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囊藻毒素在大型潛流人工溼地中的去除效果
近年來隨著水體富營養化的日益加劇,藍藻水華爆發帶來的微囊藻毒素汙染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環境問題。
-
青城公園湖區微囊藻毒素的形成
〖解疑〗水體富營養化嚴重6月17日至22日,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科院羅旭光教授與農科院喬辰教授進行調查取樣後發現,青城公園東西湖水呈黃綠色,上面漂浮的黃綠色物質為藻類水華(因水中藻類繁殖快,使得肉眼可直觀的微生物),站在湖邊還能聞到淡淡的臭味。經顯微鏡觀察,這些水華是微囊藻水華,微囊藻屬於藍藻,也為藍藻水華。
-
龐德彬:引發南美白對蝦EMS的原因是微囊藻毒素
龐德彬:引發南美白對蝦EMS的原因是微囊藻毒素2014-07-20 23: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3、「微囊藻毒素達到0.4μg/L以上,即引發EMS」 「就我自己的總結,藍藻的毒素是最關鍵的因素。」龐德彬說,藍藻由於各種原因死亡,會釋放出毒素,直接作用於蝦的鰓部或者肝胰腺,蝦中毒後引起空腸空胃,大批急性死亡等現象,就是藍藻毒素的中毒症狀。
-
臺灣曾文水庫微囊藻超標 危害人體
臺灣「環保署」11月13日指出,曾文水庫水庫內如微囊藻大量繁殖,不但破壞生態,人類飲用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調查曾文水庫水質發現微囊藻量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
-
陳昌福:殺菌強力無殘留,明明是優質的水產養殖消毒劑,為何卻被移出「國標漁藥」清單的?
近些年來,由於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由Anetle 等報導了ClO2的正交晶系晶體結構;由Babcock等利用流動餘輝技術,準確地測定了ClO2的電負性。有人還利用拉曼光譜(Reman)技術,對ClO2的電子布局和基態電子結構等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使人們對ClO2的物理化學性質的認識日益加深。
-
淺析池塘藍藻門微囊藻的防治及實例分析
其中對水產養殖危害比較大的是藍藻門的微囊藻,常見的有銅綠微囊藻和中華微囊藻。微囊藻多生長在湖泊,池塘等有機質豐富的水體中,營浮遊生活。 以銅綠微囊藻為例,其在PH值在8-9.5水體最宜生長,喜高磷、低氮、高溫、強光和靜水。繁殖方式為無性繁殖,主要繁殖方式以營養細胞分裂為主,因具有3個細胞分裂面,所以繁殖速度非常快,嚴重時能在短短3-5天覆蓋水面50%以上。
-
Toxins:新方法可檢測尿液中的有害藻類毒素
在有害藻類爆發期間,藍藻將包括微囊藻毒素和結核菌素在內的有毒肽釋放到水源中。人體接觸這些毒素後可能導致多種症狀,包括胃腸炎,噁心,過敏反應和皮疹,在更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肝損傷和出血。微囊藻毒素還與腫瘤的惡化有關,並且對腎臟,免疫和生殖系統有害。
-
「達觀」銅綠微囊藻在多孔介質中的遷移和沉積行為研究
最近研究表明,水華爆發時藍藻細菌可以透過飲用水處理過程,出現在經過過濾和消毒的水中,這將嚴重影響到飲用水供應安全。其中,銅綠微囊藻是淡水水體中引起水華最常見的藍藻細菌之一。基於以上背景,進行了柱遷移實驗,對銅綠微囊藻在填充柱中的遷移和滯留行為進行了研究,比較了理想替代物(羧基化螢光微球)的遷移行為差異,深入分析了不同操作條件下驅動銅綠微囊藻遷移行為的機理。
-
飲用水新國標GB/T 5749-2006相關色譜消耗品
針對新國標GB/T 5749-2006中53項目有機物的檢測,迪馬科技提出了相應的色譜消耗品解決方案。1. -Sp-9161-F66SZ 丙烯醯胺 79-06-1 100ug/mL Methanol 1mL 12-Sp-9161-F2193SZ 微囊藻毒素
-
黃麴黴毒素、磺胺類藥物(HPLC-柱後衍生法)的檢測方案
影響食品衛生品質的因素很多,如生物汙染、物理汙染、農藥和藥物殘留汙染、重金屬及其它化學汙染、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其中影響食品安全的真菌毒素類物質的代表性物質一黃麴黴毒素,因其汙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備受關注。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同時還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為迄今發現的各種真菌毒素中最穩定的一種。
-
飲用水新國標實施 終結「概念水」紛亂時代?
