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2019-05-05 00:46:33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2019年05月05日 00: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引發環保深思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的關係

  「五一」小長假期間,北京世園會迎來了開園後首個客流高峰,5月1日至4日世園會累計接待入園遊客近34萬人次。

  作為本屆世園會的四大核心場館之一,植物館位於園區的核心位置,猶如一塊地坪連根拔起,3156根長短不一的鋼條垂下仿佛植物的根須。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將植物原本隱藏於地下的強大生命力直觀呈現給遊客,喚醒人們重新思考「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如何共贏」的命題。

  teamLab展廳讓遊客「沉浸式」體驗

  走進植物館一層的展廳,伴隨著一段動人的音樂,牆面倒映的海水開始湧動起來,一粒種子落進海水裡,開始生根發芽,漸漸變成一棵小樹。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這棵樹周圍的生物,會和路過的遊客進行交互。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魚蝦即會四散,水母會因為遊客衣服的顏色而改變自身的顏色。

  植物館植物養護負責人何希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是由國際知名科技藝術機構teamLab打造的沉浸式數字藝術互動裝置,在這裡,參與者將會置身於一個由紅樹植物的根、種子、葉片、候鳥以及水生動植物組成的奇幻光影世界,紅樹林富饒而又美麗的生態環境將會循環不息地展現在遊客眼前。

  1001種植物在「熱帶雨林」中共生

  通過紅樹林主題展廳,便進入熱帶植物溫室展區,這是世園會中唯一的展覽溫室。

  據何希介紹,植物館溫室分為五個分區,以植物的智慧為主線,在穿越五大分區的同時,通過1001種不同的熱帶植物,遊客可以了解植物應對逆境、生存鬥爭、種子傳播、進化演化和適應環境的五大智慧,全面感受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這一主題。

  長頸鹿枯木藝術引人深思

  沿著植物館一路向上,就來到了屋頂花園。位於屋頂東南角的長頸鹿枯木藝術裝置「莫莉和她的一家人」,已成為植物館的網紅打卡地,很多遊客專程爬到樓頂,就為了和長頸鹿合個影。

  「莫莉和她的一家人」裝置總高10米,不僅是植物館最大的藝術裝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浮木動物雕塑。莫莉的名字來自於製作它的材料——原產於菲律賓的一種樹叫小花牡荊,英文名字:MOLAVE。由於這種樹做成的建材和家具堅固耐用,不怕蟻蟲腐蝕,曾經被大肆砍伐,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幾乎滅絕,現在這個樹種正在搶救性保護當中。而這組雕塑所使用的是當年被人類砍伐後拋棄的邊角料。

  創作者歷時7個月才完成作品,近乎滅絕的植物,經過藝術化創作,重獲新生,別出心裁地傳遞了環保理念。其創作者曾表示,希望通過它的展出,能讓觀眾思考對廢棄材料的使用和對森林的保護。

