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

2021-01-09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植物館鳥瞰

        1月10日下午,以「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為主題的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發布儀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行。發布會上,與會嘉賓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來賓詳細介紹了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的鮮明特點。這個被稱為「萬花筒」的建築物,由此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升起的地平:體驗植物世界智慧的最佳平臺

        植物館是2019北京世園會四大核心主場館之一,由萬科集團、北京世園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發布會上,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植物館館長丁長峰詳細闡述了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主題和總體情況;都市實踐創始合伙人、植物館總建築師王輝和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植物館溫室總設計師趙世偉分別介紹了植物館的建築方案和溫室方案。

        植物館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築設計理念為「升起的地平」。從外形上鳥瞰,仿佛一個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博物館和植物園。建築物的表面機理以植物根係為靈感,龐大的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將植物原本隱藏於地下的強大生命力直觀地呈現給參觀者。它不僅會給參觀者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且還可以帶領參觀者踏上一場以感受植物根系力量為起點的奇妙植物世界之旅。

        植物館分3層。一層熱帶植物溫室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設五大展區12個景點,匯聚了約600多種珍貴植物。通過紅樹林、熱帶雨林、蕨類、棕櫚、多漿植物、食蟲植物、苔蘚等不同植物的生境狀態,展現植物王國的多樣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適應環境的智慧。其中,人工紅樹林再現了紅樹林適應海潮漲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鹽等特徵,彰顯海岸衛士的生態功能;熱帶雨林則著力展現植物與植物、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競爭與協同關係,如「空中花園」「獨木成林」「老莖生花」「滴水葉尖」「巨葉現象」「絞殺現象」等,都讓人過目難忘;棕櫚科植物和蕨類植物展示的則是卓越的傳播繁衍智慧;多漿植物展示的是通過莖葉的形態變化進化出適應乾旱環境的能力;食蟲植物展示的是如何靠「食肉」來攝取營養;苔蘚植物展示的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展館通過一系列高科技創意手法,向參觀者充分展示「植物的智慧」,讓人們從心靈深處喚醒保護植物、關愛地球、關注人類的意識。

        植物館的二層為綠色多功能報告廳,世園會舉辦期間將陸續舉辦紅樹林講座、植物科學畫展等各類主題展覽報告活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植物館的一層沿著展廳東部的垂直交通路徑向二、三層攀爬時,能從高空俯視紅樹林冠部的極致美景。

        植物館屋頂設計也是一大亮點。屋頂觀景平臺設有中信植物主題咖啡書店和紀念品商店。站在平臺登高遠眺,可將世園會園區內的媯水河、海坨山以及中國館、天田山等北京世園美景盡收眼底。

        聚焦紅樹林:生態體系妙不可言

        紅樹林作為沿海防護林的重要力量,有海岸衛士的美譽,但它的生存法則與生態機理一直不為內陸人士所知曉。此次北京世園會將重點關注這一鮮為人知的植物群落。聚集紅樹林生態體系的展示,是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的一大特色。它將喚起人們對植物多樣性的高度重視。展館一層主題展廳將通過高科技數字影像裝置,打造出一個逼真的虛擬紅樹林世界,並在溫室主入口區域種植展示真實的紅樹林植物群落風貌,以虛實結合的方式來展現這一特殊群體。

        紅樹林基金會秘書長孫莉莉在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紅樹林獨特的生存智慧。作為近海唯一的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能夠適應海潮間帶土壤缺氧、含鹽量高以及潮水衝刷等艱難且特殊的生存環境,在根、莖、葉和種子上演化出各種各樣適應環境的機制,故能使自己在一般植物難以生長的灘涂上成林。同時紅樹植物又對生長環境給予回饋,使潮間帶成為更多動植物生活的理想環境。這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體系簡直妙不可言。

        合作夥伴計劃:植物館建設如虎添翼

        在這次發布會上,組織者介紹了所推出的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合作夥伴計劃。萬科集團在2017年4月24日成為北京世園會首批全球合作夥伴之一之後,他們借鑑「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萬科館合作夥伴計劃」的成功經驗,推出了「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館合作夥伴計劃」。

        會上,植物館工作組分別與歐普照明、東方雨虹、上海良信電器、日立電梯等萬科集團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以及中信出版、上海藍碩、綠葉科技、MarcoMaci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植物館合作夥伴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將在設施、設備和建築材料等方面為植物館建設提供大力支持,與萬科集團一同打造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項目。萬科公益基金會還代表植物館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共同啟動公益環保合作,將圍繞提升植物館環境定位標準、保護植物多樣性等議題展開深度合作,攜手打造一個「綠色」的植物館。

        植物館投資建設方之一的萬科集團作為綠色建築龍頭企業,在長期經營發展中持續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溼地自然現狀以及生物多樣性等環保課題。萬科集團曾深度參與過2010上海世博會與2015米蘭世博會,其中米蘭世博會上採用領先環保性建築材料獨立建設的萬科館榮獲「2015米蘭世博會可持續性大獎」。2015年11月16日,萬科集團與北京世園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

