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中國海岸的兩棲植物

2021-01-16 RITF熱林科普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海潮退後它們屹立在海邊,是「海岸森林」。海潮漲時它們被海水淹沒,僅樹冠露出水面,成為「海上森林」。有時海潮過大,它們會完全淹沒在大海裡,成為「海底森林」。

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海岸潮間帶灘涂上,由木本植物組成的喬木和灌木林統稱為紅樹林。

為什麼紅樹林看上去不紅,偏偏稱為「紅」樹林呢?原來,組成紅樹林的主要植物是紅樹科植物,而紅樹科植物的樹皮內多含有豐富的單寧酸。該物質無色透明,遇空氣容易氧化而呈紅色,紅樹林因此得名。


紅樹植物為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樹種,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度之間的熱帶亞熱帶無霜地區。若以分布的經度來區分,則可分為東方紅樹林群系和西方紅樹林群系。

中國紅樹林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及浙江等省區。全國紅樹林總面積3.0萬hm²,全國共有38種紅樹植物,其中2種(無瓣海桑、拉關木)為引進種。

紅樹林不喜歡砂質海岸,喜歡淤泥,經常出現在河口一帶


「生在海邊,漲潮的時候就泡海水浴,落潮時候曬太陽浴,日子也蠻滋潤。 」含鹽分的水對紅樹植物是十分重要的,紅樹植物具有耐鹽特性,在一定鹽度海水下才成為優勢種。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潮汐,沒有潮間帶的每日有間隔的漲潮退潮變化,紅樹植物是生長不好的。


1.胎生或胎萌現象。紅樹林最奇妙的特徵是其胎生現象。紅樹林中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的時候已經在果實中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發育到一定程度後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通常在數小時至數天內就能生根、固著,自然定植為新株。未能及時紮根的胚軸,可隨著海流在海上漂流數月,到幾千裡外的海岸紮根生長。胎生現象最典型的就是秋茄和木欖。

木欖的胎生胚軸。攝影/廖寶文


2.特殊根系。紅樹林下的底泥是不穩定的基質,紅樹植物為能固定於其中,衍生出特殊的根系。其中紅海欖和正紅樹的支柱根、銀葉樹和秋茄的板狀根都是具有支柱固著作用的根系;具有呼吸和傳輸氧氣作用的根系主要有白骨壤的指狀呼吸根等。桐花樹和海漆則具有表面根,是蔓布於地表面的網狀根系。底泥中氧氣供應量低,不適合根部生長,這些紅樹植物形成特殊的根系統,以便為根部提供氧氣。

漲潮時紅樹林根系被海水淹沒,發達的支柱根為許多魚類提供棲息、覓食和產卵的場所。供圖/視覺中國


3. 泌鹽現象。熱帶亞熱帶海灘陽光強烈,土壤富含鹽分。紅樹植物多具有鹽生和適應生理乾旱的形態特徵,如白骨壤、桐花樹等具有位於葉背的鹽腺,能將組織內的鹽分排出。有些紅樹植物如木欖、海漆則把鹽分儲存於細胞中的液泡內,或者在葉中形成結晶體,落葉時鹽分便一併排出。


4. 高細胞滲透壓。紅樹植物能夠適應高鹽度環境,主要依靠其較高的細胞滲透壓。紅樹植物可以產生比土壤溶液滲透壓更高的吸力,紅樹植物的高細胞滲透壓保證了植株能從沼澤性鹽漬土中吸取足夠的水分及養料,這是紅樹植物能在灘涂鹽土中生長的重要條件。


   5. 富含單寧酸。紅樹植物的根、莖和葉富含單寧酸,與空氣接觸時會發生氧化反應使樹皮呈紅色。單寧酸是天然防腐劑,令紅樹植物的木材具有防腐性能。它具有澀味和毒性,可有效阻礙鼠類和白蟻等破壞樹木。它還能使蛋白質變性失活,可有效緩解微生物引起的腐化現象,延長樹木的壽命。


1.生物資源豐富。作為獨特的溼地植被類型,紅樹林為鳥類、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環境;


 2.消浪護岸效果明顯。在抵禦海潮、風浪等自然災害,維護和改善海灣、河口地區生態環境,維護近海漁業的穩產高產,保護沿海溼地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淨化環境汙染效果顯著。紅樹林長期適應潮汐及洪水衝擊,形成獨特的支柱根、氣生根、發達的通氣組織等形態,能過濾陸地徑流,淨化空氣和海水,大量吸收水體中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避免這些物質通過食物鏈向其他海洋生物及人類傳遞;


4.生態旅遊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紅樹林兼具陸地生態和海洋生態特性。其特殊的環境和生物特色使之成為天然的生態研究中心,對科普教育和生態旅遊業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5.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大部分紅樹植物可作薪炭,部分可作建築材料。有些紅樹植物可用作藥材、香料,果實可食用或釀酒,從樹皮中提取的單寧可作染料。 


