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傳奇|餘甘子:天然藥食保健丸

2021-01-16 澎湃新聞

推薦詞

餘甘子為藥食同源植物,因其果實富含17種人體所需胺基酸和沒食子酸、維生素、類黃酮等活性物質,具有抗腫瘤、抗衰老、治療糖尿病、抗菌消炎等神奇功效,被收入《雲南省藥品標準》《藏藥標準》及《中國藥典》。餘甘子維生素C含量特高,每100克鮮果可達900毫克,是蘋果、柑橘維生素C含量的幾十乃至幾百倍,被譽為「天然維生素丸」;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指定為可在世界推廣種植的三種保健植物之一。餘甘子適生範圍廣、經濟價值高,是服務鄉村振興和科技扶貧的戰略樹種。

樹木檔案

餘甘子,別稱庵摩勒、庵婆羅、滇橄欖、油甘子、米含、望果、木波等,為葉下珠科葉下珠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3米,胸徑達50釐米。因其果實初食酸澀,良久乃甘,故名「餘甘子」。餘甘子為強陽性樹種,喜溫暖乾熱氣候;天然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南美洲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分布於滇、粵、桂、瓊、臺、贛、閩、川、貴等省區。餘甘子多生長於海拔200-2300米的丘陵、山地,極耐乾旱、瘠薄,能在各種類型土壤上生長。截至2019年,我國餘甘子栽培面積已達3萬公頃。

文化交流傳奇之果

儘管餘甘子天然分布於我國,卻是隨著中西文化交流加深才逐漸為我國醫家和大眾所熟知的。餘甘子果實古稱「ᾱmra、amlaki、amlaka、amuleh、amla」,皆出自梵文,譯為「庵摩勒」「庵婆羅」。在中文典籍中,其以「庵婆羅」名字最早出現於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維摩詰所說經》之中,為佛教聖果「三果」之一。

餘甘子藥用價值的開發最早始於古印度。在《醫理精華》《耆婆書》等古代印度醫典中,餘甘子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藥材之一。古代印度僧侶皆隨身攜帶乾燥的餘甘子作為治病防病常備藥物,又得益於佛教在我國的廣泛傳播,其藥用價值亦逐漸為我國認識和接受。

至唐代,餘甘子入中藥,錄入《唐本草》,曰:「補益強氣。合鐵粉一斤用, 變白不老。取子壓汁,和油塗頭,生發去風癢,令發生如漆黑也。」唐末《海藥本草》中記有:「(庵摩勒)主丹石傷肺,上氣咳嗽。久服輕身,延年長生。凡服乳石之人,常宜服也。」宋《太平聖惠方》、明《本草綱目》對其藥用價值均有記載。如今,餘甘子作為「藏族習用藥材」仍然被廣泛使用。

在餘甘子被廣泛認知的過程中,「三勒漿」是重要物質化產品載體。三勒即庵摩勒(餘甘子)、毗黎勒(毛訶子)、訶黎勒(訶子)的果實。大唐盛世,萬國景仰,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繁。據陳明教授等研究溯源,「三勒漿」系出古印度,經波斯傳入我國。以「三勒」果實為原料釀製的果酒「三勒漿」,作為異域飲品的代表,流行於隋唐社會上層,為唐代京城佳釀、「酒名著者」之一。宋、元皆有「三勒漿」之釀製,明、清有「三勒漿」之記載,並流傳至今。

