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6月中旬開始,青城公園東西湖區的水質從淺綠色漸變成黃綠色,湖面漂浮著一層附著物。市民原以為這是水草過多不及時清理所致,但公園管理處稱其每天出動專業機械進行打撈,一刻也不曾懈怠。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科院羅旭光教授反覆觀察取樣後發現,青城公園東西湖區內藍藻較多,且均為有毒藻類。湖水內咋能出現毒藻?昨日,記者到青城公園進行了調查。
〖現狀〗「水這麼黃,魚能活嗎?」
記者昨日上午來到青城公園東湖,整個湖面呈黃綠色,有一大片綠色物質附著在湖中心,肉眼無法看清湖內情況。在東湖南側靠近荷花湖的位置,記者用手輕輕挑起岸邊的綠色附著物,該物質呈淺綠色,密度大,觸碰後會在手指間留下綠色印跡。與東湖相比,西湖的顏色更深,黃綠色物質遍布整個湖面。大部分市民以為水質泛綠是水草過多所致,不少市民還在兩側用網撈魚。採訪時,一輛公園巡邏車停在此處,6名保安從車內走出勸阻撈魚者,並勸告家長不要讓孩子接觸湖水。其中一名保安介紹,這是公園管理處的決定,具體情況他也不了解。遊園的市民不解地說:「水這麼黃,裡面的魚還能活嗎?」
與東西湖區水質黃綠渾濁相比,荷花湖、青年湖、三角湖、釣魚湖水質成淺綠色,肉眼依稀可以見底。
〖解疑〗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6月17日至22日,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科院羅旭光教授與農科院喬辰教授進行調查取樣後發現,青城公園東西湖水呈黃綠色,上面漂浮的黃綠色物質為藻類水華(因水中藻類繁殖快,使得肉眼可直觀的微生物),站在湖邊還能聞到淡淡的臭味。經顯微鏡觀察,這些水華是微囊藻水華,微囊藻屬於藍藻,也為藍藻水華。初步鑑定,此水華的微囊藻種類有銅綠微囊藻、惠氏微囊藻、魚害微囊藻、挪氏微囊藻和史密斯微囊藻,其中前3種已明確是有毒藍藻。
內蒙古農業大學農科院喬辰教授表示,微囊藻水華產生的原因同其他藍藻水華一樣,是水體富營養化的表現,其根源主要在於水體富集了過多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為藻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公園內靠近北門和遊泳池的廁所排洩物直接進入到了湖裡,造成湖水富營養化現象。這些藍藻水華不僅引起水質惡化,破壞湖的生態環境,且絕大多數微囊藻產生毒素,稱為微囊藻毒素,它能夠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危害身體健康。目前,青城公園其他4湖以及滿都海公園暫時沒有發現藍藻情況。
〖成因〗「缺水」導致湖水無法循環流動
青城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寶音介紹,青城公園原有2口深20米的地下井,通過泵房不斷抽水,使整個湖水循環,最終排入西南側市政排汙總管網內。但隨著周邊地產不斷開發,地下水位急速下降,目前園內2口井已經抽不上半點兒水,只能依靠冬泳協會旁一處承包井分時段抽水。水流不暢造成多個湖區成死水湖,且湖底堆積大量淤泥,只能依靠抽糞車進行清理。湖水無法流動、淤泥不斷堆積,這是造成部分湖水變質的主要原因。為了緩解「缺水」情況,呼和浩特園林部門與呼和浩特地震局相關部門正在公園東北角新打一口深約200米的地下井,由於需要前期協商相關事宜,深井何時建成還無法確定。
寶音介紹,青城公園北門臨近西湖公廁,排汙情況也十分棘手。原打算將公廁排汙管道接入城發管網當中,但事後發現,公園整個地基要比中山西路低約1.5米,又由於協商無果,造成公廁排汙管道只能接入西湖區,但該廁所下方有一循環系統,用來分解排洩物,緩解水質渾濁。他表示,東西湖區確實存在藍藻繁殖情況,水質內有一定的毒素存在。想徹底盤活水質循環系統,最少需要2個月時間解決水質問題。
〖辦法〗「死水變活」才是解決之道
呼和浩特環境監測中心史站長介紹,青城公園各個湖區由於水源長時間不流動循環,加上夏季氣溫較高利於水中微生物生長等諸多客觀因素,導致微囊藻迅速繁殖,水質受到較大影響。環保部門不建議家長帶孩子在湖邊玩耍撈魚,避免玩耍過程中湖水濺入眼中,出現不適情況。想讓微囊藻數量減少,只能讓湖區水源不斷循環,維持水質平衡。更重要的是,青城公園管理部門要儘快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記者 穆磊)
[責任編輯:叢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