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發展「五好」電商扶貧模式 《東方紅》故鄉唱響了致富歌

2020-11-22 西部網

陽春三月,在佳縣峪口鄉譚家坪村,村民劉建貴正嫻熟地給紅棗、手工掛麵等土特產品拍照與打包。「多虧了電商平臺,現在一年下來我純收入有三萬多呢」。2018年,依託佳縣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契機,劉建貴創辦佳縣首個殘疾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實現增收,主動申請退出了貧困戶行列。

佳縣是革命老區,是歌曲《東方紅》的故鄉、國家呂梁片區貧困縣。近年來,佳縣不斷深化「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以電商示範縣為支撐,以貧困戶依靠電商實現增收」的電商扶貧路徑。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8825萬元,同比增長38%,網絡零售額1765萬元,同比增長3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305萬元,同比增長44%;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764戶2158人,戶均增收1800元;電商帶動就業人數153人,其中殘疾人6人。

黨建引領「搭好臺」

自電商示範縣建設以來,佳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狠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構建堅強有力的組織指揮體系。

佳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示範縣項目建設及電商扶貧工作,同時將電子商務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推動工作落實。

(佳縣定期召開電商扶貧相關會議,加快推進電商示範縣建設)

同時,佳縣共選派駐村工作隊102支、第一書記102人、駐村工作隊員216人,配備鄉鎮包村幹部570人、聯戶幫扶幹部5392人到脫貧一線,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不脫貧、不脫鉤。2019年,佳縣各駐村工作隊共計完成扶貧金額288.1224萬元,帶動貧困人口2905人增收受益。

《佳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實施方案》、《佳縣電商扶貧工作方案》、《佳縣2019年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的相繼出臺,構築電商創業、農產品品牌發展的新高地,電商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日漸完善。

電商培訓「育好商」

培育能紮根農村又了解電商運營的人才隊伍,是實現電商扶貧的核心。佳縣以培養一批電商能人、創業精英、鄉村振興帶頭人為目標,邀請電商專家開展適宜不同群體的農村電商人才培訓。

(電商人才培訓激勵貧困戶加入產業鏈條)

目前,佳縣已開展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普及培訓會2期,總計培訓3038人次,其中貧困戶474人次、開網店499個;開展技能提升培訓2期960人次、貧困戶實用技能培訓1期686人次;通過東方紅小雜糧「星創天地」,開展創客技能培訓,共培訓 786人次。

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給當地老百姓指引了一條家門口的致富路,更激勵貧困戶加入產業鏈條。王震、李雲鵬等13名大學生創辦公司,2019年線上銷售額650萬元,線下銷售額突破480萬元。貧困戶通過電商創業,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戶均增收30000元。

品牌引領

佳縣立足現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提出了「東棗西果北蔬菜、旅遊畜牧雜糧中藥材」的產業布局,著力培育發展「3+X」脫貧致富產業。「3」即82萬畝紅棗、20萬畝山地蘋果、100萬頭/只豬羊雞畜禽;「X」即10萬畝中藥材、10萬畝地膜高粱、10萬畝小雜糧等,做到了「鎮鎮有主導產業、村村有特色產品、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

好產品要賣好價錢,必須要得到消費者認可。做強品牌,無疑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為助推佳縣農業產業向品牌集群化發展,佳縣制定了「1+N」的品牌發展戰略,「1」為區域公用品牌「東方紅之」,「N」是指其下囊括的葭州千年紅棗、陳家墕空心手工掛麵、棗緣紅紅棗酵素飲品等子品牌。

(佳縣區域公用品牌「東方紅之」主形象)

同時,為了防止品牌被濫用,佳縣重點推進農產品溯源系統和供應鏈輸出標準建設,實現了從產地到消費者的透明對接。東方紅之」藉由紅棗、紫晶棗等標準化的商品,完成了品牌價值的傳遞,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全面提升。

2019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博鰲峰會上,「東方紅之」入選「2019中國區域公用品牌活力榜」,榮獲「品牌管理榜樣」稱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喜愛。

電商創業「唱好戲」

只有讓優質山貨賣出去,才能實現拔窮根的最終目標。佳縣建設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完善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實現「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商貿流通,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致富的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2019年,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集創業孵化、農特產品展示、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立緊密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已入駐電商企業13戶、個體戶3戶。

(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

為豐富農產品銷售渠道,佳縣建成並運營鎮村電商服務站95個,其中鎮級站點10個,村級站點85個,覆蓋貧困村49個。到2020年底,全縣電商服務站點將覆蓋40%以上的行政村,其中貧困村60%以上,基本解決農村買難、賣難問題。

