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最大「城市綠肺」明年5月底建成!系全省最大人工紅樹林生態公園

2021-01-18 瀟湘晨報

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美麗景觀。

空中,一隻只白鷺等水生鳥類展翅飛翔,不時在林中覓食;水中,各種魚兒嬉戲遊玩;退潮時,招潮蟹探頭探腦鑽出洞來……在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昔日雜亂的淤泥灘地如今已經變成鬱鬱蔥蔥的「海上森林」。如今,已初具規模的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成了不少市民放鬆休閒的好去處。

一個好消息是,隨著公園一期的完工,二期也將於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屆時,這裡將成為全市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題,同時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人工紅樹林生態溼地公園。

生態修復 紅樹林連綿成片

沿著寬敞平坦的木棧道一路行走,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海風輕拂,讓人心曠神怡。

據悉,公園一期已種植紅樹林42.8萬平方米。目前紅樹林長勢良好,底棲生物、鳥類多樣性迅速得到恢復。

廈門大學對已完工的一期工程進行生物環境本底調查顯示,相比生態修復前,目前紅樹林生態修復區內魚類、貝類和蝦蟹類的物種數提高了2.4倍、生物量提高了3.6倍、個體數提高了3.3倍。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重大重點項目辦主任餘炎鋒介紹,項目完工後將形成海洋生態修復人工種植紅樹林85萬平方米,在保護和維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改善灣區水質、提升海岸海域海島生態環境功能、維護海洋生態安全等多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固碳釋氧 已形成「城市綠肺」

「在下潭尾溼地公園,海風吹過,不會有黏黏的感覺。這裡的空氣品質非常好,就得益於紅樹林的固碳釋氧作用。」餘炎鋒說。

據市海洋局介紹,目前廈門灣紅樹林分布在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和翔安5個區的27個點,總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儼然已成為「城市綠肺」。

2018年,市海洋局曾委託集美大學課題組對廈門灣紅樹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了初步評估,研究結果表明:重要棲息地、濱海城市的綠化功能、實物產品和生態旅遊是廈門灣紅樹林服務功能價值的前四位。

示範樣板 廈門會晤「零碳排放」

目前,下潭尾溼地公園二期不僅被納入國家藍色海灣整治項目,也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碳中和林的示範基地。也就是說,該項目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產生的溫室氣體,通過以種植紅樹林的方式中和。具體來說,就是在廈門市翔安區下潭尾溼地公園種植紅樹林580畝,用20年時間將本次會晤碳排放全部吸收,實現「零碳排放」目標——這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史上尚屬首次,該項目將成為國內外大型會議碳中和林的又一示範樣板。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將成為廈門市通過造林方式實現零排放目標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

記者了解到,下潭尾溼地公園預計將於明年5月底前全部建成。截至目前,二期水工部分已完成95%,景觀部分已完成45%,新增紅樹林已種植面積18萬平方米佔合同工程量的63.89%。

