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傳奇|紅樹林:海岸線綠色衛士

2021-01-09 澎湃新聞

推薦詞

生長在熱帶、亞熱帶萬裏海岸線上的紅樹林,以其獨有的生長特性,穩定的生態系統,頑強的防風消浪功能,雄偉奇特的海上森林景觀,被人們稱為綠色海岸衛士。

樹木檔案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一種由紅樹植物組成的森林。紅樹林植物有多個種類,多為紅樹科,還有梧桐科、大戟科、馬鞭草科、紫金牛科、海桑科、棕櫚科等科植物,我國有30多種。紅樹的胎生現象、耐鹽現象、皮傷後呈紅色的現象是其獨有的特性。在我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浙江也有一些種的分布。地處熱帶、亞熱帶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分布,其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國是全球紅樹林分布的中心,印度尼西亞分布面積最大。

紅樹林紮根於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形成巨大且穩定的生態系統,有防風消浪的功能,被譽為海岸衛士和海上綠色長城。這是廣東電白水東灣紅樹林。

紮根灘涂特性多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紅樹的葉子應該是紅色的,其實紅樹的紅並非表現於葉子,而是表現在皮下組織。由於生長在海邊灘涂上,長期的進化使它們為適應海水環境,在體內產生了濃度較高的單寧酸,以利於它們自身的生存和生長。單寧酸味道苦澀,在樹皮破損的情況下經氧化變成紅色。基於這種特性,人們把這種樹命名為紅樹,由紅樹組成的森林稱為紅樹林。這是紅樹的第一個特性。

紅樹還有一個植物界獨有的特性即第二個特性,就是一些種類存在胎生現象。所謂胎生,就是樹木幼苗在母樹上生長發育一個階段後,才脫離母體。這種現象和高級動物繁殖後代相似,因而被稱為胎生。

紅樹包含幼體的器官叫胚軸,胚軸成熟時脫落,掉入淤泥中,胚軸因下部重,故掉下時直接插入淤泥,如同扦插栽植。插入淤泥的胚軸,迅速生根,將幼苗固定在泥中,繼續生長。有些沒能插入淤泥中被固定的胚軸漂流到其他地方,遇適宜環境,也能成長。

紅樹第三個特性是它們能夠生長在海水裡。有的紅樹樹種能在含鹽量高達4.2%的海水裡生長,如長柱紅樹林,而大多數陸生樹木,土壤含鹽量超過0.3%時就不能正常生長。紅樹林的抗鹽能力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紅樹根部長滿了樹瘤,海水通過毛孔浸入樹體,99%的鹽可被毛孔過濾。紅樹的葉子有泌鹽細胞,能從葉子表面把鹽泌出。紅樹葉片細胞有很強的滲透壓,有資料顯示,長柱紅樹滲透壓高達3.95MPa。

紅樹第四個特性是它具有大量的呼吸根。這些呼吸根根據形狀不同分為指狀、膝狀和筍狀等,具有呼吸作用,在漲潮期間,甚至在海水淹沒樹體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呼吸。據專家介紹,3米高的白骨壤,指狀呼吸根多達近萬個。一些樹種根上有大量的氣孔,內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具有增強呼吸的作用,為紅樹生命活動增加氧氣供應。

紅樹第五個特性是它有密集的支撐根系統,支撐根能夠把樹體牢牢固定在淤泥中。

長有胚軸的紅海欖。郝建華攝

適應力強衛滄海

天然狀態下,如果不遭受重大的自然災害,紅樹林是一個巨大且穩定的生態系統。紅樹林生長在潮間帶,所謂潮間帶,是海水漲潮時被淹沒,退潮時露出地面的地帶。紅樹林從沉積淤泥中吸取營養,在光合作用下進行生長、生殖,組成群落。它的枯枝落葉、腐朽根系經分解後,為淤泥提供營養,被自身再次利用。一些水生生物一方面利用紅樹林提供的避風港作為棲息地、繁殖地,另一方麵食用枯落物,生長發育,繁衍生息。這些水生動物的活動,也為紅樹林根系增加了氧氣供給,提供營養。紅樹林是鳥類的天堂,它們棲息在紅樹林內,有了穩定的生存生活環境,同時也能為紅樹林防治蟲害。這一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安全的海岸。

