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須」裡的植物王國,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

2020-08-30 環球建築

層疊的「根須」手稿

層疊的「根須」 © 夏至

為了響應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綠色生活、美麗家園」主題,植物館策展理念為 「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並由此引出了一則其造型生成的故事。


© 楊超英


升起的地坪 裸露的根須

在世博會語境下,建築有所隱喻是不可避免的。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吸引遊人對「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的好奇,是策劃定案後的難題。 隨著一個個用普通造型的概念被否定,我們的設計聚焦到以植物為本體。

早期概念方案

© 北京夏德島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力圖去尋找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部分,發現最令人好奇的是深藏於土壤之中的根系。在頭腦風暴中,我們還傾向於讓建築的邊界模糊。當用懸掛的杆件使建築成為一片模糊的結構的嘗試出現後,「根須」概念被鎖定了:這些垂直懸杆並不是具像的根須形態,而只是一種「隱喻」。


© 楊超英

在所有發散型天馬行空的方案中,有一個方案在東側平行於園區的主路方向做了個大挑簷,成為進入展廳的灰空間。面對百米餘長簷口的水平輪廓線,業主做出了決策:「升起的地平線!」這樣土壤和根須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以一種狂野又自然的姿態形成了邊緣方正的建築輪廓。這層面紗可以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一般情況下看不到的根須空間。


「根須」與泰戈爾的飛鳥集

© 楊超英

© 楊超英

懸垂的杆件強化了根須拔地而起的生命力,用直達天庭的垂直感,演繹了植物的力量。參觀者在園區入口就可以遠遠地看到一方土壤拔地而起,懸在半空,成為世園會一景;走到近處,這方升起的地平下方,叢生的垂杆造就了極具魅力的等候空間,象徵著植物的根系世界,讓排隊的觀眾仿佛潛入泥土的蔭翳,從一個尋常看不到的特殊視角仰視地平,開啟了一個透視植物智慧的繽紛之旅。


© 夏至


「紅樹林」為「根須」賦能

2017年3月1日,設計小組向當時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作了方案匯報。作為深圳紅樹林保護基金會會長的王石,一眼就把懸垂的根須和紅樹林聯繫起來。紅樹林是在亞熱帶海岸線潮間帶生存的植物族落,是海岸衛士,也是候鳥遷徙的休憩地。


深圳紅樹林實景,來源於網絡

紅樹林具有一系列適應潮汐的生態和生理特徵:它裸露在水面以上、最具有形態特點的支柱根,恰恰與我們「升起的地平線」下懸空的「根須」不謀而合。這個聯繫也有深刻的寓意,使建築造型不只是植物形象的隱喻,而是把表層的能指帶到了社會學的所指:中國東南沿海近三十年來史無前例的城市化,破壞了大量的紅樹林,透支了自然環境的承載力。所幸的是近年來對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的批判和反思,已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我們國家承辦世園會也是基於宣傳這種環境保護的意識,並要引領這種意識。


植物館溫室中的紅樹林© 楊超英

紅樹林的衰與興也是中國這段城市化歷史的縮影。深圳的海岸曾經布滿了紅樹林,但在快餐式的造城運動中,深圳成為了填海造城的急先鋒。而近年來深圳的紅樹林修復工作卓有成效,又打造了新時代條件下一張新的城市名片——這無疑給植物館的設計思路找到了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落腳點。


© 夏至



「根須」的成形

形式必須服務於功能, 「根須」在不同立面上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東側為建築的主立面,並且是18m進深的排隊等候區,根須能利用這個進深形成更複雜的表情,讓遊客在等候時充分感受到土壤空間的奇妙,使排隊並不乏味。建築南側及西側則為植物館主要的採光面,根須只有薄薄的一層,作為遮陽構件,在滿足了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光照同時,減少了熱輻射。


平面圖

© 北京夏德島科技有限公司

在東側排隊空間內,為了突出「地下」感,我們利用山洞的形式對根須進行了剪裁和定型:在灰空間的北端與南端,分別是建築的主要入口及出口,設計了穹頂一樣的根須空間;而在灰空間中部,為主要的排隊區域及戶外樓梯所在的位置,結合曲折的樓梯造型,設計了更多尺度更小的山洞,和甚至類似隧道的空間,讓遊客仿佛穿梭在洞中。地面上有無邊水池,水中根須的倒影,放大了根須的形象,同時又為排隊區降溫。


根須分析圖

關於根須的排列方式及密度的設計,先確定了幾種較為合理的根須布置方式,並固化為參數化構件,可以隨時調整根須的數據,並和成本結合,時時比對不同密度下根須所呈現出的造型狀態,以找到一個理想的性價比方案。

