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對黨絕對忠誠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質
對黨忠誠既是我們黨對黨員早已有之的要求,又在今天形勢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當前突出強調對黨絕對忠誠是共產黨員的政治品質,與我們黨面臨的嚴峻挑戰、肩負的艱巨任務有關,也與我們黨一段時間裡在政治生態方面出現的問題、一些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對黨不忠誠的種種表現有關。所有這些表現的形式雖不盡相同,但性質是共同的,就是對黨不忠誠,丟掉了共產黨人起碼的政治品質。在強調對黨絕對忠誠的同時,應當明確指出,這絕不是說對人民可以不忠誠。恰恰相反,黨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對黨絕對忠誠,就是對人民絕對忠誠。反過來說,凡是違背人民利益的,也是違背黨的利益的。另外,對黨絕對忠誠不等於不要民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組織意圖和領導個人意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組織意圖是黨組織通過民主集中制形成的意見,領導個人意圖是領導幹部個人的意見。」「不能把黨組織等同於領導幹部個人,對黨盡忠不是對領導幹部個人盡忠,黨內不能搞人身依附關係。幹部都是黨的幹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對黨絕對忠誠也不能和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執行黨的決議相對立。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指出:「我們領導幹部的責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級的指示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能『當收發室』,簡單地照抄照轉。」對黨絕對忠誠也不是說在黨組織作出決定前後,不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而只是說,意見必須通過組織渠道反映,行動上不得另搞一套。習近平總書記說,「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並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他還說:「對向組織講真話、報實情的黨員、幹部,各級黨組織都要支持和保護。」因為,這也是黨員應當具備的政治素質,也是對黨忠誠的表現。
(來源:《黨建》2018年第9期)
孫勁松 劉悅斌等:從強國興衰規律看我國面臨的外部挑戰
回望大國興衰歷史,一些國家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跨越式發展,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個時候達到了一個重要歷史節點,此後10年左右是其興衰成敗的關鍵性階段,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在此期間,如果發展戰略選擇正確,實力將日益增強,最終會成為世界強國,荷、英、美都是如此;如果選擇不正確,出現戰略性失誤,國家將迅速衰落下去,從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的歷史機遇,法、德、日、蘇即是如此。新興國家在崛起的關鍵性階段,往往會與守成國家發生國家利益的激烈碰撞,無一例外地會受到刻意打壓,這是必然遇到的「成長的煩惱」,是發展歷程中繞不開的「坎」。我國經過了30多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世界強國發展規律來看,我國目前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性階段。在這個階段受到打壓,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早晚的問題。實際上,自2010年開始,我們遇到的來自外部的挑戰和麻煩,都與此有關。當前美國主動挑起的貿易戰,就是這種挑戰的繼續。2017年8月,時任美國白宮首席戰略分析師的班農就曾聲稱,美國在經濟上打敗中國僅剩5年左右的「窗口期」;他提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戰爭是重中之重,必須集中一切資源打贏這一仗,「如果我們輸了,5年以後,最多10年,我們就會達到一個無法挽回的臨界點,那時,我們就一點翻盤的機會也沒有了」。美國打亂中國發展進程的意圖暴露無遺。這種打壓也許還有別的花樣,但不管怎麼樣,天塌不下來。對於我們來說,既不要心存僥倖,也不要驚慌失措,最重要的就是從容應對,更加專注地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面對偏見,用行動說話;面對壓力,用能力說話。
(來源:《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
邵嶺:誰在製造歪解經典的狂歡?
