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雲 何勤華 南方日報記者 黃穎川 馮豔丹
10月12日四川日報頭版截圖
「樓下是客廳,廚房和衛生間在外面,二樓是臥室,我帶你去看看。」9月26日,在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廣東(佛山)新村,村民吉伍爾坡高興地帶著記者參觀他的新家。「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現在住的是小洋樓,沒法比。」
2016年8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扶貧協作涼山州。雙方制定實施一系列扶貧協作協議,在安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4年來,佛山市集中優勢資源打好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攜手探索出一條「佛涼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
近日,廣東、四川兩省的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四川日報聯動採訪,走進佛山對口幫扶涼山的現場,觀察報導這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案例。
4萬餘名貧困戶住新房
山高坡陡,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是涼山州不少貧困山村面臨的困難。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入駐涼山後,以推進援建安全住房建設為首要目標,在3個多月裡共完工住房1579戶。吉伍爾坡一家與其他1578戶村民,住進了寬敞整潔的新房。
集中安置區的道路、綠化、路燈、排水溝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也即將建設完成。
在佛山對口援建的越西縣達布新村,63戶334人搬進距縣城僅10公裡的南箐鎮。通過全方位、立體式幫扶,從高寒山區到平壩地區,達布新村的搬遷戶不僅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
截至目前,佛山已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4.43億元,主要用於安全住房建設、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700多個項目。其中,投入5.7億元,為41843名貧困人口和困難群眾援建10314套安全住房。
彝族特色風情吸引遊客
「以前窮得你們不敢想,現在的生活好得我自己都不敢信。」9月27日一早,在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村民俄底曲西把自己的民宿客房收拾得一塵不染,準備接待遊客。
5年前,俄底曲西的丈夫患病去世,留下4個未成年的孩子。得益於精準扶貧政策,俄底曲西與其他貧困戶養殖烏金豬和生態土雞,從土坯房搬進磚木結構的新房,還添置了沙發、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等家具家電。
在佛山市禪城區的幫扶下,谷莫村依託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人文風情,發展以體驗彝族鄉村生活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在這裡,遊客能吃到坨坨肉、乳豬燒烤、苦蕎餅等彝家美食,也可參與篝火晚會,欣賞彝族歌舞。」特布洛鄉鄉長蘇呷么子各說,目前,谷莫村已有15戶達標民宿,總床位數50張。去年以來,接待遊客500餘人次,旅遊收入超15萬元。
為進一步擴大涼山旅遊的吸引力,9月20日,「五彩涼山愛不停步」涼山州文化旅遊資源推介會在佛山市禪城區舉行。涼山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了佛山市民陳偉,「預計10月中下旬出發,去涼山。」
大涼山農特產品遠銷大灣區
「我和爸爸、媽媽、哥哥都在這裡打工,一天70元。」位于越西縣大瑞鎮的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居民秋足阿支與其他採摘人員穿梭其間,忙著採摘。
秋足阿支一家原本住在50公裡外的山上,交通不便、住房破舊。今年4月底,他家和1400多戶貧困戶易地搬遷到城北感恩社區,每人還分到5000元產業扶持資金。秋足阿支全家決定,將扶持資金入股到附近的蘋果產業園。
產業園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入園務工、土地流轉、二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佛山向產業園投入1463.6萬元建設資金,對口幫扶的2927名越西貧困戶,前3年可獲得每年每人250元的保底分紅,後兩年可獲得每人每年約1050元分紅。
8月20日,越西蘋果啟運粵港澳大灣區首發儀式舉行,一箱箱紅彤彤的蘋果通過冷鏈運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無數家庭餐桌上。截至目前,已有約70噸越西蘋果遠銷大灣區。
2016年以來,佛山從做大做強貧困縣產業入手,通過打造農業產業園區、引入龍頭企業和培育經營主體等方式,共同發展蔬果、中藥材、畜禽養殖等產業,走出一條產業扶貧、造血式扶貧的路子。
今年,佛山發揮財政獎補政策的引導帶動作用,吸引更多廣東特別是佛山企業到涼山投資。通過合作共建等方式,持續支持涼山發展一批產業園區,重點推進佛山·涼山花卉產業園、農業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
佛山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的「菜籃子工程」,佛山將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建設一批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等生產基地;積極做好扶貧產品認定,建立直接聯繫貧困戶的扶貧產品集散站點,以及產品供應、物流倉儲、服務運營體系,推動兩地建立消費扶貧企業聯盟,齊心協力將消費扶貧工作抓出成效。
猜你喜歡
1、2、3、對話183丨涼山州政協副主席、金陽縣委書記毛正文 :打造金沙瑤池明珠
4、567、
來源:四川日報
主編:王雲
原標題:《「佛涼特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路 人在涼山有「遠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