通過參數化設計控制根鬚生成

不同密度方案比較

不同垂懸模型照片

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要面對上萬根「根須」。根須的長度2m-15m不等,對於如此細長的構件,如何抵抗水平力帶來的抗扭、以及控制末端擺幅成為了問題的關鍵,為控制不同長度下根須的末端擺幅,必須分解成不同材料和管徑,並通過參數化設計的方式,將這些數據導回進實體模型,不斷的反向推敲和優化根須的整體造型,儘量減少不利長度的根須的數量,最終使根須自身的比例達到一個美觀的狀態,並且控制住了末端的擺幅,以及最小限度地使用水平支撐杆件。



根須受力分析圖

雖然也曾有使用創新材料的嘗試,根據防火要求,最終只能鎖定在鋼、鋁合金、和3D列印三種材料之上。3D列印材料曾是最想嘗試的,但在分析了防火性能、受力性能、加工速度以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後,發現其雖然新穎,但在這幾方面的性能上均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根須最後的材料確定為鋼和鋁合金。較長的根須需要更強的剛度,因此用了鋼管;較短的根須數量眾多,因此選用了鋁合金管,最大化減少根須帶來的結構荷載。


© 夏至

© 夏至

為了讓根須在視覺效果上更有自然感和層次感,選取了三種深淺不一的棕色,通過參數化軟體的幫助,在確定了其中一種為主色的前提下,按照60%,20%,20%的比例對根須隨機上色。而在根須施工前,又挑選了色卡範圍內相近的9種顏色進行現場打樣,放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進行對比和挑選,並且充分考慮到鋼管和鋁管在進行氟碳噴塗後纏身的不同顏色效果,進行了精細化調整,最終確定了實際施工中對不同材質根須進行上色參照的色號。


© 楊超英




「根須」的實現

為了達到更加自然的視覺效果和更加合理的受力性能,每一根根須都有自己不同的長度、材質、顏色、管徑等不同的身份信息,這在施工上是個很大的挑戰。為了保證在施工全過程中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我們再次利用了參數化設計的手段,將每一根杆件根據其平面位置進行了分區編號,有其自己的身份證,而身份證又能綁定所有的施工信息。參數化軟體高效準確地把這這些巨量信息用清晰簡潔的表格表述出來,提供施工方在工廠對加工好的根須的編號,現場根據這些編號就可以定位和安裝了。

每根根須都有自己獨有的數據

根須施工圖

由於根須過於複雜,在不同等級的風作用下會形成依靠風洞模擬都難以預測的局部風環境,產生頻率共振問題,這是在前期設計中不好計算的,只能依靠現場檢查統計,利用構造措施進行局部調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根須安裝後又結合實際風速測試,對構造措施進行了加強處理,並儘量減少其對視覺完整性的影響,最終形成了目前的狀態。


© 楊超英

© 夏至



「根須」裡的植物世界之旅

穿過根須這層面紗,從「土壤」走進不可思議的植物世界,首先帶給觀眾驚喜的是teamLab量身定製的紅樹林主題互動多媒體裝置,把室外根須意象與虛擬的紅樹林無縫地銜接起來。

© 楊超英

走出虛擬的電子展廳,真正的紅樹林展區迎面而來。這裡有66株成年紅樹林,300株幼苗紅樹林,並用人工潮汐的方式展示其生態特性。這是國內第一次大面積地在室內種植紅樹林的嘗試。


© 楊超英

站在溫室上方的盤旋步道,可以繼續從空中俯瞰紅樹林展區,並從此處走向屋頂的植物圖書館。


屋頂的圖書館 © 楊超英

屋頂的枯木藝術裝置「莫利和它的一家人」© 楊超英

完成一次奇異的植物世界之旅,體驗到各種各樣的植物的智慧之後,從屋頂回到地面,與懸垂的根須會再次相逢。如果此時是華燈初上之際,根須空間裡會演繹一出題為「光合作用」燈光秀,這也是高密度的垂直杆件帶來的又一驚喜。

© 楊超英

世園會雖然結束,這個接待過253萬遊客的建築現在依然開放,接納了很多世園會後被遺棄的植物。在過去的這個冬天中,植物長勢旺盛,完全適應了延慶惡劣的寒冬。由於植物館有良好的通風設計,溫度適宜,綠意盎然,在盛夏時依然是一個消暑勝地。


© 楊超英

© 楊超英


設計手稿

根須概念手稿

根須概念手稿

根須概念手稿

概念手稿

概念手稿

概念手稿

概念手稿


項目信息

建築師: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

地址:延慶,北京,中國

項目年份:2019

用地面積:39000㎡

建築面積:8404㎡

主創建築師:王輝

項目組:王輝 | 郝鋼、王宇瞳、姚詠梅、劉羿、孟江璞、徐卓然、李欣桐、姚翔、劉妮妮、鄭娜、李永才、曾旭、武婧、方軼楠、金晨佳、張富軍、叢楠、陳宇、肖世豪、高子絮、Sonya Mantell

建築施工圖: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EA4 設計所:孫勃、張明濤、王蓓菲、周中發、段世昌、祁峰、陸文軒、李林傑

結構顧問:荷捷建築顧問(北京)有限公司/ H&J International, PC

景觀設計:OFFICE MA

幕牆設計:英海特工程諮詢(北京)有限公司

展陳設計:直徑敘事

照明設計:光說故事

溫室總設計: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

室外景觀施工圖設計:北京京林聯合景觀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溫室施工圖設計:北京乾景園林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視覺形象設計:UNITED DESIGN LAB 聯合設計實驗室

展廳設計:teamLab Inc.