  文/本報記者 劉婧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相關焦點

  • 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
    升起的地平:體驗植物世界智慧的最佳平臺        植物館是2019北京世園會四大核心主場館之一,由萬科集團、北京世園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興建。建築物的表面機理以植物根係為靈感,龐大的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將植物原本隱藏於地下的強大生命力直觀地呈現給參觀者。它不僅會給參觀者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且還可以帶領參觀者踏上一場以感受植物根系力量為起點的奇妙植物世界之旅。        植物館分3層。一層熱帶植物溫室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設五大展區12個景點,匯聚了約600多種珍貴植物。
  • 不會說話的植物,如何療愈我們的心靈?
    (世園會植物館供圖)不同於傳統中展示植物奇觀的「水晶宮」,世園會植物館的玻璃溫室是隱藏在3156根懸垂金屬「根須」背後的。在植物館總建築師、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伙人王輝眼中,這個造型源於滋養植物的土壤。想像一下,如果將地平線抬升,就會顯露出神秘、豐富、頑強、智慧的根系,這是通常情況下看不到的自然,卻可以讓人聯想到自然。
  •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萬花筒」正式發布
    中國日報網1月10日電(記者 田阿萌)10日上午,以「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 The Incredible Wisdom of Plants」為主題的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正式發布。
  • 「根須」裡的植物王國,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
    「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並由此引出了一則其造型生成的故事。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吸引遊人對「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的好奇,是策劃定案後的難題。 隨著一個個用普通造型的概念被否定,我們的設計聚焦到以植物為本體。
  • 植物也有大智慧
    世園會作為一場以植物為「主角」的盛會,有近1200多個植物品種在展覽期間與遊客見面。植物不僅有生命,還有大智慧。在建築面積約有10000平方米的植物館,外立面是以植物根係為靈感,龐大的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人們能直觀地感受到植物原本隱藏在地下的強大生命力。
  • 為150餘種食蟲植物打造「世外桃源」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對外開放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7日報導:新年伊始,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
  • 神秘紅樹林走進世園植物館
    圖為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效果圖。(李瑤)  本報記者李瑤  即將到來的2019北京世園會,將是一場奇花異草的大聯展。屆時,不僅將有原地保留的5萬棵樹木讓世人感受北國林地風光,還將有1200多個植物品種與中外遊客見面,帶領我們共讀一本植物百科全書。此外,國內首個室內紅樹林園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植物是人和自然之間聯繫的一個橋梁,植物的力量、智慧、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帶給我們的各種物質、文化、精神的體驗都會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說。
  • 150餘種食蟲植物迎來「世外桃源」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開放
    圖說:巨大捕蟲堇及太陽瓶子草 園方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食蟲植物的世界,令人著迷。新年中,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如同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勾勒出一個奇幻世界。
  • 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搬進北方溫室
    象徵著植物根系的褐色鋼管將四方形建築物整體包圍,將原本隱藏於地下的植物生命力直觀呈現給參觀者,這就是北京世園會主場館之一的植物館,也是唯一一個以展示熱帶植物為主的場館。遠遠望去,植物館拔地而起,屋頂寓意著土壤,外立面長短不一的鋼管象徵著為植物提供養分的根系,充分闡釋了「升起的地平線」設計理念。人們走進這座建築,就仿佛走入地表之下,探尋植物根系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 teamLab | 生命循環之美麗世界
    展覽設在世園會植物館(又名萬科館),為了給來參觀的人以最佳的試聽享受,植物館專門設置了teamLab數字藝術展廳。關於「紅樹林」teamLab2017年11月,萬科和teamLab達成合作意願,以「紅樹林」這一植物館明星植物為主題,創作了一件全新的數字藝術裝置作品
  • 解碼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北上」借蠔殼「造海」
    為了選有特色、有故事、符合主題「植物的智慧」的樹,植物館相關小組用了一年多時間在各地去尋苗、選苗、運輸、種植,在3月份還進行過一次換苗,還有一些很名貴的樹種。  此外,布展方面,萬科致力於長期運營來考慮整個場館的設計,每個空間都有它在世園會後的使用價值,為此,萬科還購買了一些版權。
  • 植物也有大智慧↓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最早的菌藻類植物有32億年的歷史,佔植物世界數量一半以上的被子植物也有1億多年的歷史,植物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存活這麼多年靠的正是它們自己的智慧,您知道什麼樹最高?什麼樹腰最粗?又是什麼樹會「武術」能「見血封喉」嗎?
  • 植物的生命智慧——進化論的盲點
    植物,按照我們現有的對生命的認識,是沒有任何智慧的,連神經系統都沒有,那更談不上任何智力上的東西了。我們可以任意地對待植物,植物都不會有任何反應,看起來植物和智慧實在難以聯繫起來。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植物的很多行為都體現了其內在智慧,而這是進化論的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觀點所無法忽視的。
  • 高清:世園攻略 揭秘植物館的奇特植物
    青島世園會園區設計和配置植物共約1700餘種。其中一般性常見植物805種,特色植物包括植物館、展園特色植物、專類園植物等約計900種。為讓遊客全面了解世園會特色植物,了解世園會的「鎮園之寶」,記者為您詳細梳理了遊世園攻略和絕對不能錯過的奇特植物。
  •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在2021年元旦,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
  • 太原植物園裡藏著童話般的植物王國(二)
    沙生植物館沙生館面積約2350平方米,建築高度15米,引種展示的植物主要分為三大特色區域,即美洲植物區、非洲植物區和澳洲植物區,共收集約400個品種,分別展示了植物為適應生存環境的生命奇蹟「變異葉」,如膨大葉、刺狀葉、肉質葉、塊根、莖狀葉等。
  • 共赴一場植物的盛宴
    走進園區,人們不只是簡單地看山、看水、看風景,而是在各個角落感受「綠色」與「生態優先」的氣息。約5萬棵原生樹木構成園區的大框架,新增的10萬多棵喬灌木,改造了原有溼地,增加了淨化功能,讓園區化作天然大氧吧和候鳥的棲息繁殖地;長約20公裡的生態草溝最大限度地實現了雨水在園區的自然積存、滲透和淨化,讓水資源在園區循環流動;1024塊光伏玻璃、覆土建築結構、生態滴灌等技術手段讓「中國館」成為一棟「有生命、會呼吸」的建築。
  • 辰山植物園新開了一個植物館,裡面的植物會吃蟲
    辰山植物園新開了一個植物館,裡面的植物會吃蟲 2021-01-08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 中國日報網
    在2021年元旦,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 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
  • 神奇植物在這裡
    面對惡劣環境,植物如何逆境求生?遭遇生物威脅,它們又該怎樣一戰到底?在大自然,植物每天都在面臨挑戰,為了生存,它們使出渾身解數。在北京世園會植物館,記者遇見了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奇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