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蝶變綠色家園——石漠化地區雲南西疇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2021-01-09 環京津網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後代。」這句寫在雲南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鄉東升村委會江龍村小組院牆上的順口溜,正是江龍村民們脫貧致富的秘訣,也是石漠化地區西疇縣綠色發展之路的通俗表達。

20世紀60至80年代,西疇縣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全縣森林覆蓋率僅為25%,石漠化面積佔全縣國土面積的71.6%,是全國石漠化程度深重的地區之一。近30年來,西疇人向石漠宣戰,創造了「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走出了一條石漠化治理綠色發展之路,解決了溫飽,摘掉了窮帽,如今正依靠綠色產業大步邁向鄉村振興之路。

石山坡上長出柑橘樹

20多年前的江龍村,石漠化程度深,旱澇災害頻發,村內唯一的水源龍泉變枯井,村民只能遠到3公裡以外的鄰村挑水,是當地有名的「救濟村」。

2004年,江龍村修通了公路,整治了村容村貌。但因沒有產業,村民們依然貧困。退休教師劉超仁申請入黨,並發動8戶村民種了20多畝柑橘。「當時我的退休工資有600元,可是村民人均收入還不到600元,我入了黨,更能夠發動大家種橘子脫貧。」劉超仁說。

如今的江龍村,村裡田地裡、山坡上、房前屋後都種滿了柑橘,鬱鬱蔥蔥的柑橘園中,金燦燦的柑橘把一株株橘子樹壓彎了腰。村民們住進了剛建起的新樓房。村黨支部書記魏有權說:「三年前,全村800畝橘子中有600多畝掛果,多數出口越南,人均純收入有1萬多元,森林覆蓋率由1995年前的32%提高到80.4%,我們村也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村。」

「我今早上用三輪車拉了600斤橘子到興街,讓老伴在街上賣,我又趕回來採摘了600斤,明天再拉去賣。」今年已73歲的劉超仁,背著一籮筐橘子笑呵呵地說:「現在全村有1100畝橘子,年收入300多萬元,多數人家都有10萬元,周圍村子也學習我們。村裡的地種完了,有12戶村民就到麻慄坡縣去租地種橘子。」

如今,在滬滇合作項目資助下,江龍村家家戶戶的庭院裡建起木亭、假山,橘子園邊正在修建儲存橘子的冷庫。在村道旁院牆上,一幅幅橘子樹的風景壁畫格外醒目。

石頭窩種成藥園子

一米多高石頭壘砌的臺地石埂延伸上百米,層層疊疊就像古老的城堡,臺地上片片紅土和條條青灰石埂,宛如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三年前,西疇縣蚌谷鄉程家坡村委會玉屏山村從石頭窩中改造出了400畝臺地。

玉屏山村小組長謝方勇說:「政府幫助把石頭地改造成臺地後,2018年村民們在臺地上種烤菸脫了貧,這兩年流轉臺地給外地老闆種三七,這裡成為西疇最大的三七種植示範園。」

「以前種苞谷一畝收入500元,種烤菸1000元,現在僅租地1畝就有1800元。」正在採收三七的66歲的婦女謝方英邊幹活邊說,「我家的5畝臺地租給老闆種三七,我和老公都來示範園打工,明年我們準備種姜,收入會更多。」

石漠化治理後的西疇不僅種三七多,其他中藥材的種植也越來越多。在西疇蚌谷鄉長箐村麼黑梁子,政府發動群眾改造臺地,石埂有3米多高,寬闊的臺地裡長滿了一米多高的苦參,這是陳敦儒投資開發的564畝苦參種植基地。他組建了藥材林果公司和有130戶村民參加的藥材種植合作社,帶動全縣種植藥材12000多畝。「我們的藥材賣給省外金嗓子、三九等製藥企業,年產值6000多萬元。」陳敦儒說。

目前西疇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7289畝,石山坡上的一個個藥園子成為村民們的致富園。

