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溫州紅樹林,揭開「海岸衛士」的神秘面紗

2020-09-03 科技金融時報

8月21-22日,首屆浙江省紅樹林發展論壇在溫州召開。此次論壇以「美麗浙江,藍色海灣,紅樹林顯擔當」為主題。廈門大學、浙江省林學會、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林業局等27家單位的60多位研究紅樹林的專家學者,走訪了溫州龍港市紅樹林溼地公園、洞頭區霓嶼島,實地考察紅樹林保育和生態修復現狀,共商「海岸衛士」紅樹林的發展大計。

紅樹林是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因外皮以內的韌皮部富含單寧,刮開樹皮之後樹幹呈現紅色而得名。迄今全世界已發現紅樹植物108種(含變種、變型),我國有44種,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以及臺港澳地區。

紅樹林及樹幹圖

紅樹林具有固碳、防風消浪、淨化水體、豐富生態、維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科普、旅遊等作用。除了常見物種,紅樹林生態系統中還可能出現未被關注、研究過的物種。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王秋璇就曾在對樂清西門島紅樹林的底棲動物實地考察中發現一種濱螺,僅在大英博物館中能查到一點零星記載。

紅樹林是對全球氣溫變化最為敏感的生態系統。我國紅樹林的自然分布北界在福建福鼎一帶,大約在北緯27度,人工引種的北界在溫州樂清灣一帶,在北緯28度左右,覆蓋了溫州、台州兩地。全球變暖給紅樹林的北移創造了機會。近年來,科研人員一直在探索再往北進行人工紅樹林的栽培。

上世紀60年代,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便開始了紅樹林植物的引種工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保存下來。從2007年起,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副所長陳秋夏帶領的科研團隊陸續從福建等地引種了10多種紅樹林植物,大部分紅樹林植物品種在冬天都凍死了,表現最好的是秋茄,其次是桐花樹

秋茄樹

秋茄樹因在秋冬結果且果實像長長的茄子而得名。2018年,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選育的龍港秋茄母樹林通過省級良種認定。廈門大學教授王文卿介紹說,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秋茄抗寒良種,為浙江省紅樹林的發展提供了良種保障。

目前,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洋大學科研團隊已將龍港鰲江口的秋茄幼苗栽植到舟山、杭州灣、三門灣、椒江等地灘涂,能否成功,還要等待特大寒潮和極端低溫天氣的考驗。

專家考察團

與會專家們表示,浙江紅樹林的發展還有諸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如紅樹林的分布北界、宜林臨界線、抗寒種苗培育技術等。只有更多人認識到紅樹林的價值,「海岸衛士」才能真正成為「藍色港灣」的守護林。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葉揚/文、圖片 陳嘉宜/視頻拍攝製作)
編輯:陳嘉宜

