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忠誠】陳華明:與時間賽跑的人

2021-01-09 湖南頻道

時刻新聞

—分享—

 

  記者: 聶雄 鄧皎 攝像 陳衛 李晟 楚彬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視察國防科大時,曾經拿起一塊軍用導航晶片,問北鬥團隊負責人:核心技術是不是掌握在我們手裡?這個讓習近平主席牽掛的問題,也是國防科技大學北鬥導航團隊20多年來為之奮鬥的目標。因為,掌握了中國人自己研發的導航定位通訊系統,才不會在信息競爭中受制於人。讓人自豪地是,國防科大人給了習近平主席一個滿意的回答。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陳華明就是為北鬥導航研發作出卓越貢獻的人。
  
  國防科技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三樓,一隻大號不鏽鋼水杯靜靜地擺在那裡,這隻杯子可以裝下一斤水,他的主人就是陳華明。
  
  (喝水)陳華明:一次可以多喝點,這樣出來喝水的次數少一些。
  
  十年前,陳華明博士畢業,留校加入國防科大北鬥團隊,從那以後,他的世界裡除了北鬥還是北鬥。
  
  (打飯、吃飯)陳華明:你再做個試驗,看看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用……
  
  回家的路上,陳華明經常忍不住睡意連連連,也不希望我們的拍攝佔用他過多的時間。
  
  陳華明:夠了,不要拍了……
  
  陳華明的妻子:我覺得他早早晚晚腦子裡轉的可能都是他的工作,即便有時候,送孩子上學順道,去上班順道帶一下孩子,他可能也會走到他上班的路上去,然後我提醒他他才會轉回來,經常是家裡的事情有點心不在焉。
  
  (測試車開出……)
  
  國防科大北鬥團隊,每一個人都和陳華明一樣,在他們的心裡,都裝著一個共同的對手。
  
  陳華明:一旦發生重大衝突,對手只需關閉GPS,我們的整個軍民系統可能會陷入癱瘓。
  
  2003年以前,我國的交通、電力、金融甚至軍事裝備等關係國家命脈的領域,全部都要依靠美國的GPS實現導航、定位及授時。
  
  (北鬥二號試驗衛星發射升空)
  
  2007年4月14日凌晨4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北鬥二號試驗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不久,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在有些區域遭到大功率電磁幹擾,接收信號成功率不足50%。幹擾問題解決不了,北鬥工程將就此擱淺;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人說其難度,無異於將一頭大象裝進家裡的冰箱。2008年初,這塊沒人敢啃的硬骨頭被國防科大接下,軍令狀給陳華明他們限定的時間是三個月。
  
  國防科技大學北鬥導航技術工程中心主任王飛雪:這是一個倒計時,按照09年衛星發射,發射前的各種實驗,再倒計時到工程化,最後留給樣機的時間,也只有三個月。
  
  三個月,90天,這支以電磁幹擾為敵人的尖兵部隊,首先排除了與工作無關的一切幹擾。天上的北鬥升起又落下,實驗室裡的北鬥攻關一刻不停。陳華明,這個出身農家的寧鄉漢子硬是和他的團隊一起,將看似不可能的難題如期破解。
  
  陳華明:使北鬥衛星的抗幹擾能力比之前提高了一千倍。
  
  1969年出生的陳華明,老家在寧鄉縣青山橋鎮永豐村,兄妹三人,他是老大,由於經濟條件不好,讀書的時候經常吃不飽飯。
  
  陳華明:我們那時候大約是讀高三,下了晚自習以後,一個同學說,他第二天他姐嫁人以後做回門酒,會有好多肉吃。然後我們就從寧鄉,從寧鄉七中晚上走山路,走到你們那個田坪芙蓉那邊,應該有三十裡地,走了四個小時,跑到他們家以後吃了一頓肉,睡了一覺,第二天又到(寧鄉)七中去了。
  