總之,餘甘子的認知和應用具有濃重的異域色彩與佛教背景,是中華文明、中亞和南亞文明傳承和交流的縮影。

餘甘子為藥食同源植物,其果實富含17種人體所需胺基酸和沒食子酸、維生素、類黃酮等活性物質,具有抗腫瘤、抗衰老、治療糖尿病、抗菌消炎等神奇功效。黃佳聰 郭俊傑攝

治病強身神奇之果

餘甘子果實藥食同源。自魏晉以來,在我國已有1500多年的食用和藥用歷史。

孫思邈《千金翼方》曰:「味苦甘寒,無毒。主風虛熱氣。」《本草拾遺》記錄:「(餘甘子)主補益、強氣力。生發,去風癢。」明《滇南本草》記載餘甘子「味甘、酸,性平。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症。能解溼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神效。」李時珍《本草綱目》稱:「(餘甘子)主治風虛熱氣, 丹石傷肺, 久服輕身, 延年長生, 有解金石毒,解硫黃毒。」綜合來看,中醫學認為,餘甘子果實味甘、澀,性涼,能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痛、牙痛、糖尿病、高血壓等症;葉味辛,性平,能祛溼利尿,以治高血壓、胃痛、腸炎、淋巴結結核等症;根味淡,性平,具有收斂、降血壓等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餘甘子果實富含人體必需的17種胺基酸、維生素C、鈣、磷、鎂等營養物質,其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對多種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除能力,對人體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餘甘子果肉含有的沒食子酸可促進胰島素分泌,有治療糖尿病之功效;單寧酸可抗腫瘤、抗突變、抗脂質過氧化等,且其在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方面具有較高的活性;五沒食子醯基葡萄糖,是水解單寧的組成部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腫瘤等活性,並且能抑制人胰島澱粉樣多肽(IAPP)的沉積,具有保護胰島細胞的作用。

餘甘子樹

鄉村振興致富之樹

餘甘子果實近圓球形,肉質多汁而脆;初食其果味酸較澀,食後回甜生津,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餘甘子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賦予其較高的經濟價值。餘甘子果實有野生和栽培之分。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以利用其天然資源為主。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餘甘子大規模商品化栽培。亦是從那時起,國內才廣泛開展餘甘子的研究和利用,果實品質也顯著提升。至今,栽培餘甘子已經存在多個優良種質可供林農選擇,例如:粉甘、蘭豐、玻璃甘、扁甘、六月白、秋白、人面子、赤白、獅頭、棗甘等優良品種,高黎貢山餘甘子、保山1號餘甘子、保山2號餘甘子 、保山3號餘甘子等審定或認定的良種。特別是高黎貢山餘甘子等4個良種將餘甘子平均單果重從5.60-16.25克提升至14.9-45.9克,並得到市場認可,顯著提升了餘甘子的產業化水平。

栽培餘甘子優良種質具有速生、早實、豐產、穩產及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種植後第三年至第四年每畝產量可達1.5噸,按照銷售價格每千克5元計算,每畝產值可達7500元;第六年至第八年每畝產量3噸,每畝產值可達1.5萬元;年收益按照每畝產值的30%計算,其盛果期每畝的年純收入亦在4500元以上,是群眾的致富樹、搖錢樹。雲南省隆陽區潞江鎮叢崗村傈僳族群眾郭竹存便是餘甘子種植的受益者。他於2010年種植餘甘子42畝,2015年進入豐產期,至2019年5年純收入超過273萬元。

餘甘子飲料

生態修復希望之樹

餘甘子盡得物種進化之功,具有多項本領得以適應廣泛生境條件。

生活型多樣。為了適應生長立地及水熱條件的變化,其植株形態喬、灌木皆有。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分條件較好的立地,餘甘子胸徑可達50釐米、樹高23米以上;在乾熱河谷困難立地及1700米以上較高海拔地區,則多表現為灌木狀。

生理生態學特徵多變。生物學上將餘甘子定義為落枝、落葉樹種,但是在水肥條件較好立地,餘甘子表現為常綠樹種。

生長節律可調。餘甘子果實多於10月成熟,若遇條件適宜年份,其可以一直掛果並生長至次年2月份;若遇條件不好年份,則約11月落枝、落葉、落果或果實停止生長;更有甚者,遇極端乾旱天氣,餘甘子可以將其萌芽、開花、結果期自3月延遲至7月,而保持正常的年生命周期。

效率優先。為充分利用陽光、防止水分消耗,餘甘子具有傍晚收縮葉片睡覺、早上太陽初升起床工作的良好工作紀律和習慣。

在怒江、金沙江、瀾滄江、元江、珠江等流域約980萬畝乾熱河谷地區,因人類活動影響,原生植被破壞殆盡,許多地方已成為裸露的荒山禿嶺,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該區域皆為大江、大河上中遊區域,生態地位極為重要,是當前我國「森林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攻堅戰場之一;同時,該區域亦是扶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餘甘子原生於這裡,對乾旱瘠薄的生境條件極為適應。因此,在乾熱河谷地區種植餘甘子,既能促進林農增收,又能促進植被恢復和群落重建,最終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典範。

