·禹貢》記載是在甘肅定西渭源縣的鳥鼠山那裡是中國最好的水土保持生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土豆和黨參之鄉由於定西地廣人稀,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因此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當我們來到渭源的時候,恰逢土豆花開綠田中泛出百花,美不勝收。沿途綠意盎然河流遍布。

但是在鳥鼠山渭河源頭了解到的情況,卻讓我們感到沮喪。因為當地的村民都認為:「滑河源頭不是鳥鼠山而是烏山。」

傳說中的「鳥山」,在渭源縣城西南七八公裡處的五竹鎮附近,著名的峽口水庫大壩就橫在山前,峽口水庫大壩號稱渭水源頭第壩,用於灌溉,兼顧防洪。水庫的水面不是很大,但很平靜,在小雨中顯得很是靜謐。

根據當地水庫專家的進一步證實,歷史記載的鳥鼠山源頭早已斷流了10年,目前最多只能算是渭河的一個發源地,而按照現代確定河流源頭多遵循「唯長唯大為源」的原則,鳥山的清源河才應該是渭河正源,即渭河發源於烏山,龍王溝和唐家河均為其支流,渭河其上源為清源河,也就是說這裡才是渭河的真正發源地。

在連綿細雨中,渭河的源頭清源河卻是美麗的人間仙境。為保護水質,渭源縣在此地封山育林,所到之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林。我們獲準進入溪流地帶,一汪清泉涓涓流淌,掬起一捧來喝入口中,泉水冰冷而富有花香讓人陶醉。遠山近景,水霧繚繞,仿佛身在畫中。