  1987年,陳華明高中畢業,考入總裝指揮技術學院。
  
  陳華明:當時那個學校的名字很好聽,專業的名字叫航天測控。少年的時候總是有一種理想,想搞宇航、航天這方面,是一種夢想。人類能夠離開地球,那種感覺很好。
  
  陳華明自己說,當年報考軍校,一則因為父親是一個老兵,受人尊敬,二來是因為父親對自己過於嚴厲,想遠走高飛,與父親保持距離。47年前,父親參加了援越抗美戰爭。
  
  陳華明:這是用美軍飛機殘骸做的紀念章……
  
  這個抽屜保存了當年戰爭的記憶,也保存了一個老兵的榮光。
  
  轉業後,父親成了老家的一名鄉村郵遞員,靠微薄的工資供陳華明兄妹三人讀書。老郵遞員沒想到的是,兒子現在成天忙碌的,也是要準確無誤地給國家「送信」。
  
  陳華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都是一個信息的載體。但是,我們這種工作雖然沒有風裡來雨裡去,但是都是必須遵守這種平時工作的嚴謹性和一種細緻性,就是不能出錯。
  
  (衛星發射)
  
  2012年10月,隨著第16顆北鬥二號衛星發射進入軌道,我國已建成覆蓋亞太地區的無源定位衛星導航。從1994年開始,國防科大的北鬥研究團隊經過數萬次試驗,經歷過無數次失敗,解決了困擾我國衛星導航定位工程的一系列難題,多項成果獲得全軍和國家科技部的獎勵。如今已經成為國內唯一能承擔衛星、運控和應用三大系統研製任務的單位,他們研製的數以萬計的軍用終端晶片,已經應用到我國的高端武器裝備。
  
  2013年11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校長報告)國防科大校長:同志們好,首長好……
  
  習近平主席在視察時,拿起一塊軍用導航晶片,問北鬥團隊負責人:核心技術是不是掌握在我們手裡?得到肯定答覆後,習主席說,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把北鬥系統建設好。這句話的語氣雖然很平靜,但在每一個北鬥人的心裡,是一份沉甸甸的囑託。

