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拖起穩穩的幸福 運鴻集團光伏產業照亮百姓致富路

2020-11-28 鹹寧日報

光伏扶貧,是我國發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的嶄新嘗試。2014年3月,安徽省金寨縣首開先河,在全國率先試點「光伏扶貧」,首批覆蓋1008戶貧困戶。2014年底,我國光伏扶貧工程試點正式啟動,涵蓋6省區30個縣。

自此,光伏扶貧呈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範圍內次第開花結果。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418萬貧困戶通過光伏扶貧獲得穩定收益,涉及光伏規模2649萬千瓦。

初冬的湖北鄂東南武穴市田家鎮地區,巍巍山巒泛著金黃,鱗次櫛比排列著泛著藍光的光伏發電太陽板,這是當地一家光伏企業運鴻集團在該地區建立的光伏扶貧產業項目,經過4年多的建設,這裡的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山上種太陽,青山變「金山」

「村民天天盼著出太陽,太陽能光板發電就掙錢啊!這邊的兩排光伏大棚是我家的,裡面種了有機蔬菜農產品,三年多了,去年僅從光伏發電項目我就拿到了3000多元的補貼收入!」田家鎮的村民劉輝指著自家智慧蔬菜大棚興奮地對記者說。

村支書王書記對記者說,以前劉輝家是單親家庭貧困戶,由於家庭條件差,快三十了,還沒討到老婆,日子過得相當拮据,沒有光伏扶貧項目前,村裡的幫扶也有限,四年前,運鴻集團給他們帶來了希望,由企業投資建設的光伏扶貧工程,精準扶貧按戶施策,參與的老百姓積極性也高,第二年大部分家庭基本收入都均增5000元,後來有了智慧大棚的投入,安排了部分就業崗位,他們的收入項目更多了。

王書記飽含深情地一一列舉了光伏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的事跡,對這個扶貧項目表示了極大的肯定。

光伏項目延伸的子扶貧項目包含了就業扶貧、農產品消費扶貧,這是產業扶貧積極探索出的積極成效,一切目的就是讓貧困戶的收入來源增多,收入資金穩定。

光伏農業是現代化農業與清潔能源緊密結合的產物,與傳統農業相比,光伏農業更重視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經營管理,對勞動者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結合光伏農業,將農業活動、科技示範等元素融為一體,可極大地發揮產業集群效應,繁榮地區經濟。

這是中央提出的下一階段將扶貧長效機制結合鄉村振興經濟的大方向,也是由脫貧轉向長久致富的平穩過渡階段。

「農光」互補,發電耕種兩不誤

在運鴻集團光伏移動式智慧大棚裡,棚頂的光伏面板在陽光下持續不斷發電,為大棚內的自動化灌溉及照明提供了電能,而剩餘的電量專門併入國家電網後,由於電力部門年底統一將兜底資金匯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銀行卡裡。

在大棚內的有機蔬菜大棚裡,運鴻集團會派遣技術指導員會定期對百姓種植的農作物進行監督管理,並提供技術幫助,在農作物收作後,會由集團統一兜底回購,保障了老百姓的農作物銷售,打消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掙著「陽光」的錢,鋪著致富的路

運鴻集團綠色光伏+生態農業大棚的結合不破壞土地性質,大棚發電組件安裝在棚頂,不佔用地面,直接在原來種植土地上直接建設,有利於現代化農業項目的開展。

大棚上架設不同透光率的太陽能電池板,可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需求,進行採光及溫度調節,實現反季種植及精品種植,還可以種植名貴苗木等附加值高的作物。可滿足農業用電需求,產生發電效益。棚頂光伏發電可以滿足農業大棚的溫控、灌溉、照明補光等電力需求。如果實現規模化大棚生產,還可以將產生的多餘電量銷售給電網公司,實現收益。

運鴻集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逐步完善「三會一層」,將光伏產業與現代科技結合,將企業發展融入到當地的扶貧工作中,助力當地鄉村振興,促進百姓增收,擺脫貧困。