【來源:廈門日報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啟動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11月21日正式啟動東南網1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秋燕 曾藝軒)今日,2020年廈門國際海洋周就將乘風破浪而來,廈門又將全城歡動,共享藍色!明日上午9時,在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有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正式開館迎客,讓市民領略海洋生態之美時也更深入地了解紅樹林。同時,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動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將同步在此開啟。
  • 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明年6月底建成投用
    來源:成都日報 目前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建設正加快推進,預計今年底湖區基本成型,明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施工現場,施工方相關負責人劉松俊表示,自今年4月開工以來, 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的建設一直頗受市民關注。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各景觀節點有序推進,核心湖區正加緊進行湖區開挖和土方作業。預計今年年底實現湖區成型,明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 我市紮實推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建設
    我市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打造濱海綠城的必答題,多項生態工程齊頭並進,用綠色福利和生態紅利不斷刷新全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好心綠道成為全國首個貫穿中心城區的生態綠道,在這裡總能看見一張張充滿笑意的面孔,盡情品味幸福生活。2017年以來,新建露天礦生態公園、水東灣海洋公園、官渡公園等60個,品質提升新湖公園、春苑公園、合水城市溼地公園等89個,構成星羅棋布的「城市綠肺」。
  • 深圳再添一座「綠肺」公園 面積相當於104個標準足球場
    一座位於坂雪崗科技城範圍內的「綠肺」公園呼之欲出:用地面積74.32公頃,相當於104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其中70.78公頃位於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綠色生態空間領域,坂田片區生態基底資源較好,周邊規劃有樟坑徑郊野公園、崗頭科技公園、甘坑特色公園、雪象體育公園、三聯郊野公園、銀湖山郊野公園等6大山體郊野(特色)公園,山間嵌有7座水庫。
  • 廈門「最大」公園,佔地85公頃,景色優美還是鳥類天堂,免費開放
    若要領略海邊的風光,那可非同小可,廈門本身就是一片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除了廈門大學和鼓浪嶼之外,還有許多景點都在期待著遊客的光臨和探索。這座佔地面積最大的公園在廈門迅速走紅,這裡生態環境很好,又是一個鳥類天堂,最重要的是,這裡對遊客免費開放。這個吸引無數遊客的地方,就是位於廈門的五緣灣溼地公園,這個位於廈門市湖裡區,地理位置優越,即使自駕遊也很好找。
  • 紅河州:打造「城市綠肺」 共享「生態福祉」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紅河州委州政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城市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建設,在全州13個縣市城市規劃區內建成15個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將綠色融入城市,提升城市品質,讓紅河百姓直接可感可觸可享 「生態福利」。
  • 2020ASLA綜合設計榮譽獎詳解: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
    頗具層次感的景觀和空中步道將遊人從城市氛圍吸引至水邊,混凝土觀景亭亦提供了庇護,能夠抵禦烈日與熱帶暴雨。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充分展示了讓城市回歸自然的有效途徑。建成區內,幾乎所有的水系都已被汙染;混凝土防洪牆抹殺了紅樹林及河漫灘生態系統,阻擋了海水和上遊城市雨水的連通,造成嚴重的城市內澇並降低抵禦氣候變化的能力。與此同時,場地居住和遊客人口持續增多,外來居民和季節性遊客都希望能享受沿河的連續公園帶的需求一直未曾實現。 為緩解氣候變化引起的城市洪澇災害問題,響應人們日益提升的環境需求,恢復河岸和海岸線的紅樹林至關重要。
  • 全景展現廈門綠色生態畫卷 用生態畫筆描繪美好明天
    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的生動讚許,猶在耳畔,不斷激勵著廈門人奮勇前進。生態文明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生態園林城市是在園林城市基礎上的提升和發展階段,是城市建設和管理進入生態文明新時期的一種先進模式。廈門持續開展造林綠化,不斷加大投入,一座座荒山,披上綠衣,一條條道路,成為綠帶。1997年,廈門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13年,廈門在全省率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些都成為廈門人引以為豪的綠色招牌。2016年,廈門遭遇超強颱風「莫蘭蒂」的重創,園林綠化首當其衝。廈門人的愛綠護綠意識,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 城市發展到哪樹就種到哪 「花城」相城的生態印象
    中國園林網4月22日消息:走在相城區這個蘇州最年輕的新建城區,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這裡到處處有樹,生態環境特別好。城市發展到哪裡,樹就種到哪裡。從2001年建區起,相城給自己的城市建設定位:要建綠色生態城區,成為蘇州的「綠肺」。
  • 深圳最大螢火蟲放飛活動被指破壞生態 人工飼養是真是假?
    原標題:「十萬隻人工飼養螢火蟲」是真是假?   宣稱是「深圳地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螢火蟲放飛活動」8月20日晚在深圳龍華新區觀瀾辦事處深圳山水田園旅遊文化園舉行。主辦方宣稱螢火蟲來自「人工飼養」,環保組織則批評活動涉嫌非法捕捉野生螢火蟲,「以浪漫為名,破壞生態為實」。
  •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在溼地公園的紅樹林棧道前,記者遇到了正帶著一家人到公園中「踏青」的梁志敏,他5歲的兒子在前面跑得歡快,對自然中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天空中飛過的鳥群最讓他開心。來自廣西的梁志敏在中山工作定居已經有15年,「我親眼看著這裡從一座島建成了溼地公園,現在每個月都會帶著家人或朋友來幾次,這裡空氣好,地方大,來過了就不想走。」「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公園目前實行預約制。日人流量控制在2000人以內。」
  • 廈門!廈門!今天起將富得流油!這裡的人都將身價大漲!
    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廈門太古」)計劃將現有業務搬遷至廈門新機場將新建一座業界領先的飛機維修設施計劃於2023年年底投入運營該項目建面約20萬㎡建成後將是國內最大的飛機維修基地未來新機場片區作為區域樞紐機場、重要門戶機場、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對臺交流主要機場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在溼地公園的紅樹林棧道前,記者遇到了正帶著一家人到公園中「踏青」的梁志敏,他5歲的兒子在前面跑得歡快,對自然中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天空中飛過的鳥群最讓他開心。來自廣西的梁志敏在中山工作定居已經有15年,「我親眼看著這裡從一座島建成了溼地公園,現在每個月都會帶著家人或朋友來幾次,這裡空氣好,地方大,來過了就不想走。」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公園目前實行預約制。
  • 博雅(網球)公園建設正有序推進
    球專業賽事,提升城市品味。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我市又一張靚麗名片,有力促進我市網球運動事業發展。        博雅公園網球場不僅系全省面積最大、片數最多的網球場,其規格級別也居全省首位。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布置合理,運動員在此可享受到極為人性化的服務。
  • 紅樹林公園入選國家生態科普基地
    【深圳商報訊】(記者 苑偉斌)日前,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對外公布,其中,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入選。 據悉,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是我國內地第一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在福田區人民政府和福田區水務局的指導下,公園業已成長為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明年起實施 增設紅樹林保護專章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立國際重要溼地4處、溼地自然保護區110處,溼地公園254個,49.24%的溼地得到有效管護,溼地保護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廣東近年來加大了沿海紅樹林修復保護力度(資料圖)。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隨著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溼地保護管理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例如原《條例》未將一般溼地列入保護範圍,與國家新確立的保護體系不一致;溼地管理體制亟需修改,溼地監測及評估體系、保護考核和監督檢查制度尚需完善,紅樹林保護缺乏法律保障,存在保護和利用矛盾突出、機制不夠完善、修復投入不足等問題。
  • 廈門開展「全國放魚日」「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科普活動
    6月6日上午,在美麗的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生態公園,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部東海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海洋預報臺、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庭、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開展了一次盛大的廣場活動,開啟了2020年廈門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廈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