不同種類紅樹組成的紅樹林,適應不同的環境。有些紅樹林耐鹽性比較強,呼吸根發達,能夠生長在低潮地帶,也就是小的漲潮就被淹沒的地帶,是離岸最遠的紅樹林;有些紅樹林是處於中潮淹沒的地帶;另一些紅樹林處於只有大潮才能淹沒的地帶,是與陸地最近的紅樹林,是紅樹林向陸地樹種過渡的先鋒樹種。

溫度對紅樹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結構影響很大。適生的環境中的紅樹多為喬木,在不太適生的環境中生長的紅樹多為灌木。林業科技工作者根據紅樹林優勢樹種,對紅樹林進行分類命名,比如長柱紅樹林、木欖林、海蓮林、海漆林、白骨壤林、海桑林、秋茄林、水椰林等,不同的類型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不同的景觀,發揮各種功能。

紅樹林強大的防護功能在於其強大的根系和枝幹。紅樹的根系分為兩種,一種是呼吸根,一種是支撐根。支撐根密集而具有韌性,這些盤龍交錯的根系能把紅樹林牢牢固定在淤泥中。紅樹林的枝幹能夠減輕海浪的衝擊,據有關專家介紹,紅樹林能釋放海浪衝擊力的80%,這就是紅樹林的消浪功能。有報導顯示,遇到熱帶風暴甚至海嘯,有紅樹林防護的海岸和其身後的漁村安然無恙,沒有紅樹林防護的海岸和漁村,岸毀村淹。紅樹林是生態的防浪堤壩、綠色的海岸衛士。

紅樹林的紅來自於其皮下組織,樹皮破損後,其體內的高濃度單寧酸會氧化變紅。圖為紅樹花瓣掉落後平展的花萼。中國植物圖像庫/黃青良攝

面積劇減待保護

有資料顯示,我國歷史上紅樹林面積曾達到25萬公頃,20世紀50年代約有5萬公頃,到2001年僅存2.2萬公頃,50年間減少了一半以上。不僅是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有些種類成了瀕危物種。

相關研究和報導顯示,這主要是對海灘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其引起的環境變化造成的。首先是過度的填海造田、造地,從前這些開發利用很少考慮保護、安置紅樹林,基本徹底毀掉了紅樹林的生長空間。

其二是海產養殖業,這類活動對紅樹林的空間範圍影響更大。雖然海產養殖並沒有徹底佔領灘涂,但嚴重地侵佔、破壞了紅樹林生長空間。

其三是不合理的設施防潮堤,它客觀上佔領了紅樹林的生長和延伸空間。

其四是嚴重的汙水排放,其中有工業汙水排放、生活汙水排放,還有海產養殖的食物、藥物汙染。這些對海水的汙染,嚴重地破壞了紅樹林的生長環境。2013年發生的成片紅樹林死亡現象,就是由於過量的水產養殖造成環境問題,引發團水蝨的集中暴發,對紅樹幹、莖、根嚴重蛀害造成的。該事件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也再次敲響了保護紅樹林的警鐘。

隨著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政府保護力度的加大,紅樹林面積減少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紅樹林的生長環境得到改善。各級政府在紅樹林主要分布區建設了多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成立了一些研究機構,對紅樹林的保護起到積極作用。目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紅樹林保護重點應在於加強對瀕危樹種的保護,防止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東省江門恩平市沿海的紅樹林是生態防浪堤壩

