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國防科大教授解決了世界級難題?但到現在沒人敢說對錯

2021-01-08 超級數學建模

世界級難題

等待一個結論

8月2日,科學網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我國數學家證明NP=P》。

超模君看到這個標題時,不敢相信啊!如果是真的,姜新文教授相當於是下一個「圖靈獎」得主。

NP=P?

「NP=P?」也稱「NP≠P還是NP=P」,它的實質是P對NP關係問題,被稱為世界級數學難題之一。

假設你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想要知道裡面有沒有認識的人。宴會的主人對你說,你一定認識正站在甜點桌右邊角落裡的女士小龍女。你立刻掃向那裡,發現他說的是對的。而如果他不告訴你這些,你就需要環顧整個大廳,審視過每一個人,然後才知道有沒有認識的人。宴會主人的暗示,容易找到這一步就是P,你按照他的提示發現自己認識小龍女,容易檢查這一步就是NP。

這其實就是:生成問題的一個解,通常比驗證一個給定的解,要花費更多時間。比如,如果讓你計算世界上所有原子個數的總和,這個問題很困難,甚至無解。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世界上一共有500個原子,那麼你能很快驗證他是錯的。很容易驗證,卻不容易求解,這種就是NP類問題。

P類問題是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解決並驗證的一類問題;NP類問題是可以多項式時間驗證但是不確定能否在多項式時間內解決的一類問題。

顯然,所有P類問題都屬於NP類問題,但是無法確定NP是否等於P。

至於引文中所提到的「多項式時間」,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多項式表達如下圖:

如果要用計算機解開一個多項式,計算機是不知道這個問題難不難的,它只會拆解成非常多的步驟去執行。計算機如果覺得這個問題難,它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時間越長就意味著問題越難,這個時間就是多項式時間。

多項式時間和非多項式時間消耗曲線對比圖

也就是說,如果NP類問題無法在多項式時間內解決,那麼依照當前的計算能力基本上是無解的。所以,如果NP類問題能在多項式時間內解決,也就是NP=P,它所產生的意義不可估量。

2000年初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選定了7個數學難題,每個難題的解決有百萬美元獎金,「NP=P?」正是新千年7大難題之首。

1、NP=P?2、霍奇猜想3、龐加萊猜想4、黎曼猜想5、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6、納維—斯託克斯存在性與光滑性7、BSD猜想

此外,《Science》更是在2005年和2018年,將「NP=P?」列為數學科學的代表難題之一。

可怕的是,一旦「NP=P」被證明,那麼基於假定「NP≠P」的學科將崩潰,比如現代密碼學。而如果這個「證明」被證明是真的,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驗證碼將變得毫無意義。

事實上,科學網的這篇文章一出來,迎來的不是誇讚,而是懷疑。「NP=P?」這個問題是否被解決,它需要世界上的頂級數學家們進行驗證,而不是憑藉著某一個雜誌的版面給予不確定性報導。

目前科學網的這篇文章已經被刪除,但也沒人證明姜教授錯了。

那到底證明了嗎?

有意思的是,雖然科學網的報導遭到大量懷疑,但姜新文教授的論文—《哈密頓圖判定問題的多項式時間算法》,至今還沒有被發現重要錯誤,但是也沒有人站出來說他對。

其實,早在2010年,姜新文教授就已經推出了一篇長達32頁的文章。這篇論文在arXiv上掛了7年,十年過去,文章刪刪減減,收錄到知網只剩20頁,最後在2020年7月發表在不是SCI的《計算機科學》雜誌上。

這也是姜教授被質疑的原因之一,倘若真是具有可信性和科學性的論文,為什麼至今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另外,在這篇文章中一開始用到了12個參考文獻,其中10篇都是姜新文教授自己的,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文章中略去了其他人的名字,明顯不符合學術規範。

上圖為原版論文,知網新版論文有20個參考文獻,6個來自於他自己

而且,他在大學從事研教三十年,可他大部分論文都發表在一本名為《計算技術與自動化》的雜誌上,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雜誌的影響因子。

從業至今,姜教授沒有發表過一篇具有影響力的論文,突然說自己解決了一個世界級數學難題。而他的這篇論文十年間沒有被任何一個有影響力的期刊接收,姜新文教授被質疑,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再來看姜教授的這篇論文—《哈密頓圖判定問題的多項式時間算法》。

1859年,數學家哈密頓(Hamilton)提出了一個叫做「週遊世界」的遊戲。在一個正十二面體的20個頂點上,一次標註了倫敦、巴黎、莫斯科等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要求遊戲者從某個城市出發,把所有的城市都走一次,且只能走一次,然後回到出發點。

