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儲能...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

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儲能技術創新典範TOP10

2017-05-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5月22日,「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等10項技術獲儲能技術創新典範TOP10。本次大賽是首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也是目前儲能領域最高級別的獎項。

  研究所儲能研發團隊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等物理儲能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發成果:在國際上原創性地提出了基於超臨界過程的壓縮空氣儲能新技術,突破了1-1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發表論文25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EI收錄130餘篇,SCI他引3000餘次;申請專利130餘項,授權專利114項,其中國際專利授權4項,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專利數列全球科研機構第1位;相關成果獲國際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十餘項,包括省部級一等獎3項;形成了國內首個完整的壓縮空氣儲能研發設計體系,建成了國際唯一具備10MW級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部件試驗和系統集成測試能力的研發平臺,並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範與產業化。

  本次獲獎,是儲能領域權威機構及行業專家對於研究所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研發成果的充分肯定,將促進研究所開展更高水平、更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研發。

  5月22日,「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等10項技術獲儲能技術創新典範TOP10。本次大賽是首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也是目前儲能領域最高級別的獎項。
  研究所儲能研發團隊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等物理儲能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發成果:在國際上原創性地提出了基於超臨界過程的壓縮空氣儲能新技術,突破了1-1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發表論文25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EI收錄130餘篇,SCI他引3000餘次;申請專利130餘項,授權專利114項,其中國際專利授權4項,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專利數列全球科研機構第1位;相關成果獲國際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十餘項,包括省部級一等獎3項;形成了國內首個完整的壓縮空氣儲能研發設計體系,建成了國際唯一具備10MW級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部件試驗和系統集成測試能力的研發平臺,並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範與產業化。
  本次獲獎,是儲能領域權威機構及行業專家對於研究所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研發成果的充分肯定,將促進研究所開展更高水平、更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研發。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工程熱物理所壓縮空氣儲能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提出並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具有效率高、儲能密度大等優點,解決了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受地理條件限制和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等問題。不同於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特徵之一在於,系統採用高壓蓄冷蓄熱裝置實現壓縮熱和低溫冷能的回收與再利用,從而明顯提高了系統效率。
  •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現狀及應用前景
    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又被稱作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其原理同絕熱壓縮空氣儲能類似,區別在於該系統在壓縮過程級間換熱及儲熱,絕熱壓縮空氣儲能在全部壓縮過程結束後儲熱相較於絕熱壓縮空氣儲能,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儲熱溫度及儲能密度較低,但其壓縮機耗能減小,且對於壓縮機材料要求不高。該系統缺點在於增加了多級換熱及儲熱,系統初投資有所增加。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於2013 年在廊坊建成國內首套1.5MW 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示範系統,於2016 年在貴州畢節建成國際首套10MW 示範系統,效率達60.2%,是全球目前效率最高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 資訊 | 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陳海生團隊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成果獲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儲能聯盟理事長單位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申報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該技術發明獎是研究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方向,在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基礎上,取得的新的裡程碑。
  • 突破 100兆瓦,中國壓縮空氣儲能邁出關鍵一步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團隊完成了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膨脹機的集成測試,各項結果全部合格,達到或超過設計指標。這一進展是該團隊研製國際首臺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樣機的重要一步。
  • 儲能聯盟陳海生團隊儲能成果獲一等獎
    儲能聯盟理事長單位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申報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經過6年的努力,該項目在原有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突破了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關鍵技術難題,取得的主要創新性技術成果包括:攻克了先進CAES系統全工況設計與調控技術,發明多種新原理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攻克了先進CAES系統的高效寬負荷壓縮機和膨脹機多級全三維協同設計技術,發明多種寬負荷壓縮機和膨脹機;攻克了先進CAES系統的超臨界蓄熱(冷)
  • ...獲1.6億元天使投資,我國將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36氪獲悉,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儲國能」)獲得了由中科創星、株洲高科領投的1.6億元天使輪投資。中儲國能專注於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技術源自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是通過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方式創辦的產業化公司。
