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思念

  ——追記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葉子

  陳華明走了,這位來自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被當地男女老少村民親切對稱為「僑聯大叔」的硬漢,獨自一人在地處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奮戰了17個月,三社村37戶貧困戶171位村民脫貧了,他自已卻在最後的關頭病倒了,去年12月18日下午,回廣州治病前夕,他還和送他的村幹部擊掌相約,病癒後再回到村裡為村裡單親孩子找贊助讓孩子能安心上學;還要將村希望小學大門口那100多平方米單邊泥土小道鋪成水泥路;村裡剛剛脫貧的村民曾繁平的新房即將建成,他答應曾繁平還要回來祝賀曾家搬遷新居並喝一口家釀的客家娘酒……。

  然而,年僅46歲的陳華明這一走便沒再回來,1月28日晚上,他帶著對地處千裡之外小山村的牽掛,永遠離開了和他建立了骨肉之情的三社村民,只留給大山深處無盡的思念。陳華明逝世的消息傳到村裡,村民們相擁痛哭,65歲的村民張景針老人含著淚水對天長呼:「『僑聯大叔』,我們捨不得你啊……」

  村支書:「僑聯大叔」是村裡最忙的人

  206國道從三社村子中央逶迤而過,三社村四周青山環繞,清澈的三社河泉水日夜叮咚流淌,梯田沿河岸山腳綿延數裡。三社村雖然風景秀麗,然而綠水青山並沒有給村民帶來富足,村民世代靠耕種貧脊的山田度日。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結對幫扶三社村之前,全村334戶1369人中,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貧困戶便有37戶171人,村集體收入為零。

  現任村支書曾祥棍告訴記者,2010年7月,「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進村,由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結對幫扶三社村,3年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68萬元,改造住房31戶,改造村道3.5公裡,資助納入社保410人,組織勞務輸出45人,新建一個農業產業基地和改建村委會村址,全面完成了各項幫扶任務,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目標。其中: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10.8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6689元。

  曾祥棍說,陳華明是2011年進村的,一直到他離開,他與村民日夜相處了17個月。他雖然是大城市來的處長,又長得濃眉大眼一臉威武,卻十分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把村幹部當兄弟,與村民打成一片,回廣州休假還天天不忘打電話回來關注跟進工作,逢年過節後回村都帶年貨給村民,象探望親戚一樣,村裡男女老少都親切地叫他「僑聯大叔」。

  「『僑聯大叔』在村裡大累了……」,曾祥棍邊抹淚邊介紹。陳華明進村後,為幫助村民早日脫貧,嘔心瀝血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支持和陳華明的努力下,籌集48萬元,完成了村裡31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解決飲水安全334戶,解決了162戶780村民122畝農田的生產灌溉難題,建立文化衛生設施4宗,教育、醫療和公共衛生設施基本完善。如今村裡種下了150畝沙田柚樹,200多畝名貴樹木,4.5公裡長的3條村道鋪上了水泥路面並安裝了路燈、村民從此告別了行路難。過去村裡垃圾成山,陳華明帶領村民整治村容村貌,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村道兩邊種下了1萬株桂花樹。現在全村幾乎看不到一片垃圾,桂花香飄四季。

  「『僑聯大叔』雖然走了,但他給三社村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幾乎無處不在,我們永遠懷念他。」曾祥棍說。

  小學校長:「僑聯大叔」是山民的貼心人

  三社村小學校張錦光校長告訴記者:「『僑聯大叔』是山民的貼心人」。三社村小學校由於建校年代久遠,十分破舊。陳華明十分關心學校的困難,於2011年11月引來廣州僑界熱心人士梁一新先生到三社村考察後,捐款14萬元對三社小學進行升級改造,對外牆進行翻新,門窗換新,並添置新電腦5臺、幻燈設備一套、大會議桌椅一套、傳真機一部、書籍一批、體育器材一批等。改造工作已於當年12月底完成。陳華明進村後,主動與老師交朋友,經常與老師們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問題,探親回來專門給學校送來一大包好茶葉。他對小學生很愛護,開車經過學校門前,看到一名走路不便的殘疾學生,把孩子扶上車送回家,還給這個孩子20元錢買作業本。還有一次看到一名患腦癱的學生,他也護送回家。事後他掏錢請我轉交給他的爺爺給孩子買營養品。這位爺爺收到錢後,老淚縱橫,連聲說「感謝共產黨員培養的好幹部,感謝僑聯送來好後生」。