紅樹林景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並且不斷繁衍生息,屹立成一道獨特的海岸線,保護著海岸和海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海洋和陸地交界處的「兩棲植物」,紅樹林面積雖然不大,儲碳能力卻高於全球平均值,將海洋中巨量的活躍碳牢牢縛在濱海溼地;看似平平無奇的紅樹林,還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紅樹林以常綠灌木和喬木為主體,加上少量草本和藤本,和樹上鳥類、樹底魚蟹貝類、微生物組成一個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體系;紅樹林對生態保護具有顯著作用,得益於其淨化水體的功能,紅樹林所在地幾乎沒有微生物富集的「赤潮」發生……
  • 國際海洋日|走進「海岸衛士」紅樹林
    中國在積極響應聯合國「世界海洋日」的倡議的同時,從2010年開始,也把每年這一天確立為「全國海洋宣傳日」,促進全社會認識海洋,守護海洋。今年宣傳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海報認識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
  • 紅樹林,海岸衛士,國家級保護植物,那它是紅色的嗎?有啥作用?
    :1986年中國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裡長海堤被海浪衝跨294公裡,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衝跨,經濟損失就小,人們感受到紅樹林是保護神。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中紅樹林的優異表現,讓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盛名在全球遠播: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死亡23萬人,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
  • 世界海洋日|直播解密紅樹林,帶你了解這些默默無聞的「海岸衛士」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為提升全民保護海洋的意識,在全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系列活動正式上線。
  • 6月8日世界海洋日:聚焦海岸衛士「紅樹林」
    ;中國19種紅樹植物中已發現具有藥用價值,如老鼠簕對治療B型肝炎有奇效。▲根系扎於水中,構成了交叉的根部網絡也是很多海裡小生物的家中國紅樹林現狀化石記錄表明,中國歷史上紅樹林面積曾達到25萬公頃以上(相當於3400多個故宮);在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尚有近5
  • 實地探訪溫州紅樹林,揭開「海岸衛士」的神秘面紗
    8月21-22日,首屆浙江省紅樹林發展論壇在溫州召開。此次論壇以「美麗浙江,藍色海灣,紅樹林顯擔當」為主題。廈門大學、浙江省林學會、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林業局等27家單位的60多位研究紅樹林的專家學者,走訪了溫州龍港市紅樹林溼地公園、洞頭區霓嶼島,實地考察紅樹林保育和生態修復現狀,共商「海岸衛士」紅樹林的發展大計。
  • 世界海洋日聚焦紅樹林~快收藏,中國6大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信息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片來源/溼地中國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1990年建立,總面積19000公頃,保護著整個雷州半島海岸的紅樹林溼地。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以年0.7%遞減背景下,湛江紅樹林面積逐年增長。目前湛江紅樹林面積9958.13公頃。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浙江台州老黨員成「海岸園丁」:讓紅樹林遍布海岸線
    2004年開始,吳昌根變身「海岸園丁」,從「兼職」到「全職」,16年來種植2000多畝,將紅樹林種到了玉環各個灘涂,為海岸線築起「綠色長城」。 伸手接下「燙山芋」 吳昌根與紅樹林的緣分,是在2004年結下的。
  • 地理百科——紅樹林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 中國最美海岸排行
    NO.8昌黎黃金海岸誰在黃金海岸,誰在烽煙彼岸,你我在回望那一剎,彼此慰問境況」。一曲《人生何處不相逢》,把我們帶到了昌黎黃金海岸的現實之中。4東寨港紅樹林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瓊山區東北部的東寨港,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區內生長著全國成片面積最大、種類齊全、保存最完整的紅樹林,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等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滷蕨為海南特有。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近廣東紅樹林
    中國氣象報記者 謝忠軍  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南海海岸,有一支特殊的海岸衛隊,它們中有很多衛士守護祖國南海海岸已有幾個世紀許方宏指著眼前的湛江紅樹林保護區高橋核心區說,這900公頃紅樹林,每年可吸收23100噸二氧化碳,固定627噸碳,對於調節大氣,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具有重大意義。  站在保護區的一道堤壩上,記者放眼望去,紅樹林就像銅牆鐵壁,密實地守衛著大陸。許方宏介紹,高橋核心區的紅樹林從海岸向陸地延伸約1公裡。縱深100米的紅樹林可以消減80%的風暴潮衝擊力。
  • 海岸地貌
    生物作用 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發育,構成珊瑚礁海岸;在紅樹林和鹽沼植物廣泛分布的海灣、河口的潮灘上,可形成紅樹林海岸。後者是平靜、隱蔽的海岸環境,細顆粒物質易於堆積。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陳代謝,對海岸巖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壞作用。
  • 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因富含單寧,紅樹林中的大部分植物的樹皮切開後呈紅色,可以提取紅色染料,紅樹林由此得名。角果木 (Ceriops tagal)的紅色樹皮全球紅樹林主要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海岸,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熱帶海岸的75%被紅樹林佔據。
  • 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一定有一個吸引你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部瀕臨西北太平洋,大陸海岸線從遼寧丹東的鴨綠江口一直到廣西的北崙河口大陸的海岸,長達1.8萬多公裡在我國海域上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有7600多個,如果將這些大小島嶼的海岸線加在一起那麼我國海岸總長有3.2萬多公裡。說到海岸可分為三種類型,哪三種類型呢?
  • 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深圳西灣紅樹林,國家保護級的紅樹林真美呀!
    深圳西灣紅樹林是以走近紅樹林為特色,是集休閒、遊憩、科普於一體的高品質濱海景觀示範段。我們趁著日落前來到了這裡,下車映入眼帘的就是深圳西灣紅樹林公園幾個大字。海裡的紅樹林日落時的紅樹林黃昏夕陽照進紅樹林,金黃一片,紅樹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密集而發達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的樹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衝擊下屹立不動。
  • 海岸衛士紅樹木
    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高橋紅樹林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紅樹林連片生長基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中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紅樹林?
    當沿海居民遇到熱帶風暴潮、颱風、海嘯等極端天氣時,紅樹林可以防風消浪,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紅樹林也因此被冠以「海岸衛士」的稱號。圖:「海岸衛士「 紅樹林 ©薛志勇不僅是「海岸衛士」,紅樹林也為眾多的生物提供了棲息的家園,是世界上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生物多樣性資源非常豐富
  • 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  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