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繞長安,水育華夏,灞河源頭看100萬年前的人類

2020-12-08 慕小曌

八水繞長安,是那八水?在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提到長安八水: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我們可以看出八條河分別是:灞河、滻河、涇河、渭河、灃河、澇河、潏河、滈河,這八條河都是水為偏旁,命名也都是非常講究。比如灃河和滈河,是因為在西周時長安稱為「灃鎬」。「灃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灃京」和「鎬京」的合稱。所以也就有了這兩條河的命名。這八條河流先是匯聚渭河,最後流入黃河。而這次我們主要看八水繞長安中的灞河流域的歷史和文化。

八水繞長安

灞河流域

灞河古名滋水,全長109公裡,春秋時秦穆公不斷向外擴張,稱霸西戎後改名霸水。後來在「霸」字旁加上三點水,稱為灞水。發源於秦嶺北坡藍田縣灞源鎮。灞河也是渭河的重要支流,而滻河則是灞河的支流。灞河也是曾經漢武帝劉徹修建漕運的重要通道。在近些年也發現了很多當年漕運的水利設施,尤其會出現在洪水過後。

灞河流域示意圖

灞河源頭,50萬-10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

灞河源頭也是藍田猿人的發現地,他們大約生活在100萬至50萬年前。距離水源近,他們的生活區域,草木茂盛,他們和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葛氏斑鹿、兇猛的劍齒虎努力生存。在自然環境中掙扎求存。他們捕獵野獸,採集果實、種籽和塊莖等為食物。藍田人的容貌更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發達。考古學家因而把藍田人分類為「早期直立人」。

藍田猿人

灞河沿岸,5000年前的新街遺址

新街遺址藍田縣華胥鎮,發現了5000年前左右的仰韶文化。當時已經到達了高度文明的時期,如燒磚技術、藍田玉、農器具、馴服的馬。就在如此高度文明的部落、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據考證,有可能是8級左右的大地震),將所有的文明都埋在了地下,直到2019年才被發現挖掘。

新街磚塊

灞橋河岸,古今楊柳依依、柳絮漫天

如今,灞河沿岸遺留最明顯的歷史與文明傳的傳承是灞柳風雪是灞河沿岸從古至今一直載種楊柳,「灞柳風雪」也是長安八景之一。每年到春天,灞橋兩岸綠柳覆蔭,柳絮漫天,飄飄揚揚,恰似春日裡的一場雪,景況極美,遠可眺山,近可戲水,歷來是古城長安遠足的好去處。

灞河西岸,今有滋水公園

除了楊柳依依,還有就是以滋水命名的公園就位於滻灞西岸以西,佔地面積100餘畝,水域面積就有約70畝,水是從滻河引來的活水的生態公園,而在公園旁邊就是別墅區。傍水的地方總是讓人感覺很安逸,鴨子戲水、魚兒自由自在地遊蕩在水裡,人們也舒適地享受著文明和歷史的進化。

滋水公園

這八條河水給了長安城無限的生機,灞河沿岸更是文明與歷史推進的重要繁衍地帶。在這裡可以看到歷史演變的痕跡和文明更替的進程。

備註:此篇文章是作者去藍田縣灞河源頭、藍田猿人遺址、滋水公園、灞河沿岸之後,並參考紀錄片灞河長歌編寫。理解淺顯,若文章中存在問題,歡迎大家指正!

