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SLA綜合設計榮譽獎詳解: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

2021-01-20 騰訊網

首席設計師:俞孔堅

設計機構:土人設計

業主:海南省三亞市政府

設計團隊:林國雄,張喻,張建喬,拜真,宋嘉,俞文宇,鄭軍彥,吳帆,王予非,李飛,王芳,毛睿。

中國海南島的水道常年遭遇洪水侵襲,在三亞河上的這處全新景觀恢復了先前被摧毀的紅樹林,在有效緩解洪水危機的同時,為身處高密度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一處鬱鬱蔥蔥的步行遊憩區。高強度的城市開發不僅留下了混凝土擋土牆,也汙染了水道。如今繁盛的生態交錯帶形成了一個多孔的邊界,與海洋潮汐為友,促進了紅樹林的生長。頗具層次感的景觀和空中步道將遊人從城市氛圍吸引至水邊,混凝土觀景亭亦提供了庇護,能夠抵禦烈日與熱帶暴雨。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充分展示了讓城市回歸自然的有效途徑。

——2020ASLA組委會獎項評語

概況

海南省三亞市經過30年持續的城市快速發展,遭受了巨大的生態破壞。建成區內,幾乎所有的水系都已被汙染;混凝土防洪牆抹殺了紅樹林及河漫灘生態系統,阻擋了海水和上遊城市雨水的連通,造成嚴重的城市內澇並降低抵禦氣候變化的能力。與此同時,場地居住和遊客人口持續增多,外來居民和季節性遊客都希望能享受沿河的連續公園帶的需求一直未曾實現。

為緩解氣候變化引起的城市洪澇災害問題,響應人們日益提升的環境需求,恢復河岸和海岸線的紅樹林至關重要。

2015年,三亞市政府決定將防洪堤內的荒地改造成紅樹林生態公園。經過三年的設計和改造,荒蕪的土地成功地被修復成鬱鬱蔥蔥的紅樹林公園。在這裡,自然和人們和諧地共享著海潮與淡水的交融。基於風和水的生態設計策略以指狀相扣的交錯生態帶的形態得以實現,建成後的環境加快了紅樹林恢復的自然過程,經驗證,這種紅樹林修複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廣。

2020年秋,三亞紅樹林公園的設計團隊——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及其土人設計榮獲2020年ASLA綜合設計榮譽獎,這是該團隊所獲得的第十三個ASLA規劃設計獎。取得成功的該項目將會作為示範,計劃在其他紅樹林恢復項目中大規模實施。

▲ 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前後

場地、挑戰和目標

▲ 改造前衛星圖。海水與淡水在這裡交匯,是海水倒灌所能達到的末端,生態狀況十分脆弱。

項目面積為10公頃,位於三亞市中心的三亞河東岸。日常海潮與河流的淡水在這裡匯合,場地恰巧處於海水與淡水交匯的分界位置,生態狀況十分脆弱。一條主幹道從場地旁邊穿過,道路與水面間9米高的陡坎使市民無法接近水面。原生紅樹林被城市發展和混凝土堤所破壞,場地中堆滿了建築碎屑和垃圾。

▲ 場地條件

對於海南三亞來說,為緩解氣候變化引起的城市洪澇災害問題,並作為樣板工程給其他的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項目做示範,恢復河岸與海岸線的紅樹林顯得至關重要。

設計團隊試圖通過本次方案解決四大場地問題。

一、風:每年的強熱帶季風可能會影響紅樹林的恢復,破壞幼苗;

二、水:季風期上遊匯集的洪水可能衝散剛形成的紅樹林群落;

三、汙染:受汙染的城市徑流可能破壞敏感的紅樹林幼苗,導致紅樹林群落物種多樣性的降低;

四、可遊性:考慮公眾的遊憩和自然的修復如何結合。

設計總策略:形式服從過程

策略一:土方平衡和材料利用

設計將現場建築垃圾和拆除防洪牆產生的混凝土廢料進行現場回收利用,通過填-挖的方式創造不同水深的灘涂,形成豐富的駁岸生態系統,滿足以紅樹林為主的各類動植物棲息需求。

▲ 具有多種水生環境的生態區域

策略二:臺地和生態廊道

方案利用城市道路與水位之間的9米落差,建造與生物窪地相結合的梯田。同時,利用場地的內部高差,建立一系列的臺地和生態廊道系統,以此來截流並淨化來自城市的地表徑流,並將高低錯落的步道、平臺等公共空間布置其間。

▲ 通過臺田河溼地對城市徑流進行過濾淨化

遊客可以從公園入口沿坡道步入空中棧橋,體驗在紅樹林冠層上漫步。又可通過無障礙坡道快速下到水邊,身臨其境地穿梭於紅樹林中。

▲ 園內高低錯落的步道

策略三:指狀相扣的地形

公園內的地形被改造為指狀相扣的形態,以便於引入海潮並將其滯留在公園內,避免了季風期來自上遊洪水的衝擊和城市徑流的汙染。這樣的地形形態將原岸線長度從700米增加到4000米,加長了6倍,顯著強化了邊緣生態效應。公園水深為0~1.5米,隨著漲潮落潮營造出一個動態的水環境系統,增加了生物多樣性。