生長在我國南方的紅樹林,經政府的宣傳、社會組織的呼籲,受到廣泛關注。為了向世人展示紅樹林獨特的生長特性,宣傳保護紅樹林,2019年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30多棵大株紅樹和約200棵小株紅樹被栽植於模擬海洋環境的植物館內,形成微縮紅樹林景觀。世園會期間,大量遊人在這裡親眼看到了獨特的紅樹林,了解紅樹林、親近紅樹林,產生保護紅樹林的社會共識。

紅樹林是公認的海岸衛士、綠色長城。愛護這些衛士,才能保護人的家園。

作者簡介

郝建華 正高級工程師。曾任北京林業大學苗圃和樹木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林學院副院長。專業領域:林木及園林苗木培育、園林樹木栽培。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原標題:《樹木傳奇|紅樹林:海岸線綠色衛士》

相關焦點

  • 颱風之下的紅樹林:海岸線上的陸戰隊
    對於颱風,沿海居民早已見怪不怪,漁船回港、修築堤壩、加固窗戶等應急措施紛紛上場……此外,他們應對颱風還有一個大殺器——生在海邊的紅樹林。它可以防風消浪,固岸護堤,被人們稱為「海岸衛士」。紅樹林是紅色的樹林嗎?為什麼紅樹林能成為抗颱風的先鋒?
  • 惠州10年間投資12億種植紅樹林,86公里海岸線迎蝶變
    在大亞灣、範和灣、考洲洋等地,各縣區通過清拆圍網、整治灘涂、種植紅樹等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使一段又一段海岸帶在地圖上從黃色變為綠色。紅樹林與養殖網箱相鄰構建海岸線整治修復項目庫,迎接「海岸衛士」紅樹林清拆圍網、改善養殖只是海岸線生態修復的第一步,為了迎接惠州這片熱帶、亞熱帶海岸帶的主人——「海岸衛士」紅樹林,市自然資源局協同各縣區多次開展紅樹林生境營造、紅樹育苗、紅樹林種植等工作。
  • 6月8日世界海洋日:聚焦海岸衛士「紅樹林」
    由於漲潮時被海水部分淹沒,僅有樹冠露出水面,紅樹林因此被稱為「海上森林」;有時完全淹沒,只在退潮時才露出水面,所以也有人稱它「海底森林」。這種奇特的植物,就是生長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紅樹林。從外觀看,紅樹林跟陸地上的森林沒什麼兩樣,也是綠色的。而實際上,它們是「心紅表不紅」。
  • 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海南東寨港四季常青的熱帶森林,為什麼被稱為紅樹林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類型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地處海南省東北部,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海口最重要的綠色景觀與生態保護屏障,生長著中國成片面積最大、種類最齊全、保存最完整的紅樹林,被譽為「海口之腎」,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 浙江台州老黨員成「海岸園丁」:讓紅樹林遍布海岸線
    2004年開始,吳昌根變身「海岸園丁」,從「兼職」到「全職」,16年來種植2000多畝,將紅樹林種到了玉環各個灘涂,為海岸線築起「綠色長城」。 伸手接下「燙山芋」 吳昌根與紅樹林的緣分,是在2004年結下的。
  • 國際海洋日|走進「海岸衛士」紅樹林
    今年宣傳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海報認識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因為它們能在海水中生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保持土壤、淨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茂密高大的紅樹林也有「海岸衛士」的美名。
  • 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  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將目光瞄準了海岸潮間帶上的綠色衛士——紅樹林。那麼,什麼是紅樹林?為什麼是紅樹林?,並且不斷繁衍生息,屹立成一道獨特的海岸線,保護著海岸和海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 北海紅樹林,明明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呢?
    在廣西北海,有一片紅樹林。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1年5月被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全長50公裡。 在這個保護區內,紅樹林的品種多達十餘種。因為紅樹林的存在,保護著灘涂的生物鏈,讓這片灘涂的海產品與眾不同。
