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傳奇·美麗中國 (99)
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推薦詞
任豆樹,又名「砍頭樹」,是我國西南喀斯特區特有珍貴樹種。任豆樹渾身是寶,樹葉適口性好,可作為青飼料,樹幹是理想的木材,枝丫可作燃料,根可固氮。任豆樹耐乾旱耐貧瘠,生長迅速,萌芽性強,側根粗壯發達,可在石縫中生長,在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被廣泛推廣應用,堪稱石頭上長出的綠色精靈。
任豆果 朱鑫鑫 攝
石漠化治理先鋒
我國西南喀斯特山地大多巖石裸露,土層淺薄,保水性差,熱輻射強烈,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因此要求在這裡生存的植物必須練出點硬功夫。
任豆樹作為喀斯特區特有樹種,在嚴酷的生境下,生活得穩穩噹噹,必然擁有超凡的本領。
任豆樹又名「砍頭樹」,是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特有珍貴樹種,其渾身是寶,堪稱石頭上長出的綠色精靈。朱鑫鑫攝
首先,任豆樹側根系粗壯發達,穿透力強,在巖石裸露率80%以上的石灰巖山地,其根系可沿著巖石表面、巖石間隙和石縫中生長,根長可達數米;其次,任豆樹根系具有根瘤,可固氮,能適應貧瘠的土壤;最後,任豆樹生長迅速,萌芽力極強,採伐或截頂後能迅速抽發新梢,容易長成新的樹冠。
任豆花 朱鑫鑫 攝
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亞熱帶脆弱的喀斯特環境背景下,受人類不合理社會經濟活動的幹擾破壞,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出露,土地生產力嚴重下降,地表出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國西南地區限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國家與地方都高度重視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治理任豆人工林 侯滿福 攝
2008年,我國啟動了以森林植被恢復為主的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2016年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並且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將石漠化綜合治理列為推進國家重點區域生態修復的主要內容。
任豆花能分泌清香可口的蜜汁 朱鑫鑫 攝
因經濟價值高,可在石縫中生長,任豆被廣泛引種至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等省(區)的石灰巖地區,常被作為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先鋒樹種,在石漠化地區生態恢復重建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廣西平果縣的任豆模式,作為典型石漠化區域生態恢復的成功案例,被廣泛推廣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任豆樹具有木質纖維長、韌性好的特點,與桉樹的出漿率對比,任豆更勝一籌,是一種速生優質紙漿原料,被認為短周期優良紙材林樹種。任豆樹樹幹通直、圓滿、材質輕、木材結構細密、抗壓抗彎力強、色澤純清、紋理通直、均勻,而且經水浸後不翹不裂、不彎曲變形、不易受蟲蛀,便於加工,容易乾燥。同時,材性分析顯示,任豆樹是一種十分理想的人造板生產原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木材利用率低、材質差的問題。更為出彩的是,其在阻燃功能方面表現優良,可適應普通或特種功能纖維板、刨花板和膠合板的生產,所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建築、室內裝修、家具製造等行業。
任豆樹幹 劉長成 攝
任豆樹葉片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是值得開發利用的木本飼料。任豆樹葉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脂肪、纖維、鈣、磷等元素及各種胺基酸。研究表明,牲畜食用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會大大減少牲畜對石灰巖地區灌草根系的破壞。在廣西平果等地,任豆樹葉被作為稻田綠肥和豬牛羊的主要飼料。另外,任豆枝幹可養殖紫膠蟲,花中具有蜜腺,能分泌清香可口的蜜汁,是良好的蜜源樹種。
不出鄉也能致富
任豆由於自身的生態學特徵,使其生長可以與喀斯特石山地區的環境相適應。在喀斯特地區發展任豆林,不僅對當地的生態環境起到了改善效果,比如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等,還可以治理石漠化土地,重建石漠化區退化的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效益巨大。任豆生長速度極快,具有較強的萌生力,種植5-6年左右便可採伐,不僅能作為短周期的工業用材林,也可以用來營造薪炭林,同時可作為肥料和飼料。
任豆 林秦文 攝
調查結果顯示,10年生任豆每公頃木材產量達156立方米,按當前市場闊葉材價格每立方米1000元計算,其單位面積產值達每公頃15.6萬元,經濟效益顯著。可見,在石漠化區發展任豆是協調當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可在改善脆弱的石漠化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農民不出鄉也能致富,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的局面。
保護野生任豆樹
任豆是我國西南喀斯特區特有的單屬單種植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由於長期的大量砍伐利用,天然分布的任豆林大面積減少,任豆母樹為數更少,野生任豆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廣西西南部龍州、寧明、大新、隆安及貴州焚淨山等地石灰巖區域已建立自然保護區,將野生任豆列為保護對象。
任豆整株 林秦文 攝
樹木檔案:
任豆又稱翅莢木、「砍頭樹」等,豆科任豆屬落葉速生陽性喬木,分布於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之間的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等省(區)。任豆適應性強,耐乾旱,生長迅速,側根粗壯發達,是石灰巖地區特有種,生於石縫、石面淺層表土甚至石崖。任豆長期作為速生樹種培育,具有推廣種植和綜合利用開發的特殊價值,對我國石漠化治理工程實施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作者簡介:
徐子涵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石漠化治理相關研究。
劉玉國
博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喀斯特植被生態學及石漠化治理相關研究。
《中國綠色時報》2020年7月15日
樹木傳奇向您約稿
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
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
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通過專家、媒體與公眾互動,從生態、經濟、社會、歷史、審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種或一類樹木的獨特價值,及其對中國和中國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向公眾傳播樹木知識,弘揚森林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綠色時報》特開闢《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大型專題欄目,全年面向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科普作者和熱心公眾特約徵稿。
樹木傳奇專題欄目投稿郵箱:
smcqmlzg@126.com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