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亞鳥類白鷺:三亞城市生態的守望精靈

2020-11-23 人民網海南站

原標題:白鷺:三亞城市生態的守望精靈

  黃嘴白鷺於河水中信步。

  小白鷺在水中覓食。

  一隻蒼鷺掠過黃嘴白鷺的頭頂。

  鷺鳥:

  鷺鳥,簡稱:鷺,也稱鷺鷥,人們喜歡以其顏色直稱:白鷺、綠鷺、灰鷺、蒼鷺等。三亞常見鷺鳥有白鷺、黃嘴白鷺、巖鷺(黑鷺)、蒼鷺、大白鷺、中白鷺、牛背鷺、池鷺、綠鷺、夜鷺等。

  「天際悠閒百鳥,水中蒼綠蒹葭。」白鷺點點,群山疊翠的三亞,哪有人不曾見白鷺之美?

  白鷺之於三亞,或如雪蓮之於冰山,雄獅之於荒原,鯨群之於大海,不忍離去,不可分開。白鷺依賴三亞優良的生態環境生生不息,回報三亞這座城池靈動之美,為三亞人民養眼養心。

  三亞生態文明建設好不好,看看河邊的白鷺就知道

  晴天的三亞兩河邊,風自海上來,吹皺了水面,紅樹林的枝冠上,白鷺被晨光喚醒,閒適自若,顧盼神飛。

  「雪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唐代杜牧的詩道出了白鷺冰清玉潔的美。鷺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世界共有17屬60種,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和雪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通稱白鷺,外形似鶴,羽毛潔白、身形挺拔、嘴型精巧,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白鷺不是鶴類,卻有著鶴一般飄逸的神韻,體態優美瀟灑,性情溫文爾雅,而亭亭玉立、翩飛起落時那卓然的風姿,舉世無雙。

  古人愛白鷺,以詩文美之。白居易詩云,「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張志和曾詠,「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聖杜甫,留下「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千古名句;王維興嘆,「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宋人徐元傑以「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詠西湖風光;歐陽修揮毫,「誰知閒憑闌幹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於暮春敗景之處感知美與韻味;至明代,亦有楊慎留下「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的佳句。諸般景象,皆一派和諧,詩情畫意。

  三亞人愛白鷺。2000年3月,三亞闢三亞河東河和西河各長約3公裡、寬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範圍為黃嘴白鷺等鳥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陸地面積為930畝,其中紅樹林面積210畝,泥沙面積720畝。2007年6月,為保護作為白鷺棲息地的三亞河岸紅樹林溼地資源這片白鷺的「糧倉」,不與白鷺搶食,三亞市政府發出通告,禁止在三亞河道內捕魚。

  白鷺對生境挑剔,其棲居之地,皆魚蝦豐美,生態上佳。故而鷺鳥被視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一類指示動物。白鷺本是候鳥,多少年來,白鷺來了去,去了返,最後甘心駐足三亞,在此繁衍、生息,成為留鳥。在三亞,它們翱翔的天空湛藍透澈,它們棲息的家園水清林茂,就連它們常去的公園,也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甚至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就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三亞生態文明建設好不好,看看河邊的白鷺就知道。」三亞人常常這樣自豪地向外人說道。

  三亞的白鷺生存史,就是一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史

  蜿蜒的三亞河上,白色的鷺鳥飛翔在兩岸的紅樹林間,是許多三亞人心中最平常也最美的畫面。但三亞也曾一度失去過它。

  「每天傍晚放學回家,不遠的天空,總有白鷺排著人字形回巢,河邊的紅樹林裡到處都是白鷺的身影。」人到中年的三亞市民林女士回憶,隨著旅遊業的日漸興旺,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三亞暴露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滯後的短板。當河水第一次溢出腥臭味,那抹白色的身影開始變得稀少。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三亞發展最大的資本和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三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白鷺的離去讓三亞警醒,讓白鷺回家,成為三亞舉全市之力發出的召喚。

  為了還三亞一泓清水,三亞市政府下大力氣整治三亞河,清除汙水直排口,對沿岸植被進行生態修復。繼《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之後,三亞先後施行《三亞市河道生態保護管理條例》《三亞市山體保護條例》。2018年11月,《三亞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開始施行,這也是三亞首次對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面制定了地方性法規。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三亞全面啟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雙修)、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城市(雙城)工作。在「全面梳理、系統整治、穩步推進」的原則下,實施了入河排汙口專項調查和18個監測斷面汙染源排查,開展河湖「清五亂」專項行動,積極落實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水環境整治等內河湖水汙染治理工作,令河湖水生態環境逐步轉好。2018年,三亞全年全市PM2.5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1%,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完成率100%,建成全市「村收集、區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這一年,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組織開展的「2018美麗山水城市」評選中,三亞榜上有名。

