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紅樹林走進世園植物館

2021-01-09 天山網
  圖為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效果圖。(李瑤)

  本報記者李瑤

  即將到來的2019北京世園會,將是一場奇花異草的大聯展。屆時,不僅將有原地保留的5萬棵樹木讓世人感受北國林地風光,還將有1200多個植物品種與中外遊客見面,帶領我們共讀一本植物百科全書。此外,國內首個室內紅樹林園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植物是人和自然之間聯繫的一個橋梁,植物的力量、智慧、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帶給我們的各種物質、文化、精神的體驗都會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說。園區內,遊客將能欣賞到中國特色花卉、鄉土花卉、自育新優花卉共1200多個品種,其中巖青蘭等野生花卉20餘種、牡丹芍藥等傳統名花40餘種、自主智慧財產權花卉40餘種、鬼針草等國外新品種40餘種等。

  植物展示的同時,世園會還將從生產、流通、消費等全產業鏈角度,展示花卉、果樹、蔬菜、中藥植物、茶、咖啡等眾多內容。例如,百果園將打造匯集新優品種、技術兼具文化科普功能的景觀式展園;百蔬園將全方面展示有滋有味、多姿多彩的蔬菜,形成特色休閒體驗園;百草園將帶領遊客感知中草藥的發展及演變,體驗百草、本草、藥草帶來的健康生活。

  作為世園會核心場館之一,遊人還將在植物館看到首個北方溫室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潮間帶灘涂上的喬木和灌木森林的統稱,是分布在三種生態系統邊界上的特殊森林。植物館將再現紅樹林適應海潮漲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鹽等特徵,展示紅樹林作為海岸衛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態功能。在植物館共匯聚了1000種珍貴植物,將通過紅樹林、熱帶雨林、蕨類、棕櫚、食蟲植物、苔蘚等展現植物王國的多樣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適應環境的卓越智慧。

相關焦點

  • 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搬進北方溫室
    遠遠望去,植物館拔地而起,屋頂寓意著土壤,外立面長短不一的鋼管象徵著為植物提供養分的根系,充分闡釋了「升起的地平線」設計理念。人們走進這座建築,就仿佛走入地表之下,探尋植物根系古老而神秘的智慧。植物館總建築師王輝介紹,植物館的主題為「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想藉此讓大家意識到,植物能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將用全新的視角吸引觀眾探索不可思議的植物智慧,喚醒人們重新思考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如何共贏。」植物館的一大特色就是將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海灘上的紅樹林搬進了北方的溫室。
  • 解碼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北上」借蠔殼「造海」
    園區設「四館一心」,包括中國國家館、植物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演藝中心等。其中,由廣東深圳的世界500強企業萬科集團投資、建設並運營的植物館,包含世界最大的室內紅樹林,讓來自各地的特色植被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紮根,成為本屆世園會一大亮點。
  •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萬花筒」正式發布
    通過紅樹林、熱帶雨林、蕨類、棕櫚、多漿植物、食蟲植物、苔蘚等展現植物王國的多樣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適應環境的智慧,設有5大展區12個景點。建築二層為綠色多功能報告廳,會期將陸續舉行紅樹林、植物科學畫等分主題展覽。從一層沿著展廳東部的垂直交通路徑向二、三層攀爬時,能夠享受到從高空俯視紅樹林植物冠部的極致美景。
  • 「根須」裡的植物王國,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
    這樣土壤和根須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以一種狂野又自然的姿態形成了邊緣方正的建築輪廓。這層面紗可以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一般情況下看不到的根須空間。深圳的海岸曾經布滿了紅樹林,但在快餐式的造城運動中,深圳成為了填海造城的急先鋒。而近年來深圳的紅樹林修復工作卓有成效,又打造了新時代條件下一張新的城市名片——這無疑給植物館的設計思路找到了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落腳點。
  •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作為本屆世園會的四大核心場館之一,植物館位於園區的核心位置,猶如一塊地坪連根拔起,3156根長短不一的鋼條垂下仿佛植物的根須。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將植物原本隱藏於地下的強大生命力直觀呈現給遊客,喚醒人們重新思考「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如何共贏」的命題。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啟動
    明日上午9時,在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有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正式開館迎客,讓市民領略海洋生態之美時也更深入地了解紅樹林。同時,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動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將同步在此開啟。
  • 紅樹林的植物為什麼是「胎生」的
    這便是海南島給我的第一印象:翠綠又神秘。迎著朝陽,我們走在椰果飄香的路上,和中科院專家的科考之行就這樣開始了。海南島真是生機勃勃啊!看著熱帶植物園四周茂密且種類繁多的植物,我突然想起了蘇軾的那句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對於詩中的「奇」我這次深有體會。不說別的,單是這裡的植物就稱得上是一奇了。
  • 樹木傳奇|紅樹林:海岸線綠色衛士
    有些紅樹林耐鹽性比較強,呼吸根發達,能夠生長在低潮地帶,也就是小的漲潮就被淹沒的地帶,是離岸最遠的紅樹林;有些紅樹林是處於中潮淹沒的地帶;另一些紅樹林處於只有大潮才能淹沒的地帶,是與陸地最近的紅樹林,是紅樹林向陸地樹種過渡的先鋒樹種。 溫度對紅樹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結構影響很大。適生的環境中的紅樹多為喬木,在不太適生的環境中生長的紅樹多為灌木。
  • 國際海洋日|走進「海岸衛士」紅樹林
    今年宣傳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海報認識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因為它們能在海水中生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保持土壤、淨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茂密高大的紅樹林也有「海岸衛士」的美名。
  • 探秘自然之美,走進海洋,探尋的紅樹林中不為人知的奧秘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黑,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文學作品刻畫了很多奇幻而神秘的森林,但是最奇特龐雜和高深莫測的森林仍然出自大自然之手,紅樹林就是大自然的代表作品。
  •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在2021年元旦,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
  • 廣西北海部分紅樹林被「團水蝨」入侵死亡
    新華社南寧1月26日電(記者 潘強)記者近日在廣西北海多處紅樹林採訪時發現,馮家江、廉州灣等地約有400餘株紅樹相繼死亡,專家稱外來物種「團水蝨」的入侵是主要原因,而造成「團水蝨」高速繁殖的「元兇」疑為北部灣海域的近海汙染,目前「團水蝨」的危害存在擴散趨勢。
  • 走進「亞洲最大展覽溫室」――上海辰山植物園
    負責人介紹,3個單體溫室分別是珍奇植物館、沙生植物館、熱帶花果館,總面積達12608平方米,不僅樣貌與我們概念中的溫室截然不同,而且內部採用的自動氣候控制系統,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創造著適宜的生長環境,從而形成豐富、秀美、奇趣的熱帶風情植物景觀,物種和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
  • 唐山世園會熱帶植物館芳姿初現(圖)
    世園會熱帶植物館芳姿初現主體工程將於11月底竣工圖為熱帶植物館施工現場。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鄭芃芃 通訊員 王秋華)在位於南湖公園世園會核心區的項目建設現場,各類樣貌不同、功能迥異的場館分布於此,其中一座造型優美、外觀全部由玻璃幕牆覆蓋的建築分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世園會主場館之一的熱帶植物館。  該項目現場施工隊隊長梁永有告訴記者:「由於該場館屬於異形建築,主體輪廓由極其複雜的鋼結構構架而成,給施工帶來了非常高的難度係數。
  •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 中國日報網
    在2021年元旦,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 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