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下午,因搶救無效,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華池縣掛職副縣長邱軍,永遠地離開了熱愛的華池土地,年僅39歲。
2018年12月,37歲的邱軍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到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定點幫扶的華池縣掛職副縣長,主抓定點幫扶工作,踏上了助力革命老區脫貧奔小康的「長徵路」。
2018年12月12日,邱軍(左一)在華池縣城壕鎮太陽村調研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
兩年來,他恪守黨員初心,不負韶華使命,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傾力扶貧,忘我工作,把最美的芳華綻放在了紅色聖地。2019年華池縣整縣脫貧,邱軍被評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
2019年5月9日,邱軍(左二)在華池縣城壕鎮太陽幼兒園了解辦學情況。
在兩年掛職即將期滿的時候,邱軍病倒了。經過50多天的搶救,仍然沒能挽回寶貴的生命。
斯人遠去,淚雨紛飛。1月12日上午9時,在西安舉行的邱軍同志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哀樂低回,從北京、安徽、陝西、甘肅各地趕到的領導、同事、父老鄉親心情沉重,淚眼婆娑,與邱軍作了最後的道別。
「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提起邱軍,無論是親友、領導、同事,還是華池的父老鄉親,總有道不盡的不舍和感激。
大家緣何如此難捨這樣一位黨員幹部?
淬火紅土地,立志酬脫貧,在行動中綻放青春
1981年,邱軍出生於安徽省淮北市一個普通家庭。2001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安徽建築大學,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後,入職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的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2歲的邱軍成為東華公司一重要項目的控制經理。
2015年到2018年,始終秉持精益求精工作態度的邱軍,迎來了事業上的三級跳,先後被提拔為公司項目管理部主任助理、內蒙古康乃爾乙二醇項目副經理及公司項目副經理,成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年輕管理層的一員。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殷殷囑託。
2018年12月,在脫貧事業攻堅拔寨的關鍵時刻,邱軍主動請纓,來到黃土高原華池縣,從行業尖兵變成扶貧戰士。
雖然無論是扶貧,還是華池,邱軍都是陌生的,但他始終一片赤誠、滿懷激情,他在日記中曾這樣寫道:「我來自農村,所以要倍加珍惜這樣一次回饋土地和鄉親們的機會。」
2019年8月27日,邱軍(右一)走訪貧困戶,察看安全飲水情況。
華池位於甘肅東部,1934年,劉志丹、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華池南梁創建了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後以此為中心形成了陝甘革命根據地,自此,這裡一直「紅」到了今天,被史學界稱為「永遠的紅區」。
2009年6月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南梁視察時再次肯定了以華池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地位為「兩點一存」,即這裡是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徵的落腳點、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我黨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
而2019年前的華池,既是國扶縣,又是六盤山特困片區縣,還是甘肅省十八個乾旱困難縣之一。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79戶35596人,貧困發生率26%。
貧窮不應該是革命老區的代名詞。邱軍主動請戰,擔任起華池縣最難啃的脫貧「硬骨頭」——城壕等鄉鎮的包片領導和城壕鎮包鄉領導。
迅速克服自然環境、工作環境以及飲食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後,他開始了扶貧的第一步——摸清把準貧困現狀。
