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有很多人在年少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才能和本領,因此他們被稱為天才少年。在我國的數學界,就有很多青年才俊,他們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在社會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並非所有的教授都是學霸級人物。曾經我國就有一個二十歲的學渣攻克了世界級的難題,最後他被三院士聯名推薦,被破格提拔為最年輕的教授。
從學渣到教授,這個二十歲的男孩是如何做到的?
劉路生於1989年的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國企員工,母親是企業的一名工程師,從小在父母的薰陶下,使得劉路非常喜歡學習數學,但是自小學開始,他的數學成績一直都不理想。中學之後,劉路開始研究一些理論方面的難題,但由於自己過於專注,導致其他科目的成績非常差,初中的時候各科成績就都不理想,連數學也只是差強人意。
看到劉路成績很差,班主任曾打電話給劉路父母,讓父母對他多上上心。此前,父母看到劉路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就認為兒子很刻苦,從沒想到他的成績竟然如此差,不過劉路卻不在乎成績是否優異,他只專注於數學。
至此父母才了解到,原來劉路每天晚上都在熬夜研究一些理論,這些理論大部分都沒有出現在課本中,此時父母想勸說劉璐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就可以,而劉路卻在凌晨一兩點的時候還在看書,因此父母也不忍心去說他。
中考時劉路超常發揮考入到大連的育明高中。在學校中,劉路的成績還是很差,直到高考之前,劉路還在研究數學。此時,父母擔心劉路考不上好的大學,於是勸說他,沒想到劉路卻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既然劉路已經有了選擇,父母也沒過多的幹涉。
當時因為劉路潛心研究數學,導致他的成績偶爾名列前茅,雖然他會做很多數學題,卻不願按照規定的步驟去寫,所以老師看不到解題步驟,致使劉路只有全做對才能獲得滿分,否則只能是零分。當時老師也非常著急,可劉璐卻非常有主見。
高考後,劉路被中南大學的數學專業錄取。當時劉路因為在高考時少寫了數學的解題步驟,使他只考了575分,與他理想中的600多分差很多。劉路來到大學後,依舊喜歡數學,並且時常在大學圖書館中借閱書籍。直到2010年,劉路開始研究數學猜想,並且在自學過程中了解了「西塔潘猜想」。
這個難題曾經讓很多科學家們苦惱,可劉路經過不斷琢磨以及查閱資料,最終想到能夠解開這一難題的辦法。經過反覆推敲,他寫出自己的理論,並且向「符號邏輯」投稿,至此世界頂級的數學家看到了劉路的猜想,劉路也攻克了這個很多學家們都無法解決的難題,讓劉路在數學界中名聲大噪。
劉路還被邀請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參與學術會議,當時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還帶著劉路參與更多的學術會議,隨後我國的三位科學院士聯名證明了劉路的「西塔潘猜想」之後,立刻向上面推薦劉路。
至此,劉路提前從中南大學畢業,並被直接錄取為碩博連讀生,中南大學也因為有劉路而名聲大噪。在2012年劉璐更是被中南大學聘用為教授,並且授予其100萬獎金。劉路從一個學渣成為國內最年輕的正教授。其實當時有很多人質疑過劉路,認為劉路沒有達到教授級別,但是中南大學的校長經過深思熟慮,認為他的才華已經遠遠超過他22歲的應有的年齡。
持之以恆,是劉路對於數學的熱愛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儘管劉路曾經失意過,學習成績也並不理想,可劉路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願意在數學方面深耕,劉路也終於能夠在數學界展露頭角,並且深受學者們重視。
數學不僅枯燥,研究者還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恆心,劉路一直堅守著自己熱愛的數學,持之以恆。劉路身上體現的是恆久堅持的態度,更是他對數學的熱愛。劉路曾經是個學渣,最終涅磐重生,打造出一番新天地。
參考資料:
《柳子厚墓志銘》
《將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