石漠荒山變千畝果園

「過去這一帶水土流失嚴重,2014年以來普及了水窖和沼氣,國家投資治理石漠化,生態環境才開始恢復。」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多依坪村小組黨支部書記夏應書說。

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裡,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近年來,政府投資4.7億元,發動群眾將石旮旯地變成了平整肥沃的「三保」臺地。三光片區利用層層疊疊的臺地,引進浩弘公司發展獼猴桃種植,綠色覆蓋了石漠山崗,各村寨的村民從土坯房搬進了磚瓦房。

如今的三光片區獼猴桃果園已達5000畝。「這裡的獼猴桃優質有機,去年初掛果,今年銷往北上廣,收入300多萬元,明年可達1000多萬元。」浩弘公司總經理陳登樹快人快語,「到石漠化地區開發農產品雖然成本高,但能帶動村民們脫貧,盡企業的社會責任。三光片區358戶村民流轉5000畝土地給公司種植,每年租地收入400多萬元;每天有100多村民到種植基地打工,一年務工收入400多萬元;公司還帶動全縣14個村集體3000多戶入股,村民們可以固定分紅。」

「和10年前相比,變化太大了!以前在石頭縫裡種烤菸和苞谷,後來政府改造了臺地,我家16畝地租給公司種獼猴桃,800元1畝,我用租金開了農家樂和民宿,還買了農用車、微型車和三輪摩託。」多依坪村村民江應凱高興地說。

獼猴桃果園如綠色絨毯鋪滿山坡,包圍著一座座圓錐形的綠色山峰。三光片區不僅成為綠色山崗,而且成為村民們增收的聚寶盆,成為國家石漠公園,去年吸引了約10萬人次前來參觀旅遊。

2018年,西疇縣依靠發展綠色產業,在文山州率先脫貧摘帽, 37303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摘帽後,如何鞏固脫貧,實現鄉村振興?「我們一靠綠色產業,二靠群眾就業。」西疇縣委書記蔣俊說。西疇縣以「養好一隻雞、栽好一山藥、種好一園菜、做特名優水果」為重點,全力發展綠色產業,讓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新時代的西疇精神苦幹、實幹、創新幹!就是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和創新精神!依靠這種精神,西疇走出了一條石漠化地區擺脫貧困、推進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之路。」蔣俊說出了多年扶貧的感悟。