相關焦點

  •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植物館探討人與植物關係: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2019-05> 2019年05月05日 00: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感受生命循環 發現植物智慧
  • 或許你對植物智慧一無所知
    「騙子植物」蘭花如何行騙?豬籠草如何與動物「交易」從而獲取營養?……與動物一樣,我們身邊的植物不是沒有心機的「傻白甜」,而是富有生存智慧的自然界強者。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植物學博士、微博大V史軍演講實錄:跟植物相比,人類好像天生就更喜歡動物。或許是因為人類本身就是一種動物。
  • 植物的生命智慧——進化論的盲點
    植物,按照我們現有的對生命的認識,是沒有任何智慧的,連神經系統都沒有,那更談不上任何智力上的東西了。我們可以任意地對待植物,植物都不會有任何反應,看起來植物和智慧實在難以聯繫起來。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植物的很多行為都體現了其內在智慧,而這是進化論的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觀點所無法忽視的。
  • 你知道哪些令平常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植物分類?
    植物分類是個大學問,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臘梅不是梅花也就算了,吃了那麼多年胡蘿蔔,才知道它其實並不是一種蘿蔔的心情……你,懂,嗎?  胡蘿蔔屬於傘形花目傘形花科,而蘿蔔是十字花目十字花科的。(傘形花科和十字花科親緣關係差得很遠,分別屬於真雙子葉植物很早就分開進化的兩個進化枝。)
  • 25張不可思議的植物照片,告訴你生命有多頑強
    在災難和困難面前,生命看似脆弱的不堪一擊,但生命也有著無比頑強的一面,比如大自然中的植物們,它們的生命力和求生欲,簡直超乎我們的想像!即便在絕處,只要給它們一點點空間和資源,它們就能生根發芽,甚至長成參天大樹!這棵大樹在大火中,被穿了大部分的樹幹,卻仍然從灰燼中重生,繼續頑強的生長著!
  • 草木有情:植物的智慧
    在我們動物眼中,植物無疑是大於弱智的,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植物的了解越來越多,這種偏見也便不攻自破了。事實上,植物已經從低等的無意識生命,晉級為複雜性與動物不相上下的生命。草木不但不無情,它們更具有異常靈敏的感覺,科學家已經發現,植物擁有700多種不同的感受器,能接收壓力、化學、溫度、光線等的刺激,而且普遍要比我們更敏感。比如說,植物不但能探測到我們無法看到的紫外線與紅外線,還能感應到人眼渾然不覺的極弱光線。植物觸覺的靈敏程度也非同一般,不僅可以對似有似無的撫摸做出反應,而且只要枝幹或根系稍有傾斜,就能立刻察覺。
  • 不會說話的植物,如何療愈我們的心靈?
    當人類需要更智慧地生存時,一個問題產生了:「植物可否成為人類的老師?」於是,世園會主場館之一的植物館直接把主題定為「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館夜景。這一建築設計仿若千萬根植物根須。(世園會植物館供圖)不同於傳統中展示植物奇觀的「水晶宮」,世園會植物館的玻璃溫室是隱藏在3156根懸垂金屬「根須」背後的。
  • 20171214 每周學一課002 植物的智慧之葉序
    植物卻只能默默在土壤中生長,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營養物質。但植物是有智慧的,許多植物的葉片都以一種最有利於吸收陽光的方式生長,大家都知道具有豐富美學價值的黃金分割比例0.618吧?在自然界的千千萬萬植物中,可以說是所有植物都具有一種葉序,葉完全呈不規則排列的植物幾乎是沒有的。植物通過一定的葉序,使葉片均勻且合適地排列在莖上,可以充分接收陽光,最高效率進行光合作用。常見的葉序類型有:互生、對生、輪生、基生、簇生等。互生:每節上只生1片葉,交互而生;如榆樹、橉木櫻、薜荔等。
  • 植物也有大智慧
    世園會作為一場以植物為「主角」的盛會,有近1200多個植物品種在展覽期間與遊客見面。植物不僅有生命,還有大智慧。在建築面積約有10000平方米的植物館,外立面是以植物根係為靈感,龐大的垂墜根系向下不斷蔓延,人們能直觀地感受到植物原本隱藏在地下的強大生命力。
  • Discovery《智慧中國》首播,搜狗搜索詮釋「中國智慧」
    全球首屈一指的非虛構類媒體品牌Discovery探索頻道著名主持人兼資深極客Josh Klein在《智慧中國》紀錄片中,向觀眾展現了如何通過手機說一段簡單的語音而立即實現自己的願望,一種未來科幻世界的生活場景儼然已經來到了我們生活中。事實上,這種不可思議的場景的誕生並非Josh Klein的話語有著神奇的魔力,而是搜狗搜索以創新科技正為我們打開未來世界的無限可能。
  • 植物也有大智慧↓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最早的菌藻類植物有32億年的歷史,佔植物世界數量一半以上的被子植物也有1億多年的歷史,植物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存活這麼多年靠的正是它們自己的智慧,您知道什麼樹最高?什麼樹腰最粗?又是什麼樹會「武術」能「見血封喉」嗎?
  • 李雲海團隊《Plant Cell》揭示植物的「投資智慧」