湖北省發改委消息,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錄入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的光伏扶貧項目共有5646個,裝機總規模122.77萬千瓦,累計發電約30.68億千瓦時;全省光伏扶貧電站共設置光伏扶貧專項公益崗位7.8萬個,惠及貧困人口80.34萬。

光伏扶貧這份「陽光產業」為世界扶貧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是世界扶貧史中的時代典範。


相關焦點

  • 「運鴻集團」:讓駐地「藍寶石」變「聚寶盆」 小太陽變成「金雞窩」
    初冬的田家鎮山巒鬱蔥略帶金黃,站在田家鎮的山上遠眺,遠處泛著星星點點的藍色光伏發電面板,猶如鑲嵌在村落間的「藍寶石」,與漫山遍野的青綠交相輝映,這些排兵布陣的光伏發電設備是當地企業運鴻集團的光伏扶貧項目。
  • 運鴻集團:鞏固產業扶貧成果 確保脫貧攻堅成色
    近幾年,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銜道黨工委引進企業運鴻集團,帶動當地農業化改造和產業型升級,進一步推動了精準扶貧戶們快速脫貧。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棚上光伏發電,棚內種植苦瓜、黃瓜等蔬菜大棚53座,面積750畝,在8個鎮處開展土地流轉2.6萬多畝種植優質稻,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
  • 從零產業到現代農業——湖北運鴻集團大健康生態產業園發展紀實
    這些肽產品通過運鴻集團旗下有味生活3D商城銷往全國,並銷往東南亞一些國家,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貿易關係,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閃耀著湖北企業的身影。  因地施策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以產業帶動農民豐收,讓農民的勞動果實更加富有價值。」2012年湖北運鴻光伏發電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時,湖北運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玉保的承諾擲地有聲。
  • 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接力賽」 運鴻集團繼續發力產業助貧
    幾年來,武穴市田家鎮辦事處引進的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棚上光伏發電,棚內種植苦瓜、黃瓜等蔬菜的大棚53座、面積750畝、500畝檸檬,在8個鎮處開展土地流轉26000多畝種植優質稻,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也為當地的貧困戶帶去了穩定的增收項目,
  • 火紅的產業 穩穩的幸福
    自打和山西振東集團牽手後,當地的中藥材產業就實現了一條龍規模化發展。 振東集團董事長李安平說:「我們探索出了四種扶貧模式,從流轉到預付,再從訂單到反承包,打開了百姓脫貧致富的『魔法盒子』,也帶動了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2019年,平順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2.76萬畝,直接帶動3.5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100元。
  • 運鴻集團以三產融合發展 賦能深加工增值 帶動減貧助貧
    在武穴市田家鎮地區,開展了近3年多的光伏生態扶貧項目,已經幫助當地的對口扶貧村的全部貧困戶實現了全面脫貧。光伏發電項目從2017年至今,將電費全部返還精準扶貧戶,在駐地的企業項目安排公益性崗位112個,每個崗位每年補助6000元以上,僅今年元至10月就撥付公益性崗位補助資金近107萬元,已經全部落實到每戶的補助帳戶上。據了解,湖北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創辦屋頂和大棚光伏發電,年收益達到1500萬元。
  •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光伏產業扶貧情況
    人民政協網銀川9月19日電(記者 範文傑) 「依託貧困地區豐富的日照資源,推廣光伏扶貧工程,要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新路子。」
  • 光伏治沙模式實現「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四輪驅動
    楊鳳祥的家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家裡的土地鹽鹼化嚴重,莊稼難以生長,養殖的牲畜無路銷售,每年除了政府補貼外再無其他收入。自2018年3月參與生態光伏項目以來,家庭經濟條件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楊鳳祥的故事只是內蒙古「林光互補」綜合治沙產業受益的案例之一。
  • 湖北運鴻發布"苦瓜胜肽" 打造科技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圈
    此次大會由湖北運鴻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以「深入開展 科技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圈 的學理探討,共同見證苦瓜胜肽產品發布」為宗旨。四百餘位職能機構、科研機構及企業界的相關領導與嘉賓出席了會議。主持人介紹參會領導並宣布大會開始後,運鴻集團董事長李玉保致發言詞。