相關焦點

  • 八水繞長安,水育華夏,灞河源頭看100萬年前的人類
    八水繞長安,是那八水?在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提到長安八水: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我們可以看出八條河分別是:灞河、滻河、涇河、渭河、灃河、澇河、潏河、滈河,這八條河都是水為偏旁,命名也都是非常講究。比如灃河和滈河,是因為在西周時長安稱為「灃鎬」。「灃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灃京」和「鎬京」的合稱。所以也就有了這兩條河的命名。這八條河流先是匯聚渭河,最後流入黃河。而這次我們主要看八水繞長安中的灞河流域的歷史和文化。
  • 西安人都聽過八水繞長安,但是有幾個西安人知道,到底是哪八水?
    大家都知道「八水繞長安」這一說法,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八水指的是哪八水。可能很多老西安人還知道,年輕人很少知道。其實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滈、潏、滻、灞這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都屬於黃河水域。
  • 三河匯流,水潤同州
    大荔,背踞渭北高原,東瀕黃河天險,扼南山、鎖關隘,黃河、渭河、洛河三水交匯,平川、沙洲、臺原相間。綿延八百裡,上下五千年,大荔最早被稱為天府,素有「三省通衢」「三輔重鎮」之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爭雄的戰略重地和天下糧倉。
  •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前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如何認識秦嶺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生態意義,從思想上、行動上履行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職責,當好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衛士?
  • 東莊水利樞紐 讓渭河下遊安瀾不再是夢
    涇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最大支流,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壩址斷面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16.9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2.37億噸,約佔渭河來沙的70%,黃河來沙的1/6。東莊水利樞紐集防洪減淤、供水、發電、生態改善於一體,對於確保渭河安瀾和改善涇河下遊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工程建成後將消除渭河下遊「小水大災」的現象,並有效緩解渭北旱腰帶缺水狀況。
  • 李永潔:陸海統籌構建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的若干思考
    2.2.3 有利於推進陸海生態共治,實施全域國土空間的系統修復陸海聯動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以陸看海、以陸定海的傳統思維,從促進生態系統完整性、穩定性和保障功能提升角度出發,綜合考慮自然生態要素、陸域與海洋以及流域上下遊關係,優先構建陸海生態安全格局,重點強化陸海生態系統保護,統籌推進陸海生態環境聯防共治
  • 陝西「引紅濟石」隧洞貫通 明年實現漢江水入渭河
    4月27日上午11時,陝西引紅濟石調水工程隧洞全線貫通,面對近十年的工程迎來最關鍵節點,陝西省石頭河水庫灌溉管理局黨委書記程哲感受頗深。記者了解到,「引紅濟石」調水工程隧洞全線貫通,標誌著引紅濟石工程建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預計2018年「國慶」前,漢江水將穿越秦嶺太白山脈流入渭河,通水後將有效緩解關中地區嚴重缺水局面,改善渭河生態環境。
  • 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生態環境部系統謀劃「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
    「十四五」期間,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將要發生什麼變化?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進展調度會,再次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謀劃。所涉及的廊坊、哈爾濱、湖州等10個流域規劃試點地市和上海、深圳、錦州、連雲港等4個海洋規劃試點城市參加了調度會。
  •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和渭河路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和渭河路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 2020-11-16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秦嶺正「洞穿」調水漢江將「握手」渭河
    這項被稱為「引漢濟渭」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將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調水到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每年可將15億立方米的漢江水調入關中,實現長江和黃河在秦嶺「握手」。  陝西省引漢濟渭公司總經理杜小洲說,「引漢濟渭」工程將盤活陝西全省的水資源,從水資源豐富的陝南調水,不僅能解決水資源嚴重不足的關中平原用水,還能增加7億立方米以上的渭河幹流水量,通過水權置換爭取更多的黃河用水指標,推動陝北黃河引水工程建設,為陝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
  • [公告]秦川發展:擬吸收合併陝西秦川工具機工具集團有限公司項目涉及...
    工商銀行寶雞姜譚支行 2603021109022102989 人民幣 85,736.12 4 中國工商銀行寶雞中山支行 2603020619200044839 人民幣 6,595.23 5 長安銀行廣元路支行 2010900021153 人民幣 122,271.88 6 長安銀行寶雞科技支行 2010100001725 人民幣 845.78 7 長安銀行寶雞廣元路支行
  • 千裡沅江·戌時丨大河的文化印跡 要從7800年前說起
    它們安靜地存於世間,緩緩流淌,為人類無私地奉獻著自我……「千裡沅江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黃金走廊」串聯起這條大河上下近8000年的歷史,讓那些冰冷的遺蹟、泛黃的書籍、祖輩的習俗延續成經典的印跡,古老且鮮活。與山「沉穩敦厚」的性情不同,中國文化裡的「上善若水」昭示著水可養人,可容萬物的道理。戌時,又稱日暮,對應19:00-21:00,日沒星起,結束了一天的勞作,人們圍坐一團,老人們向後輩們開始講述曾經人們在沅江留下的印跡,歷史的故事總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
  • 長安城的南北綠軸,長安中央公園,開園在即,展現皇家園林景象
    長安中央公園範圍北至西部大道,南至學府大街,南北全長約3公裡,平均寬度約100米,總用地面積約400畝。長安中央公園,是2020年長安區的打造公園城市的重要舉措。目前,中央公園北段主湖區、生態駁岸、人行步道、橋梁、配套設施等主體工程已完成皂河補水管線全面貫通,潏河生態水引進中央公園北段40畝主湖區,完成蓄水任務湖中噴泉、瀑布、湖邊小徑已經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放眼看去,水泥臺階、白色石子地面、拱形橋梁等已經初具規模,旁邊的土地上已經種植了三百多株水杉、銀杏、廣玉蘭,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 黃土高原上曾經有茂密森林?它們是怎麼消失的?
    以下八章,首先梳理黃河地理全貌,隨後從黃河如何孕育中華文明、古人對黃河的考察與認識、黃河為何渾濁而容易泛濫、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如何治理黃河等各方面娓娓道來,梳理黃河的歷史沿革、地理變遷,展現黃河與中華文明的緊密聯繫。既有翔實數據,又有理論高度,並有專業地理繪圖和多幅壯麗航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