2020年5月28日,邱軍(右二)在貧困戶家中核查住房達標情況。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剛到華池的那些日子,邱軍幾乎每天都奔波在大山裡。每到一個鄉鎮,他都要與鄉村幹部座談交流;每到一個村子,他都要看住房、看飲水、看產業發展;每到農戶家裡,他都要問收入、問教育、問醫療、問困難。
若是車輛難以到達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很多時候吃完早餐,吃下一頓飯已是夜幕降臨。白皙的臉曬黑了,嘴上幹起了一層又一層皮,衣服上經常沾著土,黑皮鞋到了晚上就變成了「灰皮鞋」……
一個多月時間裡,他走訪調研了華池縣15個鄉鎮、75個行政村。手裡的扶貧筆記記得密密麻麻。通過這種方式,他不僅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還在與老百姓打交道的過程中,學會了華池方言,對扶貧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2019年5月18日,邱軍(左三)調研鄉村道路建設情況。
2019年7月17日,邱軍填寫「兩不愁三保障」核查表。
拓荒興牛業,荒山變福地,在靶向施策中奉獻
2019年8月27日,邱軍(中)和鄉鎮幹部交流。
城壕鎮位於華池縣南部,山大溝深,產業單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8個,貧困人口1297戶5243人,貧困發生率41%。這裡是華池脫貧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也是邱軍扶貧戰役正式打響的地方。
考慮到城壕鎮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場,以及優質的水源和空氣,經過充分論證,邱軍提出:建辦奶牛飼養場,帶領群眾養牛致富。
這個提議,在既沒有奶牛養殖企業,又沒有民間奶牛養殖經驗的城壕鎮,引來幹部群眾一片質疑聲。
為打消群眾顧慮,邱軍利用央企幫扶資金作為政策補貼,確定了「企帶戶養」的產業發展模式,並和鄉村幹部在田間地頭、窯口院外挨家挨戶講政策、算對比帳,動員城壕鎮162戶貧困戶養殖奶牛810頭。
為進一步解決養牛群眾後顧之憂,他又對接正大集團,在城壕鎮、柔遠鎮搞起肉牛養殖,養殖企業與農戶籤訂保底收購協議,構建起了企業與農戶抱團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
就這樣,城壕群眾發起了「牛財」。2018年底,城壕鎮養牛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20年,城壕鎮新建1處肉牛養殖場,從動土到竣工,邱軍每周至少到現場調研兩次。養殖場建成後,他與鎮上幹部多次座談,探索經營模式,最後招引蘭州正大公司託管代養,不僅讓群眾變「股民」享受分紅,還帶動6個村集體增收15萬元以上。
2019年9月6日,邱軍(左一)調研華池縣南梁鎮湖羊產業發展情況。
華池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沉睡」的荒山較多。踏上華池大地後,邱軍一直在思索如何將這些荒山利用起來。
沙棘,乾旱地區怒放的生命,在華池的大山裡也零零散散倔強地生長著。
沙棘配荒山,邱軍點了「鴛鴦譜」。通過反覆調研和諮詢專家,邱軍倡導的沙棘產業生態扶貧項目很快上馬。
在他的積極協調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投入138萬元產業發展資金,在城壕鎮莊科村範臺組流轉土地55畝,新建配套棚灌設備鋼架大棚62座、冷庫以及灌溉機井,實施沙棘扦插苗培育,然後移栽到荒山。這個項目育沙棘苗620萬株,帶動44戶貧困戶戶均年穩定增收1.5萬元以上,並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150多人實現勞務增收。
2020年9月,邱軍帶隊前往陝西省,與西安一家科技公司對接華池沙棘研發工作。經過實驗,華池沙棘籽的出油率為49.5%至56.23%,實驗品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分析,內含黃酮、有機酸、生物鹼、固醇類等20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
華池縣扶貧辦主任李媛媛介紹,620萬株沙棘苗,不僅綠化了荒山,還將在未來的10年內,持續產果,為當地群眾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成為群眾的致富林、幸福林。
「邱縣長這兩年到城壕鎮調研脫貧攻堅52次,走遍了全鎮1310戶貧困戶,真正與廣大群眾結成了『親戚』。群眾只要聽說邱縣長來到城壕,總是爭相邀請他『串親戚』『嘮家常』。」城壕鎮黨委書記李偉說。
辦好暖心實事,心系「希望工程」,在真情盡責中詮釋初心
2019年5月28日,邱軍(中)走訪農戶田月琴,鼓勵她堅定信心、戰勝病魔。
城壕鎮餘家砭村燕剛今年27歲,2011年父親病逝,2015年母親因病癱瘓,燕剛和妹妹守著母親靠低保生活。
「我不知道出路在哪兒,看不到未來。」燕剛說,「就在我感覺無法撐下去的時候,邱大哥來了。」