  • 安徽光伏扶貧樣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地處鄂豫皖三省八縣結合部,總面積3814平方公裡,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貧困山區縣。截至2013年底,總人口68萬的金寨縣有貧困戶45687戶,貧困人口147723人,貧困發生率25.68%。巨大的扶貧壓力,促使金寨縣選擇了光伏扶貧的方式。
  • 昌盛日電在全國29省建百餘光伏農業園 創新「光伏+農業+扶貧」模式
    「光伏+農業+扶貧」模式,在全國29個省的88個縣市,布局100多個千畝以上的光伏農業園區,以棚頂清潔能源發電棚下生態種養的方式,探索農村振興新路徑。 多措並舉促「振興」協同發展  據了解,在昌盛日電打造的產業體系中,育種、種植、生產、物流、營銷全產業鏈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體系閉環,形成農、林、牧、漁、加工、倉儲、保鮮、金融、工商、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現代產業從單一的種植引入冷鏈物流、深加工、電商、農業旅遊等附加新要素,實現了產業的深度融合。
  • 光伏產業龍頭股有哪些?2017光伏產業概念股解析
    光伏產業,簡稱PV(photovoltaic)。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那麼,最新光伏產業龍頭股有哪些呢?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下。2017年光伏產業龍頭股有哪些?
  • 隆基清潔能源榮獲「光伏農業優秀扶貧獎」
    2017年12月27日,由中央電視臺《中國美麗鄉村行》欄目組、中國光伏農業產業聯盟、SSTV 時尚電視臺聯合舉辦第二界農業扶貧頒獎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在本次頒獎典禮上,隆基股份子公司西安隆基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清潔能源」)以其領先、精準、高效的光伏農業扶貧項目,斬獲「光伏農業優秀扶貧獎」。
  • 用心造就「幸福橋」 用情點亮「百姓燈」
    原來,由於吳中村地理位置較偏、水資源缺乏、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產業「散、小、弱」等原因,村裡大部分村民都選擇了外出打工,村莊建設缺少村民支持,基礎設施自然就比較薄弱。由於缺少資金,吳中村一直沒有安裝路燈,夜晚出行非常不便,村民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有一排能照亮回家路的路燈。
  • 溧水光伏發電迎來大爆發,未來…
    這個光伏發電每個月都會有收益,固定的時間收益就會到帳,十分方便。這樣的話,我不出幾年就可以回本了,而且自家的電費也省下了。」和鳳鎮村民諸先生說。「陽光存摺」到家 照亮脫貧之路 這些光伏發電板,充分利用了村民屋頂閒置空間資源,更環保、安全。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脫貧攻堅|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10月28日,記者走進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看到的是安寧祥和的幸福景象。蘇區村是穀城縣著名的「紅色村」,紅軍曾在這裡戰鬥過。過去,由於山高路遠、人多地少,村民長期脫貧無路、致富無門,該村被劃為省級重點貧困村。2015年,市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進駐蘇區村。
  • 靠太陽賺錢的光伏讓老百姓生活變紅火
    在這裡發展持續穩定的扶貧產業,幾乎沒有可能。2016年,為幫助瑪多縣脫貧摘帽,國家電網公司針對瑪多縣實際情況,投資了9282萬元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東約14千米處的光伏產業園區易地建設1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電站收益全部用於瑪多縣脫貧。這個光伏電站也是我國首座把發電純收益全部用於貧困人口脫貧的光伏電站。
  • 光伏產業如何「照亮」增收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關嶺結合自身實際,搶抓發展機遇,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全縣五個光伏項目持續加快進度,目前併網發電工作已接近尾聲,收尾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在關嶺自治縣崗烏卓陽農業光伏電站,4000餘畝光伏項目依山而建,附著在山體表面。
  • 陝西部分光伏扶貧項目爛尾:資金短缺工程反覆 涉嫌層層分包
    就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延安市政府委託當地國企延安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延安能源集團」)擔任運維企業。延安能源集團成立於2014年,是經延安市委、市政府批准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以煤電、化工、天然氣為主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