相關焦點

  • 陳華明:在扶貧崗位奮鬥到最後
    肖雄 攝 南方日報訊 筆者從廣州市委獲悉,2月6日廣州市委作出《關於開展向陳華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追授陳華明同志「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向「在扶貧駐村工作崗位上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駐村幹部陳華明同志學習。 《決定》介紹,陳華明生前是廣州市僑聯辦公室副主任。
  • 駐村幹部陳華明帶著感恩去了
    陳華明生前酷愛運動,曾當過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的火炬手。他的音容笑貌,將長久地留在許多人的心中。 昨日下午,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明德等探望慰問陳華明家屬。 1月28日22時02分,廣州市僑聯扶貧幹部陳華明,因肺癌晚期,積勞成疾,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去世,歿年46歲。
  • 絕對忠誠是這個時代價值觀的絕對選擇
    (9月10日《人民日報》)  電視專題片《絕對忠誠》在當下以娛樂和生活為核心內容的電視節目序列中,其實並沒有什麼傳播和收視優勢,但是這檔電視節目卻創造了一個奇蹟:不到10天時間,《絕對忠誠》第二季網絡視頻瀏覽量已經超過3000萬,主要微博和論壇參與互動的博主超過15萬人,閱讀量突破1億人次……  一個沒有選秀投票也沒有大牌明星更沒有什麼競賽娛樂的電視專題片,為什麼會有如此廣泛的傳播收視效果
  • 對黨絕對忠誠「絕對」二字重千鈞
    原標題:對黨絕對忠誠「絕對」二字重千鈞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對黨忠誠,只有絕對,沒有相對;只有100%,沒有99%。習主席反覆強調,對黨要絕對忠誠。這種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沒有任何水分的。   黨員是黨的血液和細胞,如果對黨不忠誠,黨的執政大廈就會不穩,甚至倒塌。
  • 「絕對忠誠」與「絕對浮躁」的撞擊!
    —分享—   近日,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推出了《絕對忠誠
  • 穗「僑聯叔叔」陳華明被追授為廣州市勞模
    中新網廣州3月5日電 (廖麗麗 羅瑞雄)記者4日從廣州市總工會獲悉,中共廣州市委決定追授今年1月28日因肺癌去世的廣州市僑聯辦公室副主任陳華明為「廣州市勞動模範」。據悉,年僅46歲的陳華明,在他被派駐扶貧的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村裡不管男女老少都尊稱他為「僑聯叔叔」。  2006年起,陳華明在廣州市僑聯工作7年,他深得廣州僑界人士的支持。為了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陳華明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在廣州僑界中廣泛宣傳扶貧開發「雙到」工作。
  • 淺談黨辦人如何堅持絕對忠誠
    我認為:人可以或多或少缺少能力,但絕不能缺少忠誠,忠誠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你的缺點,但不忠誠一定會扼殺掉你所有的優點,即使你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  二、講忠誠對黨辦人有什麼特殊要求  堅持絕對忠誠的要求很高,也很多,但我認為對於我們黨辦人來說,必須要有以下「三種精神」:  第一、奉獻精神。辦公部門是一個特殊部門,部門重要,責任重大,而且工作辛苦、生活清苦。
  • 從葉挺身上品讀「絕對忠誠」
    讀罷文章,我從葉挺身上強烈感受到一個詞,那就是「絕對忠誠」!北伐戰爭時期,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對於吳佩孚、孫傳芳等舊軍閥而言,無論是裝備上還是數量上,絕對是「弱勢群體」。但是,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葉挺獨立團」卻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連續攻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武昌勝利奠定了基礎,更是打出了「鐵軍」聲威。
  • 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陳華明逝世的消息傳到村裡,村民們相擁痛哭,65歲的村民張景針老人含著淚水對天長呼:「『僑聯大叔』,我們捨不得你啊……」  村支書:「僑聯大叔」是村裡最忙的人  206國道從三社村子中央逶迤而過,三社村四周青山環繞,清澈的三社河泉水日夜叮咚流淌,梯田沿河岸山腳綿延數裡。
  • 堅守對黨絕對忠誠的生命線
    去年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辦幹部職工代表座談時,提出了「五個堅持」的指示要求,其中,絕對忠誠是總書記對各級黨委辦公廳幹部提出的首要要求。辦公廳作為各級黨委的「前哨」和「後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確信信息副總經理許剛與陳華明辭職
    挖貝網訊 1月25日消息,近日確信信息(832642)發公告稱原副總經理許剛、陳華明因公司董監高人員換屆離任。許剛離任後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陳華明離任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據挖貝網了解,許剛持有確信信息2.82%股份,陳華明不持有確信信息股份,因公司董監高人員換屆離任。
