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電商+扶貧」鋪就助農增收「致富路」

2020-11-27 二三裡資訊甘孜

一是立足縣情建體系。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發展;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包含企業孵化辦公區、大數據中心及農特產品展銷區等功能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成16個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48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其中貧困村站點31個。

二是質量溯源優保障。以「五彩藏鄉.旅遊電商」為定位,結合農旅發展,創新「一戶一店一碼+貧困戶」電商模式,實現農特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截至目前,已開設網店 50 家,為 161 戶貧困戶定製專屬二維碼,上架蕎面、雪菊、醋海椒、蜂蜜等扶貧農產品20餘種。

三是創新模式促增收。創建「電商平臺+本土商超+物流企業+免費配送」模式,完成訂單配送1000餘單、線上交易12餘萬元,開展「五彩藏鄉」消費扶貧行動,籤訂消費扶貧合作協議及訂單550萬元,開闢直播巴塘特產「雲銷路」,半個小時銷售雪菊、醋海椒3000餘單,銷售額11餘萬元。

附件:

來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佳縣:發展「五好」電商扶貧模式 《東方紅》故鄉唱響了致富歌
    「多虧了電商平臺,現在一年下來我純收入有三萬多呢」。2018年,依託佳縣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契機,劉建貴創辦佳縣首個殘疾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實現增收,主動申請退出了貧困戶行列。佳縣是革命老區,是歌曲《東方紅》的故鄉、國家呂梁片區貧困縣。近年來,佳縣不斷深化「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以電商示範縣為支撐,以貧困戶依靠電商實現增收」的電商扶貧路徑。
  • 退役軍人張鋒在海南走上農業創業路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退役軍人張鋒走上農業創業路,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百香果園裡當「尖兵」張鋒在果園裡觀察百香果的長勢。經過一年的沉澱,張鋒與海南妍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文羅鎮打造出佔地70畝的妍霖百香果種植基地,帶著村裡的貧困戶種植百香果,精準扶貧,助農增收。  百香果作為近幾年農業市場中的「網紅水果」,因其獨特的口感受到飲品行業的廣泛歡迎。張鋒緊跟市場需求,帶領貧困戶培育綠色有機百香果,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同時,他利用常規的批發商收購以及與電商合作的方式,雙管齊下,拓寬銷路。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河北魏縣扶貧產業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現在,正是蘑菇高產的時候。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電商扶貧創建中國式扶貧新範本 顯示電商經濟強大輻射力
    山東:電商成為「新農具」 脫貧有了「加速器」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打通貧困地區農產品「出山路」,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新農具」。2015年底,村裡組織電商扶貧培訓,為牛慶花打開了一扇致富的門。她創辦了淘寶網店,蜜桃銷售旺季月銷20餘萬斤。她與村裡16家貧困戶籤訂扶貧協議,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村裡貧困戶的農產品,村民還能去她的網店從事收購、分揀、包裝等工作。目前,牛慶花已帶動上百戶村民致富,16戶貧困戶也已全部脫貧。
  •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丁陸軍 通訊員 張安軍近日,「渭源一人擬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的網絡消息不斷刷屏,在渭源縣引起廣泛關注。2017年5月,祿剛搭乘東西部晉渭勞務扶貧協作專列到福州「撈金」,在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當起了一名普通裝卸員。在企業工作期間,他吃苦耐勞,工資薪酬不斷提高,由入職最初的每月2700元增至目前的每月7300元,兩年多獲得勞務收入12.5萬元,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自幫扶冊亨縣以來,貴州聯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貴州省委省政府、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聚焦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打造出冊亨縣香蕉全產業鏈,開創了冊亨縣高質量脫貧的新模式。
  •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2020-10-21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商扶貧看慈利:「硒有慈利」演繹農特產品逆襲之路
    一個公用品牌 演繹生態農特產品逆襲之路 杜仲雄花、土蜂蜜、紅薯粉絲……12月5日,「電商扶貧在張家界」媒體採訪團走進「硒有慈利」品牌形象旗艦店,包裝精美且均產自慈利本土的10餘個品類農特產品引來大家齊點讚。仔細一看,雖然這些產品來自不同廠家,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品牌——「硒有慈利」。
  • 雲霄縣電商精準扶貧案例入編《中國樣本——全國電商精準扶貧案例...
