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業 穩增收 湘潭縣扶貧車間「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1-01-09 湖南24小時

紅網湘潭縣分站1月4日訊(記者 楊建)為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崗位,湘潭縣不斷強化扶貧車間帶動就業能力,把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深度融合,加快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增收步伐,切實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

湘潭宏潤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貧生產車間

在易俗河鎮樟樹村湘潭宏潤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貧生產車間,建檔立卡貧困戶向興旺正在車間內忙活,由於行動不便,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來到車間工作後,根據實際情況,公司便安排他負責PC板打孔與成型,不僅購買五險,公司還安排了宿舍,每月到手的工資有2600元左右。

向興旺

向興旺告訴記者:「有空調、電烤爐,這裡也買了社保,反正待遇比以前要好,這也是個福利工廠。」

據悉,宏潤金屬科技主要從事微晶瓷釉、無機顏料、金屬標牌的生產銷售,公司共有員工91人,其中,殘疾職工25人,貧困職工11人,每年可為困難殘疾家庭增收近3萬元。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扶貧車間的認定,對我們企業來說,降低了用工成本。我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另外,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工人正在忙碌

2019年4月份,湘潭縣出臺了《湘潭縣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實施方案》,確定我縣扶貧車間分為廠房式和居家式兩種形式,並對被認定的扶貧車間,在建設和經營中,予以適當資金補貼。其中一次性建設補貼吧為2-5萬元、交通物流補貼最高不超過3萬元、1000元/人/年的崗位補貼和相應的社保補貼以及2000-4000元/車間的以工代訓補貼。

至目前,全縣47家用人單位符合車間認定條件,其中6家是建設在原省定貧困村,共帶動近1200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530名實現就業,提供就業崗位1500多個,貧困對象年平均增收10000元以上。