  河水變得更清了,紅樹林溼地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生物鏈更加穩定、豐富,水中的食物更多了,東、西河已出現約1000隻黃嘴白鷺,以三亞河為中心的「鳥類天堂」初具規模……常年致力於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工作的林貴生說,「不只是三亞河,全市的自然環境都在好轉,留鳥生生不息,候鳥頻頻歸來,三亞的物種資源正在進入良性循環。」

  家鄉美,遊子歸,越來越多闊別多年的「遊鳥」歸來,是三亞持續修復生態獲得的回報,照見了三亞生態文明建設不懈努力的現實。

  關於三亞與白鷺

  你應該知道

  2000年3月,三亞闢三亞河東河和西河各長約3公裡、寬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範圍為黃嘴白鷺等鳥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陸地面積為930畝。

  2007年6月,為保護作為白鷺棲息地的三亞河岸紅樹林溼地資源這片白鷺的「糧倉」,不與白鷺搶食,三亞市政府發出通告,禁止在三亞河道內捕魚。

  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責編:李浩蓉、蔣成柳)

相關焦點

  • 三亞紅樹林溼地: 百鳥朝聖的「天堂」
    經過私聊得知,這位「修水缸」真名叫邱垂堅,土生土長三亞人,今年才25歲,是三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園區管理專員。2016年的某一天,他聽到窗外鳥叫,只是隨手用相機把幾隻小麻雀拍了下來,從此開啟了他人生中一個全新的認知領域。從拍鳥到辨識鳥,邱垂堅下了一番苦功夫。「我每拍到一種鳥都去翻找圖鑑,去識別這是什麼鳥類。在識別不同鳥類的過程中,又接觸到了分類方面的知識。
  • 2020ASLA綜合設計榮譽獎詳解: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
    中國海南島的水道常年遭遇洪水侵襲,在三亞河上的這處全新景觀恢復了先前被摧毀的紅樹林,在有效緩解洪水危機的同時,為身處高密度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一處鬱鬱蔥蔥的步行遊憩區。高強度的城市開發不僅留下了混凝土擋土牆,也汙染了水道。如今繁盛的生態交錯帶形成了一個多孔的邊界,與海洋潮汐為友,促進了紅樹林的生長。
  • 三亞與支付寶共建「數字城市」 激發城市潛能
    人民網三亞1月12日電(宋彤桐)為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和三亞數字城市發展,1月12日上午,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和支付寶籤訂「數字城市」創建與推廣協議。雙方將在政務信息、市民辦事、旅遊交通、教育公益、綠色環保等多方面進行數位化升級,對酒旅、公交出行、海鮮市場、購物食宿等多場景進行數位化改造,探索數字城市建設的新途徑,打造三亞旅遊城市、生態城市和文明城市三大名片。
  • 三亞溼地公園現瀕危物種白眉田雞:自然生態正恢復,鳥類增多
    三亞溼地公園現瀕危物種白眉田雞:自然生態正恢復,鳥類增多 2019-02-18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亞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
    同時綜合考慮「海綿城市」試點區現狀基本情況,三亞分析目前面臨的水系統問題,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將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與質量提升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按照源頭削減、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綠灰結合的思路,三亞還實行補短板、控增量、去存量,統籌源頭、過程和末端,協同各職能部門打造區域海綿城市樣板,提升城市水生態和水環境質量。
  • 華西醫院要來了,今年經濟工作定了…關注每周三亞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打造充滿活力魅力的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開放創新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標杆城市和宜居宜業的民生幸福城市。五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六要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七要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詳戳】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今年,三亞重點抓好這七個方面工作 3 三亞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辦醫!
  • 三亞周邊海域又現「海洋精靈」啦!新海豚群種類有待考究
    更多視頻  三亞周邊海域又現新海豚群  海南日報三亞8月12日電(記者林詩婷)「海洋精靈」海豚暢遊三亞海域近日成為熱門話題。記者今天獲悉,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11日在三亞周邊海域又發現一海豚群。
  • 海南三亞:探秘水族館
    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匯聚著數萬尾海洋精靈,遊客可走進「海底」與海洋生物近距離接觸,探索海洋的奧秘。↑2020年5月31日,遊客在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參觀。CICPHOTO/蒙鍾德 攝↑2020年5月31日,遊客在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與海洋動物親密接觸。CICPHOTO/蒙鍾德 攝↑2020年5月31日,遊客在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參觀。