  2011年10月,陳華明帶來廣州僑界熱心人士黃健生先生到三社村考察後,黃健生先生捐款20萬元為三社村白內障患者免費做手術,同年11月,請來梅州市殘聯康復醫院醫生到建橋開展篩查,如今村裡有26名白內障患者患者手術後重見光明。

  建橋鎮鎮委書記:陳華明農民兒子本色未變

  建橋鎮委書記羅炳元告訴記首者,陳華明同樣是貧困山區走出來的孩子,對農村沒有陌生感,一下了就融入工作。他生活簡樸,宿舍裡只有一張舊桌子,幾個破凳子。他從不抱怨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我多次提出幫他添置新的辦公用品,他都推卻。他有一股忘我工作的勁頭,經常晚上工作到深夜。我住他樓下,深夜了他的宿舍燈光還亮著,我幾次邀他一起出去宵夜,他都說要加班走不開,餓了自己就泡個方便麵行了。他是我們農民的孩子,把三社村當成自己的家鄉,為三社村扶貧作出了很多的貢獻。

  三社村民:「僑聯大叔」我們等你回來搬新屋

  今年51歲的村民村民曾繁平一家4口,2個孩子上初中,過去夫妻倆全靠種田,全家年收入才1000多元,一家人與雞鴨一起擠在40平方米的百年老屋生活,是村裡典型的貧困戶。陳華明進村後,了解到曾繁平會開拖拉機,便籌資1.08萬元,為曾繁平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讓他做機耕專業戶為村民耕地,每年收入上萬元。去年底,曾繁平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特邀了陳華明春節前回來為新居落成揭彩。

  「我一直在等『僑聯大叔』回來搬新屋,喝一口我們自已釀的客家娘酒,沒想到『僑聯大叔』這麼快便走了……」曾繁平悲傷地說。

  對陳華明最後離開三社村的日子,村支書曾祥棍至今難於忘懷。從去年11月開始,為迎接扶貧工作的考核驗收,陳華明連續駐村工作,雖然時常感到背部疼痛難耐,食不下飯,晚上難於入睡,仍一直在堅持工作。去年12月18日下午,陳華明忙前忙後陪驗收組檢查完三社村扶貧工作後,已是累得不行,有氣無力坐在椅子上喘氣。村幹部見他十分難受,建議送他去醫院,為了不給村裡增添麻煩,他婉拒了村幹部的好意,自已連夜駕車趕回廣州看病。臨別之時,他還與現場的村幹部相約,病癒後再回到村裡為村裡單親孩子找贊助讓孩子能安心上學;還要將村希望小學大門口那100多平方米單邊泥土小道鋪成水泥路;村裡剛剛脫貧的村民曾繁平的新房即將建成,他答應曾繁平還要回來祝賀曾家搬遷新居並喝一口家釀的客家娘酒……。

  然而陳華明被診斷為肺癌並伴有多發轉移,病情十分嚴重。今年1月21日,曾祥棍和建橋鎮王副鎮長等人專程趕到廣州醫院,看望住院治療的陳華明。「當時他身體已十分虛弱,倒反過來安慰我們:『這個病不可怕,我要儘快治好回來,村裡還有許多事要做。』想不到才過了7天,他便走了……」曾祥棍哽咽著說。(完)