相關焦點

  • 西安人都聽過八水繞長安,但是有幾個西安人知道,到底是哪八水?
    大家都知道「八水繞長安」這一說法,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八水指的是哪八水。可能很多老西安人還知道,年輕人很少知道。其實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滈、潏、滻、灞這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都屬於黃河水域。
  • 八水繞長安,秦川曾經是「陸海」:渭河源頭的生態印跡
    關於渭河的源頭,史書《尚書·禹貢》記載是在甘肅定西渭源縣的鳥鼠山那裡是中國最好的水土保持生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土豆和黨參之鄉由於定西地廣人稀,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因此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當我們來到渭源的時候,恰逢土豆花開綠田中泛出百花,美不勝收。沿途綠意盎然河流遍布。但是在鳥鼠山渭河源頭了解到的情況,卻讓我們感到沮喪。
  • 西安奧體中心灞河兩岸景觀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灞河兩岸提升改造工程。(記者 王旭東 攝)  10月末的古城,秋意正濃。西安奧體中心灞河兩岸的項目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火熱景象。兩岸景觀項目正加速順利推進,將在灞河兩岸打造開闊視覺廊道,描繪華麗濱水天際線,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努力建成一屆「最美」全運會。
  • 西安1967年高清衛星地圖,看50年間西安發生了哪些變化!
    八水繞長安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著名的辭賦《上林賦》中寫道「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描寫了漢代長安上林苑的巨麗之美,以後就有了「八水繞長安」的描述。 八水之中,渭河匯入黃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匯入渭河。然而由於時代變遷,滻河成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為潏河的支流,潏河與灃河的交匯。
  • 《灞河沿線景觀提升詳細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按照《西安市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項目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市資源規劃局近日就《灞河沿線景觀提升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做出說明,據悉本次規劃實施後將全面提升灞河河道、兩岸綠地景觀及沿線城市風貌。
  • 嬰幼兒水育熱潮來襲,選對品牌是關鍵!
    目前,80、90後父母成為消費新主力,育兒理念更先進,越來越多年輕媽媽們願意帶孩子參加各種水育早教。   如魚樂貝貝 (yulebaby)、小鴨先知遊泳館、月兒灣水育早教等遊泳館就開設了早教課程,其中魚樂貝貝還推出了嬰幼學院系列網上早教產品,通過在線測評專家指導,構築親子教育網絡平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良好的維護了客戶關係。而33度嬰幼兒遊泳拓展訓練館、奧申早教遊泳俱樂部 (Ocean Club)則更專注於嬰幼兒遊泳技能的培養。
  • 黃河水是如何變黃的?有沒有可能讓黃河水變得清澈?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提到黃河,心中總是感慨萬千、熱血沸騰,同樣是發源於世界屋脊、華夏脊梁的長江、黃河,但黃河水有長江水的長度卻沒有長江水清澈到底的命,孕育我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母親河竟然如此渾濁不清,惹得阿貓心中感慨萬千,迫不及待想去了解一下原因,以及有沒有讓黃河水變清澈的方法
  • 長安城的南北綠軸,長安中央公園,開園在即,展現皇家園林景象
    長安中央公園範圍北至西部大道,南至學府大街,南北全長約3公裡,平均寬度約100米,總用地面積約400畝。長安中央公園,是2020年長安區的打造公園城市的重要舉措。放眼看去,水泥臺階、白色石子地面、拱形橋梁等已經初具規模,旁邊的土地上已經種植了三百多株水杉、銀杏、廣玉蘭,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皂河地下段流出後在這裡匯聚成湖,湖面寬闊,宛若鏡面,美不勝收。也許你不相信這就是在長安中央拍攝的,可這樣的美景就在你身邊。站在高處遠望,皂河宛如一條玉帶飄落在長安城西北,讓我們又重新領略到八水繞長安的美景。
  • 專業水育早教課程,全面激發孩子8大潛能!