同時,佳縣下沉物流觸角,建成800平方米的佳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融合鎮村電商服務站點物流配送功能,建成131個鎮村物流站點,整合申通、郵政、德邦物流等快遞公司,投入運營4條線路,解決電商發展「最後一公裡」的物流配送難題。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可享受2元/件的快遞補貼。

消費扶貧「賣好貨」

消費扶貧是電商扶貧的重要手段。佳縣消費扶貧工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

2019年,佳縣出臺了《佳縣消費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引進了惠農網作為電商示範縣建設服務商,多措並舉推動農產品上行。如政府搭臺,對接承銷;龍頭帶動,企業(合作社)代銷;蘇陝協作,廣陵幫銷;社會幫扶,愛心助銷;建設基地,推廣訂銷;網際網路+,電商營銷;宣傳推介,助力展銷;旅遊帶動,借力促銷。

在這一有力舉措的推進下,佳縣扶貧工作成績斐然。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東方紅之葭州千年紅棗開售儀式上,佳縣與京東榆林館等平臺籤訂協議項目7個,實現訂購紅棗2億餘斤、小雜糧2萬餘斤,總價值達6億餘元;陝西銀聯雲閃智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佳縣手工掛麵協會舉行助力脫貧協作籤約儀式,籤約金額100餘萬元。佳縣消費扶貧紅棗品鑑會暨產銷對接籤約儀式上,由惠農網採購商組成的採購聯盟現場籤訂1600萬元的訂購意向合同。

(惠農網採購聯盟深入佳縣助銷農特產品)

此外,佳縣搭建「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平臺,構建「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的產銷對接模式,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當地開展網絡扶貧第一書記推薦好產品網絡直播活動,現場銷售紅棗40萬斤,利用「有田生活」公益扶貧小程序惠及貧困戶800餘人。

