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全世界約有55種紅樹林樹種。在中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島、廣西、廣東和福建。淤泥沉積的熱帶亞熱帶海岸和海灣,或河流出口處的衝積鹽土或含鹽沙壤土,適於紅樹林生長和發展。它一般分布於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潮間帶(見潮間帶生態)。
隨著海岸地貌的發育和紅樹林本身的作用,紅樹林常不斷向海岸外緣擴展。紅樹林植物對鹽土的適應能力比任何陸生植物都強,據測定,紅樹林帶外緣的海水含鹽量為3.2~3.4%,內緣的含鹽量為1.98~2.2%,在河流出口處,海水的含鹽量要低些。
紅樹林植物是喜鹽植物,通常它們不見於海潮達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現象也有,紅樹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樹就可以在中國廣東的黃埔一帶河岸殘留下來。溫度對紅樹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結構及外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區的紅樹林高達30米,組成的種類也最複雜,並表現出某些陸生熱帶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結構,林內出現藤本和附生植物等。
在熱帶的邊緣地區,如在中國海南島,紅樹林一般高達10~15米。隨著緯度升高,溫度降低,紅樹林可不足1米,構成紅樹林的種類也減至1~2個種。
紅樹林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很強。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
在我國沿岸防護林體系中,消浪林帶是構築防護林體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線。消浪林帶樹種要求具有較強的耐鹽鹼、耐水泡、耐海水間歇性衝刷和抗風固土能力,這需要根系發達、枝幹富有韌性的林木,紅樹林自然成為理想的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
文字來源:網絡
編輯:jaak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