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第3屆國際微納傳感器技術應用大賽上,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學員王楨等人獲得一等獎。這是該院學員近年來第10次登上國內外科技創新競賽的領獎臺。
光電技術融合了數學、物理、計算機、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和自動控制等多門學科的知識。該專業畢業的學員既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要具備傑出的實踐能力。2007年,學院成立了由1個科技創新中心、6個專業實驗室組成的創新實踐基地。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馮瑩教授被點將,負責組建光電創新實踐教學團隊,指導學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馮教授依然記憶猶新。她說,得知這個消息,我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學院這麼重視實踐教學,學員的創新能力必將普遍大為提高。擔心的是,自己科研任務繁重,能否挑起這副重擔呢?實踐證明,馮教授的擔心有點過慮了。幾年來,在馮教授和團隊其他老師的悉心指導下,500多名學員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中共獲得各類大獎100餘項。
2010年,剛剛博士畢業的雷兵被組織上派到某特種大隊代職。訓練場上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把這個剛走出校門的博士震懵了,他開始思索如何幫助官兵克服這一難題。回到學校,恰巧學員王楨也提出了這一問題。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雷兵有意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於是,他放手讓學員們去做,每次學員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時,他循循善誘,啟發思路,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繼續前行。在他的指導下,學員們研製的智能聽力保護系統先後奪得「美新杯」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和第3屆國際微納傳感器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
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幾年來,光電創新實踐教學團隊的指導老師們在完成自身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全身心的投入到指導學員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中去。
悉心的澆灌終於換來了創新之花的燦爛綻放。通過光電創新基地這個孵化器,在光電創新實踐教學團隊的精心指導下,學員立足光電領域、突出軍事應用特色,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作出一大批特色鮮明、應用前景廣闊的科技作品,自身的能力素質也得以極大提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從兵之初、學之初就注重加強學員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發揮光電創新基地的孵化作用和實踐教學團隊的引領作用,打造出卓越光電創新人才培養的品牌效應。在該院光電創新實踐教學團隊眾位老師的精心澆灌下,一顆顆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一片片光電英才森林必將生機盎然、漫山遍野,在實現強軍夢的徵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馬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