攝影:楊超英、夏至、北京夏德島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萬花筒」正式發布
    植物館是2019北京世園會四大核心主場館之一,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科集團」)、北京世園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植物館總建築師王輝表示,當代文明需要更智慧的生存,我們在思考:植物是否可以是人類的老師?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將用園藝的視覺盛宴來喚醒人民重新認識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之間的關係。植物館建築分為三層,一層設有熱帶植物溫室,佔地約3000平方米,匯聚600多種珍貴植物。
  • 解碼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北上」借蠔殼「造海」
    用海量蠔殼人工造出海水,配合控溫和模擬潮起潮落,溫室內的海洋環境,幫助紅樹林的植物們安然度過北方嚴寒的冬季。耗資3億元,萬科打造的這座熱帶植物王國融合了生態美學和智能科技,被視為傳遞廣東深圳「綠色名片」的代表作。  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於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舉行,會期長達162天。
  •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2019-05>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的關係  「五一」小長假期間,北京世園會迎來了開園後首個客流高峰,5月1日至4日世園會累計接待入園遊客近34萬人次。
  • 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搬進北方溫室
    象徵著植物根系的褐色鋼管將四方形建築物整體包圍,將原本隱藏於地下的植物生命力直觀呈現給參觀者,這就是北京世園會主場館之一的植物館,也是唯一一個以展示熱帶植物為主的場館。遠遠望去,植物館拔地而起,屋頂寓意著土壤,外立面長短不一的鋼管象徵著為植物提供養分的根系,充分闡釋了「升起的地平線」設計理念。人們走進這座建築,就仿佛走入地表之下,探尋植物根系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 神秘紅樹林走進世園植物館
    圖為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效果圖。(李瑤)  本報記者李瑤  即將到來的2019北京世園會,將是一場奇花異草的大聯展。屆時,不僅將有原地保留的5萬棵樹木讓世人感受北國林地風光,還將有1200多個植物品種與中外遊客見面,帶領我們共讀一本植物百科全書。此外,國內首個室內紅樹林園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植物是人和自然之間聯繫的一個橋梁,植物的力量、智慧、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帶給我們的各種物質、文化、精神的體驗都會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說。
  • 北京世園會開園!看植物花園、文化盛宴、科技元素三大亮點
    4月29日,參觀者在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中的河北園遊覽。 當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亮點一:植物花園——人與自然的「對話」  植物是北京世園會上的主角,也是此次盛會的最大看點。
  • 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
    植物館鳥瞰        1月10日下午,以「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為主題的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發布儀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行。發布會上,與會嘉賓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來賓詳細介紹了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的鮮明特點。
  • 唐山世園會熱帶植物館芳姿初現(圖)
    世園會熱帶植物館芳姿初現主體工程將於11月底竣工圖為熱帶植物館施工現場。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鄭芃芃 通訊員 王秋華)在位於南湖公園世園會核心區的項目建設現場,各類樣貌不同、功能迥異的場館分布於此,其中一座造型優美、外觀全部由玻璃幕牆覆蓋的建築分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世園會主場館之一的熱帶植物館。  該項目現場施工隊隊長梁永有告訴記者:「由於該場館屬於異形建築,主體輪廓由極其複雜的鋼結構構架而成,給施工帶來了非常高的難度係數。
  • 見過會捉蟲子吃的植物嗎?世園會展出50多種,還要用噴頭「洗澡」
    會捉蟲子吃的植物您見過嗎?從6月1日起一直到30日,一場難得一見的「食蟲植物主題展」將在世園會植物館溫室內連續舉辦一個月,屆時將有50多種食蟲植物與觀眾見面。王海欣攝六塊區域展出50多種世園會植物館溫室主管汪遠告訴記者,植物館的溫室中將為食蟲植物開闢出六塊專門的區域,食蟲植物分布的點位與遊客參觀路線匹配。這六塊區域分別位於支柱根群落、食蟲小島、青果榕廣場、錦屏時空廊、蘭花牆和沙生植物區。