2018年底,一個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大個子走進燕剛家,這個人就是邱軍。了解情況後,他多次上門,一面鼓勵燕剛振作起來,參加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一面聯繫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等定點幫扶單位,為像燕剛這樣的農村青年找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4月,華池縣第一期焊工技術培訓班開班。燕剛和華池20餘名青年走進課堂,經過3個月的專業培訓,獲得資格認證。有了一技之長的燕剛,在邱軍的推薦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家訪和電話聯絡中,邱軍漸漸成了燕剛家一員,燕剛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給邱軍打電話商量。邱軍也像兄長一樣,時常打電話關心燕剛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38歲的饒曉恩是城壕鎮廟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近些年他幾乎都是在外漂,因懶、因「浪」,日子過得一貧如洗。這兩年,鄉親們發現——饒曉恩變了!他家硬化了院子,住進了新房,務工收入也增加了,還摘掉了「窮帽子」。
饒曉恩的變化,離不開「貴人」邱軍的反覆鼓勵和支持。
「年輕人不應該自暴自棄,生活要不斷向前看、向前走」「無奮鬥不青春」「要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一次次、一遍遍地鼓勵讓饒曉恩幡然醒悟。
2019年6月,經邱軍的介紹,接受了培訓的饒曉恩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成了「有薪」一族,饒曉恩從裡到外也變得精神起來。
不只燕剛、饒曉恩,在邱軍的多方協調爭取下,多種「訂單式」技能培訓在華池及周邊縣展開,先後有千餘名貧困農村青年參加培訓,掌握了「看家本領」。
2020年11月8日,邱軍(左一)調研中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扶上馬,送一程。開展培訓之餘,邱軍銜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及所屬企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面向華池縣、環縣開展招聘,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別是未脫貧的貧困戶。先後有175名大學生、23名貧困農村青年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企業穩定就業。
2020年8月19日,邱軍(右一)參加中國化學定點幫扶華池縣專場招聘會並致辭。
在邱軍的努力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東華公司還與華池縣建築企業籤訂了2個幫扶項目,以「央企+民企+貧困戶」的形式,秉持「就近、集中」原則,帶動勞動力就近輸轉,進一步拓寬了當地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
教育是國之大計,是脫貧奔小康的希望。
2019年8月,華池27名品學兼優的高中學生在陝西西安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研學交流活動,這樣的活動在華池尚屬首次。而促成這次活動的正是邱軍,他以「邱老師」的身份全程參與,在照顧孩子們的同時,答疑解惑。
2019年8月9日,邱軍(中排右二)帶領華池品學兼優學子到西安開展研學遊活動。
「不能讓貧困限制孩子們的想像!」在研學交流座談會上,邱軍說,他希望孩子們克服困難,發奮圖強,把感恩之情化作成才之志,爭取早日為祖國和家鄉建設作貢獻。
兩年間,邱軍幫助華池引進中國扶貧基金會助學基金60多萬元,引資為鄉村學校安裝太陽能路燈150盞,引進社會幫扶資金20多萬元,進一步改善了華池貧困鄉村的教學條件。
邱軍(後排右五)銜接中國化學第九建設公司為華池縣紫坊畔鄉一小學捐贈圖書。
賣力當「網紅」,借梯登高處,在巧搭平臺中服務群眾
邱軍(左一)參加直播帶貨的場景。
綠色寶庫」子午嶺在華池境內有150多萬畝面積,加上充足的光照、較大的溫差等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許多品質上佳的農特產品,白瓜籽、黃花菜、黑木耳、小雜糧馳名隴上,但一直「養在深閨」,給華池群眾帶來的效益微薄。
「山貨」出山,是當地群眾的夙願,也是邱軍的一塊「心病」。毛澤東同志曾為華池縣長李培福題詞「面向群眾」,如今在慶陽各單位的辦公樓、會議室、辦公室及廣場之上、宣傳欄裡隨處可見「面向群眾」的題詞,「面向群眾」已深入慶陽各級幹部的血液裡,也深深地感染著邱軍。
「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要走好群眾路線。」邱軍曾不止一次表達過這一認知。邱軍是甘肅第一批直播帶貨的「網紅縣長」,藉助網絡開啟了一條新的為民謀福之路。