    植物的枝幹包括主枝和圍繞主枝生長的側枝,主枝和側枝的交錯構成了自然界多姿多彩的植物形態(圖1,A)。每一條小側枝上,可以著生葉片以進行光合作用,還可以開花結果。因此,聰明的植物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該「投資」側枝發育,什麼時候該選擇保留資本。例如,高氮肥下水稻側枝(分櫱)數目要明顯多於低氮肥條件,使得水稻可以在高氮肥條件下獲得更高產量(圖1,B)。(圖片來自網絡)基因就像一個個模具,而細胞好比一間間廠房,基因在細胞裡可以生產出一個個蛋白去執行各種具體功能,以此來實現植物的生長發育。
  • 「根須」裡的植物王國,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
    :不可思議的智慧」,並由此引出了一則其造型生成的故事。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吸引遊人對「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的好奇,是策劃定案後的難題。 隨著一個個用普通造型的概念被否定,我們的設計聚焦到以植物為本體。參觀者在園區入口就可以遠遠地看到一方土壤拔地而起,懸在半空,成為世園會一景;走到近處,這方升起的地平下方,叢生的垂杆造就了極具魅力的等候空間,象徵著植物的根系世界,讓排隊的觀眾仿佛潛入泥土的蔭翳,從一個尋常看不到的特殊視角仰視地平,開啟了一個透視植物智慧的繽紛之旅。
  • 論智慧而慧智用,其實智慧即一切而智慧就是錢錢錢
    原來智慧更是需要啟發而心智頓開,和那開悟也更是一樣彼此彼此。還有學習效仿都是累積智慧的提升 ,要不說知識多麼重要而珍貴。並事實證明一切學以致用,其實說的就是智用慧。還有智慧一詞已折射出智需要會用還不行,更需要智,慧用。至於怎麼使用,因人而異,又涉及潛意識裡促進積累。人生易是如此,但都忽略智慧也是有成本潛伏裡面。凡是特,沒關係這裡,古往今來恆古不變,唯有智慧和錢可媲美。
  • 生命內在的複雜性,隱藏在自然中的智慧,這種植物讓石頭變珍珠
    大家好,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神奇的植物,而這些神奇的植物中有往往隱藏著自然界給予的偉大智慧,如果你能發現這種植物,並得到隱藏在其中的智慧,如果你是一名農民,那將會對你從事的三農行業產生巨大幫助。新年始於一場融雪。樹林裡濃鬱、潮溼的氣味蔓延開來。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用智慧徵服有毒的你
    昨天晚上終於開始看2019年播出的《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個植物類紀錄片一出來,網上評價都很高,是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一共有十集,作為愛花人士,這可是不可錯過的好片子,計劃和大家分享紀錄片裡提到的21科28種植物中的部分植物。昨天就看了第一集,從神農架開始講植物沿地域總體分布,在這集紀錄片裡,讓我想要寫的第一種植物是海芋。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簡單說來,就是根據不同的植物來設置溫度、溼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還要實時測量植物的生長和生理狀態,生成數據並反饋至控制系統,對環境進行動態調節。因此,植物工廠依賴的是對設施的高精度智能化控制。研究發現,光質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號調節,在植物生長、表型與抗性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對不同光譜的光(光質)具有偏好性。
  • 不可思議的食肉植物,是什麼導致植物會去食肉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不僅美化了我們的環境,而且也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氧氣。不同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功能,有些植物具有觀賞價值,有的有實用價值,有的也有醫用價值,各種各樣的植物我們都見過了許多,當然,我們也發現有些植物竟然是食肉的。按照常理來說植物都是靠進行光合作用,並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此來維持生長,可是為什麼會有的植物會使食肉呢?
  • 不可思議的食肉植物,是什麼導致植物會去食肉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不僅美化了我們的環境,而且也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氧氣。不同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功能,有些植物具有觀賞價值,有的有實用價值,有的也有醫用價值,各種各樣的植物我們都見過了許多,當然,我們也發現有些植物竟然是食肉的。
  • 【大白鯨】不可思議的「章魚城」
    看著街道上的高樓大廈,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在感嘆人類的智慧呢!告你哦,其實在海洋中也藏著建築高手呢!最近就有人在海底發現了一座不可思議的「章魚城」。  在法國波克羅勒島東北清澈平坦的地中海海底,海洋學家們發現了一座「章魚城」。此「城」建築之奇特、布局之完美,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