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仙源:企業發展帶動村民發展 探索一條大山深處的經典扶貧之路

2020-11-29 中國日報網

參仙源參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雙山子鎮黎明村,主營野山參產業,擁有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野山參基地,是唯一以稀缺野山參資源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

2007年,參仙源參業有限公司來到黎明村開發,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自覺投身脫貧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幫助百姓建設施、謀就業、強素質,引領1000多戶百姓脫貧。十多年來,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10番以上,百姓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寬甸縣雙山子鎮黎明村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野山參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野山參標準化產業基地、國家級中醫藥旅遊示範區、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在參仙源參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前,黎明村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地處偏僻,交通閉塞,基礎薄弱,深度貧困,年人均收入不足幾百元。

作為黎明村當地人,參仙源參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成波在當地政府多次誠摯的邀請後,帶著「一桶金」、帶著管理團隊、帶著兒時決心帶領百姓致富的夢想回到了黎明村,與鄉親們一起治窮脫貧。

首先,參仙源參業結合村情民情,全力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條件。既為村民建新居,幫助村民擁有自己的房子,又加寬改造鄉村路,解決村民出行問題,還修建黎明小學,改善教學條件,建立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學生。

其次,參仙源參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採取「強產業、帶農戶」的辦法,找準共贏之路,傾心扶貧。天橋溝地區屬長白山脈,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森林資源豐富。一方面,企業依託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和旅遊業,大量種植野山參,精深加工人參片、人參酒、護膚原液等野山參系列產品,另一方面,依託天橋溝旅遊資源優勢,加強天橋溝森林公園與周邊旅遊資源引導開發,靠聯動機制促進區域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企業和百姓實現利益互贏。

此外,參仙源參業堅持「物質扶貧」與「文化扶貧」相結合,幫助百姓提升綜合素質、改變生活方式,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隨著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參仙源參業加強管理,通過定期組織培訓,選派員工外訓,開闊員工眼界,提升業務技能,通過在點滴中規範員工行為,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