但隨著「飲用水新國標」正式實施,「概念水」紛亂的狀況將變得簡單。 飲用水新國標規定,除了天然礦泉水之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裝飲用水只分為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這就意味著 「康師傅礦物質水」、「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等「大眾面孔」不得不退出市場。
-
2020版《中國藥典》 | 睿科中藥材中黃麴黴毒素測定的解決方案
中藥材大多以天然植物為基源,在儲存不當或因其他外界條件影響時,易受黴菌汙染產生黃麴黴毒素。因此對中藥材進行黃麴黴毒素的高效便捷檢測是十分有必要的。參考2020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中《2351 真菌毒素測定法 黃麴黴毒素測定法》第一法,試樣經過70%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經稀釋、離心後,使用Raykol 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動固相萃取儀,濾液自動化經過含有黃麴黴素特異抗體的免疫親和柱淨化和富集後,目標化合物通過帶有三重四級杆質譜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建立了中藥材中黃麴黴毒素高靈敏度的前處理和分析方法
-
為何330頭大象離奇死亡,原來喝了有毒素水,藍藻有多可怕?
藍藻是有毒的,當藍藻細胞破裂破裂時,將毒素排放到水中,就算把水水煮沸了,也無法去除藍藻毒素,根據不同種類產生出不同的毒素,比如微囊藻產生微囊藻毒素(MCs),這種毒素能夠對魚類和人畜類肝臟造成影響。每到夏季,不少人喜歡去河流或湖泊中遊泳,而夏季也是藍藻瘋狂繁殖的時期,當人體長時間呆在含有藍藻毒素的水中時,但毒素含量很低,也會對人體產生長期影響,比如皮膚刺痛
-
水中硫化物測定的主要影響因素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水中的硫化物主要是在厭氧條件下由細菌作用使硫酸鹽還原而產生,還有些是由含硫有機物的分解而產生的。硫化物主要以有溶解性的H2S、HS-、S2-存在於水中,懸浮物中的可溶性金屬硫化物、可溶性硫化物和未電離的有機及無機類硫化物也是水中硫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作為判斷水體受汙染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硫化物的值越高,說明該水體受汙染越嚴重。
-
電位滴定法測定水中高錳酸鹽指數
提出實驗室用電位滴定測定水中高錳酸鹽指數的方法。在國標法的基礎上研究及優化了標定方法和實驗方法,用電位滴定儀測定水中高錳酸鹽指數,方法的檢出限約為0. 15mg /L,測定下限為0. 60mg /L。
-
一文了解我國水中餘氯測定標準及方法分析
那麼針對餘氯,目前我國水中餘氯測定的現行標準有哪些?適用範圍如何?特此分享一篇文章供參考。摘要: 分析了國內水中餘氯測定標準的現狀,從標準適用範圍、標準對象、方法原理、樣品預處理、幹擾物和方法的精密度等方面對現行標準進行了分析討論,提出目前國內水中餘氯測定標準存在現狀複雜、技術內容重複、術語名稱和定義不統一、樣品預處理、保藏和運輸規定與檢測方法之間不協調、方法的質量指標不同等問題,並對今後餘氯測定標準化工作提出建議,特別是針對標準對象名稱混亂和技術內容重複等現象,對標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