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22日,首屆浙江省紅樹林發展論壇在溫州召開。此次論壇以「美麗浙江,藍色海灣,紅樹林顯擔當」為主題。廈門大學、浙江省林學會、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林業局等27家單位的60多位研究紅樹林的專家學者,走訪了溫州龍港市紅樹林溼地公園、洞頭區霓嶼島,實地考察紅樹林保育和生態修復現狀,共商「海岸衛士」紅樹林的發展大計。
紅樹林是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因外皮以內的韌皮部富含單寧,刮開樹皮之後樹幹呈現紅色而得名。迄今全世界已發現紅樹植物108種(含變種、變型),我國有44種,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以及臺港澳地區。
紅樹林及樹幹圖
紅樹林具有固碳、防風消浪、淨化水體、豐富生態、維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科普、旅遊等作用。除了常見物種,紅樹林生態系統中還可能出現未被關注、研究過的物種。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王秋璇就曾在對樂清西門島紅樹林的底棲動物實地考察中發現一種濱螺,僅在大英博物館中能查到一點零星記載。
紅樹林是對全球氣溫變化最為敏感的生態系統。我國紅樹林的自然分布北界在福建福鼎一帶,大約在北緯27度,人工引種的北界在溫州樂清灣一帶,在北緯28度左右,覆蓋了溫州、台州兩地。全球變暖給紅樹林的北移創造了機會。近年來,科研人員一直在探索再往北進行人工紅樹林的栽培。
上世紀60年代,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便開始了紅樹林植物的引種工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保存下來。從2007年起,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副所長陳秋夏帶領的科研團隊陸續從福建等地引種了10多種紅樹林植物,大部分紅樹林植物品種在冬天都凍死了,表現最好的是秋茄,其次是桐花樹。
秋茄樹
秋茄樹因在秋冬結果且果實像長長的茄子而得名。2018年,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選育的龍港秋茄母樹林通過省級良種認定。廈門大學教授王文卿介紹說,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秋茄抗寒良種,為浙江省紅樹林的發展提供了良種保障。
目前,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洋大學科研團隊已將龍港鰲江口的秋茄幼苗栽植到舟山、杭州灣、三門灣、椒江等地灘涂,能否成功,還要等待特大寒潮和極端低溫天氣的考驗。
專家考察團
與會專家們表示,浙江紅樹林的發展還有諸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如紅樹林的分布北界、宜林臨界線、抗寒種苗培育技術等。只有更多人認識到紅樹林的價值,「海岸衛士」才能真正成為「藍色港灣」的守護林。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葉揚/文、圖片 陳嘉宜/視頻拍攝製作)
編輯:陳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