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股權結構調整持續了近半年,隨著上周A股H股雙雙停牌,這一話題再次升溫。
2016年10月10日,中國聯通對外宣布母公司聯通集團參加了2016年9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專題會,聯通集團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
2016年11月30日,聯通集團公布確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方案,下一步將走審批流程。消息稱,三大網際網路巨頭BAT將參與聯通集團的混改,但是三家並沒有對此作出具體回應。
今年4月5日,中國聯通在A股、H股雙雙停牌,稱要發出一份有關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
同日晚間,中國聯通H股披露混改方案,稱可能涉及聯通A股公司的股份變動事宜,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4月6日上午9時整復牌。
隨後4月11日中國聯通再公告,鑑於本次重大事項的相關實施方案仍在進一步討論,4月12日起繼續停牌。
混改政策遲遲不定,股市卻波動較大。從去年第一次發布混改公告到現在,半年時間裡聯通A股股價從4.15元/股漲至停牌時的7.47元/股,其間最高漲至8.05元/股,漲幅高達80%,H股由9.52元到4月3日再現大漲報收於10.86港元,漲幅高達16%。
那麼,聯通集團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歷史和現實雙重因素
聯通混改和它央企的背景離不開。
聯通是1994年電子工業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以及廣電部聯合成立的公司,由於是多部門聯手成立的,所以取名: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簡稱聯通。是國內最早涉足移動通信、家用撥號上網、寬帶上網業務的電信公司。
2008年電信行業重組,聯通將手中的CDMA網絡業務移交給電信運營,並於2009年與網通合併成現有的聯通——由此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同時在上海香港紐約上市的公司。
據相關報導稱,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背景下,電信業做為直接接觸最廣泛大眾生活、相關產業市場化最為開放的產業,同時又是國字頭的央企,這樣的身份成為深化改革的最好標本。而落實到具體實施上,組織結構最為全面、業務發展陷入瓶頸的中國聯通成為了混改的最佳選擇。
如果按照中國聯通高管在公開場合的觀點,混改是為了解決中國聯通體制不夠市場化、資產價值被低估和與產業協同效應不夠的三大問題。
業績壓力
近年來聯通的業績一直不被看好,從2014年移動4G全面商用以來,一直到現在,聯通的用戶量持續下滑,即使聯通已經拿到4G牌照並部署完畢,也未能扼住嚴重的下滑趨勢。
2016年三大運營商中聯通墊底。中國移動營運收入達7084億元、淨利1087億元;中國電信營收3523億元、淨利潤180億元;中國聯通營收2742億元,淨利潤僅為6.25億元。
面對強大的對手,聯通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
面對業績的不如意,混改是不是一顆救命稻草?畢竟民營資本、網際網路資本的介入可以提高基礎設施的運營效率,幫助聯通開展全新的產品,從而提升競爭力,開拓更多市場。
因此,這麼改是個問題。
改革方案有待觀望
近日,聯通擬發行A股至少融資300億元,擬引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其他國企作為股東,新股東佔A股股本比例可能達到20%,這一計劃可能會在今年6-7月份敲定。
其實,聯通與BAT已有過合作。
聯通為百度提供IDC、ICT、終端定製、渠道等全方位通信服務及資源支持;騰訊旗下的微信與聯通的合作由單純的微信沃卡擴展到反電信欺詐、社會化營銷、雲數據計算等多方面;
聯通與BAT今年分別推出大小神/王/寶卡,上周與阿里聯合推出「cBSS2.0集中號卡系統」。
除了BAT,市場傳聞的聯通的混改對象還包括中國電信、中信集團、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中國廣電)。
總結
資產不等於生產力,運營團隊才是決定生產力的關鍵。
這也是聯通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升運營能力才是生存下去的長久之計。
混改有望帶來機制變革,長期激勵及管理機制有望改善;混改將引入外部資本,對公司網絡建設、業務開展形成強有力支持。
本是一件值得進行的事情,但是混改措施遲遲不定,對聯通本身業務也是一大影響,「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混亂之中反而給了競爭對手更多機會。
但是不管怎麼改,如何在四面楚歌中獲得發展仍是聯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http://news.zol.com.cn/635/6355964.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635/6355964.html report 3172 聯通股權結構調整持續了近半年,隨著上周A股H股雙雙停牌,這一話題再次升溫。2016年10月10日,中國聯通對外宣布母公司聯通集團參加了2016年9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專題會,聯通集團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2016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