  • 液化空氣儲能技術的發展與經濟性分析
    由液化空氣儲能循環可知,即使是絕熱膨脹,液化過程所需要的功也要比液態空氣膨脹所做的功要高,這就需要結合液化過程和膨脹過程,在兩過程之間使用熱力恢復來提高整體效率。 2 液化空氣儲能技術的發展 液化空氣儲能技術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77年,史密斯提出了使用絕熱壓縮和膨脹的裝置,並報告了72%的能量回收效率。
  • 動態|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陳海生應邀講授華北電力大學...
    本次主講的內容為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發展。電力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提高常規電力系統和區域能源系統效率和安全性的迫切需要,被稱為能源革命的支撐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課程先後介紹了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及飛輪儲能等物理儲能技術,及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化學儲能技術的性能特點、發展情況和優劣勢,以及不同適用領域。
  • 中科院理化所低溫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獲突破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理化所獲悉,該所王俊傑團隊,在低溫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的基礎理論及模擬仿真方面開展了細緻而深入的研究,創新性地提出採用梯級恆溫蓄冷、小溫差傳熱的高效蓄冷流程,在理化所廊坊園區搭建了國際首套基於雙級液相工質蓄冷的液態空氣儲能實驗平臺,蓄冷效率測試結果達90%,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科院院士王恩哥一行到工程熱物理所訪問交流
    ,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陳海生接待了來訪客人。  王恩哥一行先行參觀了分布式與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除溼脫鹽實驗平臺、儲能研發中心的壓縮空氣儲能實驗平臺及儲熱基礎研究實驗平臺,與相關技術負責人進行了技術交流。  座談會上,王恩哥談到希望在技術研發及應用、平臺建設等方面同工程熱物理所開展務實合作。
  • Elsevier旗下國際能源期刊Energy Reports(SCIE收錄)正式徵集儲能特刊-編輯團隊介紹及時間節點
    一、機械類儲能 (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 二、電氣類儲能 (超級電容器儲能和超導儲能)三、電化學類儲能 (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和液流電池等)四、熱儲能(顯熱儲能、潛熱儲能和熱化學儲能等)五、化學類儲能(用氫或合成天然氣作為二次能源的載體) 投稿說明: 請登陸EVISE
  • 中科院理化所低溫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記者從中科院理化所獲悉,該所王俊傑團隊,在低溫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的基礎理論及模擬仿真方面開展了細緻而深入的研究
  • 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
    預計「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消納矛盾更加突出,電力系統的調節需求進一步增大,對於商業化進程剛剛起步的中國儲能產業而言,是否能夠迎來乘風破浪的機遇?圍繞該不該配置儲能、如何配置儲能、誰為儲能買單,業界討論激烈。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陳海生表示,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必將引發電力系統對於儲能長期、持續的需求。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陳海生:從全局角度衡量儲能的價值是...
    預計「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消納矛盾更加突出,電力系統的調節需求進一步增大,對於商業化進程剛剛起步的中國儲能產業而言,是否能夠迎來乘風破浪的機遇?圍繞該不該配置儲能、如何配置儲能、誰為儲能買單,業界討論激烈。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陳海生表示,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必將引發電力系統對於儲能長期、持續的需求。
  • 作者特稿: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在綜合能源系統中的經濟性分析
    曾參與國家973計劃課題(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集成機理與優化設計)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設計技術),以及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面上項目(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動態建模及電網協同調度技術研究)等。
  • 作者特稿: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在綜合能源系統中的經濟性分析
    曾參與國家973計劃課題(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集成機理與優化設計)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設計技術),以及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面上項目(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動態建模及電網協同調度技術研究)等。
  • 國家能源局:鼓勵開展多種儲能示範應用 提升電化學儲能技術經濟...
    二是為進一步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我局於今年7月印發了《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組織申報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範項目的通知》,旨在通過分析總結包括電化學在內的儲能項目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促進電化學等先進儲能技術裝備與系統集成創新,建立健全相關技術標準與工程規範,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推動出臺支持電化學等儲能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
  • 礬山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籤約
    礬山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籤約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3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月3日消息:12月30日下午,計劃總投資為12億元的華能礬山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籤約儀式在縣行政中心舉行。
  • 美國第一個液體空氣儲能項目或與鋰離子電池儲能形成競爭
    美國第一個長期液體空氣儲能項目預計與鋰離子電池儲能形成競爭並在儲能市場立足。為了解決地區的能源傳輸問題,兩家公司計劃在佛蒙特州北部建立美國首個完全基於液態空氣技術的長期儲能系統。這一擬議的項目大小至少是50 MW,它將提供超過8小時的儲能,幫助將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網中,並確保在風暴和其他威脅下的可靠性。
  • 空氣儲能發電 您信嗎?
    但科學創新不是傳奇,過去只能是想像的「鯤鵬展翅九萬裡」即可上九天攬月的飛機上天,可下五洋捉鱉的潛艇,千裡眼的遙感衛星,順風耳的手機電話等等都變成了現實。    所以,今天的空氣發電,也不再是神話傳說。自然能環島發電空氣儲能系列,被事實所證明這是一個革命的創新成果,將改變諸多對於空氣不能發電的質疑,是中國人對世界清潔能源替代能源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