▲ 三亞紅樹林公園航拍(2018年11月)。從這張航拍中可以看到,潮汐從最上端的入口被引入指狀水道,並在右下角流出。

策略四:適應地形的景觀盒子和步道

雖然沿岸指狀相扣形態的生態空間專供野生動物使用,但作為城市公園,也設置了遊憩步道、觀鳥亭等休閒景觀節點。步道路網的設計跟隨著地形的變化,漂浮於自然景色之上的空中棧道將人帶入林上,俯瞰紅樹林;5個觀景亭被精心地布置在林間幽靜景美的位置,穿過密林挑到水邊,成為多變氣候下必要的遮蔭擋雨空間。

▲ 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總平面

此外,觀景亭還作為一個公園景觀的藝術裝置,為遊客提供不同角度的多樣景觀形態。探入河中的觀景亭不僅是遊客觀鳥和釣魚的休憩空間,同時也成為了公園景觀的焦點。經過生態修復的紅樹林公園成為城市中心的綠洲,被住宅樓環繞。市民可以在涼亭上悠閒地餵著魚,眺望水道中的白鷺。

▲ 探入水道中的觀景亭

模塊化的混凝土盒子(觀景亭)能抵抗強烈的熱帶風暴,並且它不規則的形態設計既有利於阻擋中午刺眼的陽光,也可以透過朝陽和落日的光線,為遊客提供更好的觀景體驗。

▲ 兩個家庭正在混凝土盒子(觀景亭)避雨

▲一對夫婦在觀景亭中享受日落

▲觀景亭中的聚會與獨處

在喧鬧的城市中,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晝夜欣賞風景的場所,人們既可以來這裡和家人朋友聚會聊天,亦可獨自享受寧靜。晴朗的夜晚總是會吸引不少周邊居民前來遊玩,公園既是市民公共休閒的場所,也是生態恢復的展示區,真正做到了城市與生態的和諧共生。

總結

本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建成後僅3年就達到所有設定目標。指狀地形中的紅樹林長勢良好,魚鳥棲居增加,每年吸引了大量各個年齡段的遊客,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成為了市民的日常活動場所。場地的生態修復不僅展示了對於自然的種種好處,也帶來了公共服務的巨大提升。

關於2020ASLA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獎(ASLA Awards)由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簡稱ASLA)設立,是全球最具含金量的景觀設計獎項,分設有專業獎和學生獎。每年會把榮譽獎勵給全球最優秀的景觀設計師/學生(團隊),獲獎作品也反映了全球景觀行業的趨勢與未來。

2020年度ASLA獎獎項設置分為七個類別,包括General Design (綜合設計類),Residential Design (住宅設計類),Urban Design (城市設計類),Analysis and Planning (分析與規劃類),Communications (交流類),Research (研究類)以及The Landmark Award (地標獎)。其中,城市設計類是今年新增設獎項類別。