在圖論中,走過途中每個頂點一次且僅一次的路線稱為哈密頓路徑,走過途中每個頂點一次且僅一次的迴路稱為哈密頓迴路,具有哈密頓迴路的圖叫做哈密爾頓圖。

根據姜教授自己的講述:

「因為哈密頓圖判定問題是NP完全問題,而任何NP完全問題有多項式時間算法,則有NP=P是普天下所有相關課本和著作的定理,所以哈密頓圖判定問題有多項式時間算法等於說NP=P,如同一個人COVID-19測試陽性等於說他是新冠感染者一樣。」

1、NP完全問題(NPC),Nondeterminism Polynomial complete,存在一個NP問題,所有的NP問題都可以約化它,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NP問題就解決了。需要滿足2個條件:它首先是一個NP問題;所有的NP問題都可以約化到它。2、NP難問題,NP-hard,它滿足NPC問題定義的第二條但不一定滿足第一條,即所有的NP問題都能約化到它,但是不一定是一個NP問題。

它們四個的關係可以用下圖表示:

即判定哈密頓圖是一個NPC問題,找到了任何一個NPC問題的多項式算法,就能夠得出P=NP的結論。

換句大白話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找到任何一條能通往羅馬的路,那麼就可以說NP=P。

姜教授認為他這樣證明是沒有問題的,十年來,也一直在等人給他一個結論。

激烈的討論

「NP=P?」的分量非常重,這麼多年沒有得出一個結果,不是因為沒有人研究,而是真的好難。

2010年8月6日,惠普實驗室的vinay deolalikar教授宣布證明了P≠NP,證明論文多達100頁。

vinay deolalikar教授郵件內容

deolalikar教授把他的證明過程放在自己的博客主頁上,8月8日,計算機科學家Lipton在博客上討論了這篇論文,評價道:

「這是一個值得認真對待的證明」。

事情發生後,引來了大量學術性的評論,很多都是同行,看法各有不同。

8月9號,Lipton在參考了大家的評論後,又重新寫了一篇新的評論,指出了deolalikar論文中的一些漏洞。

因為在這篇文章下面有大量有價值的評論,猶他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Venkatasubramanian建立了一個可以被用戶編輯的谷歌文檔,這些評論都被整理在其中。

8月10號,在陶哲軒的幫助下,這個文檔被轉換成一個WIKI架構的頁面。

Lipton的文章下面成了大家的討論平臺,許多學術性的批評出現,有更多的科學家參與到博客的討論和WIKI頁面的編輯。deolalikar教授也在各方質疑下不斷更新自己的論文。

這場討論推進了deolalikar教授改進自己的證明,也促進了公眾對NP=P?問題的了解。Lipton和陶哲軒認為這場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討論產生了良好效果。

8 月 12 日,Lipton公布出了一封來自美國理論計算機科學家尼爾.伊莫曼( Neil Immerman )的信,指出了兩個此前未被認真討論的漏洞。

8 月 13 日,Deolalikar 貼出了一篇關於自己的證明的解釋性文檔。

8 月 14 日,在很多科學家的共同討論中,人們逐漸釐清 Deolalikar 的論文的根本問題在於把兩個沒有在論文中被嚴格定義出來的直觀概念混淆在一起,從而做出了不完善的論證。

8 月 15 日,Lipton 貼出了他對於一周以來討論的總結。

人們關於論文已經基本上認為證明不能成立,當然也可能多數人都犯了錯,關於「NP=P?」問題的討論至今仍在繼續。

相較於vinay deolalikar教授長達100頁的論文,姜教授的論文實在是太短了。

另外,在姜教授的這篇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結束語是「結果可能對於證明NP=P有重要意義」,和他5年前在自己博客中的說辭已經發生了變化。

上圖來自新版論文截圖

上圖為2015年姜教授的博客內容截圖

「NP=P?」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連陶哲軒大神也對它十分關注。這也就是為什麼消息一出來,國內各大新聞網站就把它推上了首頁,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質疑,因為所有人都想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而即使這次「NP=P」被證明是錯的,也都將會是中國數學史上一次偉大而又不可磨滅的大事件。

參考文獻:

姜新文.哈密頓圖判定問題的多項式時間算法[J].計算機科學,2020,47(07):8-20.

作者簡介:超模君,數學教育與生活自媒體博主,新晉理工科奶爸。出版過《芥子須彌 ·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後續數學文化創意多多,歡迎關注認識!