    2018年雲霄縣電商助力貧困戶增收44.94萬元,惠及貧困戶371人,通過「生態+」驅動一產「接二連三」,推動「網際網路+」和「生態+」與精準扶貧融合,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生意「四生」融合發展的農村電商扶貧生態圈,逐步打通城鄉信息渠道,打破城鄉信息不對稱的局面,促進城鄉一體化跨入新時代。
  • 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家住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的敖學安,他並非貧困戶,卻心繫貧困戶,助力脫貧事,一門心思探索產業脫貧路。敖學安是當地有名的白芨種植大戶,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他在歹墨村主導成立了羅平縣馬街鎮興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位於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氣候特別適宜白芨生長。他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羅平縣「雲藥之鄉」的氣候、環境等優勢,建立白芨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帶領貧困戶搞起中藥種植產業。
  • 促就業 穩增收 湘潭縣扶貧車間「拓寬」群眾致富路
    紅網湘潭縣分站1月4日訊(記者 楊建)為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崗位,湘潭縣不斷強化扶貧車間帶動就業能力,把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深度融合,加快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增收步伐,切實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
  • 茭白鮮嫩脆爽受歡迎 液氮速凍機鋪開增收致富路
    如今,在許多地方,茭白已成為造福群眾的「致富菜」,成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而液氮速凍機在保障茭白產品原有營養、色澤、風味和新鮮品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讓全國各地消費者吃上新鮮、脆爽、原汁原味的茭白產品。  一提到茭白,讓人不由地想起李白「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的詩句;蘇軾的「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而詩中的「雕胡」、「菰」,就是茭白。
  • 光伏扶貧拖起穩穩的幸福 運鴻集團光伏產業照亮百姓致富路
    光伏扶貧,是我國發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的嶄新嘗試。2014年3月,安徽省金寨縣首開先河,在全國率先試點「光伏扶貧」,首批覆蓋1008戶貧困戶。2014年底,我國光伏扶貧工程試點正式啟動,涵蓋6省區30個縣。自此,光伏扶貧呈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範圍內次第開花結果。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418萬貧困戶通過光伏扶貧獲得穩定收益,涉及光伏規模2649萬千瓦。
  • 「脫口秀式」扶貧助農?原來你是這樣的李雪琴
    近日,李雪琴與招商銀行合作,做了檔助農脫口秀,聊聊助農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扶貧助農是「比慘大會」的刻板印象。李雪琴聊產業扶貧之黑松露在節目中,李雪琴為黑松露「打call」,藉此機會希望這個永仁特產不止局限於小縣村,而是打開銷路遠銷各地,為當地農民創造直接效益。別看黑松露長得其貌不揚,它與鵝肝、魚子醬可是一起並稱為「美食三巨頭」呢。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近年來,宕昌縣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和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來抓,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工人盛裝中藥飲片 金奉乾攝「今年我公司與宕昌中藥材主要產區的5個鄉鎮38個合作社籤訂中藥材訂單收購合同共3.1萬畝,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 廣西忻城縣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富民工程
    為實現「十三五」全縣旅遊收入突破30億元、全縣8萬多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目標,該縣以「旅遊+景區+電商+文化+貧困戶」集群發展模式,促進全縣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藉助景區力促農民增收  「以前我在家務農,基本上沒有收入,現在好了,每天到莊園做工,每個月都有2500元工資,我家脫貧致富有希望了。」貧困戶潘大嬸說。
  • 中國電建:真情灑熱土 鋪平致富路
    一腔真情灑熱土,雙手鋪平致富路,和劍川人民一道斬斷窮根,邁向欣欣向榮的好日子。  精準識別「析貧情」  助力劍川縣精準脫貧,精準識別、全局謀劃是第一步。  劍川縣位於雲南省大理市,全縣18.4萬人、391個自然村,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橫斷山脈的高嶺深谷裡。
  • 同念「山海經」 扶貧一家親
    張人峰 攝  銷售扶貧產品10億元,帶動7萬多人增收  近日舉行的福州·定西第二屆文化美食節迎來八方賓客,位於福州倉山的定西大賣場內,近300種定西農特產品琳琅滿目,前來選購的市民絡繹不絕。「定西有很多優質農特產品。我們希望當好『橋梁』,將優質產品引入福州,把福州人民的幫扶真情傳遞到定西。」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交通扶貧碩果纍纍因路而活、因路而興、因路而富。交通始終在脫貧攻堅戰中打頭陣。自2009年定點幫扶黑水縣以來,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定點扶貧專項資金4.67億元,實施項目72個,打通了一批脫貧致富之路、融合發展之路、民族團結之路、穩定安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