END

編輯 製作 | 李思佳

統籌 | 佘依爽

相關焦點

  • 關注三亞鳥類白鷺:三亞城市生態的守望精靈
    白鷺對生境挑剔,其棲居之地,皆魚蝦豐美,生態上佳。故而鷺鳥被視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一類指示動物。白鷺本是候鳥,多少年來,白鷺來了去,去了返,最後甘心駐足三亞,在此繁衍、生息,成為留鳥。在三亞,它們翱翔的天空湛藍透澈,它們棲息的家園水清林茂,就連它們常去的公園,也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甚至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就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 紅樹林公園入選國家生態科普基地
    【深圳商報訊】(記者 苑偉斌)日前,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對外公布,其中,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入選。 據悉,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是我國內地第一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在福田區人民政府和福田區水務局的指導下,公園業已成長為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
  • 三亞紅樹林溼地: 百鳥朝聖的「天堂」
    「到了周末,基本上是早上去臨春嶺,下午去白鷺公園或者三亞河。冬天可真是百鳥齊飛的好時節。夏季的時候,候鳥都走了,留在本地的鳥就開始繁殖,可以看到很多幼鳥,觀察它們成長。鳥要繁殖的時候才會築巢,在裡面產卵、孵卵和育雛,等到雛鳥可以離巢覓食了,鳥巢就廢棄了。」邱垂堅說,身為一名「打鳥人」,首先得是一名愛鳥人,這是規矩。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三、紅樹林生態修復—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紅樹林公園位於東河北部,月川片區與臨春嶺交匯處,在三亞海綿城市的「海綿系統」中處於末端,屬於末端分流型溼地。大部分河道硬化被硬化,河道喪失原有生態功能及休閒服務功能;植被破壞嚴重,特別是濱河紅樹林保護區,與1995年相比紅樹林面積減少92%,至今仍高速萎縮;大量濱水公共空間被地產項目侵佔,城水關係疏離,城市生活、文化逐漸消亡。紅樹林公園在三亞海綿城市的「海綿系統」中主要起到雨水淨化與再利用最終回補河道生態用水的作用。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2020-11-23 12:09:32 來源: 楊鳳美食資訊 舉報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去海南旅遊大部分人都是坐飛機直奔三亞去的,我是坐著咣當咣當的火車乘著輪渡穿越瓊州海峽才來到海南的,到了海南第一站是海口。海口相對三亞來說旅遊景點沒那麼多,但是旅遊的人也不像三亞那麼多,本地人也不像三亞那麼喜歡宰客。所以還是蠻喜歡海口慢悠悠的節奏的。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海岸保護固碳負氧離子生物多樣性紅樹林生態系統作用防風景觀促淤水淨化調節氣候儲碳海岸保護固碳負氧離子生物多樣性紅樹林生態系統作用防風景觀促淤水淨化調節氣候儲碳▼紅樹林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它們承受著陸地和海洋的雙重壓力,潮汐讓它們極度開放,也極易受傷。任何汙染與砍伐都可能破壞它們盡力維持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已經遏制住了紅樹林被破壞的趨勢,紅樹林的面積在穩步增長。這與我國社會各界開展的宣傳、保護和修復工作是分不開的。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 紅樹林公園大量蠓蟲叮咬遊人 管理部門:化學消殺會破壞生態
    晶報訊(記者 譚笑) 前日,一則「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蟲患嚴重 遊人被叮咬受傷」的消息引起深圳市民的關注。為讓更多的市民了解蠓蟲的來源及做好防護工作,昨天上午,福田區環水局組織深圳市紅樹林管理機構及生態專家,召開媒體見面會,就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蟲患問題向廣大市民作進一步說明。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當海水漲潮時,紅樹林主要部分被海水淹沒,只露出枝葉,人可乘船在水中遊覽,海水退潮時,紅樹林及其根部裸露,人可在海底沙灘行走。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潮汐特徵決定了其具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自然景觀多樣性,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海南是全球檯風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溼地植被可以有效抵禦海浪、風暴的衝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
  • 三亞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
    同時綜合考慮「海綿城市」試點區現狀基本情況,三亞分析目前面臨的水系統問題,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將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與質量提升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按照源頭削減、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綠灰結合的思路,三亞還實行補短板、控增量、去存量,統籌源頭、過程和末端,協同各職能部門打造區域海綿城市樣板,提升城市水生態和水環境質量。
  • 系全省最大人工紅樹林生態公園
    如今,已初具規模的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成了不少市民放鬆休閒的好去處。一個好消息是,隨著公園一期的完工,二期也將於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屆時,這裡將成為全市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題,同時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人工紅樹林生態溼地公園。
  •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啟動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11月21日正式啟動東南網1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秋燕 曾藝軒)今日,2020年廈門國際海洋周就將乘風破浪而來,廈門又將全城歡動,共享藍色!明日上午9時,在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有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正式開館迎客,讓市民領略海洋生態之美時也更深入地了解紅樹林。同時,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動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將同步在此開啟。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 讓自然做功,濱海溼地公園的設計探索 以九溪口潮汐溼地公園為例
    設計背景廈門市在快速城鎮化建設中,島外地區水體遭到了不斷的侵佔和破壞,許多濱水區被大量用於私有性的住宅建設,未能形成濱水空間良好的共享格局。在再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工作要求下,廈門市於2012年啟動了溪流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歷時一年完成島外十條溪流的城市水系規劃。
  • 科普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全身都是「寶」紅樹林不僅有很高的生態價值、科研價值、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強的醫藥功能。在紅樹林大家族中,一些紅樹品種的果實可供食用。例如,果實成熟後像茄子的秋茄,果實如椰樹、種仁可食的水椰,樹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療惡瘡的角果木,木材燃燒能散發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紅樹」(海漆)。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汪承賢)12月14日,記者走訪海口江東新區生態綠化升級改造工程了解到,目前,三江紅樹林改造基本完工,增加了1950畝紅樹林;芙蓉河、道孟河溼地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 構建海洋意識教育綜合平臺,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
    海  南  省  教  育  廳瓊教提案字〔2020〕67號海南省教育廳對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074號提案的答覆(復文分類:B)馬向陽委員:感謝您對我省教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您提出的《構建海洋意識教育綜合平臺,
  • 生態公園如何講述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丨對話設計師
    2020年6月,紅樹林基金會(MCF)聯手造點團隊,為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升級園內的溝通系統,希望能讓遊客感受到公園的特殊生態意義與自然體驗價值。,但遊客都不太知道」 公園對遊客「想說但沒能說」的話 Q:一開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為什麼會找到造點,提出想重新設計一套溝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