隨著「搭好臺、育好商、有好名、唱好戲、賣好貨」「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的深化,佳縣譜寫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020年2月,佳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這個黃河岸邊的革命老區從此告別絕對貧困,唱響了致富歌。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音頻|迎接建黨100周年 紅色佳音 東方紅 太陽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音頻製作:李和晴紅色佳音,唱響經典。今年的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紀念日。我想起這樣一首歌:「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一曲《東方紅》,唱響了半個多世紀,用樸實的語言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情。這首歌的背後有一個怎樣的故事呢?1942年陝北一個冬日的早晨,佳縣張莊村農民李有源早早就起來了,他挑起一副糞擔,向縣城走去。
  • 《東方紅》誕生與傳唱背後的撲朔迷離
    「佳縣二李」在詞作者署名上的變遷共和國成立以來,《東方紅》在詞作者的署名上出現過傳奇性的變化:1949年至1950年只註明「陝北民歌」。1951年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陝北民歌選》中,收錄《東方紅》的前身《移民歌》的作者是李增正。
  • 巴塘縣:「電商+扶貧」鋪就助農增收「致富路」
    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發展;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包含企業孵化辦公區、大數據中心及農特產品展銷區等功能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成16個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48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其中貧困村站點31個。二是質量溯源優保障。以「五彩藏鄉.旅遊電商」為定位,結合農旅發展,創新「一戶一店一碼+貧困戶」電商模式,實現農特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
  • 電商扶貧創建中國式扶貧新範本 顯示電商經濟強大輻射力
    2015年底,村裡組織電商扶貧培訓,為牛慶花打開了一扇致富的門。她創辦了淘寶網店,蜜桃銷售旺季月銷20餘萬斤。她與村裡16家貧困戶籤訂扶貧協議,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村裡貧困戶的農產品,村民還能去她的網店從事收購、分揀、包裝等工作。目前,牛慶花已帶動上百戶村民致富,16戶貧困戶也已全部脫貧。
  • 湖南江永:香型農產品消費扶貧唱響「四季歌」
    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家果蔬採購商和電商企業聚集在這裡參加消費扶貧江永行第四季「柚芋季」系列活動。擺放在道路兩旁的香柚、香芋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吸引了上千遊客前來品嘗香芋美食,搶購優質香柚。江永縣「優質柚園」授牌現場。「縣委、縣政府把這些榮譽稱號給予我們,這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
  • 唱響豐產增收「四季歌」
    近年來,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了裂變式發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捷報頻傳,優質農產品泉湧出山暢銷國內外,農業產業唱響增收「四季歌」,從春天「開門紅」到夏秋「步步高」,得益於交通路網與冷鏈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銷對接的不斷深入。
  • 雲霄縣電商精準扶貧案例入編《中國樣本——全國電商精準扶貧案例...
    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重要講話精神,以生態引領、創新發展為主線,通過在電商和扶貧之間「修路搭橋」,讓「綠水青山」觸網,為「金山銀山」接單,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電商扶貧新路徑。
  • 「四美五好」催生「群星效應」
    記者 張寶訓 通訊員 吳娜12月18日,恩施市盛家壩鄉2018年度「四美五好」評選畫上圓滿句號。譚德華、黃啟鵬、集佳茶葉合作社、石欄村老房子、胡曉玲、張彩雲、黎美瓊、皮玉梅、王祖勤分別獲得「最美扶貧幹部、最美脫貧標兵、最美扶貧市場主體、最美院落、好婆媳、好妯娌、好姑嫂、好鄰裡、好心人」等殊榮。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自幫扶冊亨縣以來,貴州聯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貴州省委省政府、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聚焦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打造出冊亨縣香蕉全產業鏈,開創了冊亨縣高質量脫貧的新模式。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東方紅》經典作品將唱響(圖)
    本報電 武警文工團將於10月2日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推出交響合唱音樂會《東方紅》,由武警文工團團長鄭健指揮,120人組成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將再現《東方紅》中的34首經典歌曲。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以其豪邁磅礴的氣勢和雄偉壯闊的場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與觀眾見面,舞臺上聚集了當年最著名的藝術家。交響合唱《東方紅》雖然沒有舞蹈場景,卻增加了交響樂伴奏,以獨唱、重唱、伴唱、合唱等形式進行嶄新表現,彰顯了傳統民歌的美感,對歌曲也重新配樂。
  • 初心迴響|一首誕生於黃土高原的歌,為何能飛向太空
    這首歌就是《東方紅》。東方紅 太陽升在黃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人們總是習慣用歌聲來抒發情感。每當東方露出晨曦,黃土地上便會響起粗獷豪放、熱烈率直的歌聲。「一個在那山上,一個在那溝,咱們見不上個面面,招一招手……」陝北的溝溝壑壑限制了人與人地域間的交往,卻阻隔不了原生態的民歌在大山間迴蕩。
  • 永吉縣新興村:農機唱響豐收曲
    永吉縣新興村:農機唱響豐收曲 2020-10-20 09: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新餘市渝水區形成商會精準扶貧模式
    記者會上獲悉,新餘市渝水區大力開展「商會起航」行動,形成了「舉黨旗、抱團幹、帶民富」的渝水商會精準扶貧模式。  據新餘市渝水區委副書記潘麗雲介紹,全區11家鄉鎮商會積極踴躍參與家鄉脫貧攻堅,對口幫扶93個村,結對幫扶1189戶貧困戶,幫助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
  • 【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祁東黃花菜搭上電商快車 西蘭花在脫貧攻堅...
    創新農產品電商扶貧產業鏈   近年來,祁東縣委、縣政府把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探索實施「農村電商扶貧」,出臺一系列電商扶持政策,全面推進全縣電商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祖國在我心中」 ——河南省新鄉縣37萬群眾唱響愛國主義歌曲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一周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激發和增強全民愛國主義熱情,豐富和活躍全民文化生活,河南省新鄉縣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的迎國慶全民愛國主義歌曲合唱大賽,全縣179個行政村37萬人民群眾同唱愛國歌,共築中國夢,在激昂的旋律中追憶崢嶸歲月,在學練唱比中歌唱祖國,為偉大的祖國母親71華誕獻禮。
  • 原創MV《唱響東方紅》《再唱東方紅》《星球》獻禮第5個中國航天日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731期】 向「東方紅一號 《唱響東方紅》
  • 特色農業奏響消費扶貧「四季歌」
    本網訊(記者 蔣一田)近年來,江永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促農增收,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化運營模式,走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江永縣名特優新農產品富集,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香柚、香芋、夏橙等農產品久負盛名。
  • 昌盛日電在全國29省建百餘光伏農業園 創新「光伏+農業+扶貧」模式
    「光伏+農業+扶貧」模式,在全國29個省的88個縣市,布局100多個千畝以上的光伏農業園區,以棚頂清潔能源發電棚下生態種養的方式,探索農村振興新路徑。 多措並舉促「振興」協同發展  據了解,在昌盛日電打造的產業體系中,育種、種植、生產、物流、營銷全產業鏈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體系閉環,形成農、林、牧、漁、加工、倉儲、保鮮、金融、工商、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現代產業從單一的種植引入冷鏈物流、深加工、電商、農業旅遊等附加新要素,實現了產業的深度融合。
  • 廣西忻城縣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富民工程
    近年來,大石山區忻城縣緊緊圍繞「旅遊興縣」戰略,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工程,集中力量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旅遊,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參與旅遊經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旅遊與扶貧、產業融合發展。據統計,2016年1-11月份全縣接待遊客276.4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實現旅遊總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