  • 三亞從青島引進44隻海鷗亞成鳥
    三亞從青島引進44隻海鷗亞成鳥海鷗生態修復項目力爭在三亞孵化保育3000隻  今年3月,三亞市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啟動海鷗生態修復項目,近日該項目有了新進展——44隻海鷗亞成鳥已從山東省青島市出發,將於下周運抵三亞接受人工馴化
  • 為什麼如此多的人來三亞?還不是因為……
    問題1:三亞作為著名的旅遊度假地,是很多人假期出遊的第一選擇,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來三亞呢?  問題2:為什麼三亞能讓大家流連忘返,來來回回就算很多遍也不厭倦?  海棠灣  海棠灣被譽為「國家海岸」,這裡還沒有染上城市的喧囂與繁鬧,十九公裡長的岸線風光旖旎,河道如網,綠洲棋布,芳草萋萋,集碧海、藍天、青山、銀沙、綠洲、奇岬、河流於一身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籤約與掛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常務副院長馮雁、副院長李志勇,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魯佳寶、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所長吳川良及三亞市委、三亞珊瑚礁國家自然保護區、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海南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聯合實驗室籤約與啟用儀式。李志勇與吳川良代表雙方籤署聯合實驗室協議,該實驗室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掛牌。
  • 中國「最適合過冬」城市,吸引很多世界各地的遊客,但並不是三亞
    中國土地資源豐富,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歷史遺蹟豐富,每逢節日連休,主要旅遊景點人山人海,現在有很多網絡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國的「過冬最好的城市」吸引了很多人,很多遊客來自世界各地,但這並不是三亞。
  • 三亞水質向好促進生蠔繁衍過度捕撈會影響生態平衡
    原標題:三亞水質向好促進生蠔繁衍過度捕撈會影響生態平衡   6月18日晚,三亞潮見橋下迎來撈生蠔「大軍」,百餘位市民趁三亞河退潮後下河撈生蠔,盆盛袋裝,手抱擔挑,場面頗為壯觀。
  • 巨型海豚泰迪空降三亞 三亞·亞特蘭蒂斯成暑期打卡聖地
    隨著這隻亞洲巨型泰迪豚的現身,三亞·亞特蘭蒂斯將成為2019年大熱的暑期打卡聖地。     三亞·亞特蘭蒂斯作為一站式娛樂休閒及綜合旅遊度假目的地,持續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賓客前來享受非凡度假體驗,創造美好回憶。
  • 三亞市長阿東:海洋問題決定著國家的興衰
    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認為,三亞是中國唯一同時具有熱帶雨林和海洋風光的城市,也就是說我們發展旅遊業特點特別明顯,所以海洋旅遊業是我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比如油輪、遊艇的製造,船舶製造等方面,我們是旅遊城市,在引進企業的時候絕對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如果一個產業破壞生態環境,即使有再高的需求我們也拒之門外,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陽光沙灘、碧海藍天,為在三亞生活的人民、為全國留下優良的生態環境。
  • 三亞木
    三亞木又稱非洲苦配巴香脂樹,屬於豆科。簡介:三亞木是一種中等大小可生長到25米及以上的落葉植物,這種植物的樹幹通常可以長到直徑200釐米左右,樹冠非常平整寬闊,在樹幹9米以下的位置通常沒有枝葉。它的樹皮是灰白色的,一開始非常平整會隨著生長變成碎片而掉落。它的葉片是羽狀交替生長的,通常有15釐米左右,每個枝丫上有6到11對葉片。
  • 空氣品質很好的城市,顏值不輸三亞且物價低,就是遊客來得太少了
    這個城市是海口,1月7日,有關部門通報了2018年1-12月的空氣品質排行榜,海口力壓倒多數城市獲得第一名,迄今為止,海口的旅行實力被低估了。這是一座富有切允風光的濱海城市,氣候舒適,生態環境名列前茅,多年來一直居中國空氣品質排行榜首位, 這裡有清澈透明的海域、平坦柔軟的沙灘、樹影娓娓的椰林,是世界衛生組織選定的中國第一個「世界健康城市」的試驗地。
  • 三亞河面出現大面積死魚 調查顯示缺氧所致
    人民網三亞3月4日電 近日,有網民反映三亞河河面出現大面積死魚,臭味難聞,懷疑是汙染所致。目前,三亞市海洋漁業部門對水質抽樣調查,判斷是因為天氣轉變水中缺氧所致。  3月3日,某論壇網友「小魚郎」以《三亞河驚現大量死魚,是汙染還是其他原因? 》為題發帖稱,他和攝友在三亞實驗中學旁的河邊觀景平臺上拍攝白鷺,發現河面出現大量死魚,已經腐爛並發出陣陣惡臭。
  • 三亞又新增一國內航線!三亞——昆明航班順利首航
    7月20日22點55分,載有156名乘客的3U8768航班從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騰空而起飛往昆明,標誌著四川航空三亞——昆明航線首航圓滿成功。此次新航線的開通,是川航7月份以來開闢的第二條從三亞出港的復工復產航班,完善了以三亞為中心與省會、旅遊熱點城市航線網絡,架起了經濟發展的空中橋梁。
  • 三亞亞沙會吉祥物「亞亞」:小小坡鹿躍動天之涯
    亞沙會作為海南首次舉辦的洲際級別運動會,亦是2020年中國舉辦的唯一洲際級別的綜合體育賽事,將成為宣傳三亞、海南乃至中國的一場盛會,吉祥物「亞亞」作為亞沙會的核心形象之一,肩負著幫助人們熟悉了解賽會、傳遞城市全新的發展模式和城市形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