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鷺:三亞城市生態的守望精靈
黃嘴白鷺於河水中信步。
小白鷺在水中覓食。
一隻蒼鷺掠過黃嘴白鷺的頭頂。
鷺鳥:
鷺鳥,簡稱:鷺,也稱鷺鷥,人們喜歡以其顏色直稱:白鷺、綠鷺、灰鷺、蒼鷺等。三亞常見鷺鳥有白鷺、黃嘴白鷺、巖鷺(黑鷺)、蒼鷺、大白鷺、中白鷺、牛背鷺、池鷺、綠鷺、夜鷺等。
「天際悠閒百鳥,水中蒼綠蒹葭。」白鷺點點,群山疊翠的三亞,哪有人不曾見白鷺之美?
白鷺之於三亞,或如雪蓮之於冰山,雄獅之於荒原,鯨群之於大海,不忍離去,不可分開。白鷺依賴三亞優良的生態環境生生不息,回報三亞這座城池靈動之美,為三亞人民養眼養心。
三亞生態文明建設好不好,看看河邊的白鷺就知道
晴天的三亞兩河邊,風自海上來,吹皺了水面,紅樹林的枝冠上,白鷺被晨光喚醒,閒適自若,顧盼神飛。
「雪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唐代杜牧的詩道出了白鷺冰清玉潔的美。鷺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世界共有17屬60種,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和雪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通稱白鷺,外形似鶴,羽毛潔白、身形挺拔、嘴型精巧,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白鷺不是鶴類,卻有著鶴一般飄逸的神韻,體態優美瀟灑,性情溫文爾雅,而亭亭玉立、翩飛起落時那卓然的風姿,舉世無雙。
古人愛白鷺,以詩文美之。白居易詩云,「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張志和曾詠,「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聖杜甫,留下「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千古名句;王維興嘆,「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宋人徐元傑以「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詠西湖風光;歐陽修揮毫,「誰知閒憑闌幹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於暮春敗景之處感知美與韻味;至明代,亦有楊慎留下「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的佳句。諸般景象,皆一派和諧,詩情畫意。
三亞人愛白鷺。2000年3月,三亞闢三亞河東河和西河各長約3公裡、寬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範圍為黃嘴白鷺等鳥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陸地面積為930畝,其中紅樹林面積210畝,泥沙面積720畝。2007年6月,為保護作為白鷺棲息地的三亞河岸紅樹林溼地資源這片白鷺的「糧倉」,不與白鷺搶食,三亞市政府發出通告,禁止在三亞河道內捕魚。
白鷺對生境挑剔,其棲居之地,皆魚蝦豐美,生態上佳。故而鷺鳥被視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一類指示動物。白鷺本是候鳥,多少年來,白鷺來了去,去了返,最後甘心駐足三亞,在此繁衍、生息,成為留鳥。在三亞,它們翱翔的天空湛藍透澈,它們棲息的家園水清林茂,就連它們常去的公園,也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甚至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就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三亞生態文明建設好不好,看看河邊的白鷺就知道。」三亞人常常這樣自豪地向外人說道。
三亞的白鷺生存史,就是一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史
蜿蜒的三亞河上,白色的鷺鳥飛翔在兩岸的紅樹林間,是許多三亞人心中最平常也最美的畫面。但三亞也曾一度失去過它。
「每天傍晚放學回家,不遠的天空,總有白鷺排著人字形回巢,河邊的紅樹林裡到處都是白鷺的身影。」人到中年的三亞市民林女士回憶,隨著旅遊業的日漸興旺,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三亞暴露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滯後的短板。當河水第一次溢出腥臭味,那抹白色的身影開始變得稀少。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三亞發展最大的資本和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三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白鷺的離去讓三亞警醒,讓白鷺回家,成為三亞舉全市之力發出的召喚。
為了還三亞一泓清水,三亞市政府下大力氣整治三亞河,清除汙水直排口,對沿岸植被進行生態修復。繼《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之後,三亞先後施行《三亞市河道生態保護管理條例》《三亞市山體保護條例》。2018年11月,《三亞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開始施行,這也是三亞首次對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面制定了地方性法規。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三亞全面啟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雙修)、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城市(雙城)工作。在「全面梳理、系統整治、穩步推進」的原則下,實施了入河排汙口專項調查和18個監測斷面汙染源排查,開展河湖「清五亂」專項行動,積極落實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水環境整治等內河湖水汙染治理工作,令河湖水生態環境逐步轉好。2018年,三亞全年全市PM2.5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1%,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完成率100%,建成全市「村收集、區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這一年,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組織開展的「2018美麗山水城市」評選中,三亞榜上有名。
河水變得更清了,紅樹林溼地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生物鏈更加穩定、豐富,水中的食物更多了,東、西河已出現約1000隻黃嘴白鷺,以三亞河為中心的「鳥類天堂」初具規模……常年致力於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工作的林貴生說,「不只是三亞河,全市的自然環境都在好轉,留鳥生生不息,候鳥頻頻歸來,三亞的物種資源正在進入良性循環。」
家鄉美,遊子歸,越來越多闊別多年的「遊鳥」歸來,是三亞持續修復生態獲得的回報,照見了三亞生態文明建設不懈努力的現實。
關於三亞與白鷺
你應該知道
2000年3月,三亞闢三亞河東河和西河各長約3公裡、寬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範圍為黃嘴白鷺等鳥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陸地面積為930畝。
2007年6月,為保護作為白鷺棲息地的三亞河岸紅樹林溼地資源這片白鷺的「糧倉」,不與白鷺搶食,三亞市政府發出通告,禁止在三亞河道內捕魚。
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責編:李浩蓉、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