來源:湘潭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楊建

編輯:羅建

【來源:湘潭縣融媒體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12月3日,記者來到河北魏縣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分裝菌種,他們按照菌種20%,培養料80%的比例放入栽培袋中,每個栽培袋的重量約為8斤,在裝好後進行消毒、打孔、灑水等工作。棚內一排排蘑菇長勢喜人,菇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在精心挑揀蘑菇。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 晴隆龍發服飾:家門口的扶貧車間 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快融入、能致富,晴隆縣在遷入地阿妹戚託小鎮旁邊配套了一個產業園區,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目前,通過引進企業已提供就業崗位近千個,龍發服飾就是其中一家企業,通過發展服飾產業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
  •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丁陸軍 通訊員 張安軍近日,「渭源一人擬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的網絡消息不斷刷屏,在渭源縣引起廣泛關注。2018年,祿剛被評為「福州·定西扶貧勞務協作百名定西籍優秀員工」;2020年,他應邀參加福州市人社局舉辦的中秋座談會,受到市區人社系統的褒獎。祿剛通過就業扶貧走上了致富路,他的人生逆襲故事就是福州晉安與定西渭源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推勞務輸轉,拓寬貧困戶增收致富渠道的一個縮影。
  • ...興辦扶貧車間,能人紛紛回家創業——帶領老鄉致富,內心滿是幸福
    很多企業成為各地興辦扶貧車間的主力軍,有想法、有意願的能人紛紛返鄉創業,他們參與興辦扶貧車間的過程中,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幫扶,克服了人才、技術等困難,最終帶動了村裡不少貧困戶和困難群眾就近就業,脫貧增收。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3年時間裡,淅川縣共有19813人像張鋒一樣,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紅利,住進了舒適的樓房,謀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覺得連滿足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現在正實現跨越奔小康的巨大變化。扶貧車間鋪就致富路社區便民中心很便民搬得出——挪出窮窩天地新張鋒的家鄉在大山深處的一條溝中,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自幫扶冊亨縣以來,貴州聯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貴州省委省政府、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聚焦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打造出冊亨縣香蕉全產業鏈,開創了冊亨縣高質量脫貧的新模式。
  • 易地扶貧搬遷:「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地區脫貧的最有效途徑
    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盤活資源、布局產業、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的系統性工程來籌謀,以產業就業確保安置對象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201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6780元,成功實現貧困村退出。企業如何在貧困村搬遷、致富的過程中起到作用,萬壽村在以下五個方面給出了答案。    ——引進企業,發展鄉村旅遊。
  • 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打好黨建扶貧「組合拳」
    南召縣南河店鎮黨委政府堅持「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工作思路,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組織對農村幹部進行「領頭雁」培訓,通過專題輔導、現場觀摩、座談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不斷增強農村基層幹部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的能力,引導村裡群眾發揮自身優勢,拓寬增收渠道,提高致富能力。
  • 退役軍人張鋒在海南走上農業創業路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退役軍人張鋒走上農業創業路,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百香果園裡當「尖兵」張鋒在果園裡觀察百香果的長勢。(受訪者供圖)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相關工作部署,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在全省開展「萬名老兵創業行動暨百站創百業活動」。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初冬時節,位於宕昌縣哈達鋪鎮的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各生產車間內一派忙碌的景象,劉海霞對中外媒體記者說,通過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她家迎來了「好日子」。
  • 在致富路上結伴同行 - 山西日報數字報
    芮城縣的扶貧事業正是從中悟到新解:烏龜的快和兔子的穩,各有特點,為什麼要爭長論短?何不取長補短,在致富的路上快慢搭配、結伴同行,兔子領跑小龜跟,你前我後皆風景?  就這樣穩穩的,以35.5萬畝蘋果、11.2萬畝花椒為產業依託,請腦子靈光的「兔子」領跑拉長產業鏈條,讓有耐力能吃苦的小龜做好大田管理,使得芮城30萬農民率先脫貧,穩步致富。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荔波縣石板村「三抓三促」拓寬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荔波縣甲良鎮石板村緊扣「1 5 N」產業發展格局,採取「三抓三促」舉措,拓寬致富產業鏈,破解「有資源難變現、有產業缺效益」的難題制約,實現貧困發生率從25.8%下降到1.08%。抓好「樹上摘金 」,力促刺梨「枝頭報喜」引進荔波縣花紅原生態刺梨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生態刺梨產業,採取「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化零為整」將5000餘畝荒山變「金山」,以基地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86戶(其中貧困戶24戶)月增收1000元以上。今年,預計可產鮮刺梨果500噸,帶動生產加工刺梨乾、刺梨汁等周邊產品,年產業收益將突破200萬元。
  • 貴州百裡杜鵑:移民新區促就業保增收
    4月8日拍攝的貴州省百裡杜鵑管理區坪子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無人機照片)。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為鞏固脫貧成效,貴州省百裡杜鵑管理區6個移民新區及安置點除積極聯繫省外企業輸出勞動力就業外,還通過開辦扶貧車間,就近增加就業崗位,確保搬遷戶增收。
  • 社旗縣興隆鎮:以「三心」為扶貧增「三度」
    (通訊員 孟令帥)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距離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僅剩不足7個月時間,時間緊,任務重,興隆鎮廣大黨員幹部作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扶貧路上的「引路人」,為民服務的「貼心人」,帶頭打起精神,扛起責任,擔起重任,以「三心」為扶貧增「三度」,讓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有熱度、有溫度
  • 犛牛產業發展活起來 藏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與結原縣結對的永嘉縣、平陽縣和蒼南縣立足牧區資源優勢,依託當地的合作總社,探索建立了「合作社+扶貧車間+貧困戶」、「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等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幫扶的「造血」脫貧致富路。
  • 德安縣磨溪鄉:扶貧「小車間」有了大作為
    近日,德安縣磨溪鄉新田村金小意扶貧車間,積極探索,廣開思路,成立了村級臨時就業服務站,化身為企業與村民之間的紐帶,不僅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而且拓寬了村民的就業渠道,同時又幫企業解決了勞動力「荒」的難題。
  • 西部戰區空軍某指揮所助力邊疆少數民族群眾脫貧攻堅
    西部戰區空軍某指揮所助力邊疆少數民族群眾脫貧攻堅——戈壁灘裡蹚出致富路  穀雨時節,大漠的驕陽已有些灼人,西部戰區空軍某指揮所援建的新疆和田市吐沙拉鄉喀提其村的扶貧車間裡機器轟鳴,工人們生產的門窗等產品還來不及碼放整齊,就被裝車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