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在保持國有控股的前提下,我們將釋放最高股權比例,以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員工跟投。」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日前舉行全面深化改革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今年該集團將重點推進6家二級公司、10家至15家三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誠邀地方國企、民企、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本參與其改革發展。
作為中國工業工程領域資質最齊全、功能最完備、業務鏈最完整、知識技術密集的國際化工程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在新一輪國企改革過程中,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聚焦主業實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69項重點任務,向建設研發、投資、建造、運營一體化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的發展目標邁進。
試點推進,企業混改成效顯現
近年來,中國化學工程發展勢頭良好。公司近3年合同金額、營業收入、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61.3%、26.8%、19.4%,居建築業央企首位。
「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混改,目的並不是簡單地引入財務投資者。」企業有關負責人直言,「混」只是手段,「改」才是目的。
事實上,中國化學工程於2019年就確立了天辰公司已二腈項目和重機公司、九公司、巖土公司、十三公司一勘院、化武項目部6家企業作為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堅持以資本融合方式引入戰略資源,以資本的「混」促進管理的「改」,實現多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共贏發展。
混改各試點企業各具特色,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如天辰公司已二腈項目採用「科技+」模式,在引入民營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同時,明確核心技術骨幹與企業職工實施項目跟投,極大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重機公司與民營企業現金出資新設中國化學路橋公司,以市場效益為導向,實行差異化薪酬,當年完成混改,當年項目落地,當年實現營收和效益。
據介紹,此次重點推進混改的6家二級公司分別為天辰公司、華陸公司、成達公司、七化建、十四化建和桂林公司,均為集團旗下優質的二級公司。
另據記者了解,到2022年底,中國化學工程擬將基本完成二級公司、三級綜合公司及作業層的混合所有制與股權多元化改革,著力構建「央企品牌實力+民營機制」的企業新生態。
優化結構,提升企業運行效率
改革是中國化學工程數十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也是企業一直堅持的原則。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中國化學工程黨委按照「統籌協調、多點發力、梯次推進」的工作原則,制定任務目標、路線圖、時間表,將改革任務明確到點、責任到人,推動改革工作系統有序開展。
由於歷史原因和行業特點,中國化學工程所屬二級公司規模普遍較小,下設的三級公司大多自主經營能力較弱、生產組織能力不強。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化學工程於去年11月份制定了《關於深化生產經營管理組織模式改革指導意見》,按照「撤銷一批、重組一批、轉型一批」的工作思路,力爭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大幅度壓減三級公司數量,目前已經壓減90餘家。
此外,中國化學工程經過全面對標學習和充分調研論證,率先啟動總部機關改革,明確打造戰略控制型集團總部。同時,積極構建「一主多元」大經營格局,持續優化國內外經營布局。在主業方面,持續鞏固傳統化工主業優勢地位;在多元化方面,服從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先後成立雄安指揮部、軍民融合和長江大保護工作等領導小組,組建國化投資公司。同時,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分別在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設立派駐機構,在中東地區和非洲設立由集團直接管理的二級海外子公司。2019年,集團共完成海外新籤合同金額1500多億元。
完善機制,激發企業內生活力
中國化學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表示,只有落實「中央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專項行動」要求,積極推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出企業發展潛能。
2017年以來,公司先後制定出臺《人才引進管理暫行辦法》等30多項規章制度,涵蓋了人才引進、幹部管理、薪酬激勵、考核評價等各方面工作,逐步建立起「四梁八柱」的改革制度框架體系。
2018年3月份,總部機關全員競聘上崗工作率先啟動,面向基層、面向社會公開招聘86人,超過總部員工總數的一半以上。在總部機關的帶動下,所屬企業機關競聘上崗工作全面推開。
通過幾年的努力,至2019年公司人均創利由2016年的4.9萬元/年提高到2019年的12.6萬元/年,整體增長157%;人均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117萬元/年提高到2019年的236萬元/年,整體增長102%。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化學工程資產總額與2016年末相比增長53%,淨資產與2016年末相比增長55.7%,企業規模和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