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陽娜魏夢佳)29日,北京世園會正式開園,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將「共賞一個百園之園」。這場約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聚一堂的全球盛會有哪些亮點?公眾將感受一場怎樣的「綠色盛宴」?
4月29日,參觀者在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中的河北園遊覽。 當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亮點一:植物花園——人與自然的「對話」
植物是北京世園會上的主角,也是此次盛會的最大看點。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介紹,北京世園會設有國家和國際組織展園、省區市展園、企業展園、百果園、百蔬園、百草園等100多個各具特色的展園,展示國內外珍稀特色花卉、鄉土花卉、自育新優花卉等多個花卉品種和果樹、蔬菜、中藥植物、茶、咖啡等眾多內容。
植物館內,匯聚了彌勒樹、紅樹林、海椰子等上千個植物品種,包括多種名貴、珍稀植物;中華園藝展示區內,安徽園有遊龍梅、琅琊榆、醉翁榆等200多種安徽特有植物,西藏園裡有上百年樹齡的左旋柳、雪域高原珍貴植物綠絨蒿等;世界園藝展示區內,有亞塞拜然園的橙花糙蘇,西班牙特內裡費島上獨有的野藍薊,俄羅斯園將展覽包括黑加侖、野薔薇、沙棘等90多種植物……
中國館地下一層,《神州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向遊客展示金花茶、杜鵑紅山茶、獨蒜蘭、苦苣苔、德保蘇鐵等300多種中國特有及珍稀瀕危植物。
4月29日,在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中的內蒙古園,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演員表演舞蹈。當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亮點二:文化盛宴——視聽方式感受園藝故事
在162天的展會期間,除了觀賞植物園藝和特色展園展陳外,遊客還能參與觀看約2500場次文化活動,基本上「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展示、時時有互動」,享受到不一樣的視聽盛宴。
北京世園會會期文化活動精彩紛呈,除開幕式、開園活動、中國館日、閉幕式等規模較大的活動之外,也有「國家日」「榮譽日」「省區市日」、花車巡遊、世界民族民間文化薈萃演出等特色活動,還有論壇、國際競賽等園藝專業活動。
會期將舉辦180場由鮮活植物花卉打造的10輛「生態花車」巡遊,以「花為媒」為主題,通過藝術表演講述生動精彩的園藝故事。
「國家日」「榮譽日」中,國際竹藤組織的竹種藤種太空育種啟動、展園參觀、慶典演出等,泰國的傳統泰式演出、泰拳、水果雕刻等,朝鮮的升旗儀式、合影留念、文藝演出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活動將精彩推出。
「省區市日」則全面展現各地區、各少數民族文化,如浙江非遺展示、貴州文化旅遊推介、內蒙古民族歌舞表演等。
此外,多元化的園藝競賽項目也將在會期輪番上陣。中國花卉協會會長、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江澤慧表示,屆時室內專項花卉競賽將有牡丹、月季、組合盆栽、盆景、蘭花、菊花、世界花藝大賽7項競賽。尤其是在8月將舉辦「2019世界花藝大賽」,各國家和地區的選手都將同臺競技,為觀眾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花藝盛典。
4月29日,參觀者在北京世園會中國館內的中國生態文化展區參觀。 當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亮點三:科技元素——智慧體驗讓園藝盛會也炫酷
本屆世園會引入物聯網、5G、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將世園會從傳統園林藝術展示轉變成人、自然、科技和文化交融的園藝盛會。
展館展園內「科技元素」讓園藝展示更生動精彩:中國館內,「祥和逸居」展覽通過紗幔、光影、數字影像與實物相結合的形式,營造「風拂花開,崇尚自然」的動態互動效果;國際館內,採用「實物+多媒體+互動+氛圍」多維體驗方式,在立面與地面展示「植物起源中心」「一帶一路物種傳播交流」及「世界名花名樹」等園藝文化內容;專題園藝展區內的「綠意未來」專題,通過仿生機器人、3D列印、智能裝備、虛擬實境等前沿技術與園藝相結合,感受智能化帶來的驚喜;植物館內打造的數字展廳,運用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和藝術手段為訪客創造猶如置身於紅樹林水下世界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北京世園局信息化部副部長郭子亮介紹,「奇幻光影森林」是本屆世園會為全世界遊客奉獻的一場科技文化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視覺盛宴。其內容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山海經》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為角色,與聲、光、電、影的手段相結合,坐落在自然園林環境中,依託虛擬視覺與人機互動技術,讓遊客穿越時空開啟一場奇幻光影世界的互動體驗。
遊客也能在園區裡感受到智慧服務體驗:百度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小巴「阿波龍」亮相世園會,「一部手機遊世園」的App可實現「吃、住、行、遊、樂」一條龍式的全程智慧導遊,新一代5G通信技術在遠程醫療、8K高清視頻回傳、無人駕駛、無人物流和無人機等多行業的創新型應用示範將在世園會充分展示,遊客還能在園區體驗到機器人講解員、機器人咖啡師和機器人保潔員提供的優質服務。
[ 責編:袁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