  • 如果不減少排放量,到2050年紅樹林樹木將無法在海平面上升中生存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不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50年,紅樹林樹木(在佛羅裡達和其他溫暖氣候中發現的寶貴沿海生態系統)將無法倖免於海平面上升。紅樹林儲存大量的碳,有助於保護海岸線並為魚類和其他物種提供棲息地。
  • 樹木傳奇|任豆:石頭上的綠色精靈
    樹木傳奇·美麗中國 (99)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推薦詞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從3月12日植樹節開始,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
  • 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紅樹林?
    帶來這個「幸運」的,正是海岸線上茂密的紅樹林。防風消浪,「海岸衛士」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上,一種根系發達且能在海水中「呼吸」的神奇植物群落。當沿海居民遇到熱帶風暴潮、颱風、海嘯等極端天氣時,紅樹林可以防風消浪,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紅樹林也因此被冠以「海岸衛士」的稱號。
  • 實地探訪溫州紅樹林,揭開「海岸衛士」的神秘面紗
    8月21-22日,首屆浙江省紅樹林發展論壇在溫州召開。此次論壇以「美麗浙江,藍色海灣,紅樹林顯擔當」為主題。廈門大學、浙江省林學會、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林業局等27家單位的60多位研究紅樹林的專家學者,走訪了溫州龍港市紅樹林溼地公園、洞頭區霓嶼島,實地考察紅樹林保育和生態修復現狀,共商「海岸衛士」紅樹林的發展大計。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寒潮來襲 普陀紅樹林 「住暖房」過冬
    在舟山普陀區魯家峙島西南側海灣2萬平方米的灘涂上,栽種著3萬多平方米紅樹林。隨著寒潮來襲,近日有4000多平方米從廣州移種至普陀本地的紅樹林新苗,住進了「暖房」。與普通大棚不同,「暖房」表面覆蓋的是保溫性能極佳的特製塑料薄膜,還針對紅樹林屬水淹植物的特性,為紅樹林留出了高度為70釐米左右的進出水空間,在保溫的同時使紅樹林可以正常生長。 「流變保溫大棚可以隨潮水的漲和收然後開和閉,潮水上來之後它可以自動打開,打開之後潮水就可以進去了,潮水退去之後它就自動地關上,可以有效地起到一個保護的效果。」舟山賽萊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紀麗麗介紹。
  • 紅樹林,海岸衛士,國家級保護植物,那它是紅色的嗎?有啥作用?
    消浪先鋒、海岸衛士:1986年中國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裡長海堤被海浪衝跨294公裡,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衝跨,經濟損失就小,人們感受到紅樹林是保護神。
  • 世界海洋日|直播解密紅樹林,帶你了解這些默默無聞的「海岸衛士」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為提升全民保護海洋的意識,在全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系列活動正式上線。
  • 復旦教授引種紅樹:50年後申城或可見最美海岸線
    圖片說明:上海種植的紅樹林。受訪者供圖  東方網2月26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紅樹林素有「海岸衛士」「紅色森林」之稱,是生長於南北緯25°之間熱帶、亞熱帶海岸和河口潮間帶的木本植物。在人們印象中,紅樹林是生長在較熱的海濱的喜鹽植物。那麼紅樹能否在上海這樣的緯度條件下生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鍾揚帶領他的團隊於2007年開始引種紅樹,他們希望破解紅樹北移難題,探索50年後在上海見到最美海岸線的可能性。
  • 神秘紅樹林走進世園植物館
    圖為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效果圖。(李瑤)  本報記者李瑤  即將到來的2019北京世園會,將是一場奇花異草的大聯展。屆時,不僅將有原地保留的5萬棵樹木讓世人感受北國林地風光,還將有1200多個植物品種與中外遊客見面,帶領我們共讀一本植物百科全書。此外,國內首個室內紅樹林園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植物是人和自然之間聯繫的一個橋梁,植物的力量、智慧、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帶給我們的各種物質、文化、精神的體驗都會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