他全程指導華池縣商務局利用不到一周時間,完成了縣域十佳企業和十佳網店電子化資料,並「全面撒網」,力挺地方企業進駐各種網上扶貧平臺。
各種產品展銷會、推介會,只要有機會,邱軍永遠都站在前面「吆喝」。就在發病的前幾天,他還準備帶領華池縣農特產品生產企業到陝西榆林對接產品展銷事宜。
2019年9月10日,邱軍(右一)在易捷扶貧展銷會上推薦華池農特產品。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直播活動,是邱軍第一次上直播。擔心忘詞,他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推敲材料。因為準備充分,一場直播下來,收穫3700多單,銷售收入突破20萬元。
「心激蕩,來說唱,脫貧攻堅暖慶陽。放眼望,幹群忙,革命老區迎曙光……」2019年春節,由邱軍執筆創作的南梁說唱《扶貧贊》,在騰訊視頻及各大網站播出,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既堅定了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華池脫貧攻堅事業。
隨著直播次數的增多,邱軍的直播效果越來越好。他在直播室裡賣力推薦,讓華池老百姓感動不已,每逢有他的直播活動,很多當地幹部群眾都會主動關注,主動宣傳。
在邱軍的帶動下,「為家鄉代言」成為熱潮,黨的十九大代表王雅麗、民間工藝大師趙星萍等紛紛走進直播間,向外推薦華池,推薦家鄉的土特產,「華池土特產」在各大平臺受到廣泛關注。
2020年10月29日,邱軍(後排右三)參加華池縣「金絲皇菊」採摘儀式。
邱軍還藉助央企幫扶優勢,銜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雲採平臺為華池農特產品量身定製了銷售平臺,協調華池農特產品進駐了中國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平臺央企扶貧館、中國農業銀行扶貧商城……
各種幫銷模式讓華池縣「山貨」走出大山,走上了更多消費者的餐桌。兩年來,在邱軍的傾力幫助下,華池累計實現助農扶貧產品銷售1000多萬元。
舍小家顧大局,留下無盡遺憾,把生命定格在扶貧事業上
2020年1月22日,邱軍(中)走訪貧困戶,察看群眾生活情況。
在妻子的眼裡,邱軍總是在工作、在出差。結婚10年,夫妻兩人總是聚少離多,就連女兒出生,邱軍都沒能守候在妻子身邊。到華池後,邱軍更忙了,有時候連打一通視頻電話都要推後好久。
2020年6月兒子出生,邱軍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感恩眷顧,好字湊齊;感謝親朋好友,特報喜訊。初次見面,百看不厭;寒來暑往,來日方長;惟願平安快樂,加油少年,奔跑吧,後浪!」
這是近兩年,邱軍發的唯一一個與工作無關的微信朋友圈。兒子出生,他也僅請了一周假,來去匆匆。翻看邱軍的微信朋友圈,兩年來共發布動態65條,其中64條是關於扶貧的。
而在重症監護室中,邱軍依然不忘工作,在病床上用發抖的手寫下三件事,對扶貧工作做了最後的囑託。
「一是把自評報告交宋部長。」
「二是全年和四季度工作總結,數據完善到11月30日。」
「三是明年的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鄉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強,對明年資金使用要有個大概規劃,縣上要加強與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溝通,做好老百姓的動員......」
2020年11月17日上午,邱軍突感身體不適,送醫院檢查後確診為主動脈夾層A型。隨著病情的加重,他說不出話來,就用筆寫。
他給家人寫道:「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頓飯,我去買,給你們做。」「我很好,家中一切以安穩安全為要,儘量少麻煩大家。」「我不在家,家中一切從簡......」
在邱軍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這樣一個小白板,上面寫著:1、2019年奶牛項目、回收、企業;2、2020年肉牛養殖、廠、牛;3、石油伴生氣項目、可研、園區;4、消費、就業、教育、一對一;5、南梁巡展、榆林項目(就業+消費);6、11月30日前,集團調研、全縣任務。
雖然語句並不完整,但能明顯地看出這是一位行色匆匆的扶貧幹部對重點工作的清晰盤點。
在邱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杯子和一盒尚未喝完的葡萄糖。辦公桌玻璃臺下壓著一張平整的小紙條,上面是他的女兒用稚嫩的筆跡寫的一段話:「爸爸,你要多休息,我們走了,再見,你開完會以後來找我們,寫給爸爸,謝謝,愛你的邱熙嶽。」
2020年8月20日,邱軍(後排右二)參加中國化學華池縣羽毛球夏令營活動並向小朋友頒獎。
2021年1月11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黨委追授邱軍「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向他學習。