相關焦點

  • 出大事了?國防科大教授解決了世界級難題?但到現在沒人敢說對錯
    也稱「NP≠P還是NP=P」,它的實質是P對NP關係問題,被稱為世界級數學難題之一。假設你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想要知道裡面有沒有認識的人。宴會的主人對你說,你一定認識正站在甜點桌右邊角落裡的女士小龍女。你立刻掃向那裡,發現他說的是對的。而如果他不告訴你這些,你就需要環顧整個大廳,審視過每一個人,然後才知道有沒有認識的人。
  • 千禧年7大數學難題之一被中國人破解?國防科大教授發文稱證明NP=P
    也稱「NP≠P還是NP=P」,被稱為世界級數學難題之一。 2000年5月,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CMI)在巴黎舉行的千年數學大會上宣布對攻克世界7個數學難題的懸賞,每個問題100萬美元獎金,「NP=P?」問題被列為7大難題之首。 7大難題中,目前只有「龐加萊猜想」被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證明(2002年),其他難題均懸而未決。
  • 國防科大學員獲國際微納傳感器技術大賽一等獎
    國防科大學員獲國際微納傳感器技術大賽一等獎   今年6月,在第3屆國際微納傳感器技術應用大賽上,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學員王楨等人獲得一等獎。
  • 90後女科學家,四年完成清華大學碩博連讀,解決多個世界級難題
    剛開始白蕊是跟著師兄師姐學習,跟他們做各種蛋白質基因分析實驗,沒過多長時間白蕊就成了整個實驗室的骨幹級成員,她的師兄師姐們都自愧不如。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白蕊做出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DNA剪接技術方面,在此之前中國生物界對DNA剪接技術可以說是束手無策。
  • 長沙研製出全國首輛磁懸浮列車
    國防科大智能科學學院龍志強教授說。1991年大學畢業後,龍志強進入國防科大工作,加入了當時的磁懸浮研究團隊,他回憶說:「當時系裡做磁懸浮研究的領頭人是常文森教授。那個時候研究經費不足,研究材料也沒有,大家只能去收廢品的地方收廢舊變壓器,然後拆出裡面的鐵芯做實驗。」   龍志強告訴記者,其實國防科大對於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早在1980年就開始了。
  • 26歲解決3個世界級難題,他的研究價值堪比2個諾貝爾獎
    1979年,剛剛上大二的胡文祥,通過在學校《無機化學》一門課程的學習,解決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他推算出宇宙中最多只有138個元素。當時,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發現對於科技界來說,具有多麼大的價值。然而,這個18歲少年的勤奮與早慧卻早已被鐫刻在人類科學史上。
  • 國防科大雷射陀螺技術創新團隊:43年矢志強軍興軍
    中新網長沙6月22日電 題:國防科大雷射陀螺技術創新團隊:43年矢志強軍興軍  作者 陶社蘭 歐陽紅軍 張喆  被稱為茫茫海天「定位神器」的雷射陀螺,一直是世界各國國防科技競爭的制高點。40多年前,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錢學森將寫有雷射陀螺簡單原理的兩張小紙條交給國防科技大學。
  • 世界級難題被我國巧妙解決,美國:看不懂中國,僅千隻羊就解決?
    於是,就產生了很多難題。事實並非如此。有一個世界級難題,美國根本想不到。再一次被我們國家巧妙解決的世界難題。美國:中國看不懂,一千隻羊也解決不了?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很早以前,中國就開始使用光伏,而且在中國西部的某個地區,是個非常乾燥的地方。
  • 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香港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致辭港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對捐贈者的慷慨捐助表達深切謝意,他說:「在今天這個全球人才競逐激烈的年代,捐贈者持續的支持,進一步提升香港科大在招攬傑出學者方面的能力,協助大學履行提供優質教育的使命。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科大將善用捐助,繼續努力不懈,以創新與創意,實現應對全球挑戰、貢獻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共同願景。」
  • 20歲學渣攻克世界級難題,三院士聯名推薦,破格提為最年輕教授
    有很多人在年少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才能和本領,因此他們被稱為天才少年。在我國的數學界,就有很多青年才俊,他們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在社會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並非所有的教授都是學霸級人物。曾經我國就有一個二十歲的學渣攻克了世界級的難題,最後他被三院士聯名推薦,被破格提拔為最年輕的教授。
  • 【絕對忠誠】陳華明:與時間賽跑的人
    這個讓習近平主席牽掛的問題,也是國防科技大學北鬥導航團隊20多年來為之奮鬥的目標。因為,掌握了中國人自己研發的導航定位通訊系統,才不會在信息競爭中受制於人。讓人自豪地是,國防科大人給了習近平主席一個滿意的回答。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陳華明就是為北鬥導航研發作出卓越貢獻的人。
  • 青春之光,為打造科技強軍高地激情綻射 ——記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
