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一線話小康|大山裡的口罩工廠

2020-10-18 上海虹口

扶貧一線話小康

大山裡的口罩工廠

馬關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一個集貧困山區、老區、原戰區為一體的縣份,綜合貧困發生率曾高達21%。虹口區和馬關縣結對幫扶以來,充分利用東部地區資源優勢,重點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助力馬關縣脫貧。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5月17號,馬關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今天,小虹帶您走進大山裡的口罩工廠,了解虹口對接馬關縣開展產業扶貧的成效。

請看視頻

↓↓↓

接下來,虹口將繼續幫助馬關縣,做大做強扶貧車間和扶貧工廠,引導產業合作,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產品質量,進一步創特色、樹品牌,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記者:張雯珵、須志洋

相關焦點

  • 扶貧一線最美的她們
    在當前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中,許許多多女性駐村幹部和扶貧隊員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打贏這兩場戰役貢獻巾幗智慧,彰顯了不同凡響的「她力量」。在雲南派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中,女性佔比近三分之一。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也是脫貧戰場上任勞任怨、甘於奉獻、巾幗不讓鬚眉的中流砥柱。今天,把最深的敬意和最真的謝意一起給她們!
  • 鏡頭裡的扶貧印記⑦丨紅絲線裡的扶貧情 鄉鎮女扶貧幹部的扶貧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山東把脫貧攻堅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 小馬哥昨天參觀的口罩工廠Kolmi-Hopen,是如何一步一步挑起了抗疫...
    作者:龐菲比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昨天的新聞,小馬哥全副武裝地參觀了口罩工廠。複習戳:儘管已經向中國訂了10億支口罩,小馬哥仍然希望法國能實現口罩自由。的確,口罩這一醫療必需品太依賴國外進口的話,不能顯示自己是一個獨立成熟的法國呀。
  •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 徵集|精準扶貧,記錄歷史!一線扶貧幹部口述故事徵集活動啟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精準扶貧的偉大實踐,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基本標誌,明確到2020年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動員全國全黨全社會打響脫貧攻堅戰。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與茶農們親切交談。
  • 【HELLO,小康!】跨年夜,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扶貧工作隊仍堅守在...
    大河網訊 2019年12月31日,大河網記者在開封市祥符區半坡店鄉常莊村採訪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扶貧工作隊隊長蓆子明。問:新年伊始,您作為一個多年堅持在一線的扶貧工作者有什麼想說的?
  • 「扶貧戰士」連偉:一線扶貧如何按下「精準鍵」
    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連偉(左二)央視網消息:曾經的連偉是一名戰士,作為軍人保家衛國;轉業後的他仍然奮戰在一線,作為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積極投入到國家精準扶貧攻堅這場硬戰中。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一直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
    □塗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我們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9月16、17日,由田沁鑫任編劇、導演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編劇、導演田沁鑫謝幕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以再現黃文秀事跡、講述黃文秀扶貧故事的形式,致敬數百萬名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一線幹部,從廣西百色一個村的「扶貧之路」,照見全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康大道。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在「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一個載入人類史冊的扶貧壯舉是如何...
    曾經,他的工廠裡75%的工人都是貧困人口資金有限、工人們家庭窘迫黃添進要如何撐起四面楚歌的工廠可李丹來不及看見王巧琳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了。2008年,李丹因急性白血病去世,生命在最美好的年華戛然而止。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衝刺階段,中央宣傳部3日以雲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吳惠芳:鄉村「新兵」見證小城奇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現在離年底收官還剩100餘天!為全面展現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使命擔當, 「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人大發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特別策劃「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活動,面向全省五級人大代表徵集相關稿件,並將擇優精選100篇同步推出。
  • 湖南日報丨安居樂業奔小康——看發達地區扶貧的長沙縣模式
    安居樂業奔小康 ——看發達地區扶貧的長沙縣模式 這種相對貧困,像一條極不協調的尾巴,拖累著全面小康的步伐。 「要靶心不散、盡銳出戰,把扶貧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推進。」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沈裕謀說,圍繞貧困群眾最急需、最盼望的事情,精準施策,精心、精細而溫情地推行和落實。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小康「綠洲」
    自2017年北京市海澱區與和田市籤署攜手奔小康行動協議以來,累計投入資金6500餘萬元,建項目、促就業,教育、文化交流深入方方面面,讓「絲路古國」成為小康社會中的「沙漠綠洲」。2017年,時任海澱區常務副區長孟景偉赴和田市進行工作調研;2018年時任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曾勁深入和田扶貧攻堅一線考察,對通過扶貧項目促進貧困村民就業做出重要指示。
  • 「感動中國」扶貧幹部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 寧願雙目失明 誓要...
    《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於2月18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扶貧幹部張渠偉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殊榮。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四川省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
  • 《扶貧路上》唱給所有扶貧人的歌
    近年來,我們有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為了讓老百姓能夠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上山下鄉沒日沒夜的工作著,他們顧不上自己的家庭、顧不上老人和孩子,有的甚至倒在了脫貧攻堅的崗位上,只為了圓老百姓能夠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偉大的人!
  • 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 張渠偉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劉傳健的頒獎詞是:「扶貧必需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籤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 「馬隊長」扶貧記
    他,就是農行安徽分行駐臨泉縣杜莊社區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馬建軍。一名矢志不渝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上的農行幹部,一名把汗水和心血傾灑在脫貧攻堅路上的共產黨員。三年的歲月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或許是一瞬間,在馬建軍的記憶裡卻是一千個奮戰的日日夜夜,在杜莊社區的群眾眼裡,是家園走向美麗富裕的蛻變過程。
  • 橫斷山脈裡的奮鬥與希望
    今年10月,是扶貧幹部呼延忠來到四川石渠縣瓦須鄉舍龍村的第27個月。在舍龍村紮根的千餘個日夜裡,他翻過山、入過戶,蹚過冰冷的河水,踏遍海拔數千米的山坳,早已經與蒼涼的大山和藏區的牧民交融在一起,從他黝黑的臉龐上很難聯想到他原本來自天府成都。  用「繡花」功夫扶貧扶智  澆樹澆根,幫人幫心。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系列短視頻 第一集《領:脫貧一線女書記》(03:2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該系列短視頻通過人物訪談這一主要表現形式,加入大量的航拍、跟拍與人物特寫,在真實、細緻地記錄了數個扶貧一線人物典型的同時,也全面、立體地展現了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脫貧戰場上的波瀾壯闊、追夢路上的砥礪前行,在數位主人公繪聲繪色的動情敘述中盡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引發了觀眾的共情共鳴,讓那些歷盡磨難與考驗的歲月化作一股無形的力量,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
  • 「大創」扶貧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本版聚焦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的6支大學生創新創業扶貧(簡稱「大創」扶貧)團隊,聽聽他們在接到總書記回信時的感受和體會,讀讀他們的扶貧故事。在「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精神的薰陶下,我們秉承「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南開傳統,將以總書記的回信為激勵和鞭策,更加專注於打造全國滯銷農產品幫銷平臺這一精準扶貧項目。【創業掃描】「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農夢成真」項目就是為農村奔小康而生,是典型的農業領域項目。