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啟動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11月21日正式啟動東南網1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秋燕 曾藝軒)今日,2020年廈門國際海洋周就將乘風破浪而來,廈門又將全城歡動,共享藍色!明日上午9時,在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有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正式開館迎客,讓市民領略海洋生態之美時也更深入地了解紅樹林。同時,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動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將同步在此開啟。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
廈門最大「城市綠肺」明年5月底建成!系全省最大人工紅樹林生態公園
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美麗景觀。空中,一隻只白鷺等水生鳥類展翅飛翔,不時在林中覓食;水中,各種魚兒嬉戲遊玩;退潮時,招潮蟹探頭探腦鑽出洞來……在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昔日雜亂的淤泥灘地如今已經變成鬱鬱蔥蔥的「海上森林」。
-
廈門開展「全國放魚日」「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科普活動
記者 陳理傑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佘逸) 廈門市民將迎來海洋科普的盛宴。6月6日上午,在美麗的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生態公園,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部東海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海洋預報臺、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庭、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開展了一次盛大的廣場活動,開啟了2020年廈門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廈門活動。
-
紅樹林公園入選國家生態科普基地
【深圳商報訊】(記者 苑偉斌)日前,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對外公布,其中,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入選。 據悉,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是我國內地第一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在福田區人民政府和福田區水務局的指導下,公園業已成長為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
-
厚植海洋文化播種蔚藍夢想 廈門海洋意識教育活動風生水起
亮點1 創辦研學聯盟 喚醒海洋保護意識 在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一組組親子家庭親手放流長毛明對蝦、日本囊對蝦、刀額新對蝦等,現場儼然成為一個生動的海洋教育大課堂;在廈門海堤紀念館,一場別出心裁的串燒研學課程,讓來自雙十中學的學生們興致濃濃,大家饒有興趣地了解了海堤建設的緣起及城市發展的歷史
-
宣傳增殖放流呵護蔚藍海洋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收穫滿滿
> 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
-
解碼世園會植物館:紅樹林「北上」借蠔殼「造海」
園區位於北京市延慶區,緊鄰八達嶺長城,規劃總面積960公頃,因此又被稱為「長城腳下的世園會」。園區設「四館一心」,包括中國國家館、植物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演藝中心等。其中,由廣東深圳的世界500強企業萬科集團投資、建設並運營的植物館,包含世界最大的室內紅樹林,讓來自各地的特色植被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紮根,成為本屆世園會一大亮點。
-
共赴海洋盛事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今日起至26日舉辦
今年的2020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PNLG)年會將在線上開展,並面向全球開放參與,預計有來自10個國家的51個成員城市和3個協作成員參會。 22日開幕的第七屆廈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規模再創新高,將展示最先進最前沿的海洋新技術、新成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展會結束後,主辦方將把現場展示的成果和產品「搬遷」至位於沙坡尾的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內,進行長期展示和推介。 以展會促交流,推動招商引資。
-
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 探秘淇澳紅樹林保護區
活動現場宣布了全省「最美巡護員」獲獎名單及第一屆活動攝影大賽獲獎作品,發布了廣東自然保護地科普科研成果。【同期】廣東翁源青雲山保護區巡視員 李心敏(從事巡視員)差不多十年了,從2012年開始,我看到這些青山綠水就很喜歡。(平時工作)就是把山巡視好,(確保)不要有獵捕鴨獸、野生動物這種情況。
-
深圳西灣紅樹林,國家保護級的紅樹林真美呀!
深圳西灣紅樹林是以走近紅樹林為特色,是集休閒、遊憩、科普於一體的高品質濱海景觀示範段。我們趁著日落前來到了這裡,下車映入眼帘的就是深圳西灣紅樹林公園幾個大字。深圳西灣紅樹林心情頓時激動起來,迫不及待快步奔向大海。海浪一浪又一浪的拍打著岸邊的巖石。濺起海花又落下惹得海邊的小朋友忍不住想去追逐!大人的阻擋孩子的嚮往形成了一場拉鋸風景線。
-
實地探訪溫州紅樹林,揭開「海岸衛士」的神秘面紗
8月21-22日,首屆浙江省紅樹林發展論壇在溫州召開。此次論壇以「美麗浙江,藍色海灣,紅樹林顯擔當」為主題。廈門大學、浙江省林學會、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浙江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林業局等27家單位的60多位研究紅樹林的專家學者,走訪了溫州龍港市紅樹林溼地公園、洞頭區霓嶼島,實地考察紅樹林保育和生態修復現狀,共商「海岸衛士」紅樹林的發展大計。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中新網廈門6月6日電 (黃詠綢)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公園被放流入水。活動現場,志願者正在傳遞魚苗。 李思源 攝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
被高樓大廈包圍的惠州大亞灣紅樹林,滿滿的負氧離子,你去過嗎?
對於大亞灣我一直都知道有個4A級的旅遊景點——大亞灣紅樹林,一直想去看看,終於事情辦完後我就讓先生帶我去逛逛這個紅樹林。跟著導航,我們很快到達紅樹林,但是下了車發現這紅樹林跟我想像中的紅樹林差別很大,我之前去過海口的紅樹林,那裡的紅樹林一望無際很大,周邊也很遼闊,但是大亞灣紅樹林周邊都被樓房圍起來了,雖然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是換個角度想,房子買在這裡多好啊,滿滿的負氧離子。
-
科普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然而,人們走進紅樹林卻發現,這裡的樹全是綠色的。難道紅樹名不符實?紅樹林的確因「紅」而名。目前,紅樹林廣泛分布在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124個國家或地區。紮根有「絕招」紅樹林生長於海與地的相擁處,這個聽上去詩意的地方其實異常險惡。潮漲潮落、海水浸蝕、海浪侵襲,很難想像,還有哪種植物能像紅樹林一樣,如此堅韌頑強。為了在海浪的襲擾中佔有「一席之地」,紅樹林練就了許多「獨門絕技」。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一、背景及意義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儋州市光村鎮泊潮港內,2016年8月,經國家林業局驗收通過,被評為國家級溼地公園,是目前海南省的第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
2020ASLA綜合設計榮譽獎詳解: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
2015年,三亞市政府決定將防洪堤內的荒地改造成紅樹林生態公園。經過三年的設計和改造,荒蕪的土地成功地被修復成鬱鬱蔥蔥的紅樹林公園。在這裡,自然和人們和諧地共享著海潮與淡水的交融。基於風和水的生態設計策略以指狀相扣的交錯生態帶的形態得以實現,建成後的環境加快了紅樹林恢復的自然過程,經驗證,這種紅樹林修複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