    月兒灣「EISA ITP水育早教智能開發課程體系」將水中的運動、專業技能、智能開發以及早教理念完美融合的一整套高品質水育早教課程,該課程體系可為寶寶們提供專業的、系統的、獨特的水中智能開發方案,並藉助於水作為介質,給寶寶創造地面早教無法比擬的水中早教環境,唯有水育課程,稱得上是全感官學習的課程
  • 從水書連山易,聯想到後天八卦和二十四山圖
    水書是一種古來的文字體系,屬於上古的文字,現在學術界在爭論考證,到底是水書文字體系早,還是甲骨文文字體系早的問題?至今沒有確切定論。水書,水族的文字, 水族語言稱其為「泐睢」,被水書先生代代相傳,由漢字改編而成。
  • 秦嶺北麓藍田幾道峪,造就雄奇的山秀麗的水,多得數也數不清
    發源於秦嶺深山灞源鄉的灞河水,浩浩蕩蕩,流經西安,匯入渭河。發源於秦嶺72峪之岱峪的岱峪河、發源於秦嶺72峪之湯峪的湯峪河、發源於秦嶺72峪之庫峪河最終從藍田匯入滻河,成為灞河最大的支流。它南依秦嶺,北鄰灞河,藍水環繞,景色迷人, 因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王順擔土葬母於此而得名,其頂峰為玉皇頂海拔2239米,登上玉皇頂,可東眺西嶽華山,北望渭水連天,南觀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長安。登上玉皇頂,可東眺西嶽華山,北望渭水連天,南觀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長安。公園森林景觀獨特,奇峰聳立、怪石嶙峋、溝谷幽深、清潭點點。留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佳句。
  • 黃河的源頭終於被找到,只有碗口大小,為何不準任何人靠近?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的生命活動需要水的參與,如果沒有水的攝入,將會導致機體出現嚴重的損傷,很有可能致命,也因此及時飲水對人類而言大有裨益。作為千百年來滋養華夏兒女的河流,黃河一直被我們稱為「母親河」,它是中華文明發展和延續的關鍵地點,也因此對多數人而言,守護好黃河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你知道它的源頭在哪嗎?
  • 黃土高原上有個水蓮古村
    這裡位于澄城與白水、黃龍、洛川、蒲城五縣交界,渭北旱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是「秦晉之好」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典故的起源地,是中國「太空花椒」的源頭,這裡地處中華文明重要標識——黃帝陵、人文初祖——倉頡廟、史聖——司馬祠的中間,是「中華九龍戲珠」之地。水蓮古村一村跨兩縣,洛水東是澄城,洛水西是白水。洛水是其中軸線,方山古塞與南山寶珠相互對峙又統一。
  • 臺灣新店,是繁華的源頭,是浪漫的水
    「沒有新店的水,臺北人要喝什麼?」在碧潭湖畔開茶亭的老闆娘,指著碧澄澄的湖水反問。她手上茶壺裡的文山包種茶,香氣嫋嫋而升。位於臺北盆地東南邊緣的新店,是大臺北地區的生命水源。平原與丘陵交織而成的新店,「北臺灣水龍頭」的地位,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確立。
  • 每天八杯水,是對還是錯?
    20歲養成好習慣,40歲指標都正常,60歲以前沒有病,80歲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100歲,快快樂樂一輩子,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不上醫院去排隊。 身體健康,「四個八」就夠了。
  • 水出崑崙山
    崑崙山問水   1999年初夏,加多寶公司肩負著為人類尋找最好飲用水的憧憬與夢想,組成有地質專家、醫學專家,礦泉水專家、專業檢測人員參加的團隊,開始了要自然界要水的壯舉。歷經10年,他們走遍了眾多水源地,2008年,赴崑崙山尋找水源頭的加多寶公司團隊,經過長途跋涉來 到了格爾木市。
  • 鑑水之旅,看水的不同形態(圖)
    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了「上善若水」,「水」的哲學被老子上升到了中國道德標準的高度,於我們而言,水的形態可以是大江大海大河,也可以是水庫、水上樂園,甚至是一方小泳池,但水為我們樹立的高度卻不拘一格。夏天,來一次鑑水之旅,慢賞水的形態。
  • 上善若水孕博雅 臻於至善育文化
    原標題:上善若水孕博雅 臻於至善育文化    ——江西省遂川縣博雅學校素質教育掠影    「水」之文化使生命之樹生根發芽    隨著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對「文化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育人」的關鍵是從學校的土壤裡生長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然後用這種文化潛移默化、浸潤身心、化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