相關焦點

  • 陳華明:在扶貧崗位奮鬥到最後
    肖雄 攝 南方日報訊 筆者從廣州市委獲悉,2月6日廣州市委作出《關於開展向陳華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追授陳華明同志「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向「在扶貧駐村工作崗位上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駐村幹部陳華明同志學習。 《決定》介紹,陳華明生前是廣州市僑聯辦公室副主任。
  • 穗「僑聯叔叔」陳華明被追授為廣州市勞模
    中新網廣州3月5日電 (廖麗麗 羅瑞雄)記者4日從廣州市總工會獲悉,中共廣州市委決定追授今年1月28日因肺癌去世的廣州市僑聯辦公室副主任陳華明為「廣州市勞動模範」。據悉,年僅46歲的陳華明,在他被派駐扶貧的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村裡不管男女老少都尊稱他為「僑聯叔叔」。  2006年起,陳華明在廣州市僑聯工作7年,他深得廣州僑界人士的支持。為了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陳華明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在廣州僑界中廣泛宣傳扶貧開發「雙到」工作。
  •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追授陳華明同志「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
    陳華明同志,男,1966年8月出生,潮州市饒平縣人,共產黨員,生前系廣州市僑聯辦公室副主任。2011年9月,受廣州市僑聯委派,到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駐村扶貧。陳華明同志在艱苦的崗位上帶病堅持工作,因肺癌轉移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013年1月28日不幸去世,年僅46歲。
  • 駐村幹部陳華明帶著感恩去了
    陳華明住院期間,女兒給父親寫了一句話:「爸,我等你回來。」並在旁邊畫了一張笑臉。 昨日下午,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明德等探望慰問陳華明家屬。 1月28日22時02分,廣州市僑聯扶貧幹部陳華明,因肺癌晚期,積勞成疾,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去世,歿年46歲。
  • 692篇「扶貧日記」背後的故事
    受訪者供圖「晚飯後繼續入戶調查,天色漸漸黑了,今夜沒有月亮,大山上也沒有路燈,黑漆漆的一片,全靠我們的手機閃光燈,勉強照亮了前方的路。」駱胤成在日記裡寫道。兩年間,他用692篇扶貧日記記錄了小涼山翻天覆地的變化,定格了老百姓擺脫困頓生活後的張張笑臉,字裡行間也標記著大國脫貧路上一個個「駱胤成們」的小奮鬥。
  • 692篇「扶貧日記」記錄奮鬥青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胡春豔 通訊員 吳梓菲 劉曉豔過去兩年多,28歲的駱胤成一直在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陪著小涼山上的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一起,與貧困作別。這一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在駱胤成看來,自己就是這場戰役中衝鋒在前的戰士。當時他滿腔熱血,在滇西北橫斷山脈上的寧蒗彝族自治縣大興鎮黃坂坪村,成為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然而,現實每天都在給這個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年輕人潑冷水。黃坂坪村共有739戶30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7戶1786人,貧困發生率超過50%。
  •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 【絕對忠誠】陳華明:與時間賽跑的人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陳華明就是為北鬥導航研發作出卓越貢獻的人。    國防科技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三樓,一隻大號不鏽鋼水杯靜靜地擺在那裡,這隻杯子可以裝下一斤水,他的主人就是陳華明。    (喝水)陳華明:一次可以多喝點,這樣出來喝水的次數少一些。
  • 貴州大山深處傳出「龍叫」?地震前兆?真相來了!
    貴州大山深處傳出「龍叫」?地震前兆?真相來了!> 壽山石雕作品小而精美,可雕刻藝術家劉愛珠,費盡心血創作了一件十餘噸重的壽山石雕作品 宋林坤,福州市市政工程中心道管所副所長,負責福州道路的維護工作
  •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跨越山海,情誼相連 在青海省大通縣的大山深處 矗立著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青海省大通縣下鮑學校