  • 神奇植物在這裡
    面對惡劣環境,植物如何逆境求生?遭遇生物威脅,它們又該怎樣一戰到底?在大自然,植物每天都在面臨挑戰,為了生存,它們使出渾身解數。在北京世園會植物館,記者遇見了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奇植物。
  • 奇花異草扎堆植物館 花卉園主打五種花卉(圖)
    ▲ 植物館裡的竹林。  ▲火燒花。  2014青島世園會作為一屆匯集中外植物的園藝盛會,園區的植物自然是最大的看點之一。記者26日獲悉,本屆世園會將突出展現「海、陸、空」薈萃的園藝特色。世園會歷史上第一次設立海洋植物展區,「蛟龍」號、「大洋一號」的遠洋科考成果將在園區展示。在展示陸地常見植物花卉的同時,還將集中展示各種新、特、異的植物品種 。
  • 高清:世園攻略 揭秘植物館的奇特植物
    青島世園會園區設計和配置植物共約1700餘種。其中一般性常見植物805種,特色植物包括植物館、展園特色植物、專類園植物等約計900種。為讓遊客全面了解世園會特色植物,了解世園會的「鎮園之寶」,記者為您詳細梳理了遊世園攻略和絕對不能錯過的奇特植物。
  • 不會說話的植物,如何療愈我們的心靈?
    北京的春天是被植物叫醒的。進入3月,當人們還裹著棉衣瑟瑟發抖時,嶙峋的枝丫上已經悄悄吐露新芽,把天空和地面層層疊疊地染綠了。讓你雀躍的第一朵花或許是迎春,或許是玉蘭,或許是早櫻,沒幾天,又被如紫色雲霞的滿樹丁香迷醉,拍下一朵象徵好運的五瓣丁香上傳,才發現朋友圈裡已經是各色春花爭奇鬥豔了。
  • 快訊|奈美國際芳香小鎮亮相2019北京世園會
    實際上,上個月初,也就是五一節假日期間,奈美國際芳香小鎮的多款產品就已陳列於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下稱「2019北京世園會」)展示櫃檯。奈美國際芳香小鎮亮相2019北京世園會2019北京世園會舉世矚目。
  • 共赴一場植物的盛宴
    「植物館」匯聚的600多種珍貴植物,通過紅樹林、熱帶雨林、蕨類、棕櫚、多漿植物、食蟲植物、苔蘚等展現植物王國的多樣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適應環境的智慧。人工紅樹林再現了紅樹林如何適應海潮漲落從而演化出的新特徵,突出了海岸衛士的生態功能;熱帶雨林突現了植物與植物、植物與動物之間競爭、協同的關係;棕櫚科植物和蕨類植物顯示其卓越的傳播繁衍智慧;多漿植物通過莖葉的變態演化出適應乾旱環境的能力;食蟲植物靠食肉來攝取營養;小矮人苔蘚也在龐大的植物王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
  • 太原植物園裡藏著童話般的植物王國(二)
    在上期的文章裡,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太原植物園的整體布局以及充滿童話色彩的熱帶雨林館,今天請繼續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探索植物王國的奧秘吧!穿過長長的室內走廊,就可以抵達沙生植物館了。沙生植物館沙生館面積約2350平方米,建築高度15米,引種展示的植物主要分為三大特色區域,即美洲植物區、非洲植物區和澳洲植物區,共收集約400個品種,分別展示了植物為適應生存環境的生命奇蹟「變異葉」,如膨大葉、刺狀葉、肉質葉、塊根、莖狀葉等。
  • 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遊記
    五一小長假第一天,北京的各大媒體都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剛剛開園的世園會。這個時候去湊熱鬧大概會被堵死在高速上。想要看園林,豐臺還藏著一個高品質的景區-世界花卉大觀園。大觀園位於南四環,離草橋地鐵站僅一公裡,交通非常的方便。剛入園我們就驚嘆於凡爾賽花園的恢弘氣勢。
  • 高分六號、高景一號帶你看世園會
    北京世園會如火如荼舉行中, 烈日高溫也難以阻擋遊客們的參觀熱情。今日,小編帶你不用排隊就可以體驗世園會的美麗。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高分六號、高景一號衛星傳回了從太空拍下的世園會高清美圖!▲ 高分六號衛星在2019年4月3日拍攝的2m解析度的世園會影像。
  • 2019北京世園會三日票多少錢及三次票是什麼意思
    2019北京世園會購票入口:點擊進入  2019北京世園會購票攻略:  溫馨提示:掃描/長按二維碼或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窗口回復【世園會】即可獲取2019年北京世園會門票價格、購票入口購票攻略及2019年北京世園會最新動態信息指南
  • 湖北水利元素亮相2019北京「世園會」
    本站訊 近日,為期3天的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湖北日」活動落下帷幕,活動共吸引近20萬人次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大量湖北水利元素在「世園會」精彩亮相。  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是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批准、國際展覽局認可,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承辦的最高級別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主題為「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舉辦時間為4月29日至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