  • 「朱佳木:對黨絕對忠誠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質 」等5則
    朱佳木:對黨絕對忠誠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質  對黨忠誠既是我們黨對黨員早已有之的要求,又在今天形勢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當前突出強調對黨絕對忠誠是共產黨員的政治品質,與我們黨面臨的嚴峻挑戰、肩負的艱巨任務有關,也與我們黨一段時間裡在政治生態方面出現的問題、一些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對黨不忠誠的種種表現有關。所有這些表現的形式雖不盡相同,但性質是共同的,就是對黨不忠誠,丟掉了共產黨人起碼的政治品質。在強調對黨絕對忠誠的同時,應當明確指出,這絕不是說對人民可以不忠誠。
  •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為何強調「絕對忠誠」?
    今天,《人民日報》發表了省委書記杜家毫同志在省委宣傳部的講話摘要《將絕對忠誠鑄入靈魂》,杜家毫強調:「忠誠是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作支撐的。」「胸懷坦蕩、襟懷坦白,公而忘私、勤奮敬業,無私無畏、敢於擔當,只有以這些為基礎,才能造就一個人的忠誠。」  杜家毫在忠誠的前面加上「絕對」二字,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的情感、信仰。
  • 論方志敏對黨的絕對忠誠
    【代表性成果有何友良:《方志敏:一位純真的共產黨人》(《光明日報》2015年12月24日,第5版),沈謙芳:《做方志敏那樣思想純潔的共產黨人》(《當代江西》2012年第7期),朱民安:《方志敏:忠誠乾淨擔當的一生》(《江西日報》2018年7月2日,第B03版),楊麗娟:《穿越時空的那份忠誠和信仰》(《紅旗文稿》2016年第14期),萬振凡、萬心:《方志敏的理想信念研究》(《蘇區研究》2018年第4期
  •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追授陳華明同志「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
    陳華明同志,男,1966年8月出生,潮州市饒平縣人,共產黨員,生前系廣州市僑聯辦公室副主任。2011年9月,受廣州市僑聯委派,到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駐村扶貧。陳華明同志在艱苦的崗位上帶病堅持工作,因肺癌轉移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013年1月28日不幸去世,年僅46歲。
  • 妻子嶽父雙雙癱瘓 上門女婿無悔照料——遂川營盤圩鄉陳華明孝老愛...
    他就是遂川縣營盤圩鄉的陳華明。一間40餘平米的小賣部,難以想像後面竟隱藏著雙層鋪位,還有2個小隔間裡分別是廚房和衛生間,陳華明一家6口就生活在這促狹卻溫馨的小空間裡。陳華明家中有5兄弟,他自己排行老四。大家庭雖然人口眾多,但父親在村裡擔任會計,母親又精明能幹,日子也過得還不錯。父母心疼陳華明,卻又礙於農村人的「情面」,不願意兒子去當上門女婿。可陳華明卻覺得:「既然遇到了就是緣分,吃點苦不怕,只要能兩個人白頭到老」。於是,1994年,陳華明和曾煥招兩個人突破重重阻力,終於走到了一起。
  • 地震觀測:一群與時間賽跑的人
    地震救援隊往往朝著人多的地方去,而我們是哪裡安靜就去哪裡,人員嘈雜會干擾地震觀測效果。」作為地震監測領域「流動兵團」成員之一的姜旭東,最熟悉的工作狀態和環境常常是了無人煙的山溝,是24小時隨時待命的地震應急處置,是下雪天高速路段封堵後還得逆向前行的勇氣和堅定……  在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地磁絕對觀測室裡既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因為,地磁觀測必須在遠離金屬的弱磁或無磁環境下進行。
  • 「教育整頓」人民公安報評論員:堅決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
    「堅決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落實到行動上,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堅決聽黨指揮,永遠對黨忠誠,是公安隊伍最重要的政治品質和精神本色,是強警鑄魂的本質內涵和根本要求。
  • 夯實絕對忠誠根基 培育乾淨可靠人才
    開展忠誠教育 淬鍊乾淨可靠人才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必須把對黨忠誠作為建警之魂,堅決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培養絕對忠誠的預備警官,事關公安事業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  只有政治上清醒,才能在行動上自覺,才能經得起考驗,才能在關鍵時刻靠得住。忠實履行好新時代公安機關的職責使命,堅定的政治立場至關重要。
  • 女性並非絕對忠誠
    事實上,人類的女性的確並非絕對忠誠。人類女性的忠誠度大約是介於黑猩猩和矮黑猩猩之間。來自生理學的數據——相對睪丸重量,即平均睪丸重量在平均男性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因為,當男性具有相對穩定或忠誠的配偶資源時,他就不需要產生那麼多數量的精子去與其他男性的精子進行激烈的競爭,就能夠產生自己的後代。而人類男性的睪丸相對重量在黑猩猩和矮黑猩猩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