  • 扶貧一線話小康|大山裡的口罩工廠
    扶貧一線話小康大山裡的口罩工廠今天,小虹帶您走進大山裡的口罩工廠,了解虹口對接馬關縣開展產業扶貧的成效接下來,虹口將繼續幫助馬關縣,做大做強扶貧車間和扶貧工廠
  • 參仙源:企業發展帶動村民發展 探索一條大山深處的經典扶貧之路
    2007年,參仙源參業有限公司來到黎明村開發,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自覺投身脫貧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幫助百姓建設施、謀就業、強素質,引領1000多戶百姓脫貧。十多年來,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10番以上,百姓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 【中國科學報】京西大山深處的奇異莓
    位於京西門頭溝清水鎮的大山深處有一座莊園,種植了1000多畝的奇異莓,莊園的名字叫拇指姑娘奇異莓產業園。  11月29日,拇指姑娘奇異莓產業園設立了中科院第一個奇異莓專家工作站,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鍾彩虹擔任工作站首席顧問。
  •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圖①: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  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它隱蔽在大山深處的褶皺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  劉益20歲就來到了這裡。由於山路崎嶇,人手較少,一周或者更久他和戰友才下山採購一次生活物資。6年間,他適應了北方的寒冬,也適應了大山的孤寂。  新兵宣誓、結婚生子、退伍儀式……這個很短時間就可以走完的地方,見證了他和戰友生命中太多重要時刻。
  • 確信信息副總經理許剛與陳華明辭職
    挖貝網訊 1月25日消息,近日確信信息(832642)發公告稱原副總經理許剛、陳華明因公司董監高人員換屆離任。許剛離任後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陳華明離任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據挖貝網了解,許剛持有確信信息2.82%股份,陳華明不持有確信信息股份,因公司董監高人員換屆離任。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早在2014年,湖南作協就聯合湖南省委外宣辦、湘西州委、州政府組織了「作家看湘西扶貧開發」大型文學採訪活動,邀請省內外知名作家奔赴古丈、永順、鳳凰等地,考察湘西扶貧開發的新進展和新成果,以文學的形式聚焦湘西扶貧大開發,總結成績,提出建議。同時舉辦主題徵文,優秀作品已在省內外報紙、雜誌發表並收入公開出版的《三湘之歌——「中國夢·文學夢·湖南故事」系列採風作品集》。
  • 【圖片故事】大山深處的木雅人家
    【圖片故事】大山深處的木雅人家 (13/20) "← →"翻頁
  • 咱藍田這5個鄉黨,因扶貧工作突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
    10人獲「優秀掛職扶貧副縣長」稱號   其中,咱藍田有5人因扶貧工作突出,收到表彰。寶雞市扶風縣天度村駐村工作隊員 侯 英 寶雞市隴縣北關村駐村工作隊員 郝玉柱 寶雞市眉縣梁村駐村工作隊員 靳會文 寶雞市麟遊縣南屋村駐村工作隊員 趙英傑 寶雞市眉縣齊鎮村駐村工作隊員 趙永剛
  • 甘為戰貧孺子牛 燃盡芳華獻老區——追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沙棘,乾旱地區怒放的生命,在華池的大山裡也零零散散倔強地生長著。沙棘配荒山,邱軍點了「鴛鴦譜」。通過反覆調研和諮詢專家,邱軍倡導的沙棘產業生態扶貧項目很快上馬。2020年9月,邱軍帶隊前往陝西省,與西安一家科技公司對接華池沙棘研發工作。經過實驗,華池沙棘籽的出油率為49.5%至56.23%,實驗品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分析,內含黃酮、有機酸、生物鹼、固醇類等20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
  • 教育扶貧故事:為了孩子們能進學堂,我們用心又流汗
    作為雲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派駐怒江州福貢縣子里甲鄉臘母甲村一年多扶貧幹部的我,有幸參與了臘母甲村的脫貧攻堅工作,經歷了脫貧攻堅中的人和事,見證了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尤其是教育扶貧的故事讓我記憶深刻。駐村隊員還到這些大學生家中經常走訪查看,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贈人玫瑰,手留遺香。一同駐村的女同事段昌梅,將自己的一部手提電腦贈送給2019年臘母甲村考上昆明理工大學的一名準大學生,同時給予1000元的現金對其進行鼓勵,駐村隊員用心用情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