2021年1月12日下午和晚上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微信公眾號、隴東報微信公眾號分別推出悼念邱軍的文章後,點擊量短時間內迅速突破5萬人次、2.5萬人次,很多人評論點讚,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不舍。
生命的意義不在長度,而在厚度。
網友「大李」寫道:「他的事跡與行動讓我想起了白求恩大夫,他們把生命獻給了異鄉的人民和土地。一個純粹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一位真正的黨員。」
「一場硬仗即勝利,本當凱旋惜榮歸!長恨天不愛英雄,只教戰友空垂淚!」網友「泰歌」寫道。
「你不是華池人,卻勝似我們的親人。你親切的笑容,還縈繞在我們的心中;你溫暖的話語,還迴蕩在我們的耳畔。我多想為你寫一首歌,一首感謝的歌;我多想為你栽一棵樹,一棵常青樹。」網友「石化」如是寫道。
......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 通訊員梅金娟 )
2020年9月23日,邱軍(右四)參加華池縣「南梁夜話」訪談欄目。
(圖片由華池縣委宣傳部提供)
用生命詮釋使命擔當
甘肅日報評論員
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派駐華池縣掛職副縣長邱軍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年僅39歲。他一腔熱血到老區,滿懷深情為脫貧,忠實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深刻體現了一名時代青年的人生價值。在他身後,留下老區群眾的不盡思念,贏得社會各界的由衷稱讚。
有什麼樣的人生志向,才能有什麼樣的人生軌跡。「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2018年12月,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刻,時年37歲的邱軍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從美麗富饒的安徽來到山大溝深的華池,從行業尖兵變身扶貧戰士。「我來自農村,所以要倍加珍惜這樣一次回饋土地和鄉親們的機會。」邱軍在日記中寫道。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讓青春在西部大地上綻放,讓激情在脫貧攻堅中迸發,邱軍用最質樸、最深沉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高尚的精神追求。
「貧窮不應該是革命老區的代名詞。一定要為華池做點什麼。」邱軍對扶貧事業無限忠誠,對老區群眾充滿感情。他主動請戰,擔任了華池縣城壕等鄉鎮的包片領導和城壕鎮包鄉領導,義無反顧地去啃最難啃的「硬骨頭」。飲食不習慣,氣候條件差,人生地不熟……別人覺得該抱怨的事情,他卻心懷感恩。看住房、看飲水、看產業發展,問教育、問醫療、問群眾收入,他每天奔波在大山深處,思考著群眾的心事,琢磨著發展的路子,折射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使命和堅定信念。
在邱軍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銳意創新,讀懂了什麼是實幹有成。因地制宜推動奶牛養殖,「牛產業」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發動機」;發展沙棘產業,帶來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雙重效益;開展技能培訓,眾多貧困群眾變身為產業工人;打造電商平臺,當地土特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組織研學活動,引進社會幫扶資金,改善貧困鄉村教學條件……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打底子、夯基礎的「潛績」;點點滴滴,時時處處,都有他不知疲倦、不甘平庸的身影。
有一種情懷讓人動容,有一種執著讓人感佩。讓我們以邱軍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在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壯麗徵程中,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書寫更加燦爛的篇章。
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
END
原標題:《甘為戰貧孺子牛 燃盡芳華獻老區——追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華池縣掛職副縣長邱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