相關焦點

  • 神秘紅樹林走進世園植物館
    圖為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效果圖。(李瑤)  本報記者李瑤  即將到來的2019北京世園會,將是一場奇花異草的大聯展。此外,國內首個室內紅樹林園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植物是人和自然之間聯繫的一個橋梁,植物的力量、智慧、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帶給我們的各種物質、文化、精神的體驗都會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說。
  • 國際海洋日|走進「海岸衛士」紅樹林
    今年宣傳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海報認識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因為它們能在海水中生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保持土壤、淨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茂密高大的紅樹林也有「海岸衛士」的美名。
  • 紅樹林,海岸衛士,國家級保護植物,那它是紅色的嗎?有啥作用?
    生態效益: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危害因素:天敵團水蝨、海鴨養殖、凍害、海岸變遷、外來物種。消浪先鋒、海岸衛士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中紅樹林的優異表現,讓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盛名在全球遠播: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死亡23萬人,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
  • 世界海洋日|直播解密紅樹林,帶你了解這些默默無聞的「海岸衛士」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為提升全民保護海洋的意識,在全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系列活動正式上線。
  • 樹木傳奇|紅樹林:海岸線綠色衛士
    推薦詞 生長在熱帶、亞熱帶萬裏海岸線上的紅樹林,以其獨有的生長特性,穩定的生態系統,頑強的防風消浪功能,雄偉奇特的海上森林景觀,被人們稱為綠色海岸衛士。地處熱帶、亞熱帶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分布,其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國是全球紅樹林分布的中心,印度尼西亞分布面積最大。 紅樹林紮根於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形成巨大且穩定的生態系統,有防風消浪的功能,被譽為海岸衛士和海上綠色長城。這是廣東電白水東灣紅樹林。
  • 海岸衛士紅樹木
    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高橋紅樹林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紅樹林連片生長基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中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揭開甌派民居神秘面紗 尋找屬於溫州的獨特符號
    溫州網訊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一新在近日召開的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上強調,要抓好舊村改造和特色民居建設,優化村莊規劃布局,創新建設模式,彰顯人文特色,設計推廣獨具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農民喜歡的「甌派民居」。
  • 6月8日世界海洋日:聚焦海岸衛士「紅樹林」
    紅樹林是許多魚、蝦、蟹、貝的棲息場所;紅樹林是水鳥覓食、棲息和繁殖場所;紅樹林龐大的地上根系具有很好的消浪功能,被譽為「海岸衛士」;紅樹林不僅可以吸收水體中的N、P,還可以將重金屬及其他汙染物「封閉」在沉積物,起到淨化海水的功能;紅樹林具有強大的碳匯功能,是海洋藍碳的主要貢獻者;紅樹植物全身都是寶,樹皮可提取鞣料,一些種類的木材材質優良,水椰的果肉可食,桐花樹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白骨壤果實經泡水後可做菜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浙江台州老黨員成「海岸園丁」:讓紅樹林遍布海岸線
    2004年開始,吳昌根變身「海岸園丁」,從「兼職」到「全職」,16年來種植2000多畝,將紅樹林種到了玉環各個灘涂,為海岸線築起「綠色長城」。 伸手接下「燙山芋」 吳昌根與紅樹林的緣分,是在2004年結下的。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紅樹林?
    帶來這個「幸運」的,正是海岸線上茂密的紅樹林。防風消浪,「海岸衛士」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上,一種根系發達且能在海水中「呼吸」的神奇植物群落。當沿海居民遇到熱帶風暴潮、颱風、海嘯等極端天氣時,紅樹林可以防風消浪,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紅樹林也因此被冠以「海岸衛士」的稱號。
  • 西門島:守望全國最北端紅樹林-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直到近兩年來,紅樹林的價值才逐漸為較多人所認識。從2001年開始,通過人工栽種,分布在西門島的紅樹林已增加到100多畝。  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溫州醫學院等單位將展開合作,就西門島紅樹林的修復、保護、重建及開發等事項進行專題研究。  2004年,泰國布拉帕大學考察團一行實地察看了西門島的紅樹林帶,詳細了解了紅樹林發展框架及總體思路,並就紅樹林保護工作進行探討交流。
  • 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探秘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不是紅色為何叫紅樹?
    筍狀呼吸根對於記者的問題,王式軍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快步走到一棵樹皮被劃開一部分的海蓮前說,「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至於原因,你看,這棵樹的樹皮是前幾天我們做科研時揭開的,現在樹幹上是不是呈現出紅色?這就是紅樹之所以被稱為紅樹的原因。」原來,紅樹植物因為受到海水的周期性浸淹,樹皮含有單寧酸,如果被砍伐或者受到破壞,單寧酸遇到空氣就會發生氧化,使樹幹呈紅色,這就是「紅樹」這個名稱的由來。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紅樹林為啥是綠的?浙江哪裡可以找到它?「小紅」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宇宙無敵超級優秀的紅樹林,你們可以叫我「小紅」。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他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  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紅樹林—中國海岸的兩棲植物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海潮退後它們屹立在海邊,是「海岸森林」。海潮漲時它們被海水淹沒,僅樹冠露出水面,成為「海上森林」。有時海潮過大,它們會完全淹沒在大海裡,成為「海底森林」。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海岸潮間帶灘涂上,由木本植物組成的喬木和灌木林統稱為紅樹林。為什麼紅樹林看上去不紅,偏偏稱為「紅」樹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