一段時間以來,在泛娛樂化的語境下,以獵奇、庸俗、博眼球的態度對經典恣意曲解,正越來越引起社會的不滿。泛娛樂化之惡,在於以娛樂的態度消解一切嚴肅的東西;歪解經典絕不是文化創新,而是大眾文化受到商業操控的結果。考慮到其受眾多為青少年,這一現象尤其令人擔憂。網際網路時代,經典被視為文化大IP,這是好事;但要使其真正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首先要避免其毀於「歪解」。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對經典的歪解,屢屢突破審美和價值觀底線。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網際網路資本不斷進場,以及各種新商業模式陸續湧現有關。當利潤與點擊率、關注度成正比時,就會有人不惜以突破底線來追求商業價值和市場效應的最大化,經典的傳播由此被商業操控了。此外,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為各種歪解乃至惡搞提供了傳播渠道與帶寬。網絡降低了發聲的成本和門檻,很多人憑著唾手可得的碎片化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就可以隨意解讀經典。而且他們往往是帶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經典,特別容易讓跟自己同類或者身處同樣處境的人認同其邏輯並產生代入感。而網際網路時代,情感的煽動性是最容易引發關注的。各種針對經典似是而非的解讀會使得青少年產生價值觀的錯亂。在抵制泛娛樂化的同時,為大眾提供正向引導是當務之急。一方面,大眾文化始終有用新的方式來超越或者挑戰經典的欲望,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典題材的影視劇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與此同時,在眾聲喧譁中,學者很多時候是失語或者無力的。學術語言有一套嚴密的邏輯規範,和戲說歪解不在一套話語體系裡。當大眾在泛娛樂化的語境裡狂歡時,學者會因為認為對方缺乏基本知識和理解能力而放棄對話。所以,如何使專家學者在研究複雜學術問題時,能夠分出部分興趣做一些淺近的普及性研究推廣,讓經典通俗而不庸俗,從而讓龐大的青年讀者真正受益,其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來源:《文匯報》2018年9月13日)
丁一凡:以動態的眼光看現實經濟問題
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喜歡根據當前的一些經濟數據為某些現象作論證,似乎可以對事物發展方向作預測。但這些貌似精緻的評論很多時候卻被後來的事情發展所證偽。這是因為有些人拿數據分析問題時,沒有看到事情發展的趨勢,沒有動態地看問題,以致出現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現象。比如,隨著「一帶一路」項目的推進,西方國家輿論開始炒作所謂「債務陷阱」,認為中國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與援助是「掠奪性貸款」,會導致這些國家無法擺脫依賴中國援助的惡性循環。然而,債務增長固然可怕,但要看債務是用來幹什麼的。如果被用來搞一些「人事平衡」,給不同的利益集團「分贓」,那當然會掉入「債務陷阱」,永遠還不清。但如果債務被用來發展經濟,用來搞工業化,不但是授人以魚,更得以授人以漁。就能夠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能力,為項目產生出更多利潤,不僅可以還債,還能讓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而中國現在給非洲國家的貸款,都屬於後一種。再比如,一旦中國的出口遇到困難,就會出現「中國崩潰論」的謠傳。這些靜態觀察問題的人認為,中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出口暴跌會導致增長放緩、失業大幅上升、債務崩潰等等。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發達國家需求銳減,中國對外出口嚴重萎縮,但中國經濟卻發展得越來越好的經歷證明,動態地看問題,就會發現中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結果,是使事情沒有朝那些可怕方向發展的最重要因素。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為54萬億元人民幣,佔世界經濟的11.5%;到2017年十九大召開時,中國經濟總量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佔世界15.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34%。那些靜態看問題的人往往會抱著一些意識形態偏見不放,看不到改革開放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而中國政府卻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地調整政策,調整經濟結構,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求,令那些預測「中國末日」的專家大跌眼鏡。
(來源:《環球時報》2018年9月11日)
[智利]奧蘭多·卡普託等:川普挑動的美國新經濟危機可能變成世界經濟危機
從2014年最後一個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製造業企業的整體利潤已經減少了51.3%(年度利潤)。生產非耐用商品的企業在整體上利潤已經下降了55.2%。這些企業包括生產食品、飲料、菸草、生產石油和煤炭的機器、生產化工產品的其他非耐用產品的機器。這些部門所有企業的利潤都下降了。但是,整體利潤的下降幾乎受生產石油和煤炭企業利潤總額下降很大的影響。生產耐用商品的企業的整體包括製造機器和設備的企業,生產計算機和電子設備的企業,生產電子商品的企業。在同一時期汽車企業的整體利潤已經下降了47.3%。在將2018年製造工業利潤的下降與2008年危機中利潤的下降相比時,從下降的百分比來說非常相似。在美國2006至2008年製造工業利潤的大幅度下降將不動產的危機變成了美國的經濟危機,並迅速變成世界經濟的危機。在2008年的危機中,製造工業的利潤從2006年到2008年下降了53.3%。現在從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按年度來說,美國製造工業的利潤已經下降了51.3%。在絕對數字上利潤的下降令人印象深刻。在製造工業從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利潤下降了4895億美元。也就是說,按年度利潤下降了2510億美元。川普中心的提法是「使美國在世界上再次偉大」,不承認世界經濟存在的理論的和方法的意義。而世界經濟是一個大於國家的經濟單純相加的整體,由一個生產性的結構和商品超越國家的世界循環組成的。受到川普推行的政策的嚴重影響,現在世界經濟的活力非常脆弱和不穩定。它以特別的方式影響世界經濟,使美國企業的利潤正在大幅度下降,在美國開始了一場新的經濟危機,這可能演變成一場新的世界經濟的危機。
(來源:《環球視野》摘譯自2018年8月22日厄瓜多拉美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