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路讓黑水縣知木林鄉弼石村群眾出行更暢通舒適便捷。
黑水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心,是深度貧困地區,貧困點多、面廣、程度深、易反覆,交通滯後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
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2014年,全縣精準識別出貧困村64個,貧困戶2909戶9976人,截至2019年年底,黑水縣6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累計完成2895戶10006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8.7%降至0.03%,脫貧攻堅交出了一份「責任落實好、政策落實好、工作落實好」,錯評率、漏評率、返貧率為0的合格答卷。
黑水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起「1+9+17」領導體系和「1+4+17+22」作戰體系,縣鄉村同頻共振、人財物科學調度、近中遠緊密銜接,打好打贏產業增收、就業固本、基礎提升、民生改善、夯實基層、新風培樹「六場硬仗」。2019年,黑水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6.39億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08元,增長8.27%;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8元,增長10.66%。2020年2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黑水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省綜合考核評定為「好」。
交通扶貧碩果纍纍
因路而活、因路而興、因路而富。交通始終在脫貧攻堅戰中打頭陣。
自2009年定點幫扶黑水縣以來,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定點扶貧專項資金4.67億元,實施項目72個,打通了一批脫貧致富之路、融合發展之路、民族團結之路、穩定安康之路。在部援藏幹部的傾力參與下,在部人事教育司、水運局、通信信息中心、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無私幫扶下,黑水交通扶貧工作碩果纍纍。
目前,「兩通」目標全面實現。新建農村公路橋梁16座、縣鄉道路138公裡、村組道路170.92公裡,改造提升66.8公裡,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34公裡,全縣公路通暢裡程達1435.91公裡,實現村、組、戶100%通硬化路。完善城鄉交通運輸體系,投入864萬元,建成鄉鎮客運站14個、村級招呼站82個,投入農村客運小型客車100輛、城鎮出租汽車50輛,依託農村客運村村通系統,優化預約式、響應式乘車,實現建制村100%通客車。
遷新居、換窮業、奔富路。自2014年以來,黑水縣累計實施藏區新居建設2793戶,落實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累計兌付補助資金和教育扶貧基金1.11億元,資助學生5.02萬人次。實施衛生扶貧「五大行動」,貧困人口醫保參保率100%。建成「西爾蘆色」水利灌溉和渠系配套工程,實施安全飲水提升等46個水利建設項目,解決5.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此外,黑水縣精準發力,提高群眾收入。開發公益性崗位5000餘個,推進12個基地、4個扶貧車間建設,帶動2870戶9988名貧困人口發展六大產業。抓好教育、醫療扶貧政策落實,兌現草蓄平衡、生態獎補等政策補助,最大限度防止返貧和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交通改善後黑水縣蜂蜜產業興旺。
由精準扶貧轉向「五大振興」
如今在黑水,重大項目正快速推進。在交通運輸部的關心支持下,投資29.8億元的347國道茂紅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資7.1億元,預計2020年年底前完成路面工程建設;投資6.72億元的扎紅隧道項目正加速推進,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1%,預計2020年年底全線貫通。鄉村因路而美,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正在進行。2020年,黑水縣脫貧攻堅計劃投入資金47751.23萬元,截至5月份,到位資金佔比75.69%;計劃實施脫貧攻堅項目117個,截至5月份,全縣累計開工項目59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項目55個,竣工項目3個。
黑水縣十分重視抓好問題整改,對中央延伸巡視和交通運輸部專項督導督查反饋問題,嚴格落實「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實行「點對點」「人盯人」整改。跟進建立「五定五保」「五個一」「五個結合」等制度機制,固化整改成效。目前已完成整改9項,還有4項正在整改並長期堅持。
2020年,黑水將突出抓好剩餘3戶16名貧困人口脫貧,結合因病、因災實際,量身定製幫扶措施,通過到戶產業、公益性崗位等政策,確保6月底前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實現高質量脫貧。全面開展已脫貧人口「回頭看回頭幫」,確保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清零。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和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建設有序推進,擬計劃在紅巖鄉俄恩村開展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村,目前,試點方案已初步形成,試點前期工作正在籌備。
為切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黑水縣在項目資金安排上,逐步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傾斜。2020年計劃統籌用於鄉村振興的項目資金將達到3億元。同時,逐步建立完善鄉村振興制度機制,不斷加強鄉村振興政策的宣傳引導,實現由精準扶貧、精準幫扶到「五大振興」的有效銜接。
生態農業鄉村旅遊打開增收「金匣子」
道路通則觀念新,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激發了群眾脫貧奔康的幹勁兒,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
陽光照耀下,三奧雪山雄偉瑰麗,古達冰川銀光燦燦,奶子溝彩林洋洋灑灑……圍繞現有路網,黑水縣布局了生態文化旅遊業,「大冰川」「大彩林」「大長徵」「大雪山」迎八方來客;生態蔬菜、藏香豬、早實核桃、鳳尾雞、道地藥材、黑水蜂等銷往外地,生態效益農業正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金匣子」。黑水縣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帶動7239名貧困群眾通過生態效益農業人均增收2630元,2135名貧困群眾通過鄉村旅遊人均增收1800元。
交通扶貧在推動產業致富的同時,暢通了黑水縣與外界交流互通的渠道,全縣1.8萬人常年外出務工,年均勞務收入3.6億元。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1868.56元增加到2019年的8670.3元。
文圖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黑水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