相關焦點

  •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山地石漠化公園開放 荒漠到青山的完美蛻變
    而今,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內的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園正式開放。在這片區域,盛夏的陽光仿佛集聚著超強熱能,讓石漠化中的植物更渴望綠色的滋養,而對「綠色」的追求,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的人從未停止腳步,他們用頑強的力量,創造了敢叫荒漠變綠洲的奇蹟,書寫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典型案例。
  • 雲南:「三大舉措」推動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穎報導 近日,雲南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國新在雲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2016年以來,雲南省能源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好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
  • 打造綠色新家園——中鋁西南鋁堅持綠色發展紀實
    原標題:打造綠色新家園——中鋁西南鋁堅持綠色發展紀實   陽光下的鋁城,樹木蔥鬱,生機盎然。
  • 中國日報網評:守護藍色星球的綠色發展之路
    漫畫:石宇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指出,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11月3日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議中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降低碳排放強度,不僅能使中國碳排放峰值水平更低,也意味著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減排更少的二氧化碳。
  • 雲報頭條丨蒙自: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綠色發展前景可期
    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好壞,是衡量該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也直接反映著該地區的文明程度。近年來,蒙自市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制度、最實的舉措,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通過不懈努力,一座具有「林果鄉村、生態家園」的特色城市已漸漸呈現於世人面前,為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交出自己的答卷。
  • 樹木傳奇|任豆:石頭上的綠色精靈
    任豆樹耐乾旱耐貧瘠,生長迅速,萌芽性強,側根粗壯發達,可在石縫中生長,在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被廣泛推廣應用,堪稱石頭上長出的綠色精靈。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國西南地區限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國家與地方都高度重視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
  • 綠色家園
    綠色家園 生活工具 大小: 19.59MB
  • 西南石漠化綜合治理高校大有可為
    今年「中華環保世紀行」的採訪重點之一是西南巖溶地區石漠化災害防治問題。記者日前隨團考察了貴州、雲南兩省相關地區。記者沿途了解到,西南地區石漠化災害的發展及潛在發展仍很嚴重,關鍵是農業面臨危害,需要綜合人口、經濟、環境幾方面共同治理。
  • 世園會即將拉開大幕:建設美麗中國 共築綠色家園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是本次世園會的主題,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不懈追求——為了建設一個富饒而美麗的中國、給子孫後代留下山青水秀的好風光,億萬中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秉持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的重要力量。
  • 「關愛綠色生命 共建綠色家園」倡議書
    為全面打造「景觀化、生態化、特色化、森林式」城市,創建良好人居和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植綠、護綠、愛綠熱情,形成全民參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濃厚氛圍,在2015年義務植樹活動開展之際,特向全體市民朋友發出倡議:  一、積極倡導綠色文明,大力宣傳全民義務植樹和園林綠化的公益性、義務性和法定性,做一名倡導全民重視園林綠化和義務植樹的「綠色傳播者」。
  • 退耕還林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退耕還林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盛夏,波峰浪谷的綠色延安,紅棗、蘋果、香梨碩果盈枝,側柏、刺槐、苜蓿滿目蒼翠。如今,延安的山綠了、水清了、人富了,一個綠色、生態、文明、和諧的新延安,正在向全世界詮釋著她的矯健、風韻和豪邁。紅色聖地的綠色奇蹟歷史上,延安曾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繁榮富庶之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盛唐時期陝甘地區「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美麗中國注入強大動力。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 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綠色滁州行動,全面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今天是第41個植樹節,日前,市綠化委、市文明辦、市創森辦聯合發布義務植樹倡議書,向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倡議,攜手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爭做綠色滁州的宣傳者、參與者、推動者和守護者。
  • 涼山州綠色家園管理委員會關於2020年公開考試招聘涼山州綠色家園...
    涼山州綠色家園管理委員會關於2020年公開考試招聘涼山州綠色家園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擬聘用人員的公示 作者: 來源:涼山人事考試網 時間:2020-09-27 22:30:11 閱讀量: 涼山州綠色家園管理委員會關於2020年公開考試招聘涼山州綠色家園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擬聘用人員的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普洱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耕好綠色經濟這塊「試驗田」, 把綠色生態這一普洱的最大資源稟賦變成財富、變成「金字招牌」,推動綠色經濟從試驗上升到示範,為其他地區綠色發展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方案,是國家賦予普洱的神聖使命,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擔當。
  •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走綠色發展之路
    多年來,新集公司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切實有效地推進公司節能環保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  打造綠色礦山 構建環保型企業  新集公司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藍天,白雲,綠地」的綠色發展理念,以「打造綠色化礦山,構建環保型企業」為最終目標,遵循「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的基本要求,實現了礦山發展的資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
  • 以全會精神為引領 科學謀劃未來綠色發展之路
    以全會精神為引領 科學謀劃未來綠色發展之路 2020-12-03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裡問道 「雲」上觀潮】「兩山論」 的雲南實踐
    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170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522.56億元,年均增長達14%,林草產業已成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  共完成營造林3700多萬畝、義務植樹5.3億株,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項目396萬畝;共爭取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444萬畝,位居全國第二。
  • 【本地新聞】尹江濤到州綠色家園調研涼山州綠色啟航科技有限公司...
    6月29日上午,縣委副書記、縣長尹江濤到州綠色家園調研涼山州綠色啟航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縣委副書記、州綠色家園管委會副主任周鴻,州綠色家園管委會主任李德紅參加調研。在實地查看涼山州綠色啟航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了解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後,尹江濤與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助力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 訪紅色印跡 謀綠色發展 | 「紅色記憶」到「綠色音符」之路
    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9年10月25日,國務院批覆成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