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在佳縣峪口鄉譚家坪村,村民劉建貴正嫻熟地給紅棗、手工掛麵等土特產品拍照與打包。「多虧了電商平臺,現在一年下來我純收入有三萬多呢」。2018年,依託佳縣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契機,劉建貴創辦佳縣首個殘疾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實現增收,主動申請退出了貧困戶行列。
佳縣是革命老區,是歌曲《東方紅》的故鄉、國家呂梁片區貧困縣。近年來,佳縣不斷深化「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以電商示範縣為支撐,以貧困戶依靠電商實現增收」的電商扶貧路徑。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8825萬元,同比增長38%,網絡零售額1765萬元,同比增長3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305萬元,同比增長44%;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764戶2158人,戶均增收1800元;電商帶動就業人數153人,其中殘疾人6人。
黨建引領「搭好臺」
自電商示範縣建設以來,佳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狠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構建堅強有力的組織指揮體系。
佳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示範縣項目建設及電商扶貧工作,同時將電子商務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推動工作落實。
(佳縣定期召開電商扶貧相關會議,加快推進電商示範縣建設)
同時,佳縣共選派駐村工作隊102支、第一書記102人、駐村工作隊員216人,配備鄉鎮包村幹部570人、聯戶幫扶幹部5392人到脫貧一線,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不脫貧、不脫鉤。2019年,佳縣各駐村工作隊共計完成扶貧金額288.1224萬元,帶動貧困人口2905人增收受益。
《佳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實施方案》、《佳縣電商扶貧工作方案》、《佳縣2019年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的相繼出臺,構築電商創業、農產品品牌發展的新高地,電商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日漸完善。
電商培訓「育好商」
培育能紮根農村又了解電商運營的人才隊伍,是實現電商扶貧的核心。佳縣以培養一批電商能人、創業精英、鄉村振興帶頭人為目標,邀請電商專家開展適宜不同群體的農村電商人才培訓。
(電商人才培訓激勵貧困戶加入產業鏈條)
目前,佳縣已開展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普及培訓會2期,總計培訓3038人次,其中貧困戶474人次、開網店499個;開展技能提升培訓2期960人次、貧困戶實用技能培訓1期686人次;通過東方紅小雜糧「星創天地」,開展創客技能培訓,共培訓 786人次。
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給當地老百姓指引了一條家門口的致富路,更激勵貧困戶加入產業鏈條。王震、李雲鵬等13名大學生創辦公司,2019年線上銷售額650萬元,線下銷售額突破480萬元。貧困戶通過電商創業,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戶均增收30000元。
品牌引領「有好名」
佳縣立足現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提出了「東棗西果北蔬菜、旅遊畜牧雜糧中藥材」的產業布局,著力培育發展「3+X」脫貧致富產業。「3」即82萬畝紅棗、20萬畝山地蘋果、100萬頭/只豬羊雞畜禽;「X」即10萬畝中藥材、10萬畝地膜高粱、10萬畝小雜糧等,做到了「鎮鎮有主導產業、村村有特色產品、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
好產品要賣好價錢,必須要得到消費者認可。做強品牌,無疑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為助推佳縣農業產業向品牌集群化發展,佳縣制定了「1+N」的品牌發展戰略,「1」為區域公用品牌「東方紅之」,「N」是指其下囊括的葭州千年紅棗、陳家墕空心手工掛麵、棗緣紅紅棗酵素飲品等子品牌。
(佳縣區域公用品牌「東方紅之」主形象)
同時,為了防止品牌被濫用,佳縣重點推進農產品溯源系統和供應鏈輸出標準建設,實現了從產地到消費者的透明對接。東方紅之」藉由紅棗、紫晶棗等標準化的商品,完成了品牌價值的傳遞,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全面提升。
2019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博鰲峰會上,「東方紅之」入選「2019中國區域公用品牌活力榜」,榮獲「品牌管理榜樣」稱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喜愛。
電商創業「唱好戲」
只有讓優質山貨賣出去,才能實現拔窮根的最終目標。佳縣建設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完善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實現「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商貿流通,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致富的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2019年,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集創業孵化、農特產品展示、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立緊密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已入駐電商企業13戶、個體戶3戶。
(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
為豐富農產品銷售渠道,佳縣建成並運營鎮村電商服務站95個,其中鎮級站點10個,村級站點85個,覆蓋貧困村49個。到2020年底,全縣電商服務站點將覆蓋40%以上的行政村,其中貧困村60%以上,基本解決農村買難、賣難問題。
同時,佳縣下沉物流觸角,建成800平方米的佳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融合鎮村電商服務站點物流配送功能,建成131個鎮村物流站點,整合申通、郵政、德邦物流等快遞公司,投入運營4條線路,解決電商發展「最後一公裡」的物流配送難題。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可享受2元/件的快遞補貼。
消費扶貧「賣好貨」
消費扶貧是電商扶貧的重要手段。佳縣消費扶貧工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
2019年,佳縣出臺了《佳縣消費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引進了惠農網作為電商示範縣建設服務商,多措並舉推動農產品上行。如政府搭臺,對接承銷;龍頭帶動,企業(合作社)代銷;蘇陝協作,廣陵幫銷;社會幫扶,愛心助銷;建設基地,推廣訂銷;網際網路+,電商營銷;宣傳推介,助力展銷;旅遊帶動,借力促銷。
在這一有力舉措的推進下,佳縣扶貧工作成績斐然。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東方紅之葭州千年紅棗開售儀式上,佳縣與京東榆林館等平臺籤訂協議項目7個,實現訂購紅棗2億餘斤、小雜糧2萬餘斤,總價值達6億餘元;陝西銀聯雲閃智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佳縣手工掛麵協會舉行助力脫貧協作籤約儀式,籤約金額100餘萬元。佳縣消費扶貧紅棗品鑑會暨產銷對接籤約儀式上,由惠農網採購商組成的採購聯盟現場籤訂1600萬元的訂購意向合同。
(惠農網採購聯盟深入佳縣助銷農特產品)
此外,佳縣搭建「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平臺,構建「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的產銷對接模式,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當地開展網絡扶貧第一書記推薦好產品網絡直播活動,現場銷售紅棗40萬斤,利用「有田生活」公益扶貧小程序惠及貧困戶800餘人。
隨著「搭好臺、育好商、有好名、唱好戲、賣好貨」「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的深化,佳縣譜寫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020年2月,佳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這個黃河岸邊的革命老區從此告別絕對貧困,唱響了致富歌。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