作者簡介

黃佳聰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雲南省保山市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站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餘甘子、油茶、核桃等樹種良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工作。

郭俊傑 博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西南樺、餘甘子等熱帶樹種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評價、良種選育以及生態遺傳學研究工作。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原標題:《樹木傳奇|餘甘子:天然藥食保健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餘甘子的功效與作用
    餘甘子有清熱利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之效,入口時酸澀難當,過後便有回甘,此時喝水都會有一種清甜的味道,這也是其為什麼被稱為餘甘子的原因,餘甘子外形清透好看,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燈籠,人們喉嚨不舒服時常直接生吃,或者將餘甘子鹽漬糖漬後泡水喝,餘甘子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樹木傳奇|山楂樹:純潔的「愛情樹」
    山楂果肉酸甜適口,營養豐富,具有藥用價值,食藥同源,可加工性強,深受人們喜愛。山楂春天看花,秋天觀果,深秋看葉,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山楂樹抗性強,分布廣,適應山地生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樹種。它是集生態功能、景觀觀賞、文化意蘊、經濟實用於一身的良好樹種,還被稱為中國的「愛情樹」。
  • 雲膳谷丨通過藥食同源的食物配伍調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2002年3月4日頒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86種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餘甘子
  • 掠食者日誌|538_餘甘子,久且餘甘
    ▽往怒江的道路是很好的,都是雙向柏油鋪裝路面,路邊是高大的樹木,車也不多。我們愉快地向前走,劉劉老師和曉東愉快地在聊著路邊的樹。而太陽早已驅散了晨霧,讓所有的熾烈全部灑在這一片高聳的土地上,所有一切似乎開始生煙,路牌明晃晃地扎眼。
  • 樹木傳奇丨滇山茶:花油雙絕甲天下
    其籽油是最接近聯合國食品衛生組織推薦的「歐米伽膳食」標準的天然油脂之一,為高端食用油和天然護膚佳品;其花大色豔、花期持久,為名貴常綠喬木型觀賞花卉,素有「雲南茶花甲天下」之說。 樹木檔案 滇山茶亦稱騰衝紅花油茶、雲南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型至中型喬木,樹高可達14-22米,為油茶主要栽培種和世界著名大型木本花卉樹種、局限性生態幅物種。
  • 樹木傳奇|樹中「毒王」見血封喉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 樹木傳奇|彼美玉山果 千年中國榧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 餘甘子能吃嗎?餘甘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餘甘子是一種熱帶野果,吃起來起初又酸又澀,但回味甘甜,所以又叫餘甘。除此以外,餘甘子還有滇橄欖、庵摩勒、油柑子、餘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欖、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攬子、喉甘子、魚木果等叫法。餘甘子的根、莖、葉、果都具有藥用價值,在我國作為民間中藥已有2000年的歷史,我國古代醫藥典籍《異物志》、《唐本草》、《本草拾遺》及《本草綱目》中對其藥用價值均有論述,《本草綱目》記載:餘甘子「補益壯氣、解金石毒、主風虛熱氣、久服輕身、延年長生。」  古人常用餘甘子果實治療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咽喉痛、疝痛、痢疾、咳嗽等疾患。
  • 每天學一味中藥,餘甘子!
    01藥用部位 大戟科植物餘甘子的成熟果實 13配伍藥方 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痛,口乾煩渴,維生素C缺乏症(壞血病):每用(餘甘子)鮮果10~30個,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哮喘:餘甘子21個,先煮豬心肺,去浮沫再加餘甘子煮熟連湯吃。