    在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 最年輕的剛剛過完30歲生日,卻都已經在各自的科技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譜寫出一曲曲科技強軍的青春戰歌!    中學時代就懷著矢志強軍信念的他,高考時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國防科大,憑著對軍隊的執著信念,他僅用4年半時間就完成了碩博學業的年輕傳奇。
  • 20歲學渣攻克了世界級難題,三名院士聯名中央,破格成最年輕教授
    不過隨著教育的發展,優勝劣汰是不可避免的,「學渣」和「學霸」這兩個網絡用語是現在人們最常用來劃分不同成績的孩子的標籤。 「學渣」劉路是他以前生活中大多數人對他最普遍的看法。因為這實在是無可厚非,劉路從初中開始成績就並不能算優秀,甚至可以說是差勁至極,多個科目的飄紅,甚至連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都是不及格,這怎麼說都夠不上現代人口中的「學霸」,但也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學渣」級差生劉路,卻在自己20歲那年一舉攻克了當時很多人窮極一生都無法破解的世界級數學難題!隨後更是直接實現了從學生變成教授的跨越性的轉變!
  • 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破格成985教授
    導語: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在很多人眼中,世界級難題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能解出世界級難題的人,一般都是從小天賦異稟,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從小到大都展現出驚人的才能,不斷跳級,升入高中跟大學,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 中國神童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成985教授,丘成桐:還需努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學渣」,卻成了我國最年輕的一位教授,而他就是中南大學教授劉嘉憶,原名叫劉路,那麼這樣的一個普通人,是如何逆襲成為985大學教授的呢?「學渣」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成985教授劉路因為從小便喜歡數學,因此進入大學之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數學系,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一次偶然讓劉路接觸到了西塔潘猜想,並破解了這一世界難題。那麼什麼是西塔潘猜想呢?
  • 我解決了世界性數學難題 想跟大學數學教授探討一下·都市快報
    我想請快報幫我聯繫一個大學數學教授,我想與他交流一下。我50歲,是江西新餘人,現在在蕭山打工,從事製衣工作,我是中專文憑。這個題我在18歲的時候就看到了,32年過去了,現在終於解出來了,而且用的是高中的數學知識解出來的。 胡師傅說,「我中專學的是化工專業,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拿過一本數學雜誌,我在雜誌上看到有這道題目的,當時說這道題目是無解的,我也沒有特別在意了。」
  • 奧林帕斯懸紅: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詩與遠方
    在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上,華為是極為認真和有卓越追求的。 去年底,華為發布了針對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奧林帕斯懸紅,聚焦實現『自動駕駛的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和構建『每比特極致性價比的數據存儲』,鼓勵全球科研工作者攻克數據基礎設施難題。
  • 國防科技大學:「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
    「開心小屋」裡的4位女教授常常圍著電腦,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學術問題。李曉娟攝 2月底,北京。走下領獎臺,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侯靜第一時間把情況發到 「開心辦公室」的微信群裡。手機的那頭,是她辦公室的3個好姐妹。「誰有好消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這已經是4人延續多年的習慣。
  • 內蒙古女孩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值得一提,這一獎項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僅頒給15人。白蕊志向遠大,潛心鑽研生物界,雖從未出國留學,卻攻克了各種世界級難題。至今為止瞬變狀態的剪接體機制研究仍然是困擾生物界多年的世界級難題,許多科學家一聽到這個詞就望而卻步。
  • 一戰炮兵中尉,在俄國戰壕裡解出世界級物理難題,愛因斯坦都佩服
    卡爾·史瓦西在炮火連天的前沿陣地,利用作戰間隙潛心研究,居然給出了這個方程的精確解,解決了這項世界級物理難題。史瓦西後來他的這一興趣被他父親的一位好友偶然發現。這位好友,恰好是德國某大學的天文學教授。隨著戰事的愈演愈烈,史瓦西被調離了氣象站,被派到法國計算炮彈彈道。就是這一次的調令,讓史瓦西的生命出現重大轉折。德軍炮兵也發現了史瓦西的計算功底,於是在1915年,把史瓦西派到了東線戰場上任炮兵中尉,嚴格來說,他之前做的基本都是後勤工作,而這一次是真的上了前線。誰能想到,一個40多歲的德國科學院院士,竟然在寒冷的東線戰壕中和炮彈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