未來,參仙源參業將繼續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指示精神,規劃和申報國家級野山參特色小鎮,鼓勵引導農民參股分紅,引領企業扶貧工作向深度廣度發展,為更多百姓帶來福祉。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 宜君縣積極探索光伏扶貧可持續發展
    走進宜君縣五裡鎮榆五川,一片片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氣勢恢宏,這是宜君脫貧攻堅以來實施的光伏扶貧項目。近年來,該縣立足資源優勢,在光伏收益分配、管理運營、一地多用等方面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光伏扶貧可持續發展之路。
  • 分享式扶貧+造血式發展 中國三星助力南峪村脫貧致富
    河北保定南峪村,位於北京十渡風景區以西,河北野三坡風景區以東,群山環繞,這裡一度是個隱於大山深處的貧困山村,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苦於沒有產業支撐,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015年時,全村有貧困戶59戶,貧困人口103人。
  • 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思念  ——追記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葉子  陳華明走了,這位來自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被當地男女老少村民親切對稱為「僑聯大叔」的硬漢,獨自一人在地處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奮戰了
  • 「佛涼特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路 人在涼山有「遠親」
    9月26日,在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廣東(佛山)新村,村民吉伍爾坡高興地帶著記者參觀他的新家。「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現在住的是小洋樓,沒法比。」2016年8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扶貧協作涼山州。雙方制定實施一系列扶貧協作協議,在安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 中國三星「分享村莊」精準扶貧項目:南峪村的振興之路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河北保定南峪村,位於北京十渡風景區以西,河北野三坡風景區以東,群山環繞,這裡一度是個隱於大山深處的貧困山村,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苦於沒有產業支撐,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015年時,全村有貧困戶59戶,貧困人口103人。
  • 【我的扶貧故事】王海:新思路帶動新發展
    【我的扶貧故事】王海:新思路帶動新發展 2020-11-2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城鄉區域協調 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用心用力用情用技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郭新雙介紹,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用心、用力、用情、用技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一是用心謀事。
  • 三江源集團及甘肅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記
    憑藉著品牌效應,三江源集團及甘肅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一個又一個特色鮮明的大山深處的名優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在全力打造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時,助力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同樣,從2016年開始岷縣90後農民張文科在和公司的合作中帶領當地村民大力發展當歸、黨參產業。公司每年通過張文科收購當歸、黨參的貨款在100萬元左右,帶動300戶村民年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正是在公司的扶持帶動下,張文科從農民轉變為岷縣席老闆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做起了農村的餐飲業,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是闊步前行。
  • 不毛之地蝶變綠色家園——石漠化地區雲南西疇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這句寫在雲南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鄉東升村委會江龍村小組院牆上的順口溜,正是江龍村民們脫貧致富的秘訣,也是石漠化地區西疇縣綠色發展之路的通俗表達。20世紀60至80年代,西疇縣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全縣森林覆蓋率僅為25%,石漠化面積佔全縣國土面積的71.6%,是全國石漠化程度深重的地區之一。
  • 雲南祥雲幹海村黨建引領產業扶貧組織化的生動實踐
    這些成山成片、競相綻放的百合花,不僅是大山深處一道道絢爛多彩的風景線,更是667戶彝族同胞們脫貧致富、全面小康的「搖錢產業」。昔日因貧窮落後而愁眉苦臉的彝族同胞們,如今個個臉上都洋溢著開心幸福的笑容。祥雲幹海村黨建引領產業扶貧組織化的生動實踐。
  • 助力核桃產業發展,濟源一企業老總榮獲脫貧攻堅奉獻獎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河南豐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濟源本土民營企業,多年來,立足企業發展,大力開展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以及文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彰顯企業擔當與責任。該公司坐落於梨林鎮,是一家專業從事植物蛋白、功能飲料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核桃種植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 佳縣:發展「五好」電商扶貧模式 《東方紅》故鄉唱響了致富歌
    近年來,佳縣不斷深化「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以電商示範縣為支撐,以貧困戶依靠電商實現增收」的電商扶貧路徑。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8825萬元,同比增長38%,網絡零售額1765萬元,同比增長3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305萬元,同比增長44%;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764戶2158人,戶均增收1800元;電商帶動就業人數153人,其中殘疾人6人。
  • 國美精準扶貧之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 打造產業鏈新道路
    作為扶貧重要參與者,在跨年直播現場主持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國美精準扶貧的成果。包括水果類的奉節臍橙、廣元獼猴桃、融安金桔、延安蘋果;茶葉類的遵義紅茶、壽寧高山茶、雲陽陽菊;茶點類的麻江藍莓幹、南疆紅棗、安遠百香果派、安遠百香果乾,以及石柱蜂蜜。每一種產品都是對國美發揮零售流通優勢,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產業特色,打造的一條電商扶貧、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產業鏈新道路的詮釋。
  • 伊春農商銀行:擴大扶貧貸款投放 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截至2020年9月末,累計發放各項扶貧貸款20582萬元,居全市金融機構首位,真正使政策「紅利」惠及更多貧困戶,有力推動了地區扶貧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力推「造血式」扶貧 確保「脫貧」不「返貧」  伊春市嘉蔭縣仁合村村民魏家海介紹,由於老兩口身體都不好,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被村上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技術、沒資金的老魏只能幹著急。在最困難的時候,伊春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為其辦理了扶貧貸款,不但無抵押、無擔保,而且方便快捷。有了資金,他就開始養豬,日子也一點一點好起來了。
  • 蘇尼特右旗大力扶持龍頭企業 帶動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推動企業轉換升級、高質量發展,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帶動地方扶貧工作,促進農牧民增收。這是蘇尼特右旗第1家、錫林郭勒盟第4家、內蒙古第67家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它標誌著蘇尼特右旗在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農牧業產業化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錫林郭勒盟羊羊牧業公司董事長周勇說:「企業上市對我們提升品牌影響力有很大的幫助,對拉動當地經濟也有很大的作用,走進資本市場是我們的第一步,對我們做大做強都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 從「輸血」到「造血」——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探出金融精準扶貧路
    近年來,該行積極探索「輸血」與「造血」、「融資」與「融智」的精準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新動力,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為全面實現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浦發力量。「雙千兩葉」助楊家河脫貧致富楊家河現有村民257戶9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94人。2018年4月,長沙浦發開始向楊家河村派駐扶貧工作隊。
  • 布拖:大山開新路 群眾挪「窮窩」
    6月21日,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依撒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6歲的阿比麼日扎展示自己抽中的新家房號。胥冰潔攝(新華社發)近日,大涼山深處傳來好消息: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最後一個隧道打通,四川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很快就要告別交通閉塞的歷史。
  • 中國平安三村扶貧工程惠及73萬貧困人口,將建立長效機制
    他們在蜿蜒迴旋的盤山小路上,為人們的健康奔走;他們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守護人們的安全;他們在鮮有人知的大山深處,為農產品謀劃出路;他們在貧困地區的偏遠學校裡,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他們把無悔、無畏、守護等關鍵詞,寫在祖國的每一片土地上,支撐起對社會的責任,用「繡花功夫」編織了一張服務社會的「幸福網」。曾勇:無悔健康路,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