  • 青海通天河藏藥中藥材餘甘子不合規被立案調查
    8月30日,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1批次藥品不合格規定的通告」,通告稱,經青海省藥品檢驗檢測院檢驗,標示為青海省通天河藏藥製藥有限責任公司使用的中藥材「餘甘子」(批號:2018-171201)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為「含量測定」。
  • 樹木傳奇|辣木:營養保健 木本蔬菜
    如在非洲一些地方常作綠籬種植,為家畜所喜食,且被作為產奶牲畜、羅非魚的飼料,或飼養山羊、羊羔的輔料。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
  • 先苦後甜餘甘子:流傳瓊島上千年 走入海南街頭巷尾
    這便是餘甘子,在海南也常稱之為油甘果。人們所不熟知的是,這小小的餘甘果在海南已紮根超過1600年,曾經是廣為使用的中藥,也是上得了宴席的山珍。小店裡出售鹽水泡的餘甘子。這大概也正是餘甘子滋味的妙處。  相比於直接吃,沾上辣椒鹽或用辣椒鹽水浸泡過後再吃,才是更「海南」的吃法。吳豪旭回憶說:「剛摘回的餘甘子,先是會沾上辣椒鹽吃掉一部分,若是吃不完,就會放入鹽水中浸泡,泡久了苦澀之味就會被掩蓋。這時可以把它拿出來像梅子一樣含在嘴裡慢慢品嘗。」  如今,每年夏天的風還是會將山野間的餘甘子吹熟,但甘願頂著烈日去採摘餘甘子的孩子卻越來越少。
  • 樹木傳奇|任豆:石頭上的綠色精靈
    由於長期的大量砍伐利用,天然分布的任豆林大面積減少,任豆母樹為數更少,野生任豆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廣西西南部龍州、寧明、大新、隆安及貴州焚淨山等地石灰巖區域已建立自然保護區,將野生任豆列為保護對象。
  • 餘甘子,君之蜜糖,吾之砒霜
    在廣東,餘甘子亦稱「油甘子」,它的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作為一款特定區域的鄉土水果,「餘甘子」一名更能傳達它帶給人舌尖上的奇妙體驗:初食味酸澀,良久乃甘,餘味沁心。品新鮮餘甘子需強大的耐心和毅力。許多沒有生吃過餘甘子的人,首次吃都會露出一副痛苦的表情,仿佛吃了一個沒熟的柿子。可是你忍住這股澀味多嚼幾下,慢慢地、慢慢地,就有一股清爽的甘甜迴蕩於喉舌間了。
  • 大健康產業的新寵兒:藥食同源中藥材需求不斷增加
    在健康服務業興起的當下,「藥食同源」產品能否成為健康產業新的增長點?藥食同源產品未來前景又如何呢?    縱觀2017年中藥材流通市場,藥食同源品種發展勢頭強勁,成為增長主力    2017年,藥食同源品種發展勢頭強勁,相關品種需求總量增長率為9.5%,遠高於非藥食同源品種
  • 樹木傳奇|石榴:天下奇樹 九州名果
    樹木傳奇·美麗中國(107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 它號稱「天然雌激素」,睡覺之前喝一點,美顏護宮,年過40不顯老
    舌尖中國千萬裡,淺談美食尋知己,舌尖上的美食齋帶你了解神秘的美食世界~我們又再一次的相遇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美食真的是一個好東西,不僅能夠愉悅我們的心情,而且最主要的是還能通過美食結實到一群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美食是不分國界的,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這輩子想要徹底了解美食的世界,只能慢慢的去探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就是號稱「天然雌激素
  • 樹木傳奇|三大硬闊:好兄弟不相忘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 樹木傳奇丨樹中毒王名叫見血封喉
    樹木檔案 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剪刀樹、大藥樹、加布,桑科,見血封喉屬。 有一種聽聞其名就令人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樹木,名曰見血封喉。其汁液劇毒無比,但研究了解其毒性,就可變毒為利,造福於人類 。樹幹挺拔、直插雲霄的見血封喉。 「毒」與「藥」的淵源 「毒」與「藥」,原本是一個互用的概念,如《周禮·天官·冢宰》中就有「聚毒藥以供醫事」的記載。
  • 杜仲葉「藥食同源」意義何在?
    一大批從事杜仲食品開發的企業重拾信心,為迎接杜仲葉「藥食同源」獲批准後儘快推進產品上市在做積極的準備工作。更有許多對杜仲產業觀望多年的企業和資本加快了杜仲產業布局和杜仲資源綜合開發研究與發展步伐。將杜仲葉作為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藥食同源)管理以後,會給杜仲產業發展產生哪些積極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